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65章 蜂窩煤 文 / 梁方陽

    朱由檢太久沒有見到哥哥,心中想念,先去了紫禁城。

    朱誠沒有立刻去皇宮,他先回了一趟兒童樂園。很久沒見天啟皇帝了,又出了一次遠門,不帶點土產做紀念品怎麼行呢?

    聽到朱誠要把前幾天送來的東西拿走,魏紅蓮一臉的不情願:「誠哥兒,皇上老爺子又不炒菜、燉湯,你送這個給他幹什麼?拿走這個,我拿什麼燉湯給你喝?」

    讓魏紅蓮捨不得送人的不是什麼金銀珠寶,而是一個新式煤爐。以前她給朱誠做湯用紅泥碳爐,生火很麻煩,而且要不停地續加碳塊。而朱誠送的爐子燒的是形似蜂窩的新式煤餅,不僅火力大而持久,而且使用得法的話,可以一夜不熄,省得第二天再次點火。

    「我現在要進宮面聖,空手總不好吧。至於爐子,你不用擔心。我剛剛已經把爐子的制做方法快馬送到了京西皇莊,兩天之後,吳虎平會送來新出的一批爐子,到時候你想挑哪個就挑哪個,想要幾個就要幾個。不信,你問問魏良卿,他親眼看見的。」

    魏良卿點點頭,說道:「不錯,吳虎平騎快馬送一個小孩去京西皇莊,身上正帶著朱大人親筆畫的爐子設計圖。」

    「不可以晚兩天再送禮嗎?唉,爐子送給皇上去了,這兩天的湯怎麼辦?我用慣了這爐子,都不太會用別的爐子了。」

    話是這麼說,魏紅蓮還是不敢耽誤朱誠的前程,把爐子洗刷得乾乾淨淨,提了出來。

    朱誠又叫侍衛拿了幾塊新式煤餅,一起帶進皇宮。

    ------------------

    天啟皇帝看到朱誠的侍衛的手上捧著的東西笑道:「誠哥兒,你總是那麼客氣,每次到皇宮,手裡總不空,讓朕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說是不好意思,但天啟皇帝趕緊使眼色讓內侍收下,一點都沒有客氣的意思。

    朱誠擺擺手,讓內侍先退下,說道:「皇上,這東西並非收藏品,我先示範一下如何使用。」

    說完,朱誠讓侍衛把爐子和蜂窩煤放下。

    朱誠拿起一塊蜂窩煤,舉起來給天啟皇帝看。

    天啟皇帝疑惑地問道:「誠哥兒,這是何物啊?」

    「此物名為蜂窩煤,是由黃泥、煤碳混合而成,由於中間有許多孔洞,形似蜂窩,故而得名。蜂窩煤正因為中間有孔,便於煤碳燃燒,所以火力猛,時間久,完全可以替代柴火灶。旁邊這個爐子是蜂窩煤專用爐,裡面用黃泥燒成,外面套以鐵桶,即堅固又美觀。爐子的大小正好可以放進一塊蜂窩煤,當然如果想火力更大一些,還可以做成三孔的煤爐。爐子下面有一個氣孔,如果想保留火種,可以拿配套的蓋子把氣孔蓋住,這樣爐子的火力變小,蜂窩煤可以燒更久的時間,能持繼一個晚上,第二天也不用再次生火了。晚上可以在爐子上面放一壺冷水,第二天早上可得一壺熱水,正好可以洗漱。」

    天啟皇帝有點無精打采,這種東西對於他這個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皇帝來說,屬於可有可無的東西。張皇后可是貧寒出身,知道此物的珍貴,聽得兩眼放光。

