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決勝之海 第十四節 西線突破 文 / 閃爍
第十四節西線突破
回到辦公室後,談仁皓將需要接交的工作都處理好了,然後就準備回家吃晚飯,如果順利的話,他明天就可以直接去阿普拉港,甚至比艦隊還要稍微早一點到達呢。這次戰役的頭號任務就是幹掉美軍第五艦隊,特別是那四艘一大三小的航母,讓美國海軍徹底喪失反擊的能力,因此,第一特混艦隊的作戰負擔的最為沉重的。
「杜興,不用換茶了。」談仁皓朝進來的杜興看了一眼,「晚上到我家去吃飯吧,說不定我們明天就要回艦隊了。」
「將軍,外面好像發生了什麼事情。」杜興不是進來給談仁皓換茶水的,他一邊說著,還一邊朝門外看了一眼。
「發生了什麼事情?」談仁皓驚訝的看了杜興一眼,然後就放下了手上的文件,朝門外走去。
「我也不知道,只是那些軍官好像一下都興奮了起來。」
不需要杜興再多做解釋,當談仁皓看到走廊裡那些神色興奮,語言還顯得有點激動的參謀軍官的時候,立即就明白了過來,肯定有什麼重大的,而且是好事發生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顏國忠的陸戰隊打下了莫爾茲比港,他反過來一想,現在才九月上旬呢,顏國忠的速度沒有這麼快吧。
「仁皓,走,跟我到校長那邊去!」這時候,甘永興走了過來,「才收到的消息,好消息啊!」
「什麼好消息?」談仁皓立即跟上了甘永興的步伐。
「到了校長那裡就知道了。」甘永興朝談仁皓看了一眼,「反正是很好的消息。」
「是不是顏國忠打下莫爾茲比港了?」談仁皓很是好奇,有什麼事能讓參謀長這麼興奮呢?
「那還不算,莫爾茲比港遲早都是我們的,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談仁皓一愣,甘永興已經推開了校長辦公室的門,他也沒有再去瞎猜,立即跟在甘永興的後面進了校長的辦公室。
聶人鳳站在窗戶後面,在甘永興與談仁皓進來後,他轉過身來,對甘永興問道:「消息已經得到確證了嗎?」
「已經確證了,古迅雷指揮的裝甲遠征軍,還有由古德裡安將軍指揮的德國機械化軍團正在繼續突擊,大概就這幾天內能夠打到巴黎去。」
談仁皓心裡一驚,立即明白了過來,歐洲西線戰場上有了巨大的突破,說不定,歐洲西線的戰鬥就要結束了!
「現在他們距離巴黎還有多遠?」聶人鳳走了過來,示意兩人都不用站著,然後自己也坐了下來。
「不到100公里,法軍已經崩潰了,現在古迅雷正在與德軍配合,準備從英法兩軍的防線結合部突破,由古迅雷負責殲滅英**團,德軍則繼續向巴黎挺進。」甘永興拿出了香煙,「具體的戰報還沒有完全收到,現在只確定了一點,那就是法國肯定快要完蛋了,他們的最後一條防線就將被突破!」
聶人鳳微微點了點頭,然後朝談仁皓看了過來。
「報告!」這時候,一名參謀軍官趕了過來,「新收到的歐洲西線戰報。」
「仁皓,你先看一下吧。」聶人鳳接過戰報後,直接給了談仁皓。「德國人確實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們不但按照計劃完成了任務,而且還正在加快推進速度,大概在今年年底就能完成掃蕩歐洲西部戰場的作戰行動。」
談仁皓迅速的翻開了那份還散發著油墨味道的文件,這是參謀部的軍官才打印出來的,而裡面是西線戰場的詳細戰報。
在唐帝國與德國確定了新的戰略計劃之後,德軍就一直在準備進攻法國,而且由古迅雷率領的帝國裝甲遠征軍也很快就轉移了過去,並且部署到了歐洲西線戰場的前線。當時,唐帝國與德國一共在歐洲西線戰場上投入了至少20個坦克師,30個摩步師,裝備的坦克達到了3500輛,裝甲車輛4000餘輛,外加150000門火炮,4000餘架作戰飛機,以及250個步兵師,超過了300萬的龐大兵力全部集中在了德國的西部地區。
