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926之崛起

正文 第二百零二章 大戰序曲 戰和兩難(一) 文 / 深藍2000

    第二百零二章大戰序曲戰和兩難(一)

    八月,正是素有中國四大火爐城市之稱的南京一年中最悶熱的時期,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道路、建築物、車輛,甚至行人,總之是一切的一切都在散發著令人無法忍受的熱量。如果說這時南京什麼生意最紅火,那就非買涼茶的茶棚莫屬了。

    許多滿頭大汗的行人都是一頭衝進茶棚,扔下一把銅圓,然後連喝幾大碗酸甜爽口的酸梅湯或者清涼芬芳的薄荷茶,才滿意地結賬走人。

    雖然,南京的氣候及其悶熱,可是在蔣介石的新官邸息廬蔣介石的辦公室裡,雖然門窗緊閉,卻是溫度適宜。侍衛們早就在屋子裡的四角都擺放了盛滿冰塊的的大銅盆,陣陣涼氣正是從那裡散發出來的。

    不過與屋中適宜的溫度不同的是,屋子裡的氣氛顯得有些沉悶。

    蔣介石坐在他的巨大的紅木寫字檯後面的靠椅上,微閉著雙眼,不停地掃視著坐在沙發上的人們。

    在沙發上坐著的人有總參謀長、代理軍政部長何應欽、國民政府軍委會參議楊永泰、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宣傳部長戴季陶、國民黨政治會議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張群、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總司令部參謀廳廳長林蔚、北平行營主任何成浚,在角落裡還坐著一個三十來歲的中年人,他就是近來頗受蔣介石寵信的調查通信小組,也被稱為「十人團」的首腦戴笠。

    他們正在聽戴季陶關於「中東路事件」,以及近來蘇軍在邊境大量集結兵力不斷越界挑釁的情況介紹。

    「……張學良近日連電中央,傾向於盡快以和平方式結束爭端。7月20日電稱:『現在蘇聯政府調動軍隊,積極籌備,迫近滿洲裡、綏芬等處,確有以武力壓迫情勢,決非局部之事故,應請中央預定方策,詳為指示……事機危迫,不容再遲,否則,牽動大局,關係重大』。22日電說得更加明白:『中央所說蘇聯未必敢於宣戰自然正確,惟某方處心積慮,惟在坐收漁利,就之百般煽惑,惟恐釁端不開,日來連得報告,昭然有據,倘不幸引起戰事,牽涉甚大,誠有不可思議者,鈞座洞明國際情形當不以良言為過慮,值此甫告統一之際,元氣未充,百務待舉,但有避免紛爭之術,總以避免為宜,非為東北一隅而言,實為全國前途著想』。」

    戴季陶緩了口氣,無奈地說:「情況就是這樣,張學良現在一心想要由中央出面,跟蘇聯人談判。」

    這些人裡,最瞭解「中東路事件」前因後果的當屬戴季陶、張群、楊永泰和林蔚四人,他們也深知蔣介石現在對東北和張學良的態度;其次是何成浚和戴笠。何成浚是北平行營主任,蔣介石在北平會見張學良,他雖然不在場,可是從張學良見過蔣介石後,馬上就返回瀋陽發動「中東路事件」來看,何成浚認為中東路事件是蔣介石同意的,至少也是蔣介石默許的。而戴笠最近頗得蔣介石賞識,他主管的情報工作雖然開展工作時間不長,可是頗有建樹,關於西北軍、晉綏軍、東北軍,甚至還有新近快速躥紅的宋哲武第四路軍的情報,都源源不斷的遞到蔣介石的手中,有關這次「中東路事件」的情報他更不敢馬虎了,所以他也大致知道這件事的原委;而對「中東路事件」最不清楚的要數何應欽和宋子文。

    宋子文雖身在南京,可是他主管著財政部,現在各處都需要錢,而花錢最多的又是軍費。現在國民政府雖然統一全國,可是財政稅收還很混亂,許多地方實力派控制的省份稅收根本就收不上來,都以各種理由拖延、甚至拒不上交國庫。對於這些地方實力派,不僅他拿他們現在沒辦法,就是蔣介石也很頭痛。不過海關他是一定要把住的,那可是現在國民政府財政收入的支柱,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忙著和英國人談判海關的事情,根本就沒有閒心管什麼中東路。

    至於何應欽,他這兩個月來一直在長沙忙於對廣西的戰事,他是昨天才回到南京,「中東路事件」他只是知道個大概。

    不過,「中東路事件」讓他感到很奇怪,他沒想到張學良竟然有這麼大的膽子,敢武力奪回「中東路」!這一定是蘇聯人不知哪裡招惹著這個六少爺了,讓這個六少爺犯了少爺脾氣,腦子一熱就不計後果。

