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926之崛起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一章 中原大戰 大戰(一) 文 / 深藍2000

    第三百一十一章中原大戰大戰(一)

    3月1日,張學良發表了讓蔣介石和閻錫山兩人都喜憂參半的表示中立的通電:

    夫殊途原可同歸,圖終貴乎慎始。在介公力任艱巨,固鞠躬盡瘁之心;在百公(閻錫山)析理毫芒,亦實事求是之意。特恐詞縱詳明,意難周到,每滋一時之誤會,馴啟眾人之猜疑,或且推波助瀾,釀成戰禍,循環報復,未有已時。則是二公救國之願未償,亡國之禍先至,非二公之所及料,亦非學良之所忍言也……尤望介、百二公,融袍澤之意見,凜兵戰之凶危,一本黨國付與之權能,實施領袖群倫之工作。

    張學良通電勸告蔣、閻息爭,共同領袖群倫。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把蔣、閻同等看待,似乎隱含對蔣介石些許的不滿;故蔣介石在復電時,特別聲明其與閻錫山並非私人意見之爭,而是關係黨國存亡的統一與***之爭。蔣介石、閻錫山亦從此展開拉攏奉張的角力。

    閻錫山此時也見時機已差不多了,隨即於3月3日向南京中央黨部、國民政府及蔣介石本人發去辭職的江電,準備另立爐灶,要與蔣介石用武力說話了。接著又授意馮玉祥和李宗仁、宋哲武,要這些人手下的將領們再次上陣指責蔣介石。

    宋哲武可不想趟這個容易讓蔣介石忌恨的渾水,以自己已經是晉綏軍一員,根本無需表態。而且現在他正在統一各將領反蔣思想,不便過於激烈動作為由加以拒絕。

    還有就是以鹿鍾麟和宋哲元為首的西北軍將領堅持馮玉祥不回陝西,就不發通電,閻錫山無奈這才「依依不捨」地放馮玉祥回陝,不過馮玉祥倒是很光棍,主動把家人留在了太原,於是馮玉祥於一九三○年三月十日由山西返回潼關。

    一回到潼關,馮玉祥當晚即興奮地召開西北軍在陝高級將領開會,向大家通報情況。

    對於反蔣,這些將領都同意,可對於和閻錫山聯手,這些將領多數都反對,只有像龐炳勳這樣的非馮玉祥嫡系的人沒有表態,不過能看得出他們也適合這些將領一般心思。

    對於手下將領的態度,馮玉祥是既高興又無奈,高興的是這些將領支持他馮玉祥反蔣是絕無二話,這說明他們都還是忠於自己的;而讓他很有些無奈的是,他們又高度一致地反對和閻錫山聯合。可不跟閻錫山聯合反蔣,西北軍無糧無餉,那什麼跟蔣介石鬥?

    而不和閻錫山聯合,自己這一番心思白費了不說,這幾個月的軟禁可就白做了。雖然吃得好,住得好,休息的也好,幾十年來他都沒有過這幾個月的舒服日子了。可這也是他馮玉祥自降身份,丟了很大的面子換來的。

    自從韓復矩和石友三投蔣後,馮玉祥這幾個月就反覆思考原因,甚至也反省了一番,因此他這次回來對手下的這些將領們的態度大有改觀,再也不會輕易的動則訓斥這些將領,而是耐著性子解釋這樣做的原因。

    3月14日(寒日),以鹿鍾麟、商震、黃紹竑為首的原二、三、四各集團軍57名將領聯名向全國發出指責蔣介石的通電,歷數蔣介石十大罪狀,以為反蔣大戰之***。電文如下:

    「……從此以往,殆難朝居,國民革命,不能由公而成,且將由公而敗;國政不能由公而治,且將由公而亂;人民不能由公而生,且將由公而死;國人縱不忍絕公,公已自絕於國人。」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載舟覆舟,民言可畏!為公計,誠宜責己而不責人,幡然悔悟,敝屣尊榮,以黨政還之國人,化干戈為玉帛,知今是而昨非,國人追念前勳,或為公諒。但使啟懸崖勒馬之機,奚必蹈蹊田奪牛之罰?公猶得圖蓋前愆,晚節克終。倘仍一意孤行,殘民以逞,徒快一時,貽笑千古,以救國始,以禍國終,非霖等所忍言,亦非公之宜出也。」

    「為公解者,必將曰:繼承總理,完成革命,黨國賦於職權,不容放棄。此姑息之說,適以誤國誤公,非所感知。夫北伐告成,乃國人共同努力所得,非可攘為己功。且公昔日革命,則得全國之信仰,今日反革命,則遭全國之唾棄,禍福由己,夫豈在人?今之痛心我公者,皆昔之感戴我公者,竊願公之自省也。麟等罔識忌諱,竊知罪矣;抑善人能受藎言,故敢略陳固陋。國將不國矣,盍猛醒焉?等語。特電奉聞,伏維鑒察。」

    隨後於3月15日,鹿鍾麟、商震、黃紹閎等57名將領聯名通電擁戴閻錫山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馮玉祥、張學良、李宗仁、宋哲武為副總司令。除張學良保持沉默外,其他幾人均立刻就職。

