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926之崛起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戰序曲 中東路(四) 文 / 深藍2000

    第一百九十六章大戰序曲中東路(四)

    中央不同意談判解決「中東路事件「,這倒是讓宋哲武感覺很意外。

    中央的態度自然也就是蔣介石的態度,難道蔣介石真的以為中國有和蘇聯一戰的實力?可是馬上宋哲武就否定了這個想法,以蔣介石的頭腦,他不會看不出蘇聯人想要和談的心思,也絕不會自大到認為國民政府現在有和蘇聯一戰並取得勝利的想法。

    要知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蘇聯同西方,特別是歐洲以英法為首的列強關係十分惡劣,它需要把它的絕大部分兵力都留在歐洲部分。可就是這樣,蘇聯在遠東的三十多萬蘇軍和幾百架飛機也不是東北軍所能應付得了的。即使在局部戰鬥中中***隊打幾場小的勝仗,也注定不會在短期內取得邊境爭端的勝利,不僅要耗時費力,還可能給***人在東北藉機攫取更大利益的機會。

    特別是,國內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呢,桂系和馮玉祥的西北軍還沒有最終解決,他們可以隨時死灰復燃,東山再起。攘外必先安內,這絕對是至理名言,沒有一個安穩的內部環境,想要打贏國戰,這個難度大的超乎想像。

    既然蔣介石不會如此糊塗,那他又是因為什麼原因不同意和談呢?現在和談很有可能取得一個很好的結果,就是付出大筆資金贖回「中東路」也是划算的,甚至這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畢竟修築「中東路」俄國也是花了錢的,而且蘇聯也曾經主動放棄了滿清時期「庚子賠款」近兩億盧布的賠款。

    對於蔣介石不同意談判解決爭端,不僅宋哲武百思不得其解,其他幾人也是一樣想不明白。

    陶蓉想了想說:「我看蘇聯人還是想要和談,他們現在雖然還在不斷在邊境增兵,其目的就是想要壓我們和他們談判解決『中東路』問題。不然以現在數萬人的兵力,又有海空軍配合,他們現在在邊境附近完全有能力在局部展開進攻。」

    李文田是一個愛國情感很深的人,方才一聽蘇聯人要入侵東北,立刻就氣炸了肺一般怒火難耐,可是這時一冷靜下來,頭腦中的思路也就清晰起來。聽了陶蓉的話插話說:「是的,我同意陶參謀長的看法,蘇聯人就是想要以武力壓我們談判,中央不同意談判解決也許有其它考慮。」

    葛光庭點頭讚許地說:「燦軒說的對,中央和蔣委員長不同意和談的確是有其它考慮。」

    「有其它考慮?難道要以一場耗費巨大,甚至還很可能失敗的戰爭來換取?」簫國棟有些不解。他覺得宋哲武的話很有道理,如果通過談判可以得到的東西,沒有必要一定訴諸武力。

    宋哲武對簫國棟的疑問很不以為然,簫國棟、王敘,甚至包括陶蓉和李文田都是純粹的軍人,對這件事都是只從戰爭本身的勝敗來考慮問題的,要知道戰爭永遠是為***服務的,有的戰爭是明知道必敗無疑也是要硬著頭皮打下去的。

    葛光庭把手中的香煙在煙灰缸裡狠狠地掐滅,無奈地說:「其實我猜想南京的蔣委員長也在為難。」

    見眾人疑惑,葛光庭接著說:「蔣委員長當然也不希望中蘇之間大打出手,只是自「中東路」事件以來,國內***對漢卿此舉是一片讚譽之聲,這時如果蔣委員長同意和談,勢必被人認為對外軟弱,***洶洶,蔣委員長是不能不做考慮的。」

    葛光庭的話讓宋哲武眼前不由一亮,他基本明白蔣介石不同意談判解決「中東路事件」的原因了。他還可以肯定張學良要武力收回「中東路」這件事是一定跟蔣介石說了,而蔣介石也是一定同意、支持的。

    蘇聯的一味退讓使張學良誤以為蘇聯軟弱可欺,加上他身邊的人的推波助瀾,張學良這個熱血青年一時頭腦發熱,採用了武力強行收回「中東路」的下策。而且事情發展到現在,蘇聯也很有責任,正是他們的一再忍讓,才給了張學良武力解決問題的信心。不過,這也怨不得張學良,張學良畢竟僅是一個年僅二十八歲的年輕人,做事輕率,考慮不周,這也是難免的。