    在他看來,這件事既複雜又簡單,不過不管如何複雜,要解決問題只能有一條路,那就是談判。「中東路」既然是俄國人花錢修建的,如果想要收回,理應該由政府出面和蘇聯談判,雙方經過協商,找到一個都可以接受的價格和條件,再由國民政府出資贖回。

    何應欽對張學良這個繼承父職的六少爺很不感冒,認為他不過是一個靠張作霖的餘蔭才坐上「東北王」這個寶座的毛頭小子。雖然張學良和宋哲武的年齡相仿,可宋哲武的地位完全是憑著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打拼出來的,而且第四路軍的戰鬥力可不是吹噓出來的,那可是貨真價實的。而這個六少爺就不同了,在何應欽看來,張學良就是一個志大才疏的富家公子,東北軍在他的手裡並沒有發揚光大,戰鬥力反倒是看來在下降。

    何應欽還認為,東北軍絕對不是蘇軍的對手,他太瞭解東北軍的戰鬥力了,二次北伐時他可是率領中央軍一路打到河北。在他看來,雖然東北軍的武器裝備在國內是一流的,可是戰鬥力就是二流水平。如果讓他在武器裝備最差的西北軍和裝備最好的東北軍裡挑一個對手作戰,他一定挑東北軍,他自信可以輕易地戰勝他們。東北軍和西北軍在武器裝備和戰鬥力上可以說就是兩個典型的極端。東北軍雖然武器裝備一流,可它的戰鬥力應該介於桂系和晉綏軍之間。東北軍和晉綏軍很相似,他們的武器裝備都是很好,可是戰鬥力都很一般。

    之所以會如此,何應欽認為就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安穩、富庶的後方,在形勢有利時,就衝出來搶奪利益;形勢不利時,立刻就縮回老巢自保。這就好像一個人,如果他有可靠的退路,做起事來就會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缺乏一往無前的決絕精神。一支有可靠地退路的軍隊也同樣會如此。

    蔣介石靠在椅背上微閉著雙眼,即好像在思索著什麼,又好似在觀察著屋中眾人對「中東路事件」的反應。

    何應欽跟隨蔣介石多年,知道這是蔣介石的習慣,多數情況下,儘管他心裡已經有了決斷,可他還是願意聽聽他的心腹幕僚們的意見,再把他們的看法同他自己的決定相印證,有時還會根據幕僚們的意見,對他自己的決定做些適當的修改。不過,要想最終讓蔣介石改變他自己的想法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何應欽並不介意這些,他這個貴州人雖然走出大山多年,也是經過風雨見過世面的人,可是他骨子裡的貴州山民倔強耿直的性格一直揮之不去,他做事只講事情本身的正確與否,全然不顧別人的感受,這一點他可開罪了不少人。這也是何應欽雖身為黃埔二號人物,可和他親近的黃埔學生只有關征麟、杜聿明等寥寥數人,而陳誠這個黃埔教官,卻後來居上,在軍內拉起了「土木系」這個最大的派系的緣故。

    何應欽不屑地說:「這件事張學良做得莽撞,他自認為有東北的雄厚財力支持,又有裝備良好的四十萬大軍做後盾,腦子一熱,就以為可以和蘇聯人來硬的,他這是打錯了算盤。蘇聯人雖然現在忙於應付西方列強的威脅,無法把更多的軍隊部署在遠東,可是蘇聯人為了防備日本人,在遠東駐有三十來萬軍隊,那也不是他張學良能對付得了的。就是現在部署到邊境的六萬多人,就把他嚇得不輕。不過好在他現在明白過來了,他那四十多萬的東北軍,嚇唬閻錫山還行,如果和蘇軍作戰,東北軍可差得遠呢。」

    見眾人都沒出聲,何應欽歎了口氣又說:「張學良不僅有裝備精良的四十萬大軍,他還有三百多架飛機和幾十輛坦克,飛機和坦克比我們中央軍還多。」

    「張學良最近又從法國買回來24輛ft-17新式坦克。」何成浚插話說。

    何應欽接著說:「他有這麼好的裝備,而蘇軍僅僅在邊境集結了六萬人,還分在東西兩面,這仗還沒有大打,他就嚷著要談判,真不知他那些軍隊都是幹什麼的!那些裝備就是交給雪竹北平行營的那些剛收編的部隊都不會差。」

    何應欽撇撇嘴說:「他的那些武器要是給我們中央軍,由我們中央軍和蘇軍去打還行,給那些不成器的東北軍也就是擺擺樣子,壯壯門面罷了。現在想要談判!當初做什麼了?現在他張學良成了大英雄,出盡了風頭,卻要中央政府給他收拾爛攤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