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七十章 非法出版物 文 / 梁方陽

    葉向高一臉陰霾,坐在太師椅上默然無語,看著滿堂官僚。

    顧大章一臉晦氣,道:「咱們今天又失敗了,不但沒有趕走朱誠,反而讓這小子平升兩級。」

    葉向高拍案而起,斥道:「我還沒有老糊塗,不用你來提醒我。」

    顧大章知道自己說錯了話,訕訕而退。

    葉向高問道:「是哪個說冊封信王后,就可以把朱誠趕走的?」

    左光斗畢竟是東林黨中有點見識的人,知道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便道:「是誰的提議並不重要,關鍵是皇上的態度,不太對勁呀。」

    楊漣接口道:「昌平州改為信州府,擺明了今後信王的封地就在昌平啊。大明自立朝以來,有哪個王爺的封地在京城旁邊?這個皇帝真奇怪,難道就不怕信王謀朝篡位嗎?虧我們還為他著急上火,真是皇上不急,急死太監。」

    左光斗「呸」了一聲,道:「誰愛當閹狗,誰就當去,反正別把老夫算在裡面。」

    楊漣也知道自己說錯了話,漲紅了臉。

    吏科都給事中魏大中道:「事情的關鍵不在這裡,而在於《〈邸報〉增刊》。《〈邸報〉增刊》一出,群賢退散,這才導致昌平州的改名。如果沒有《〈邸報〉增刊》,想必昌平州的改名沒有那麼容易。」

    左光斗沉思了一會兒,點頭道:「不錯,最近我們上朝時都小心翼翼,生怕被《〈邸報〉增刊》逮到什麼錯,這很不正常啊,以後我們還怎麼領導朝政,維護大明的公平正義啊。」

    楊漣也說道:「最近聽說朝廷又要重開收征商稅的廷議,我都在家打了三遍草稿,看看怎麼說才能維護我在江南的利益……哦,是大明在江南的利益。以前哪裡需要這麼麻煩,還不是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葉向高拍掌道:「不錯,就是《〈邸報〉增刊》,大家議一議該怎麼辦吧。」

    左光斗道:「李春燁這小子,一看就知道和閹狗勾勾搭搭,要不把他換下來。來人哪,關門,放御史!」

    魏大中道:「左先生這招對楚黨、浙黨屢試不爽,不過對李春燁恐怕就不行了。現在和閹狗勾結的官員,都是陳年的老棉花——不怕彈。」

    楊漣道:「那怎麼辦,總不能把李春燁打回老家吧。」

    說到打,眾人想起當年的左順門慘案,不由地打了個哆嗦。

    顧大章道:「要不咱們也辦個報?」

    眾東林黨齊豎大拇指:「好,顧大人好主意。」

    接著東林黨開始爭權奪利,哦,不,是在分配各自的任務。因為大家都發現上報似乎是出名捷徑,簡直就是為官的終南捷徑,比如馮夢龍,不過在《〈邸報〉增刊》發表一篇《洗衣院悲歌》的平話,就被天啟皇帝惦記,要不是東林黨拚命阻攔,幾乎就要賜同進士出身,入朝為官了。

    一番爭論下來,左光斗是報紙的主編,楊漣是副主編,魏大中任時政版主編,顧大章任評論版主編、袁化中任社會版主編、周朝瑞任文藝版主編。雖然他們的報紙與閹狗的報紙版面基本類同,但東林黨可從不承認這一點,他們自欺欺人地認為這完全、徹底是東林黨智慧的結晶。

    東林黨的辦事效率很高,無論是黨派鬥爭,還是把持輿論,當然處理實務除外,因為這些應當是風塵俗隸應該做的事情。新的報紙已經編排完畢,葉向高大筆一揮,為報紙題詞——《東林風聲》。可惜,閹狗的保密技術太好,他們沒有搞到謄寫印刷書,《東林風聲》只有文字,沒有插圖,看起來就比《〈邸報〉增刊》低劣很多,給人非法出版物的感覺。

    左光斗解釋道:「時間太緊,只好先應付這一期了。過幾天,從江南調幾個熟練的雕刻師來,就可以給報紙配上插圖了。真搞不懂閹狗是怎麼印報紙的,據說幾個閹狗鑽進《〈邸報〉增刊》編輯部,只消幾個小時,就可以搞定一期報紙來。我們收買過幾個太監,都沒能探聽出其中的奧秘。」

    葉向高道:「印刷倒在其次,關鍵是發行啊。閹狗把持了發行渠道,由驛站把報紙送到千家萬戶。叫閹狗幫我們送報紙,估計難度很大。兵部尚書王在晉與我關係不錯,驛站歸他管,我和他談一談,看看他能不能直接下令,讓驛站為我們派送報紙。」

    楊漣道:「葉大人,還有一**煩事,就是經費。開版印刷要錢、油墨要錢、紙張要錢,這報紙裡裡外外都要錢,這錢從何而來。」

    葉向高勃然大怒,喝道:「錢錢錢,你們掉到錢眼裡去了?我們是士大夫,要拿出士大夫的風骨,要有視金錢如糞土的氣度。閹狗錢多,難道你們就去投靠閹狗?」

    楊漣嘟囔道:「反正不是你墊錢,站著說話不腰疼……」

    葉向高平息了一下激憤的心情,心想,也不能寒了做事人的心,便道:「至於錢的事情,你們放心,絕對不會讓你們出的。到時,我在黨內號召一下,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經費……可能還是不夠。怎麼辦呢?要不……對了,咱們的報紙不是面對大明發行嗎,我們可以幫江南的商人揚名啊,這揚名費他們也應當出一點,總不能老沾光,不出力吧。你們算一下,報紙總共花費多少,然後規定揚一次名收多少錢,這樣收支大概就能平衡了吧。」

