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英雄傳

生死九一八 第五十四節 單刀赴會 文 / 抗戰

    為迎接衛華的到來,黃顯聲命令警察部隊擺開了長隊。

    一個總隊,七八百人,整齊的列在街道兩旁,子彈上膛,刺刀掛上,映著清晨的陽光,閃耀著寒光,猶如一片槍林。遠遠的看上去,又像是一條刀河。

    衛華細細觀察了一會,暗暗的點頭,在抗戰英雄黃顯聲率領下的部隊,就是不一樣啊。雖然裝備低劣,缺槍少炮,但這隊列排得整齊,肅殺之氣,便從這隊列中,猶如無形的氣體一樣,擴散了出去,讓所有見到的人精神為之一震。

    衛華不帶一個隨從,但也不能太寒酸了,再者他身上有傷,要走過黃顯聲的刀陣,怕是很困難。因此,陸機給衛華找了一匹戰馬,又給衛華披上了一件厘子大披風。往馬上一坐,衛華魁梧雄壯的身體,顯得更加的雄偉了。自然而然的就有一股威風出來。

    這些警察大多聽過衛華的威名,有不少還是衛華從日本人手中救出來的。他們一見衛華出來,就止不住驚歎,沒見過衛華的人,先前還有點懷疑傳言是不是真的,這會兒一見,便不再懷疑了。有如此雄壯的軀,怕是一人能頂千軍馬了。

    衛華一人一馬,從「槍林」中走過,四周竟是鴉雀無聲。唯一能夠聽到的就是鐵蹄踏著水門汀(水泥)路面「得得得」的聲音。

    無論那那個角度來看,這個示威用的槍林,都彷彿是一支等待著將軍檢閱的軍隊。如林的刺刀,整齊的隊伍,所襯托出來的全是衛華這個「將軍」的威儀。

    行進了一半,忽然有人大喊了一聲敬禮,只聽啪的一響,街道兩邊的警察們,刷的一下就敬了一個槍禮,抬頭挺胸面向衛華,臉上全是莊嚴和神聖,眼中透著熱烈的崇拜。

    衛華從這一個神聖的軍禮中讀到許多東西,神聖、熱烈、崇拜。衛華體內的血液一下子就沸騰了起來。全部感情,被一種叫「保家衛國」的使命感所充滿,原本由於失血過多,而虛弱無力的四肢百駭彷彿一下了就充滿了力量。這力量很強,強到衛華想仰天大笑,想揮舞著大刀衝進日軍叢中,痛快的飲血狂歡!

    「弟兄們!……」衛華也很想給這些警察說點什麼,但一時間,無數的情感湧了上來,結果一個字都吐不出來了。嘴部肌肉,激動著、抽動著,發出呵呵的聲音,卻再也吐不出半個字。急得臉變色,眼睛濕潤。啪,手足無措的衛華,最終將右手抬到了耳邊,向著兩邊的警察們回敬了一個禮。最後,吼出了一句話,「殺盡日寇,保家衛國!」

    「殺盡日寇,保家衛國!殺盡日寇,保家衛國!……」所有人的跟著吼了起來,警察們將刺刀往上一舉一舉,猶如一片刀毯,而看熱鬧的市民們,則揮動著拳頭,跟著呼喊。這一刻,無論軍警還是平民,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全都被這八個字緊緊的聯繫到了一起,所有人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殺盡日寇,保家衛國!

    鮮血沸騰了,驚飛了無數的鳥,它們撲愣著翅膀,瞪大著眼睛,低頭看著下面的人。然後繞著樹,飛了數匝,直到吼聲低落,它們才敢落下。

    口號聲也驚動了黃顯聲。

    聽到這聲音,黃顯聲心中直呼在糟,他擺這個槍林,原本是為了給衛華一個下馬威,好讓他明白,東北還是少帥的天下,容不得某些人胡來。以便迫使衛華解散義勇軍,或者投歸少帥門下。但看這形勢,這個槍陣非但沒能給衛華以威懾,反而增長了衛華的氣勢。如此一來,自己的全盤計劃也就落空了……計劃落空不要緊,要是自己人打起來,那後果……

    大約一分多鐘後,黃顯聲終於看到了衛華,忍不住的驚歎一聲,好一條漢子!