    隨即各部加緊調集部隊,準備作戰。

    4月1日,在閻錫山和蔣介石電報論戰近兩月之際,閻錫山在其發表的就職通電中對蔣介石進行了刀兵相見前的最後一次口誅筆伐:

    「黨國不幸,三全大會指定過半數之代表,致使黨權高於一切之黨,變而為一人之化身,******,為所欲為,而***上之一切錯誤,其責任悉歸之於黨,以致賄賂公行,國人不敢詰責,土匪遍國,政府不加過問。籌巨款,借巨債,無非成全其篡竊之具;張撻伐,行暗殺,無非私張其篡竊之威。黨不黨矣,政不政矣,國不國矣,民不聊生矣。猶復迫我以武力,助其剷除異己。」

    「從之不忍,拒之則怒。幾經言諍,挽救無法,故特發蒸電,偕同下野,匪特藉以救黨救國救人民,並且所以救蔣氏也。終不見從,復思自身下野,促其反省。不料江(3日)通下野之電,魚(6日)來問罪之師,匪特不能使其覺悟,反以下野而益招其來侮。」

    「於是***鼎沸,軍民堅留,環請即時組織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以張撻伐。猶復與軍民相約,隱忍兼旬,待其省悟,倘仍執迷,再行就職。茲不得已,從黨員之催促,並軍民之請求,謹於中華民國十九年四月一日宣誓就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職,統率各軍,陳師中原,以救黨國。古有挾天子以令諸侯者,全國人必起而討伐之,今有挾黨部作威作福者,全國人亦當起而討伐之,願吾國人共起圖之,錫山必盡全力以赴之也。閻錫山東印。」

    隨後,閻錫山即公佈了反蔣聯軍各部番號:李宗仁的桂系和張發奎部為第一方面軍;馮玉祥的西北軍為第二方面軍;閻錫山的晉綏軍為第三方面軍;石友三部為第四方面軍;內定東北軍為第五方面軍,積極爭取共同討蔣;內定四川的劉文輝為第六方面軍,還為湖南的何鍵留了一個第七方面軍的番號。

    為了鼓勵非直屬部隊的將領,也為了爭相拉攏這些小雜牌,更為了趕走蔣介石後的勢力爭奪做準備,馮玉祥任命石友三為山東省主席。為了拉攏孫殿英,在和孫殿英見面時,不僅任命孫殿英為安徽省主席,還大讚孫殿英的盜墓之舉,這讓一向因為盜墓被人詬病的孫殿英感激的涕淚橫流,從此孫殿英一直很願意別人稱他的部隊為西北軍。

    見馮玉祥搶先封官拉人,閻錫山自然也不肯落後,也任命了萬選才為河南省主席。

    被蔣介石委任為豫陝邊防軍總指揮的樊鍾秀,把總司令部移駐許昌後,把舊部孫世貴部編為第一軍,王振部為第二軍。此時,任應歧的第十二軍自安徽六安拉回許昌投奔樊鍾秀,樊鍾秀將其編為第三軍,加上焦文典的***師,樊鍾育的警衛旅,劉紹武的***團和姚亮任教育長的幹部學校學員1000多人,樊鍾秀部共4萬多人。

    眼見樊鍾秀大旗一舉就拉來數萬人馬,馮玉祥坐不住了,親自趕到許昌說服樊鍾秀加入他的西北軍。

    樊鍾秀在民國時期,曾經趁馮玉祥和奉軍作戰時擺過馮玉祥一道,兩人本有怨隙,這時為了對付他們共同的敵人蔣介石,兩人都很大度地捐棄前嫌,樊鍾秀接受馮玉祥的任命為第八方面軍總司令。

    剛剛當上總司令的樊鍾秀很看不起在他對面的何成浚統率的十幾萬雜牌軍,立刻揮兵佔領臨穎,威逼漯河。

    樊鍾秀此舉立刻招致何成浚的反擊,派徐源泉和上官雲相等三個師北上,準備進攻臨穎。

    隨後,閻錫山以劉驥為總參謀長,在石家莊設立在司令部,並正式進行戰爭部署:

    李宗仁的第一方面軍,由李宗仁統率第一方面軍不到六萬人,由民權出兵湖南,進趨武漢。

    馮玉祥的第二方面軍,由馮玉祥統率,配以部分晉綏軍和大部雜牌軍,擔任河南省境內隴海、平漢兩路作戰任務,分向徐州、武漢進攻。

    具體部署是:以張維璽部為第一路,由陝南出荊紫關,經內鄉、魯山進出平漢線;以孫良誠部為第二路,龐炳勳部為第三路,由隴海路進出鄭州;以宋哲元部為第四路,孫連仲部為第五路,分別由陝西、甘肅、寧夏、青海陸續向河南進發;以萬選才部為第六路,沿隴海線向開封、歸德前進;將各部騎兵集中編為騎兵集團軍,由鄭大章指揮進出豫東、皖北,配合步兵作戰;以劉郁芬為後方總司令,負責陝、甘、寧、青一切後方事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