    看來,東林黨並非不能辦事,對於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事兒,他們的腦袋就立刻像換上了高速處理器一樣全速運轉起來,可是處理軍國大事之時,他們的腦袋立刻當機,昏招不斷,生生地把大明王朝給玩死了。

    東林黨的報紙還沒公開發行,魏忠賢的案頭就擺了一份,那是阮大鋮送來的。

    「朱誠,你來看看這東西。」

    朱誠接過報紙,詳細研讀起來。

    良久,他放下報紙,輕歎一聲:「終於來了,我還在想東林黨會忍到什麼時候呢,現在他們終於掉入彀中。」

    魏忠賢一臉凝重,道「你怎麼一點都不著急啊?」

    「為什麼要著急,」朱誠笑道,「著急的應該是掉進陷阱的獵物,而不是等待的獵人。」

    「怎麼回事,說來聽聽吧。」

    「魏爺爺,您知道,為什麼我們的報紙叫《〈邸報〉增刊》,而不叫別的什麼報紙嗎?原因就是怕其他人倣傚,和我們搶奪輿論制高點。大明規定,通政司管理《邸報》,我們的《〈邸報〉增刊》是《邸報》的附屬產品,也是《邸報》。私人傳播《邸報》,是要受到《大明律》的制裁。他們不但辦了個新報紙,而且還公開散佈,難道以為《大明律》是擺設不成?」

    魏忠賢恍然大悟,拍案叫絕:「妙啊,朱誠,你真是個人才。我這就叫東廠去查封報館,逮捕負責人。」

    「慢。」

    「為什麼?」

    「魏爺爺有沒有讀過《左傳》中的《鄭伯克段於鄢》?鄭伯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共叔段,直到共叔段謀逆為止?就是因為共叔段之前的種種惡行,只能小懲,而不能大罰。到了共叔段謀反時,鄭伯才能堂而皇之地擊殺之。現在他們報紙《東林風聲》的惡行沒有公之於眾,魏爺爺現在查封報紙,文武百官怎麼看,大明百姓怎麼看?不如暫時退讓,等他們倒行逆施,天顏震怒時,再給予雷霆一擊,豈不是更好。」

    魏忠賢身子一震,道:「幸虧你是幫我的,如果你走到東林黨那邊,恐怕我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朱誠補充道:「這件事最好不要動用東廠的人,讓大理寺和順天府出面。文官斗文官,魏爺爺置身事外,到時候怎麼也牽涉不到您的身上。」

    「那這幾天的輿論怎麼辦?」

    「沒事,我看了一下《東林風聲》,用語古奧,估計不是國子監畢業的人基本上是看不懂的。再說,他們的報紙只能散播在京城內外,想寄到外面出,恐怕千難萬難,除非通過驛站。不過驛站只能傳遞軍事信息,送報紙,恐怕王在晉沒那麼大的膽子。」

    「哦。」魏忠賢這才放下心來。

    朱誠笑道:「不過,這張報紙倒給了我一個靈感,魏爺爺又可以為皇上增添一條財路了。」

    魏忠賢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抓住朱誠的手,急道:「什麼財路?」

    朱誠掙脫魏忠賢的手,道:「風度,風度。魏爺爺怎麼說也是內相,怎麼一點城府都沒有。」

    魏忠賢不好意思地縮回手道:「嘿嘿,皇上天天為錢糧著急,我在眼裡,急在心裡,難免有時過急了一些。好好,你快說吧,別釣爺爺胃口了。」

    「《〈邸報〉增刊》目前應該是賠錢運營,因為報紙是免費派送,紙、墨、印刷都要錢,而且還要支付作者的稿費。本來我是設想報紙成為大家生活的必需品時,由讀者付錢購買,但那還需要一段時間來培養市場。現在,我發現還可以通過廣告,大賺一筆。」

    「廣告,那是什麼東西?」

    朱誠翻開《東林風聲》,指著《美名遠揚》一欄,說道:「這就是廣告。」

    魏忠賢看看報紙,發現這明顯是後來加印上去的。

    「東林黨肯定是經費不足,才想出這一招。我們可以借用過來,怎麼說大明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就是《〈邸報〉增刊》,肯定有很多人想在報紙上為他們的產品揚名,願意花這個錢。比如,我們怎麼知道北京最好吃的飯館是哪一家?報紙可以說呀。而且《〈邸報〉增刊》還可以把《美名遠揚》留白,讓地方管理部門,加印當地的廣告,這樣廣告更有針對性。」

    魏忠賢是個聰明人,一拍桌子,道:「好,我這就進宮去,把這個喜訊報告給皇上。朱誠,我很忙,就不留你吃飯了。」

    朱誠歎道:「唉,想不到這個點子連頓飯也換不來,真可憐……」

    「以後請你吃多少頓都可以,就怕你的小肚子裝不下……」

    魏忠賢的笑罵聲從院子外飄來,看來他還真是個雷厲風行的人。

    (上一大章哦,求推薦、求收藏,方陽在這裡先謝謝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