    衛華騎在戰馬上,在周圍如雷般的口號聲中,猶如是一艘劈波斬浪的戰艦。凜然不可侵犯的氣勢,所向無敵的勇氣,全都展現得淋淋盡致。而站在衛華前面的黃顯聲相形之下,就顯得氣勢全無了。

    衛華在馬上一抱拳,哈哈大笑道:「警鐘兄(黃顯聲的字)你好啊。衛某來了!」

    黃顯聲見衛華沒有下馬,自己需要仰視著他,很是不悅,回道:「不知衛司令是誰封的司令,官居幾品?」

    衛華從他的語氣中,聽出了不滿,回憶起那個黑心經理,是如何造勢,震懾對手的。遂將脖子前活結一拉,厘子大披風,滑下馬去。

    黃顯聲一見驚訝莫名,警衛們則團團護在黃顯聲的周邊。

    原來衛華的披風下面,綁了一圈手榴彈。手榴彈的保險蓋全都擰開了,保險環拉了出來,用一根細線栓著。衛華只需拉動這根細線,就可以同時引爆這圈手榴彈。

    這一招是衛華從影視劇裡學來的。如《亮劍》楚雲飛擺下了鴻門宴,李雲龍如果不去,則顯得沒有膽量,為了保障安全,警衛員身上綁滿了炸彈。在關鍵時候,亮出了炸藥,劫持了楚雲飛送他離去。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方法,往往能收到奇效。

    黃顯聲哼了哼,怒道:「你是什麼意思?我黃某豈是怕死之人?當我穿上軍裝的那一刻起,我就將我的生命獻給了國家!」

    衛華大笑道:「我和你一樣,當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我的鮮血與生命,就不再屬於我的了。」衛華說著,又將外面的漢衫給撕了下來,露出了包紮得如同木乃伊一樣的上半身。所有人見之,又「啊」了一聲。

    衛華指著自己的胸膛說,「這二天三夜,我與日軍血戰數十次,殺敵無數,身上留下槍傷、刀傷、炸傷七十二道。輸血三次,總計7000cc,幾乎將全身的血液換了一遍!我倒是要問問你,黃處長你是什麼意思?你到底是站在日本人一邊,幫著日本人來打我的,還是幫著我來打日本人的?」

    黃顯聲一時間,氣為之奪,深呼吸數次之後,才吼了出來,「我們當來是來打日本人的。但同時也是來懲罰背叛少帥的叛徒!」

    「誰是叛徒!?」衛華怒喝,雙目圓睜,鋼牙咬碎,仰頭環顧四週一圍,向所有人問道:「我是叛徒嗎?你們說,是不是?」

    「不是!」周圍的警察們全都怒吼了起來,聲音直震雲霄。

    黃顯聲為之色變,他沒到想到這個來歷不明的衛華在警察當中,竟然有著如此高的威望。如果真要下令動手,還指不定誰將誰給抓起來了。

    衛華回頭又對黃顯聲道:「警鐘兄,你告訴我,誰是叛徒!」

    「這個……」

    「哈哈哈……」衛華又大笑了起來,笑得直皺眉頭,咬碎鋼牙。原因在於他痛啊,身上那麼多道傷口,有不少還是慣穿傷。別說大笑了,就連說話,都感到痛。但此時他不得不笑,不笑,就難以在保持在氣勢上的優勢。不笑,就顯示不出男人的威風與豪邁,更別想說服這位黃顯聲放下忠於個人的思想,轉變到忠於國家的大忠大義上來。這一招,則是衛華從曹操那兒學來的。曹操的笑,劉備的哭,在後世可是被分析得淋漓盡致啊。衛華作為一個未來人,所學的東西太多了。多到隨便拿出一點東西來,都就震動全場。

