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法官

第2卷 第二卷 重托 第四章 首席法官(任職前的演練) 文 / 夢暉

    颶風除塵萬里埃,

    金穗鐫刻百花開。

    禮法合治情系民,

    肥盾高鳴出燕塞。

    朱斌的案子塵埃落定了,雖然檢察提起抗訴贏得了法學界和法官的認可,對少年犯的審理形成理論模式和可遵循的原則,根據耿紅在燕市少年庭的成功經驗在全國推廣應用。科學審理從兒童福利理念,程序上具有非正式性的特點進行了大膽探索。由福利性向司法性接近和轉化,少年法庭審判方式非標準司法性的形成。既保留了較為濃厚的福利特色,又強調了少年司法的獨特性,注重對不良少年的教育與拯救,體現了審判本身就是一種更為廣泛意義上的教育手段或方式。

    「耿紅,我是留不住你。」竇浪欣喜若狂。

    「耿院長,我們真的捨不得你走。」

    「你們說什麼,我自己都不清楚。」耿紅淡然處之。

    「耿紅同志,組織決定調你到第二中級法院主持日常工作。」

    「我需要在基層鍛煉,最好這個消息別鬧得沸沸揚揚的。」

    「耿紅同志,陸亮院長說的很對。」

    「好,我們院今天就歡送你。」

    「竇院長,我還沒有決定呢。」江水悠悠舒流、你緩緩地戲水浣紗,妙姿婀娜、如仙子臨凡,那種暗香盈袖流進我的思念,徘徊在花前月下,游離俗世紅塵。隱藏在日月星辰,青山綠水中。盛開在奼紫嫣紅的百花叢下,徜徉在悠悠的歷史長河裡。傾敘著眷戀的心跡,展示你妍姿艷質。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

    一、擔任院長前的社會調查

    耿紅接到通知後心潮澎湃,陸亮和竇浪對她抱有殷切地期待。「耿紅是位好法官,從事領導工作很務實。」

    「院黨委就是從司法體制改革的角度考慮的,希望你趕緊培養出接班人。」

    「本來我想讓耿紅接班的,這不是釜底抽薪嗎?」

    「老竇,良才好遇,良將難得。」陸亮哈哈大笑。

    「陸院長,我們對你很有信心。」市場經濟時代頑瘴痼疾和固化藩籬滲透社會各個領域,要想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非一朝一夕,必須要明察秋毫、篤深於民眾和社會間,才能深知盤根錯節的病理。

    「耿紅,我什麼困難儘管說,我們都會幫助你。」

    「謝謝兩位院長的厚愛。」耿紅帶著滿腹心事回到溫馨的家裡。

    「老婆,要做就做出一流的,不做,千萬別站在毛房不拉屎。」

    「博士也有粗魯的時候。」

    「你沒有聽說吧,知識分子齷齪起來比地痞還無賴。」

    「我想廣泛吸取各地的先進管理經驗,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改革。」

    「方向決定成敗,只要始終不渝堅持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就會做出順民意、符合國情的創舉。」

    「用制度管人是關鍵,法官的素質都比較高,應該可以接受。」

    「老婆,你知道我剛才為什麼要說髒話嗎?」

    「我知道,你是暗示我法官隊伍建設。」

    1、管理者

    她對竇浪和陸亮的工作進行了反覆比較,雖然各有千秋,他們的基本思路就是責權法定、用制度和科學決策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將法官的最大潛力挖掘出來,才擁有如此的局面。

    「法官執法水平的高低體現在執法必嚴,不辦金錢案、人情案、關係案。」耿紅回憶著竇浪平時的要求。

    「管理者與被管理最為融洽的就是理解和信賴,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沒有攻克不了的困難,也沒有戰勝不了攻堅戰!」

    「老公,我想讓你陪著我到沿海轉轉,搜集一些可取的辦法。」

    「這可不行,後勤工作必須要做到位,否則娘子怎麼會巾幗不讓鬚眉。」

    「老公,你受苦了。」丈夫將她送到車站。

    新港市是丈夫在這裡留下心跡的地方,她要對這片土地進行了調研。新型產業、新建的城市有著超常規的管理思維,更有一套相對完善的法律管理制度,否則經濟建設不可能穩衡發展,這是她選擇新港市的真正原因。

