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農婦山泉有點田

大道小說網 農婦山泉有點田 第六十四章孵化 文 / 小風吹來陣陣香

    這天下的事情都是這樣,雪中送炭少,錦上添花多。昨天晚上大家還在為那一個孔雀蛋高興萬分呢,今天到了晚上五六點鐘,又是快收工的時間,孔雀籠捨裡竟然一下子多出了五個這玩意!緊接著的,那些雌孔雀好像在彼此間相互攀比般,比起賽來開始生蛋。似乎因為它們沒有公孔雀那長長地漂亮尾羽,便只有靠這個來一決勝負了。

    過得兩天,楊偉趙靜也總結出來了一點經驗,這雌鳥生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下午天快要黑的時候,下蛋之前一兩個小時總是很不安分,就在那圍子邊上來回地走,要是見到人便立即嚇得躲起來了。等到天色慢慢暗淡下來,隔著圍子往裡面看過去,就可以見到那被沙子埋了一半的孔雀蛋。

    本來按照時間來算,那孔雀要開始繁殖也是明年的事,可是現在才剛剛引進過來沒多久就表現出來性成熟的狀態,那十隻雄孔雀每天早晚都要開屏向雌鳥求愛,碰到有那發情的雌孔雀表示出接收的下蹲動作就騰地一下撲到它背上去了,看得在一旁守著的趙靜忍不住就是一臉的紅霞漫天。

    打個電話給百里教授一問,頓時高興了起來。原來,這老教授考慮到洪湖離東北山高水遠的,去去來來的很不方便,當時給他兒子介紹的時候說了,要選那今年便可以繁殖後代的種鳥,免得到時候這一批孔雀出欄了還要再到那邊去進苗種,麻煩。

    這都是人情啊!放下電話的楊偉在心裡感歎了半天才在趙靜的擺手示意下回過神來,拍開小丫頭還在自己面前晃蕩的那只白皙的手,楊偉笑道:「教授說這個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的。目前最主要的還是一個孵化的問題,我們按照最低的標準來算,一隻種鳥一年可以下三十個蛋,四十隻就是三十一十二一千兩百個,就憑那幾個老母雞隻怕是忙不過來的。」

    「這個你要去找郭智禮他們啊,叫那幾個傢伙給你弄一個孵化器不就行了?」趙靜撇撇嘴,指著在豬舍那邊說閒話的那些傢伙,:「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一天到晚吃了飯就喂兩頭豬,舒服的不得了。」

    這話倒是真的,農場裡的果樹苗現在基本上可以不用人管,兩口魚塘是交給楊偉自己負責的,趙靜有時候會過來幫忙打打下手。孔雀交給趙靜一個人,剩下的七個傢伙就把養雞和養豬給包干了。因為青飼料都生長迅速,楊偉上回就買了兩台刈草機,一台飼料粉碎機,做起這些活兒來那速度可是快的很。至於蚯蚓,把蓋在上面的防雨板揭開,裡面腐殖層中間多得是,根本就不需要人抗把鍬在田里出力。除了每月兩次例行的撈沼肥之外,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讓這些學生難以忍受的活計了。

    聽得趙靜這麼一說,楊偉便過去找他們商量。剛把這話說出口,郭智禮就把腦袋搖了起來:「老大,這玩意你還是去買一個實在點。」

    「怎麼了,有難度嗎?」楊偉看著小郭搖頭,很是不解。

    「難度嘛倒是沒什麼難度,這玩意要做出來的話其實還是相當簡單的。只不過……」郭智禮笑著抓抓頭,跟著楊老闆這麼長時間了,小伙子倒是學會了這個。

    「不過什麼?你說說看有什麼困難,我好幫忙解決。」楊偉見這傢伙欲言又止的,倒是有些急了。

    原來,做個孵化器還真的是不難,一個鐵皮櫃子,幾根發熱管,簡單得很。不過呢,這小郭就是考慮到了幾個方面的因素,才叫楊偉乾脆出點錢到外面去買一個。自己做的話考慮到成本問題,一個恆溫就不敢保證,又不能弄個自動翻蛋的東西出來。等這些要是全部弄好,只怕那錢都可以拿到外面去買幾台了。再說了,人家批量生產出來的東西,質量方面肯定要比你自己試制的要有保障得多。