進攻行動在七月底開始,當時德軍負責從埃登森林,也就是英法軍隊的結合部突破,而古迅雷指揮的帝國遠征軍則在戰線的南部負責牽制住馬其諾防線上的法軍主力部隊,並且在德軍取得突破之後,立即發動突擊,協助德軍將法軍切割成兩部分,最終分而殲之。
這個戰役計劃並不複雜,重點就是德軍能不能在正面迅速突破,以及古迅雷能不能在南線戰場上牽制住法軍數百個師的主力部隊。當然,戰役的進展並沒有如同之前所預料的那樣,在德軍突入了埃登森林之後,由戴高樂將軍指揮的法軍主力裝甲部隊迅速北上,想要將德軍阻擋在防線外面,而由勒克萊爾將軍指揮的另外一支裝甲部隊則留在了馬其諾防線後方,負責阻擋唐帝國遠征軍。
戰役打到了八月初,德軍的損失大大超過了預先的估計。戴高樂指揮的裝甲集團軍在埃登森林讓古德裡安指揮的德國b集團軍群吃了不少的苦頭,而負責牽制進攻的德軍a集團軍群(幾乎全是步兵)甚至沒有能夠到達法軍的防線。雙方進入了膠著狀態,似乎又要回到形成幾年來的苦戰局面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古迅雷指揮的帝國遠征軍的迅猛突擊徹底的扭轉了戰局,法國人要為輕視唐帝國陸軍的戰鬥力而付出慘痛的,甚至是毀滅性的代價。當時,負責支持馬其諾防線的勒克萊爾手裡只有兩個坦克師的裝甲力量,而在古迅雷的手裡則有足足八個坦克師,十二個摩步師的強大裝甲突擊力量,另外,還有四十個德軍的步兵師負責支援帝國遠征軍。
在古德裡安還沒有撕開英法聯軍的防線時,古迅雷就已經在馬其諾防線北部取得了突破,並且從洛林高原南部之奔巴黎,擺出了要直接攻佔巴黎的架勢。
情急之下,法國最高統帥部立即命令戴高樂回防巴黎,並且抽調了部分第二條防線上的部隊來加強巴黎的防禦。這正好中了古迅雷的圈套,他指揮的那點兵力是很難打下巴黎的,而他的目的是要讓戴高樂後退,讓古德裡安能夠殺出來,然後與古德裡安圍殲法軍最強大的裝甲集團軍群。而戴高樂回防巴黎,就正好讓古德裡安有了突破的機會,法軍的防線上出現了巨大的漏洞。
八月的最後二十天,古德裡安與古迅雷兩人的任務就是幹掉戴高樂指揮的裝甲集團軍群,並且把法軍與英軍的防線分割成兩部分。而這場戰役就足足打了二十天,最後在兩支強大的裝甲部隊的夾擊下,戴高樂也回天乏力,單獨飛回了巴黎,而他的部隊在九月的第一天就向德軍與帝國遠征軍投降了。
這是歐洲西部戰爭的轉折點。此時數十萬英軍已經被圍困在了法國北部,以及低地國家,守著一塊面積數千平方公里的區域,而且已經與法軍失去了聯繫,等待他們的只是撤回英國,或者是被徹底消滅。法軍的主力正在向巴黎方向集中,可因為缺乏運輸力量,而且德國空軍,以及帝國陸航遠征軍已經奪取了戰場的制空權,兩百多萬法軍的步兵難以迅速返回巴黎,甚至難以回到第二條防線上來。
德軍與帝國遠征軍也需要時間休整。原本制訂的向巴黎突擊的計劃被迫延遲,因為在此之前的激烈戰鬥中,德軍與帝國遠征軍損失了近一半的裝甲力量,突擊能力大大削弱。另外,官兵的傷亡也很巨大,這些都迫使德軍與帝國遠征軍停了下來,一邊等待補充,一邊讓部隊休整。
九月七日,德軍與帝國遠征軍再次發動進攻。而這次,古迅雷的任務就是去幹掉英國派遣到歐洲大陸上的遠征軍,古德裡安則負責向巴黎突擊,爭取盡快打下巴黎,迫使法國投降,結束西線戰場上的戰鬥。
到今天,也就是九日,德軍已經突破了法軍的第二條防線,正在迅速向巴黎推進。古迅雷的裝甲集群也正在迅猛突擊,壓縮英軍的防區,爭取把英國人趕到大海裡去,不然,英軍就得向帝國遠征軍投降!
