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勝利之星照耀著我們

正文 第六十七章 蛙跳式前進 文 / 近衛紅色槍騎兵

    科穆寧上尉深吸了一口飽含著硝煙味道的空氣。然後把目光重新定格在眼前的幾具屍骸身上——這些白軍官兵都是在今天拂曉時分的小規模交火中陣亡的,幾個鬚髮皆白的牧師嘴裡喃喃自語,為死者在天堂的生活作著祈福。

    ——要是死後的生活真的能夠幸福,精靈還活在凡間做什麼呢?

    科穆寧上尉倒並不是個保守分子——相反,他倒算是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也曾為沙皇的下台而歡呼,也曾為彼得格勒一次又一次成立的新政權而感到雀躍。然而布爾什維克的勝利卻背叛了他的期待——民主的政府不是應該包括所有的黨派嗎?不是應該根據各地代表的比例進行推舉嗎?就算真有什麼分歧,不是應該通過代議制民主來進行討論嗎?革命的心臟跳動的太過劇烈,以至於身體都沒法跟上了。科穆寧上尉卻沒法領會首都民眾的激動情緒,他覺得,所謂「烏裡揚諾夫是萊茵蘭間諜」的說法還真有幾分道理。

    他對布爾什維克的態度由不合作漸漸發展為了對抗。現在已經變成了浸透鮮血的仇恨,他們在凡間恐怕是無法和解的了——不知道死後的世界會如何仲裁呢?

    「這幾天紅腦殼一直不他媽的消停。」羅蒙諾索夫中士叼著紙卷的馬合煙,呲牙咧嘴地說道,「天天是班排規模的小突襲····要麼在拂曉日出之間,要麼就是在黃昏日落之後····」

    紅軍的進攻規模並不大,造成的損傷倒也不多。但是能看得出來:他們的這類行動都是精心策劃的,每次的進攻都安排了完善的火力支援,也針對白軍的佈防安排了戰術。再加上卡拉什尼科夫槍族強大的火力,白軍不但戰術上吃虧,對射中也往往被壓制,而戰鬥結果也就往往一邊倒了。每天死幾個不知哪裡來的愣頭青倒是關係不大,然而這種被動挨打的感覺讓羅蒙諾索夫很惱火,感覺紅腦殼是在有意地戲弄他們。

    這樣的小打小鬧目的何在呢?現在可不是世界大戰的光景了,那個時候的將軍手下都感覺自己有幾乎用不盡的人力。內戰中不論哪一方的隊伍都是人丁稀薄,禁不起消耗。如果紅腦殼是想用這種方式積小勝為大勝,那麼我們理所應當地要進行針對性的佈置——

    「我們把前線火力支撐點和班排陣地的佈置修改一下。」科穆寧上尉說道,「不能讓他們摸到弱點···這樣他們下次來就沒那麼容易討到便宜了。」

    然而科穆寧上尉白白挺起他的鼻子在硝煙味瀰漫的空氣中聞了好久,卻終歸沒有嗅出即將到來的危險:這些班排級別的試探性進攻其實是葉卡捷琳娜安排的「威力偵察」,目的並不在於消滅白匪多少有生力量,也不是想借此削弱白軍前沿的有生力量,而是要摸清楚他們的兵力與火力配置——不是單純的前沿配置,而是整個縱深的情況。

    通過卡莫夫近乎無孔不入的偵察,旅部對敵情的掌握情況已經可以稱得上是詳盡了——但是葉卡捷琳娜認為,一道好菜「看上去」的樣子跟「吃起來」的樣子未免不盡相同。單純依賴靜態的情報而不考慮動態的實際反應,並不能掌握敵人真實的作戰能力。

    「而且,也不符合辯證法。」瓦蓮娜這般贊同道。

    地球位面的中二軍因為其對「保密」的瘋狂追求而聞名於世,他們為了不讓鬼畜發現任何的蛛絲馬跡,甚至對自己人都隱瞞實際情況——當然,也許馬糞之於海軍或者八嘎之於陸軍不能算是自己人——然而葉卡捷琳娜的軍事哲學卻顯然更有實際操作意義。在軍事上,「與敵人保持接觸」當然不可避免地會製造出一些可供敵人判斷的意向來,但是作為主動一方,如果因為害怕暴露動向而拒絕掌握敵情,那就是因噎廢食了。