    這麼一說,楊偉也反應了過來。到街上人家專業孵化雞娃鴨娃的「抱房」裡面詢問了一下,開著車就到市裡買了一台孵化機回來。因為主要就是為了孵孔雀蛋,這孵化機就選的很小,價錢方面自然也就便宜了許多。

    不過看著剛插上電源的新機器,楊偉還是忍不住讚歎,人家這東西做得還真的是巧!不光保證恆溫,還能換氣。最主要的是這玩意兒停電了也不怕,找個液化氣罈子一樣的用,價格上它也不貴。

    東西買回來了,自然就得派上用場。楊偉聽小郭的,先不忙著把蛋放進去,而是等溫度起來後打到三十八點五度,又往裡面的水盤裡加了水,再丟個溫度計吊在裡頭,等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呵!還真的是恆溫,溫度計上面清清楚楚標著三十八點五。這個結果讓大家都放下了心來。

    接著就是給這一批總共三十來個孔雀蛋消毒,弄好後又在蛋殼上做好標記再小心地放進去,做完這些就等著過個七八天再檢查一下看有沒有壞掉的或者沒有受精的了。

    做好這些,又把螃蟹池裡的飼料殘渣撈出來,剛說要再將黃鱔網箱清一遍看裡面有沒有什麼異常,就看見前幾天在街上碰到的那個張廣廣騎著個本田125轟轟地從農場外面的水泥路上面疾馳過來。心下知道這廣廣是惦記了他那天說的話呢,忍不住就嘴角微微向上翹了起來。

    張廣廣那天吃了虧,說不得等楊偉走後就開始向那些狐朋狗友詢問這人到底是個什麼路數,怎麼他年前去廣東的時候都沒聽過街上有這號人物?所謂的八卦就是以訛化訛得出來的結果,所以張廣廣同學不由得目瞪口呆,空手單挑二三十個拿刀的傢伙竟然連衣服角都沒劃破一點,超級猛男啊!

    存了巴結的心理,廣廣在家苦苦等了近一個星期,就在身上於腫快要消褪的時候,他老子張金榜回來了。

    張金榜雖說現在年紀大了沒了以前的那種衝勁,一步步穩打穩扎靠坡泅水,不過卻對商機的嗅覺還是相當敏銳的。聽兒子說在楊家灣有人養了一千多頭豬馬上要出欄,立馬就精神了起來,也顧不上長途奔波勞累,洗了把臉就叫兒子騎著摩托車把他帶了過來。

    和許多第一次到楊偉這個農場裡來的人一樣,張金榜兩父子乍看到眼前的情景都是驚歎莫名。張廣廣只是驚歎於這個地方的大,而張金榜則驚歎於農場主人的思路與魄力了。

    一年到頭在外面跑車,張金榜也是見過世面的人,自然一眼就知道了自己面前的這個農場是那種可循環的生態農業基地,雖說開始正常運作之後賺錢是賺錢,可剛開始做準備工作的時候那成本也絕對不是個小數目。

    再見到迎了過來散煙的楊偉,張金榜心裡便只有諸如「年青有為」之類的感歎了,對自己接下來要談的這筆生意也莫名地有些期待起來。

    等張廣廣給兩人分別做完介紹,楊偉便帶著這兩父子過去豬舍那邊。張金榜常年做這個生意的人,對看這些畜禽還是很有經驗的。眼一搭手一摸便知道這豬肉的質量怎麼樣,出肉率高不高,好吃不好吃,肥不肥,這在他們行話裡頭叫做「脈膘」。這「脈膘」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件高難度的技術活,可老張都做這行二十年了,自然不在話下。

    所以當老張跨入豬舍裡面隨手在一頭豬身上摸了兩把,起身便對楊偉笑了起來:「這豬不錯!比不上放養豬,不過比起別的那些吃全價飼料的豬那是不知道好多少倍了。」

    他是老師傅,說這個不錯那肯定就是不錯了。楊偉也笑著道:「放養的話我這裡目前還是沒那個條件,不過敢保證的就是我這裡全部都是這種質量的,等下一批的話質量就更好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