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926之崛起

正文 第三百八十四章 佈局 工業規劃(五) 文 / 深藍2000

    第三百八十四章佈局工業規劃(五)

    對於幾十年後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宋哲武這個化工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雖然沒有涉足過管理這個領域,可是在那個極為重視企業管理的時代,他「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耳濡目染之下,雜七雜八的也瞭解了很多。

    深知企業能否興旺發展,和管理經營理念有莫大關係的宋哲武,早在淶源時,就給興華這個他夢想中的世界最著名企業,制訂了一整套的科學管理方法和制度草案。並且和李如娟、孫佳惠、李如松等人就管理問題長談過一番。

    通過那次長談,不僅讓孫佳惠、李如松兩人從此對宋哲武佩服得五體投地,更讓李如娟在看著宋哲武的目光中,蘊含著的無限的愛戀變的更濃了。

    對於宋哲武的這個理念新穎的管理草案,幾人回去仔細研究了一番後,都大感鼓舞,根據現實情況,又做了一些修改後,最終形成了《興華公司管理行為規劃綱要》。

    宋哲武認為,如果中國的民營企業都能照此去辦理,中國的民營企業還會發展的更快一些,十年或者幾十年後,就必然會產生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國公司,而興華就是這一趨勢的催化劑和孵化器。

    當然,任何企業要想得到長足發展,並且長盛不衰,不是僅靠先進的管理理念就能夠做得到的,它還需要發展方向正確,經營得法,以及有強大的科研創新能力。尤其是這最後一點,更是重中之重。

    在第四路軍的科學研究院裡,那些科研院所的設備和研究經費,配備得很齊全也很充足,在一些科學領域裡,因為有宋哲武的參與,甚至也可以說是當今這個時代最先進的,唯一缺少的,就是科研人員。

    可是,民營企業情況就不同了,它們絕大多數對企業的應用技術並不很重視,更不要說科研設備和經費了,都是把目光僅僅定在了眼前的利益。

    現在不要說一般的民營企業,就是興華公司的科研力量也要薄弱的多,它使用的技術幾乎都是第四路軍科學研究院提供的。這種狀況,短時間內還可以,長此以往那可是絕對不行的。

    因此,宋哲武決定把興華公司分拆成興華電子公司、興華化工公司、興華製藥公司、北方織染公司、北方糧食加工公司、北方建材公司、興華新技術與新產品開發推廣公司等七大公司。在這些公司內部,都要設立專業科研機構,形成自己的科研體系。

    雖然北方投資發展銀行也是宋哲武的產業,可是宋哲武並沒有把它現在就納入興華體系內。這主要是因為北方投資發展銀行現在在名義上還是外資銀行,而外資銀行行事會很方便。

    可是,如果打上他宋哲武的烙印,納入興華旗下,許多事情再由北方投資發展銀行出面就不妥了,至少由它代發晉鈔就會被人認為這是他宋哲武在假公濟私,甚至是中飽私囊。

    興華電子公司、興華化工公司、興華製藥公司,都是宋哲武認為興華以後要遵循的發展方向。

    別人不清楚,他這個穿越人士可是清楚得很,這三家公司所代表的行業,可都是幾十年後大為興盛的行業,現在說來,它們還都是朝陽行業。

    工業化革命之後,接續而來的就是電子信息革命,這個制高點他是絕對要先搶佔的。而且不僅是電子、醫藥和化工領域也都會迎來一個極其興盛的大發展時期。

    北方織染公司、北方糧食加工公司這兩個公司,其實早在半年前就成為了股份公司,就是現在剝離出去也是可以的。而且麵粉增白劑和螢光增色劑的獨有技術相對簡單,不可能保持的太久,如果早些交給民營,還可以扶持他們一段。

    只不過,現在這兩個公司的盈利還是宋哲武所需要的,這要等到他的電子公司、化工公司和製藥公司的產品投向市場後,那時他才會把這些低端產品公司剝離出去。

    還有一點,那就是宋哲武認為,這兩家公司的規模還不算很大,它還應該增添一些設備,在管理和技術上來說,要成為真正的現代企業,它們還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和整合,才能最終走上不容易逆轉的道路。

    北方建材公司,顧名思義就是經營建築材料。大規模建設離不開水泥、鋼筋和磚石,宋哲武這一時期向外蒙運送的水泥,一多半都是購買的天津啟新洋灰公司的馬牌水泥。啟新洋灰公司這個全國最大的民族資本水泥公司,現在年產量是一百五十多萬桶,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92.7%,可因為宋哲武大量購買,已經導致現在國內水泥價格高企。

