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926之崛起

正文 第四百八十二章 抗戰 邊境(五) 文 / 深藍2000

    第四百八十二章抗戰邊境(五)

    尼亞佐夫只感到一股炙熱的氣流,猛地擦過他的額頭,隨後一股熱乎乎的液體一下子噴濺到他的後頸上。

    雖然年近四十,可是多年養成的優秀軍事素養和長時間的軍旅生涯,讓尼亞佐夫保持了身體的靈活和敏捷。

    尼亞佐夫一個魚躍,已然前撲倒最近的一輛坦克旁邊,在觸地的一瞬間,緊接著又是一個側翻滾到坦克的後面。在此期間,尼亞佐夫腰間的手槍已經到了他的手中。

    就在他剛剛躲到坦克後時,在他前撲觸地的地方,地上猛然濺起一小股煙塵。

    尼亞佐夫不由暗道一聲:「好險!」他知道,那是一發步槍子彈造成的。

    此時,山坡上猛然響起密集的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期間還夾雜著蘇軍士兵的慘嚎聲。

    尼亞佐夫聽得出,山坡上的槍聲是德國mp-18衝鋒鎗和輕機槍發出的聲音,從槍聲密集程度來判斷,最少要有十幾支衝鋒鎗和一挺輕機槍。而爆炸聲顯然是手榴彈造成的,只不過爆炸聲很大,威力明顯要比蘇軍裝備的1914型手榴彈大得多。

    對於輕機槍,尼亞佐夫接觸的不多,這是因為雖然一戰後各國都出現了研製單兵使用的輕機槍的高潮,可是蘇軍高層對輕機槍並不很重視,他們一直固執地認為,對步兵而言,其主導作用的只能是重機槍。

    好在蘇軍高級將領中不乏有獨具慧眼的人。自23年開始,蘇聯工兵中將瓦西裡?a?捷格佳廖夫開始研製輕機槍,並獲得了蘇軍輕武器委員會主席古比雪夫的支持,終於與1927年定型製造,1928年正式裝備蘇聯紅軍,軍隊稱號為dp機槍,國際輕武器界一般通稱捷格加廖夫輕機槍。

    因為捷格佳廖夫dp-1927機槍的供彈具為一個大圓盤狀的彈盤,且捷格佳廖夫姓氏縮寫為dp,所以又被通俗地稱為「轉盤機槍」、「德普」輕機槍。

    dp-1927,初速840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論射速600發/分,戰鬥射速80∼90發/分

    dp-27式輕機槍的優良戰術技術性能,很快引起了歐美各國的注意。歐美的槍械發明家稱這位天才的設計師為「俄國的馬克沁」。只不過,遠東特別集團軍是最晚裝備的這種輕機槍,直到三個月前,遠東部隊才完成換裝。

    尼亞佐夫拿著手槍側著頭,在坦克的尾撬板下向山坡上望去。

    一個身著草綠色軍裝的中國士兵,拎著一支步槍,像山貓一樣,從掩蔽的灌木叢中飛快地竄了出來,幾個起落就隱入山坡後面。而山坡上的那一個排的蘇軍中,只有十幾個幾乎個個帶傷的士兵,連滾帶爬地從山坡上潰退下來。

    與此同時,接連有三發迫擊炮彈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飛來,尖嘯著落到公路上的混亂的蘇軍隊伍中,爆炸造成的傷亡和煙塵,讓新兵們更加混亂,為了躲避山坡上中國人可能的射擊,卡車和坦克後面這些安全一點的地方,亂糟糟的士兵早已經擠成一團。

    可是,山坡上已經再沒有槍聲出現,顯然,中國人並不戀戰,只是一擊就走。

    「狡猾的中國人。」尼亞佐夫狠狠地嘟囔了一句。

    中國人先是在這裡設置了地雷陣,在左側引爆後,吸引蘇軍加強對左側山林中進行仔細搜索,對右側難免有所忽視,而他們的狙擊手和接應部隊則冒著危險潛伏下來,專等射殺蘇軍的高級軍官。

    沒等尼亞佐夫下達命令,先頭營長這個似乎是有著蒙古血統的哥薩克人,已經粗暴地揮舞著手槍大聲地下達了命令,一個完全由有經驗的老兵組成的營偵察排,迅速從掩蔽的地域站起來,在排長的指揮下,吶喊著端著莫辛納甘步槍向山坡上衝去。

    先頭營的十幾門迫擊炮也在各連長的叫罵聲中,炮手們手忙腳亂地支起迫擊炮,對著右側幾百米外的山坡,漫無目的地發射。

    衝上山坡的蘇軍偵察排並沒有在山坡上停留,而是一邊射擊,一邊衝向山後,顯然他們已經發現了中國人的蹤跡。

    在軍官們的叫罵命令下,兩側的山坡重新湧上大批蘇軍警戒搜索,再確認不會再有中國人的狙擊手後,尼亞佐夫這才站起身。沒有了坦克的遮擋,涼風一吹,尼亞佐夫感覺到後頸涼颼颼的,這才想起自己可能是受了傷。用手一摸後頸,沾了一手的血。

    不過,尼亞佐夫很快就鎮定下來,因為他的手上除了鮮紅的粘稠血液,期間還有一些白色的東西。有著多年戰場經驗的尼亞佐夫清楚,這是腦漿,而這顯然不會是他的。也就是說,他沒有受傷,那顆子彈顯然是擊中了別人。

    尼亞佐夫轉過身來時,只見他的政治委員阿廖沙,倒在他們剛剛站過的地方,半個腦袋已經不見了蹤影,身邊還流了很多血。

    阿廖沙一共中了兩槍,一槍擊中頭部,一槍擊中頸部動脈,這兩槍都足以致命。

    尼亞佐夫很清楚,中國人的這兩槍目標是他這個團長,只因為他的反應快,救了自己一命,這才打中了他身後的阿廖沙。

    聞訊跑來的衛生員在例行檢查後,宣佈阿廖沙已經犧牲了。

    對於阿廖沙的死,尼亞佐夫並沒有幸災樂禍地感到高興,因為馬上就會有人來接任阿廖沙的這個職務,而只要是內務部來的,誰來做這個政治委員對於尼亞佐夫來說都一樣。

    現在,尼亞佐夫唯一關心的是如何盡快通過中國人的地雷陣。

    尼亞佐夫表情淡然地命令把阿廖沙的屍體抬下去,同時命令聞訊而來的參謀長向師部報告阿廖沙的死訊。

    然後,尼亞佐夫命令剛剛趕到的團直屬工兵連連長,「不惜一切代價,立刻組織排雷。」

    這次排雷很順利,起出了3顆反步兵地雷和兩顆反坦克地雷。只不過,這些地雷都是普通金屬地雷,沒有發現中國人的那種新式地雷。

    雖然已是中午,可尼亞佐夫還是命令部隊取消午飯,繼續前進。他的先頭團一上午僅僅前進了不足十公里,以這樣的速度,趕到庫倫就要十月初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