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首戰告捷 文 / 梁方陽

    魏忠賢聽了個模模糊糊,不過,他可不敢在這幾天找朱由誠詢問詳情,要是不小心耽誤了朱由誠的武狀元,那可是要後悔終生的。

    殿試全新的測試方法已經向京城的軍民百姓公佈,東校場再次一票難求。儘管貪財的魏公公已經把票價提高到三兩銀子,合現代的兩千多元,但門票還是迅速告罄。

    武殿試那天,東校場人山人海,大家都因這麼有趣的比賽而興奮。不少沒買到票的人一直在入口詢問有沒有人退票,甚至有人出十兩銀子的高價求票。

    比賽的順序是會試的名次,朱由誠自然是排在第一位。

    他走進校場一看,差點沒嚇一跳,魏忠賢也未免把武貢生想得太厲害一點了吧:那繩網足有一丈多高;牆有兩丈多高;架獨木橋的泥坑有四丈多寬,而靠繩索跳躍過去的泥坑也有一丈寬,裡面還真的填滿了黏黏糊糊的稀泥巴,真是要多噁心有多噁心;火圈居然有三層,每個火圈相隔兩尺。

    不過魏忠賢考慮得還是很周全的,這樣的訓練設施一共有十套,看來一天之內結束武舉還是有點指望的。

    魏忠賢定的標準是京西皇莊訓練標準的兩倍多,朱由誠不由暗暗心驚,擔心自己無法過關。不過主考一聲令下,他也顧不得多想,立刻像離弦的箭一樣衝向繩網。

    繩網算是這些關卡中最簡單的一關了,雖然晃晃悠悠,但只要手抓穩,腳蹬好,基本上不會掉下去。攀登繩網無關身體素質,關鍵在於克服畏懼心理。朱由誠初次接觸繩網時,也經常摔得七葷八素。

    朱由誠抓住繩網如同靈猿般攀援而上,到得頂端,身子一偏,已經到了另一面。他手足並用,爬了下來。這一上一下,如行雲流水,沒有半點遲滯。

    觀眾席上響起了一片讚歎聲。繩網是看易實難的項目,沒有嘗試過的人往往會認為攀登繩網非常容易。不過觀眾們雖覺繩網簡單,但看到朱由誠一氣呵成,動作瀟灑,還是報以熱烈的掌聲。信王更是激動,連嗓子都差點喊啞了。

    因為這次比賽是殿試,天啟皇帝可以堂而皇之地觀賽。

    魏忠賢笑道:「皇上,朱由誠這小子還真厲害,這麼短的時間就通過了第一關。看樣子,朱由誠的狀元之位沒跑了。」

    「魏伴伴,你有沒有去京西皇莊考察過呀?」

    「皇上恕罪,朱由誠赤膽忠心,東廠並沒有監控他,京西皇莊發生了什麼事情,老奴不太清楚。」

    「唉——」天啟皇帝長歎一聲,「朕瞭解的情況是,京西皇莊確實有這些設施,但都比你設置得簡單。你看,那牆也未免太高了一些,泥坑也末免太寬了一些吧。」

    魏忠賢臉色大變,心道糟糕。因為他看朱由誠胸有成竹,擔心影響他考試,便沒有找他瞭解細節,只是想當然地施工,沒想到把朱由誠給陷害了一把。

    天啟皇帝早就知道魏忠賢與朱由誠的關係,但他非常信任魏忠賢,歷史上就把許多政務交給這個忠心耿耿的太監;而朱由誠他自小認識,知道朱由誠和信王兄弟情深,不會危害他的江山,所以並不會因為他們親密的關係而在心底產生芥蒂。

    見到魏忠賢憂心忡忡,天啟皇帝安慰道:「對朱由誠難,對別人也一樣,畢竟朱由誠曾經練過,有一定的把握。」

    校場上,朱由誠已經來到了高牆下。他拽了拽牆上垂下來的繩子,覺得非常牢靠,便從口袋裡抽出一雙手套。麻繩非常扎手,如果沒有工具,手恐怕會抓得血肉模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由誠給每位皇莊錦衣衛發了一雙手套,當然給自己也留了一雙。

    朱由誠抓著繩索,足蹬高牆,穩穩當當地登上牆頭。牆頭上掛著兩根粗麻繩,一根在牆裡,一根在牆外。朱由誠努力控制自己,不往下看——牆太高,往下看,肯定會膽戰心驚。他換了一根繩子,一步一步往下溜。他可不敢直接下滑,牆太高,如其不小心沒控制住好下滑速度,那可就慘了。他現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小心翼翼地下了高牆,朱由誠來到了第一個泥坑旁。泥坑很寬,上面僅有一條一尺來寬的小橋。因為跨度太大,沒法架設獨木橋,中間做了幾個立柱支撐橋樑。這種橋不能慢慢走,也不能走得太快,否則很容易失去平衡,摔入泥潭,必須膽大心細,勻速通過。特別是走到遠離立柱支撐的地方,小橋的橋面會顫抖,更要小心。

