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劍焚九天

正文 寫在前邊 關於蜀道與內蜀道—作者家言 文 / 石徑寒山

    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讓川中蜀道變的傳奇神秘,而李太白的一首《蜀道難》千古傳唱,更是讓讓川地最險峻的一條古道變的世人皆知,千百年來,幾乎人人都會詠上幾句:「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其實,蜀道的開鑿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蜀道只是另外開鑿和修繕利用,但饒是如此,十幾年來,每次都幾乎耗盡蜀國的全部家當。蜀道一共有以下幾條:

    1、金牛道

    又叫蜀棧,金牛道是古代川陝的交通幹線,此道川北廣元到陝南寧強一段十分險峻。詩人李白讚歎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指的這一段。

    金牛道的開闢時間或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得名源於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傳說。所以也被稱為石牛道,又稱南線道或蜀棧。可能是戰國後期,蜀國與秦國共同開發的一條連通秦嶺內外的商貿與化交流的通道。

    2、子午道

    從今長安開始向正南,沿子午谷入山後不久,即轉入淬水河谷,溯谷而上,翻越秦嶺,稍折西南,經洵河上游,南過腰竹嶺,順池河到漢江北岸的池河鎮附近,又陡轉西北,大致沿漢江北岸,經石泉縣,繞黃金峽西到洋縣,再西到漢中。

    據《漢書??王莽傳》載,西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秋,莽以皇后(王莽之女)有子孫瑞,通子午道。子午道從杜陵直絕南山(秦嶺),逕漢中」。因為古代以北方為子,南方為午,而這條位於首都長安正南的道路一開始就呈南北走向,所以被稱為子午道。也有人說稱為子午道是因為古代以子午象徵水火、象徵天地、象徵牡牝、象徵皇帝和皇后的緣故。

    3、連雲道

    北魏(公元507年)開通,雲道頗為取巧,北段借用故道(陳倉道)的一部分,南段則沿用褒斜道的路段。這樣它既排除了褒斜道的途程險峽,又避免了故道的回曲繞折,既利用了故道的緩衝開闊,又利用了褒斜道的捷足先登。因而,自北魏新開鑿此道以後,連雲道上一直是暢通無阻。

    4、祁山道

    春秋戰國時期開通,從天水出發,翻越祁山,經隴南到達漢中市略陽縣。

    祁山道見諸歷史,始於《尚書??禹貢》。其中寫道,當時的梁州各地(秦嶺以南的陝南、甘肅隴南、四川)通過祁山道往來交流,各地貢品經嘉陵江、渭河運達中原。

    祁山道因諸葛亮的「六出祁山」而聞名。這裡平坦易行。地勢平坦才好排兵佈陣,才是生來謹慎的臥龍先生的戰場。

    5、荔枝道

    路線:西鄉—鎮巴—萬源—通江—萬源—大竹—梁平—墊江—涪陵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中以詩人的筆法描繪出為博楊貴妃一笑,不遠千里為其送荔枝之事,也讓一條路因此而天下揚名。據《舊唐書》、《新唐書》等史籍記載:唐天寶年間(742—756),唐玄宗為滿足寵妃玉環食新鮮荔枝的喜好,頒旨在涪州建優質荔枝園,修整涪州到長安的道路,從涪州置專驛,換人換馬不換物,接力快速傳送。

    6、陳倉道

    路線:寶雞(陳倉)—鳳縣—青泥嶺—略陽—勉縣—漢中

    陳倉道因道路北端入山處為秦漢時的陳倉縣而得名。因其北段要翻越秦嶺正脊大散嶺,古代在嶺上設置過一座大散關,又被稱為散關道。又因它的大部分線路是順嘉陵江上游河谷而行,秦時設置故道縣,又名故道。

    7、褒斜道

    路線:眉縣—太白—留壩—漢中

    褒斜道是中國古代橫跨秦嶺天險,由關中入蜀,為時最早、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條道路。

    從眉縣斜峪關沿石頭河上行至嘴頭(太白縣城),越秦嶺分水嶺,順紅巖河谷,經白雲鎮河王家楞,至留壩縣江口鎮,又沿著褒河下行經武關驛、馬道驛至褒城達漢中的道路,全長380公里。褒斜道的開創可能始於戰國,《戰國策??秦策》裡有」棧道千里,通於蜀漢」的記載。

    8、儻駱道

    路線:周至—華陽鎮—老縣城—洋縣—城固—漢中

    儻駱道也稱駱谷道,從長安去漢中,自周至向西南要先越駱水,入駱谷,稱駱谷道;而漢中去長安,自洋州道興縣(今洋縣)向北要先越儻水、入儻谷,故又稱儻駱道。《通典》載:「漢中去長安,取儻駱道,凡652里」,是當時從長安通往漢中的三條古棧道(另兩條為子午道,褒斜道)中最近的一條。全面疏通於三國時期。

    9、米倉道

    路線:漢中—南江—巴中—渠縣—合川—重慶

    米倉道因為翻越米倉山而得名。從漢中往南,沿冷水河谷而上,越米倉山,然後順嘉陵江支流之一的南江河谷南下巴中,沿巴河,渠江,在合川轉嘉陵江而抵達重慶。米倉道全長250公里,繞山越嶺,攀行其間,如騰雲駕霧。

    10、武關道

    路線:由丹江河谷西北行越秦嶺,轉灞河河谷到長安;沿丹江河谷東南行,可到河南南陽和湖北襄樊。

    唐武德六年(623年),」寧民令顏旭開渠引南山水入京城,至石門谷由溫泉湧出」,石門在藍田東南四十里至石門谷流域附近,由石門通長安的水道就是灞水。

    11、內蜀道

    在本書中,諸葛孔明上表劉禪後,夜觀天象,知道自己征伐魏國乃是逆天而行,但先主托孤在先,自己只能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無奈之下,諸葛孔明只能一方面修繕蜀道,徵兵備戰,一方面卻又暗自徵用十萬陰兵,打通內蜀道,準備偷襲魏國,只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內蜀道還沒有徹底打通,自己就星落五丈原,抱憾而去。諸葛孔明自己也知道徵用陰兵乃是逆天而行,大損陽壽,其實也早有準備,所以才在內蜀道中留下神鬼大陣,防備自己死後,魏軍反而利用內蜀道反攻蜀國。

    有道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孔明,可以說是葉泊雨人生經歷中一個人格上的導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