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926之崛起

正文 第三百七十九章 佈局 北方建設發展委員會(四) 文 / 深藍2000

    第三百七十九章佈局北方建設發展委員會(四)

    凌鴻勳是土木工程專家,字竹銘,江蘇常熟人,他是這個時代中國鐵路建設中的一個絕對的牛人。

    凌鴻勳1915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專門學校,也就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同年赴美,在美國橋樑公司實習,並在哥倫比亞大學進修。

    歸國後,凌鴻勳在20年代歷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代理校長、校長等職;20年代末至40年代,歷任鐵道部和交通部技正;隴海、粵漢、湘鄂、湘桂、天成、寶天鐵路或路段工程局(處)長兼總工程師、管理局局長;交通部次長、代理部長以及中央設計局設計委員等職。1929年起先後主持修造了隴海、粵漢、湘桂、寶天、天成、津浦、廣九鐵路等重要幹線,負責開發了西北地區的公路幹道,成為繼詹天祐之後國人自己修建重要鐵路的又一先驅。

    在凌鴻勳修築鐵路的幾十年生涯中,最為值得一體的就是修建隴海鐵路西段經潼關段和粵漢鐵路株洲至韶關段。

    粵漢鐵路株洲至韶關段456公里的鐵路,因為要穿越湘粵省界的五嶺,地形十分複雜,工程極為艱巨,故停頓了14年之久,仍未能接通。

    到1932年10月,繼東北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在上海又發動了一?二八事變,鑒於時局需要,凌鴻勳被任命為粵漢鐵路株韶段工程局局長兼總工程師,限期4年修通該段鐵路。他到任後,親自主持線路方案的選定,屢次到現場踏勘,並委派得力的測量隊仔細勘測定線。

    原線路自韶關以北越湞水大橋後溯武水北上,過歧門後地形愈趨陡曲。凌鴻勳組織3個測量隊反覆測比,最後決定採用金雞嶺砰石線。將原來由英國人勘測需建的70多座隧道減為16座,最低越嶺埡口的標高,也比兩洞灣低18.30米,而且就在它西南僅4公里的廖家灣。這就為提前建成這段鐵路打下了好了基礎。

    到施工時因越嶺公路尚未修通,運料十分困難,而線路卻要5次跨過白沙水。凌鴻勳決定就地取材,將5座石拱橋同時施工,其跨徑各為40米,當時這樣的跨度屬國內最大,號稱五大拱橋,聞名全國。到1936年4月28日,我國南北幹線中這一段重要線路,終於提前1年3個月建成通車。

    此外,凌鴻勳還實地施測過川康鐵路(成都———康定———西昌)、蘭州———寧夏線、蘭州———西寧線、甘肅———***線(蘭州———酒泉———猩猩峽———哈密———烏魯木齊———烏蘇),並曾到過霍爾果斯邊境視察,不少線路走向為新中國成立後所採用。

    其實,凌鴻勳的功績還有一點不被後人所知,或者說不被後人所重視,那就是凌鴻勳不僅重視科學理論研究,還十分重視科研與生產相結合。

    凌鴻勳擔任交通部南洋大學校長期間,積極倡導教研結合的辦學宗旨,這對擺脫「中體西用」的思想羈絆,倡導科學,講求學術,是十分有益的。

    首先,凌鴻勳依照西方理工大學的學制和教學計劃,在任校長期間,制定了比較完整而系統的課程設置和比較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這主要包括:加強理化基礎,加強基礎知識培訓。如物理學的講授內容,他制定的計劃較前增加百分之三十三點三;增加設計類課程,加強設計能力訓練,當時設計課從一門增加至五門,分佈第一至第四學年,並且是由淺入深,保證學生不斷受到設計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強調專業訓練,如在四年級鐵路機械專業主要設置了電燃機、鐵路機械工程、機車計劃、鐵路管理體制、廠房計劃、電廠等,可謂門類齊全。

    其次,凌鴻勳還十分重視實驗與實習。凌鴻勳充分認識到了這兩個環節的重要性,因此在經費困難的情況下,仍千方百計地擴充實習、試驗用的設備與儀器。學生經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習、實驗訓練,不僅理論知識更為鞏固,而且動手與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在交通大學,參觀也是一個與實習、實驗相提並論的重要教學環節。為此,由凌鴻勳提議,教務會議通過了《學生參觀旅行案》,從而開有組織、有計劃社會實踐活動之先河。