    僅靠購買水泥,已經不能滿足宋哲武的需要了,因此建設自己的水泥廠就迫在眉睫。

    宋哲武在淶源建起的實驗性質的小型回轉窯十分成功,需要的大型設備已經在瑞典史密斯公司訂製,很快就要運回來。

    在宋哲武的計劃中,先在太原附近建一座水泥廠,然後在外蒙再建一座,以滿足這兩地的大量需求。

    宋哲武之所以沒有在兩地同時建設水泥廠的計劃,這倒不是錢的原因,而是因為其它兩個原因:一是外蒙那裡暫時不具備工業建設的條件;二是,水泥回轉窯設備製造並不複雜,經過一定的技術準備,育才機器廠完全可以自制。

    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資金,最主要的是,育才機器廠通過製造水泥回轉窯,還可以積累技術經驗,為以後自行研製鋼鐵廠、鋁廠等工廠需要的回轉窯設備做技術和人員儲備。

    除了水泥廠要劃在北方建材公司外,沒有拍賣出去的的山西第一煉鋼廠也劃進北方建材公司,不過他要把生產方向轉到生產建築用鋼材和鋼筋上來。

    興華新技術與新產品開發推廣公司內有,造紙廠、骨粉廠、陶瓷廠、料器廠,以及興華的皮草廠和他即將興辦的一些生產新產品的小廠,這些工廠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都要注意拍賣出去。也就是說孵化好一個就交出去一個,吸引大量民間資本投入到工業發展中來。從而帶動民族資本集結投資。

    興華作為宋哲武帶動民族資本的樣板公司,自然需要有強大的科研創新能力,因此,宋哲武計劃在各個公司中都設立技術研發中心,由它們自己不斷研發新技術和解決公司現有的技術問題,這也是在為後續投資民族工業的民間資本做示範。

    而這一切,都需要有大批的專業技術人才來實現。「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才。」這句話的含義可是宋哲武深深理解的。這句話不僅放在這些新建的企業上適用,在中國這個正處在在大工業剛剛起步階段的國家尤為合適。

    雖然西方國家在大工業時代已經早早起步領跑了,中國民族工業要追趕上西方的腳步,需要有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但在這個時候就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開發,把科技進步提到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那無疑會把起跑線向前大大的提高一大截,使中國的民族工業更快地追趕上西方。

    而且,不僅是興華公司和宋哲武一心想要引導扶持的民營企業,需要大量的科研和各方面的人才,就是第四路軍研究院和北方建設發展委員會的各個部門,也一樣急需各級知識型人才來填充各個部門,只有有了這些人,北方建設發展委員會才能高效地運轉起來。

    要人才,首先要立足於自己培養,包括選送到國外留學人員,這才是培養源源不斷的人才的長久之計。

    鑒於此,宋哲武決定先從太行行署的學校入手,大力發展改革教育,形成培育人才的良性機制。

    宋哲武要在他的治下大力發展改革教育,在太原行署可是有著非常好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閻錫山在他執政山西之初,即把發展山西教育置於他的施政之首,予以相當的關注與重視。山西的教育基礎非常好。

    在閻錫山的手書格言中有兩句話,其一是,「當兵、納稅、受教育,為國民之三大義務」;其二,「欲決勝於疆場,必先決勝於學校」。從這兩句話中,足可見其對於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程度。

    閻錫山認為:「振興教育,譬如建屋,屋之在地上者,人人皆知注重,但能建築房屋者,皆會講究。殊不知屋之能否經久不壞,卻不在地上之輪奐,全在地下之基礎;教育亦猶是也。人才教育,屋之在地上者也;國民教育屋之在地下者也。人才教育,對於社會上有報酬,受此教育者,亦多亟亟以謀發展,故社會上皆知重之。」

    「國民教育,系義務的、低淺的,對於社會無報酬,受此教育者,也無所發展,其不為社會所重視,蓋有故也。不過今日為列國並立之世界,此人群與彼人群遇,較量優劣,要在多數人民之知識,不在少數優秀之人才。今日中國四萬萬人,不及他國二千萬人者,因多數人無知識,一個人抵不住一個人之故;此尚就對外者言之也。」

    「說到對內,共和國家,主體在人民,必人民之知識發達,然後能運用良***。如其不然,則其政權,必將由多數人民,移之少數人之手;既移之少數人,則此少數人所運用之***,必以少數人之利益為利益。」

    雖然教育救國之說在中國早已有之,可是作為民國當權者中,能有這樣認識的人絕對是鳳毛麟角。當然,也有一些人興辦小學、中學、甚至是大學,可像閻錫山這樣對教育認識之深,重視之高,推行之廣,落實之實的,則是絕無僅有的!!!

    感謝「70生人」的打賞和「還沒發現」書友的***!深藍給兩位書友鞠躬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