    「你笑什麼?」黃顯聲被衛華笑得渾身不自在。

    衛華等的就是這個句話,凡是對方在問,你為什麼笑時,這就表明他已經放棄了心中的成見,想聽聽對方的想法是什麼。這就好比一杯水,如果想倒進一杯牛奶進去,就必須先將原有的水(成見)倒掉,然後才能接受牛奶(新的思想)。

    笑聲嘎然而止,衛華問道:「警鐘兄,我且先問你一個問題,你當兵是為了什麼?」

    「保家衛國,振興中華!」這樣的想法在黃顯聲的頭腦中已經盤據了很久,所以,想都沒有想,就說了出來。

    「好一個保家衛國,振興中華,」衛華大為讚賞,「那麼,當少帥的做法與你心中的這八個字相違背時,你會怎麼做?」

    「不會的,少帥決不會將大好河山讓給日本人的!」黃顯聲說話的聲音雖然很大,但中氣不足,顯然他現在也是無法理解少帥為什麼下令不許抵抗。

    「好吧,我們不討論這個問題……」衛華知道少帥對他的影響有多大,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懷疑少帥的動機的。所以,換了一種說法,「警鐘兄,你如何理解背叛二字的呢?判斷這二字的準繩是什麼?是拋棄人民為背叛,還是拋掉某個人是背叛?」

    黃顯聲接受了新式教育,早在北大的時候,就接觸到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他渴望在中國也實現那種制度。自然知道,什麼是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所以毫不遲疑的答道,「是人民!」

    「現在有人,平時拿著人民交上來的稅收,信誓旦旦的保證,我要保護你們。一到強盜來的時候,就一槍不放的跑掉了。自己不去抵抗,還不准別人去抵抗。你說,這樣的人,是不是背叛了人民?我們是不是應該,跟著這樣的人一路走下去?」

    黃顯聲兩手抓住左右兩邊的頭髮,神色痛苦。

    「唉——」衛華長歎一聲,「你知道黃大哥你是忠義之人,少帥對你恩重如山,無論少帥如何做,你都不會背叛他的。現如今,日軍又添重兵,對我瀋陽,以及東三省虎視眈眈。少帥不抵抗,我們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我們這些留下來的人,仍不團結,我們將置千千萬萬的東北人民於何地?警鐘兄,我提一個建議,咱們先擱置爭議、共同抗日如何?等打跑了日軍,我們再討論這些問題。」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後世中國提出了一項解決領土爭端的國策。衛華在這裡算是活學活用了。

    黃顯聲一聽,也覺得有理。在此國家危難之時,若不能先打退日軍,再怎麼討論忠於誰的問題,也是無意義的。遂點了點頭。

    衛華一見大喜,道:「軍令統一才能形成一個拳頭打擊日軍。警鐘兄深孚重望,忠肝義膽,可為我們的義勇軍總司令。我等必唯警鐘兄的馬首是瞻。」

    衛華的眾望如何,是明擺著的事,既便衛華要讓賢,恐怕其他人也不願意接受,黃顯聲苦笑道:「若論威望,我這二十年,頂不上你的二天。總司令一職,還是你當吧。」

    「這樣也好,警鐘兄為副司令,我若不在,你有全權。」衛華又大笑起來,他高興啊,以後他不用擔心自己走後,沒人管理,而導致義勇軍形同一片散沙了。

    不想這一笑,牽動著傷口,痛入心肺,更兼放鬆了身體,便哎喲一聲,從馬上栽了下來。在戰爭年代,有太多這樣的傷員了,無論在戰鬥持續了多久,他們都能挺下來。等戰鬥結束,身體一放鬆,人就倒,有的人,再也睜不開眼睛。黃顯聲一見,急了,喊道:「快叫醫務兵!」顧不上,衛華身上的手榴彈可能爆炸的危險,第一個衝了上去。

    小說網(|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