打到這個時候,英國遠征軍離完蛋就只有一步之遙了,而法國離完蛋也不遠了。談仁皓對地面戰爭並不是很瞭解,特別是對裝甲部隊的作戰行動不是很清楚,所以他重視的只是結果,也就是戰報的最後一部分,而不是戰役經過。
他很快就注意到,在戰報的後面提到了兩條重要的信息。一是法國政府很有可能轉移到馬賽去,二是英國正在想辦法,組織力量救援被圍困的那幾十萬遠征軍官兵。看到這,談仁皓朝甘永興與聶人鳳看了過去。
「法國很有可能放棄巴黎。」聶人鳳顯然早就知道這兩條消息了,「如果他們不想讓巴黎毀於戰火的話,那麼他們就得主動放棄巴黎。可問題是,如果法國政府不願意投降,那麼他們就會繼續戰鬥下去,也就是說,法國政府很有可能會遷移到馬賽去。」
「法國這邊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法國的工業區都在北部地區,而法國南部,與東南部地區並沒有多少工廠。另外,德軍不會停下腳步的,只要法國不投降,那麼德軍就會一直進攻,曼斯坦因肯定會讓古德裡安繼續推進,法國戰敗只是遲早的事情。」甘永興補充了校長的話,「最重要的問題是,古迅雷能不能殲滅英國遠征軍,如果讓那幾十萬英軍逃回不列顛島的話,這對今後進攻英國將產生很不利的影響。」
「英國人就算是拼了老命,也會把這批官兵救回去的。不過,古迅雷應該很清楚這批英軍的重要性,只要德軍在南面的進攻順利的話,那麼他就不會轉移進攻方向。法國也很有可能在今年戰敗。」聶人鳳笑了起來,「也就是說,陸軍現在可以放心大膽的抽調部隊到太平洋戰場上來了。只要法國戰敗,西班牙在強大的壓力下,肯定會選擇退出戰爭。意大利就算不退出戰爭,也得將更多的兵力留在本土的北面,而不是派往北非戰場。這樣,陸軍可以在命年春末夏初的時候與德軍發動進攻俄羅斯的作戰行動。大陸戰爭很有希望在26年結束。」
「那接下來就是對付英國與美國了。」談仁皓把校長沒有說出來的話說了出來。
「對,接下來就只剩下英國與美國了,如果這些計劃都實現的話,那麼26年將是我們走向勝利的一年。」聶人鳳叉起了雙手,「具體的作戰行動我們還得與德國商討,只要能順利戰勝俄羅斯,最後迫使西班牙與意大利退出戰爭,那麼,我們很有希望在26年打敗英國,在27年,最多28年結束這場戰爭!」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甘永興點上了煙,「現在的關鍵就是我們能不能在太平洋上迅速獲得勝利。如果英國戰敗的話,那我們就必須得進軍北大西洋,還得按照承諾向德國提供海軍支援。海軍就必須得分散兵力,因此,我們得在此之前戰勝英國。」
「然後從兩個方向上夾擊美國,最終迫使美國投降?」談仁皓微微皺了下眉毛。
「這是肯定的,不過嘛,具體怎麼打,這得看我們雙方的商定結果。」聶人鳳站了起來,「好了,歐洲西線戰場上的事情與我們沒有多大的關係,我們只是看熱鬧的。現在的重點是,我們得幹掉第五艦隊,完成西南太平洋上的進攻行動。仁皓,你盡快返回艦隊吧。」
談仁皓立即站了起來。「我明天就回艦隊,盡快完成戰役準備工作。」
聶人鳳點了點頭,讓甘永興與談仁皓離開了,戰局已經出現了重大變化,而在太平洋這邊,也應該有所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