    蔣介石最初的想法同張學良應該是大同小異,大概他也認為蘇聯現在忙於應付西歐列強,無力東顧,正好可以借此收回「中東路」,在國際、國內樹立威望。只是蔣介石比張學良要考慮的周全些,他把張學良推到前台,中央並沒有明令給張學良,甚至張學良對在北平和他的會晤內容三緘其口,也一定是應蔣介石的要求才如此。

    蔣介石的打算應該是這樣,如果蘇聯忍氣吞下這顆苦果,他就會站出來接受國人的讚譽,他本人在國際國內的威望也都會大副上升,這對於他即將收復國內各個地方勢力是大有益處的;而一旦蘇聯一怒出兵,引起中蘇兩國的戰爭,那罪魁禍首也是他張學良,同他蔣中正可是沒有半點關係,對他的威望也不會有絲毫的損害。甚至那時再由中央政府出面和蘇聯談判解決問題,還會使他的威望有所提高。當然,張學良的威望可是會一落千丈,不過這可正是蔣介石最希望看到的。

    蔣介石的這個如意算盤打得雖然不錯,可也只能用在張學良這個滿身俠義風度的毛頭小子的身上,如果換在國內的其他地方豪強的身上,那是行不通的,這些人是都會看穿蔣介石的「險惡』用心的,更不要說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這幾個老奸巨猾的人精了。

    蔣介石現在之所以不同意談判解決「中東路「問題,正是基於上述的想法,現在國內***對張學良的做法大加讚賞,這讓張少帥的威望大增,蔣介石如果這個時候同蘇聯談判,他蔣中正在國內***中就會是出***家民族利益的罪人,gcd和以汪精衛為首的改組派們就是罵他蔣中正是漢奸都是有可能的。

    蔣介石這是再等,他要等張學良敗了之後才會談判,甚至就是談判也要由張學良來和蘇聯人談,這個出***家民族利益的罪名,他蔣中正可不會背。

    可是這場戰爭是不能失敗的,至少是不能敗得很慘,如果那樣中國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這個代價蔣介石不會意識到,可宋哲武這個穿越人士可是很清楚的。

    歷史上,正是由於東北軍戰敗,蘇聯雖然在恢復「中東路「的權益後撤兵,可是他們並沒有撤回他們以前的所謂邊界,而是就勢賴在黑龍江上的***,宋哲武可是知道,***直到八十年後才有一半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

    可就是這樣,俄羅斯人還覺得他們受到了莫大的羞辱。而且,中國從此失去了對黑龍江主航道的控制權;這還只是其一,更為嚴重的是,原本在27年中蘇在內外蒙交界處發生了一次小規模衝突,蘇聯由於忙於應付西方列強的威脅,無力在東方再樹立一個潛在的敵人,已經把駐紮在外蒙境內的蘇軍全部撤回到蘇聯境內。可是經過這場戰爭,蘇聯人的野心再次膨脹起來,蘇軍不僅重新回到外蒙,甚至還明目張膽地把外蒙唐努烏梁海地區的大部劃歸蘇聯。

    宋哲武還認為,也許正是這場中蘇之戰,才給了***人以更大的自信,刺激出他們對中國更大的野心。這場戰爭他必須要參與,即使第四路軍付出再大的犧牲他也在所不惜!

    可是,宋哲武還有一些疑問,那就是蔣介石既然暗中支持張學良武力收回「中東路」,又不同意現在同蘇聯談判,為了安撫張學良,他不可能眼看著東北受到蘇聯的威脅而視而不見,即使是做個樣子也是會答應張學良派兵支援的。可是,張學良為什麼還要向他宋哲武求援呢?難道是蔣介石不願意增兵東北?

    即使他同意出兵東北,想必張學良也不會奢望他的第四路軍會全軍傾巢而出,如果只是部分出兵,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現在不僅是張學良,就是蔣介石和閻錫山也不知道他的真實兵力有三十多萬,第四路軍對外號稱二十五萬,如果出兵,最多也就是十萬人吧。可是張學良的東北軍有四十多萬人,難道就差他的這十來萬人?

    宋哲武把他的疑問說給葛光庭聽,他需要葛光庭給他一個明確的說法。宋哲武的話也提醒了其他幾人,他們也有著和宋哲武同樣的疑問。

    宋哲武的問題讓葛光庭沉默了好一會,半晌才紅著臉有些不好意思地低聲說:「漢卿這也是沒辦法!蔣委員長已經明確表示要派中央軍出關支援東北軍同蘇聯作戰,可是……」

    見葛光庭欲言又止,李文田忍不住催問葛光庭:「既然蔣委員長同意派兵,為什麼張漢卿還要跟我們第四路軍求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