    「老公,我到了海濱浴場。」

    「老婆,你還是做點正經的事情吧。」耿紅哈哈大笑。

    工礦企業、城市規劃、環境衛生,居民生活、人物風情,處處張揚著依法辦事的客觀效果和社會效益。時代造就城市的文明和進步,寬鬆的政策、法律規定讓她耳目一新,許多擺到桌面上的問題通過調解給予解決,雖然沒有達到治本的目標,至少緩解平息了社會矛盾的激化。一個城市的惡性案件的多少可以判定這座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她決定深入實際,走馬觀花不可能收到實際效果。

    「老婆,你已經在新港呆了十天了,有什麼感慨?」

    「老公,發達國家的法律制度是不是很寬鬆?」

    「國家的法律制度越嚴明,法制越健全,人民的生活才越透明。」她想到了禮法合治、德主刑輔、出禮入刑。

    「和諧的環境讓我忘記了自己是法官,完善的管理措施和辦法我不敢評論。」

    「法官不能帶著有色眼睛看問題,需要用法理的理念判斷發展和進步。」

    「凡是存在不平衡的地方就會有社會矛盾,法制就必須在適應中完善的修改,法官更需要持有一顆常人的心態,從最基層人們的願望出發,解決問題這就是法律的實踐性。」耿紅認真琢磨著丈夫的啟迪。

    「我想到法院去瞭解人事和組織法落實的情況,也許會看到更多的欣喜。」

    「但願如此。」丈夫與她結束了通話。法制建設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求,高質量、水平的法規來自時代和歷史積累,完善和健全是個循序見進的過程。法律只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調節器,必須相互依存不能朝令暮改,這是衡量穩定的重要標誌。新港的發展讓她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就是把法律制度的長期性、穩定性落到實處,才有這樣的好局面。在依法辦事的基礎上,法官隊伍建設是法院工作管理的重中之中。

    梳理好思路她毅然決定離開新港市,她不想把丈夫牽掛的事情說出了,是因為這種事情已經習以為常了。

    「老婆,你還在新港嗎?」

    「我正在車上。」

    「老公,你是不是聽到王林萍被雙規的消息了?」

    「沒事,相信組織,她不管說什麼,我相信你。」愛可以守望但不能奢望,情可以包容但不能縱容。心靈共鳴,才能繼續。心無旁騖,才能長久。

    「老婆,我和孩子非常想你。」

    「我知道了,我們都必須努力工作。」耿紅來到雲貴高原。生活就像山間的野草,就像野地的鮮花,曾經那樣的繁茂。當微風吹過又吹遠,大地知道一切都已改變。

    崎嶇不平的盤山公路依舊掩蓋不了山區的貧脊,現代化的氣息不能讓環堵蕭然的農村擁有節奏和光鮮,雖然在變化中尋找到了支撐點,但他們沒有從根本上消除頑瘴陋習,與倫理道德、法律規定相悖的事情依然存在。

    「耿紅同志,我們這裡太偏僻,法院的工作人員也只有十幾名。」

    「你們真是老百姓的貼心人,法庭都搬到田間地頭了。」

    「農村的法院就是這樣,有些問題不是法律能解決的。」當地法官的介紹,她十分驚訝。

    一個家庭有三個女兒,二個兒子。另外一個山村有二個女兒,兩個兒子。經過媒人牽線搭橋,兩家做起了一退一換一的買賣合同。「我們這裡習慣這種換婚的辦法,很大程度上講就是調解,不需要用法律條文處罰。」耿紅聽著法官的介紹。

    「這家的小兒子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痺症,乍看的確有幾分癡呆。對方的小女因為不滿意這件婚姻,村裡沒有辦法調解,最終造成該女逃婚,男方索要彩禮退還。」

    「這不是買賣婚姻嗎?」

    「現在城市裡不是有賣春嫖娼的事情嗎?農村這種事情已經成為既定事實。」

    「農村的村民懂得法律的不多,都是按照風俗習慣辦事,這種不成文的規定比法律更具有普遍性,容易被人接受,同時也被極個別窮凶極惡的罪犯利用。」

    「淺易的事情也能悟出大道理,法治在我們這裡沒有多大作用。」法官的介紹讓她心寒。

    「老婆,山區氣溫變化多端,注意風寒。」思緒蔓延,回到曾有。一種快樂的感覺蕩漾在心田,思念不是傷感,一種甘甜縈繞在心裡面,徘徊、跳躍、纏綿、留戀。就這樣,輕輕的私語,低低的蔓延,淺淺的傾訴。

    「我們如果有顆寧靜的心,即使是默默坐著,也可以感受到時間一步一步從心頭踩過。」時間可以淡化一切,只要接通了地氣與天光,思想怎能不生出萬丈光芒?夫妻間自然會融洽或默認。

    作者:夢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