    朱由誠雖然走過很多次獨木橋,但這次也不敢等閒視之,特地把旁邊衛兵的水火棍借來保持平衡。饒是如此,他在快到終點時還是身體一歪,險些摔到泥潭裡,虧得他眼急手快,用木棍一撐泥地,險險地跳到岸上。也幸好魏忠賢挖的坑不深,只有兩尺左右,木棍又很長,否則這一撐,只怕就要掉進坑裡。

    走到第二個泥坑前,看著一丈寬的泥坑,朱由誠心裡總算有點底了。一丈雖然有點寬,但靠著繩索的擺動,到對岸去,也不是難事。他利用助跑的衝力,一躍而起,抓住繩索,一下子就擺到對面,一鬆手,人就穩穩地站在地上。

    他跳過火圈,拿起銅鑼,使勁一敲,那邊計時的人就報出他所花的時間,整整一刻鐘。

    朱由誠首戰告捷,天啟皇帝和魏忠賢都鬆了一口氣,信王更是樂不可支。

    接著登場的是第二名吳襄,他順利地通過了繩網、高牆,唯獨在小橋上吃了虧,掉在泥潭裡,狼狽興不堪,不過最終也完成了任務,敲響了銅鑼。

    第三名有點恐高,爬上高牆後,腿抖得像篩糠一樣,死活不肯下來,直接淘汰。

    第一甲的三名都是一個接一個測試的,而第二甲則是十個十個一測。觀眾這下子可是大飽眼福,同時看十個貢士表演。

    時間轉瞬就過,很快到了中午。魏忠賢喝令停止比賽,命人抬來一個巨大的八角形的架子,上面高高低低懸掛著十多個陶罐。

    十幾個大漢將軍高聲地把規則告訴給觀眾,朱由誠將站在架子中間,外面的大漢將軍同時把陶罐推向他,他不但要避開陶罐的撞擊,而且還要將其擊碎。

    觀眾一聽,大為驚訝,十幾陶罐同時推向中心,封鎖了上中下三路,基本上是避無可避,除非躺在地上,但那便失去了表演的意義。不但是觀眾,眾考生也在思索,如果自己處於架子的中心,該怎麼辦。但想來想去,除了耍一回地趟槍之外,別無他法。

    朱由誠步入架子中心,十幾個大漢將軍每人拉著一個陶罐退後。魏忠賢大喝一聲開始,大漢將軍一鬆手,陶罐刮動風聲,向朱由誠猛衝而去。

    朱由誠早已看得清楚,東邊的陶罐數量較少,鐵槍如毒蛇出洞,直擊東邊的陶罐。陶罐被擊得粉碎,朱由誠槍出人進,衝到東邊。這一切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此時身邊風聲響起,南北兩方的陶罐堪堪從他背後擦過。朱由誠知道,些時西邊的陶罐正向他疾衝而來,他不及回頭,槍柄後撞,「嘩啦」一聲,又擊碎了一個陶罐。

    他轉身左右疾剌,只聽「嘩啦」之聲不絕於耳,這十幾個陶罐陸續被擊碎。朱由誠挽了一個槍花,收槍傲然而立,直是氣不長出,面不改色。

    觀眾見八角架內人影閃動,碎裂之聲四起,等朱由誠站定,這才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事後有不少好勝的少年想複製剛才的一幕,卻被罐子打得鼻青臉腫。好在他們沒錢,用得是小罐子,若是用校場上的那種陶罐,不打得頭破血流才怪呢。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最震驚的還是場內的考生,剛才他們看得清楚,朱由誠的槍速之快、槍法之狠,實在不像十四歲的少年,隱隱有一代宗師的氣派。他們不知道,為了練好槍法,朱由誠花了多大的苦功。而且他仗著皇帝的寵信,把皇家侍衛在槍法上的不傳之秘一點一點壓搾出來,博取眾家之長,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剛才這些考生還打算科舉結束後,如果成績不理想,就鬧事,逼著朱由誠和他們決鬥,奪取他的狀元寶座。但看了朱由誠擊碎陶罐的一幕,一個個便打消了這主意。因為他們知道,朱由誠的槍法是特地展示給他們看的,警告他們不要藉機生事。

    (求收藏,求推薦票,下章預告:第一百一十六章獨佔鰲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