    要是葉卡捷琳娜知道了科穆寧改變幾挺機槍位置來對付威力偵察的幼稚想法,肯定是要嗤之以鼻的——在她看來白軍整個縱深對前沿的支援能力都是一塌糊塗,重新排布機槍有什麼用處?坦克陷進了泥裡,野戰炮的炮口都在指向不知所謂的方向,毫無什麼射界規劃可言,彈藥和給養胡亂堆放,官兵天天酗酒——然而這對於尤克托巴尼亞軍隊來說,都是正常現象。舊帝國的軍隊從來不依靠任何科學性的手段來提高戰鬥力,他們就像「大師」們那樣,憑借的是「精靈身體的神秘潛能」。像紅軍這樣紀律嚴明不酗酒的部隊才是異類,而葉卡捷琳娜這種腦袋裡裝滿了許多奇奇怪怪的科學知識的人才是怪胎。

    總的說來,儘管擁有了許多世界大戰中登場的世界上最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白匪軍的作戰方式還是和一百年前一樣,甚至比照世界大戰中的舊帝國軍隊,還有所退化。他們在寬大的正面上佈置了只部署非常薄弱的步兵陣地,步兵數量只有坦克旅步兵營(700人)的一半,火器上更是大大不如。而總數不少於2500人馬的騎兵部隊則集結在戰線後方,隨時準備機動或者逃跑。步兵實際上處於騎兵的警戒地位,而騎兵主力則始終保有行動上的自由,既可以投入戰鬥,也可以主動避免戰鬥。

    葉卡捷琳娜要在即將到來的戰役中做到的,不是突破作為警戒線的敵人陣地,而是要粉碎敵人隨時可以機動的騎兵集團,至少要拖住他們——然而想想也知道,拖住這些滑不溜秋的敵人肯定比粉碎他們還要難辦。顯然前者更符合實際情況,也更符合葉卡捷琳娜的胃口:

    「我們要採用所謂『蛙跳式前進』。」她指著地圖向營連長們講解道,「我們把進攻兵力分成兩路,一部分擁有較多的步兵,另一路則是少量的步兵搭配全部的坦克。讓坦克部隊和步兵部隊相互掩護逐次推進——像就人的兩隻腳一樣,左腳向前邁,右腳踩穩了,然後右腳再向前邁過去。」

    其實葉卡捷琳娜更喜歡另一種「履帶式前進」——也就是讓步兵和裝甲部隊展開戰鬥隊形,一字排開,像一堵牆一樣進行勢不可擋的平推進攻,那樣的進攻方式更適合在無遮無擋的大草原上進行進攻,而「蛙跳式前進」最好是有一定的地形地物用以隱蔽的。問題在於支援了布瓊尼師之後,坦克營現在只剩下28輛坦克。如果讓這些坦克排布在整個進攻正面上,隊形就太過稀疏,起不到集中突破的作用。

    另一個問題是坦克少了之後,就沒法讓所有的步兵都搭乘衝鋒了——而如果把它們單拿出來當預備隊,又實在缺乏機動能力。炮兵營的拖車駕駛員們倒是很勇敢,聲稱他們可以充當一回裝甲運兵車,馱著步兵們發動進攻。但是這些拖車都是無裝甲的,甚至駕駛室都沒有封閉。既然主觀的勇氣沒法取代客觀存在的裝甲,瓦蓮娜還是勸說這些駕駛員們安分了下來。

    最後確定的初步進攻計劃是:由兩個連的步兵先向防守比較薄弱的右翼發動進攻,而28輛坦克和一個連的步兵在左翼用側向火力支援,等到右翼取得進展之後,左翼集團全速衝垮敵人的一線,準備與騎兵集團交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