    朱誠命人點火,果然方便易用,不過用火筷子夾蜂窩煤甚為不便,而火鉗又插不進蜂窩中的洞裡去,所以朱誠又順便提了一下配套火鉗。

    張皇后大覺新奇,親自體驗了一次,覺得果然方便。

    天啟皇帝也不打攪,道:「誠哥兒,朕看到從陝西押解來的過路費,可是不少啊,看來修路真是個賺錢的生意啊。」

    「皇上,微臣又有一筆天大的財富要送給陛下了。」

    天啟皇帝喜出望外,道:「財從何而來?」

    「我在陝西修路的時候,聽鄉野故老傳說,陝西、山西兩地有很多煤礦,如果派人開採,豈不是一筆天大的財富嗎?」

    天啟皇帝歎了一口氣,道:「有煤礦又怎麼樣,銷量太小啊。」

    朱誠用手一指煤爐和蜂窩煤,天啟皇帝一下子醒悟過來,哈哈大笑,道:「誠哥兒,你果然是做大事的人。把這煤爐和蜂窩煤推廣出去,大明可能每戶人家都要棄柴火,用蜂窩煤了。到時煤碳不夠用,咱們的煤礦可就可以大賺特賺了。」

    「馬路正在修築,到時從陝西、山西運煤到北京方便快捷,加上皇上設計的四輪馬車,運力也大大增加。而且煤碳開採需要人手、煤碳加工需要人手,可以給陝西等地因乾旱而衣食無著的人一個工作的機會。」

    天啟皇帝一拍手,道:「誠哥兒,你解決了一個天大的麻煩了。聽你說今後十幾年北方地區都有災荒,朕一直擔心饑民作亂。這煤礦一開,百姓有衣有食,便會安居樂業了。」

    「對了,皇后殿下,微臣也有一筆財富送給您。」

    張皇后大喜,她一直惦記著自己的父兄。雖然她貴為皇后,但父兄除了得到世襲罔替的爵位之外,並沒有得到什麼物質上幫助。朱誠說是給她財富,其實就是給她父兄一條財路。

    朱誠從袖子裡掏出幾張紙遞給皇后,道:「這是煤爐、火鉗的設計圖,做出來也能掙不少錢。這一張是蜂窩煤的配方,後面還有蜂窩煤制做器的設計圖,到時候大明的蜂窩煤就屬張家的最好了。」

    張皇后看了一眼天啟皇帝,天啟皇帝笑道:「既然朱誠送給你,你就拿去,愛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吧。」

    收拾好東西,天啟皇帝道:「你的答卷朕看過了,個人覺得寫得很不錯。朕又拿去給孫師傅看,把他給驚著了,還以為朕的文采見長呢。(http://.)。看來本科的文武解元非你莫屬了。」

    孫師傅就是孫承宗,時任禮部右侍郎,當年可是科考的榜眼,滿腹經綸,為人方正,輕易不誇讚別人。

    朱誠雖然兩世為人,看淡名利,但還是有一點虛榮心,聽到天啟皇帝讚揚,笑得嘴都合不攏了:「哪裡哪裡,孫侍郎謬讚了。」

    張皇后插口道:「看來皇上推遲一年會試和殿試是等對了。本來今年3月就要舉行會試的,但因為你還沒有參加鄉試,拿不到會試的資格。皇上借口先帝時各地缺官嚴重,本屆科考要提高錄取率,所以推遲到天啟三年再行考試。你可不知道皇上承受了多麼大的壓力啊,那些官員天天在朝會鬧事,還有提議找先帝哭靈的。皇上動用了東廠,才好不容易把事情彈壓下去。」

    「皇上如此抬愛,萬一我沒考好,豈不是羞煞人也。」

    「放心。鄉試應該是沒問題了,殿試是朕點狀元,也沒問題。會試麻煩一點,你得罪的官員太多。到時候朕挑一挑,找一些秉承公心的官員當考官。」

    朱誠心中感動,一揖到地:「謝謝皇上的厚愛。」

    「這次朕招你進宮,一來是和你說說科考的事,二來是為了朱由檢封王的事。朱誠,看來你真是招人恨哪。」

    朱誠有點莫名其妙,這又關自己什麼事?

    (努力寫作,努力求票。如果讀友們覺得本書還行,請用收藏支持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