    再次是推動學術研究。1921年起學校的科學研究初步興起,學術空氣驟然加濃。

    1926年6月,「為研究高深的學術與促進科學及技術的實驗」,凌鴻勳籌劃設立了工業研究所,這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工科大學研究機構。研究所成立之初,由於經費難籌,設備欠缺,凌鴻勳遂向中華教育基金會籲請補助,籌得十一萬元。有了這筆啟動資金之後,學校的科研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當時國內各公私機關委託試驗研究的項目源源不斷,研究所都一一承辦,取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揚。

    從1926年到1936年間,工業研究部共完成三十八個項目,經濟研究部完成十六個研究項目,此外,完成社會各界委託試驗的各種材料一千五百件次。

    凌鴻勳創辦的工業研究所,對於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質量和素質提供了一種新的體制,也對中國大學科學研究的體制化具有示範和促進之功。

    英、法、德、美等國的科學研究的重大轉折,出現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當時,德國的一些大學首創了研究實驗室,而德國科學的體制化最終以在大學裡普遍建立起現代科學實驗室制度而告完成。

    在精研學術、輔助實業的指導思想下,**各試驗室先後利用教學之餘,與一些工廠簽訂合同,進行一些商品、產品的性能測試及技術鑒定等工作。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工作逐步興起,並日益活躍,也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

    如1926年,受孫中山先生喪事籌備處委託,進行幾種水泥、石料及三合土的性能分析及比較研究,以供建造中山陵選用。還和中國工程學會合作為無錫利農磚瓦廠進行產品性能測試工作。化學試驗室受江蘇實業廳委託,試驗研究爪哇運來的酒精能否摻入國酒,以充飲料等。在建校三十週年紀念活動中,舉行工業展覽會,除徵集中外機械及儀器外,還另鋪小鐵路一條環繞校園一周,用小機車牽引幾個小車廂行駛,每天參觀者達二三萬人,實開當時風氣之先。

    儘管凌鴻勳在交通大學任校長的時間不及三年,但是,他給交大留下了極好的學風和校風。為了感戴他對母校的貢獻,在21世紀,上海交通大學包兆龍圖書館內還掛著他的全身遺像;台灣的交通大學也命名一座大樓為「竹銘館」,一個人工湖為「竹湖」,並在圖書館內特辟「竹銘紀念室」,專門陳列他的著作、筆記及各種紀念物,並塑鑄銅像樹立其中。

    這樣的牛人不招攬過來,那可絕對是宋哲武的最大損失。

    在工業建設委員會內,還設有資源勘探處,這個處的工作重點是集中力量,在短時間內在太原行署、綏遠、內外蒙等地查找大型鐵礦、銅礦、鉛鋅礦,以及鎢、銻、鈦、錸等金屬礦藏,以滿足第四路軍軍事工業需要。

    該處處長由孫思榮擔任,副處長兼總工程師由山西寧武人,英國倫敦大學採礦專業畢業,現任任山西大學教授的王憲擔任,副總工程師是畢業於***秋田礦業專門學校的閻錫珍擔任。

    工商財稅委員會主任,由原山西省財政廳長仇曾詒擔任;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則是非趙丕廉莫屬,常務副主任由原山西省教育廳長馮司直擔任;民政委員會主任由原山西省民政廳長丘仰浚擔任。

    值得注意的是,農業水利委員會的成立,表明了農業被宋哲武提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

    農業水利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在太原行署和綏遠、內外蒙大力推廣先進農業技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大力增加糧食產量。

    糧食永遠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不僅是這個時候的陝西大災,在宋哲武的記憶中,近幾年國內還有幾次大規模的饑荒,死人無數,只有他有了更多的糧食,才可以救助更多的人,也吸引接納更多的災民到綏遠和外蒙實邊,因此,宋哲武是絕對不會忽視種田的。

    農業水利委員會主任兼總農藝師,由美國康奈爾農學博士馮銳擔任。副總農藝師是東京農業大學畢業的趙承夏,也就是宋哲武當時去西匯見馮玉祥時,在路上遇到的趙丕廉的侄子。

    農業水利委員會水利總工程師,由襄汾人,在威斯康星大學水力工程科獲碩士學位的曹瑞芝擔任。

    實業推廣引導委員會主任,則由現在還在歐洲的李如娟擔任。

    在宋哲武的計劃中,北方邊防長官公署控制的區域內的現代工業,是需要由李如娟具體掌控的興華來引領的,興華就是一個現代化工業的樣板,李如娟擔任這個委員會的主任,那是在合適不過的了。

    政務委員會則由賈景德兼任主任,副主任為趙丕廉和何其鞏。負責管理監督執行北方邊防長官公署所有區域內的所有政務……

    再次感謝「還沒發現」、「70生人」書友的打賞!深藍鞠躬致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