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二百零九章 非打不可 文 / 梁方陽

    奴兒哈蚩遠遠地看見覺華城頭掛出十幾樣東西,不覺有點奇怪,問道:「你們有誰看清城頭上掛的是什麼?」

    阿敗眼尖,道:「父汗,是人頭。■→,ww≌wc☉om蠻子把人頭掛上城頭了。」

    奴兒哈蚩不以為意,大清國的騎兵雖然被火炮打死了幾十個,但明軍不敢出城,根本沒有割走人頭。既然不是大清的人頭,那就是蠻子自己人的人頭。這樣人頭即使掛滿城牆,他也不會皺一下眉,反而會滿心歡喜,因為蠻子內訌了。

    黃太極顫抖著身子,幾乎從馬上掉下來。

    奴兒哈蚩皺眉問道:「老八,怎麼回事?十幾個人頭就把你嚇成這個樣子,真不像艾新覺羅的子孫。」

    黃太極用顫抖的手指著城頭說道:「父汗,那……那是我們的細作。」

    黃太極的顫抖傳染給了奴兒哈蚩,奴兒哈蚩問道:「那……那說明……」

    「城門永遠不會打開了。」

    奴兒哈蚩一下子像老了十多歲,無力地撥轉馬頭,道:「收兵回營。」

    為了防備建奴入侵,袁崇煥堅決地執行了堅壁清野政策,把寧遠城外方圓十五里內的所有的房屋都拆毀或者燒掉。奴兒哈蚩沒有明朝百姓的房屋充當軍營,只能搭帳逢。他的金頂帳篷儘管華美,但保暖性能卻非常一般,直到裡面點起碳盆,這才溫暖了一些。

    「怎麼辦?」奴兒哈蚩問他的兒子們。

    這次出征,他一共帶了四個兒子出來,分別是三子阿敗,四子唐古代,五子莽古爾太,八子黃太極。二子代膳性格穩重。他留在瀋陽,鎮守首都。

    阿敗性格最為急躁,道:「打唄。蠻子軍隊都是我們的手下敗將.現在雖然躲在城裡,但我們大清勇士豈會怕他們的爛城?只要父汗下令破城之後,三日不封刀,我們就能把寧遠城給拿下。」

    唐古代、莽古爾太都不說話。靜待奴兒哈蚩的決定。

    黃太極見奴兒哈蚩用問詢的目光看著他,猶豫了半天,最後決定說實話:「咱們六萬人圍住寧遠城,要說拿不下來,那是假話。可是據我瞭解,寧遠城戰前士兵和百姓的總數大約兩萬多人,現在的人口數量,我不太清楚,大概也差不到哪裡去。六萬打兩萬。看似容易,但圍城戰中,攻守雙方的傷亡比例最好的情況也只是控制在一比一,就是殺掉一個明軍,大清國可能就要損失一名勇士。現在蒙古雖然被我們打敗,但實力仍在,如果我們這邊攻城時損失過大,下半年恐怕就無法壓制蒙古的反撲了。」

    黃太極不知道。因為寧遠城成了抗拒命令的標桿,許多部隊和百姓都撤往了寧遠城。寧遠現在的人口數量是三萬多人。

    奴兒哈蚩知道黃太極說得有理,可是在寧遠沒撈到一點好處就返回盛京,會嚴重打擊戰士的戰鬥積極性,他們以後就不願意再跟隨自己打仗了。更關鍵的是,盛京的糧食已經見底,除了建奴貴族。其他人已經吃不上飯了,雖然現在還能吃蠻子奴隸的肉,可是蠻子的數量有限,吃完了到哪裡去找糧食呢?

    奴兒哈蚩覺得心裡火燒火燎的,撩開帳簾走了出去。外面是連綿不絕的帳篷。裡面都點著一盞盞昏暗的燈。看到整齊的軍帳,奴兒哈蚩不由有些底氣,但一想到寧遠城上恐怖的大炮,他又恐懼起來。這裡是精兵,六萬精兵,他稱霸遼東的根本,一旦損失過大,他的王圖霸業都將變成鏡花水月。

    他想起當年李成梁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他點點頭,不由佩服老主人的遠見卓識(奴兒哈蚩曾經做過李成梁的親兵,所以才會稱呼他為老主人),想了一會兒,他決心放棄寧遠,撤回遼河以西。

    正在這時,他聽到一個帳篷裡傳來嗚嗚咽咽的哭泣聲。

    他隨口問道:「是哪個管的軍帳?誰在哭呀?」

    身後無人回答,奴兒哈蚩回頭一看,他的幾個兒子正在金頂大帳裡扭成一團。不過打架倒是在打架,奇怪的就是沒有發出一點聲音,所以心事重重的奴兒哈蚩對此一無所知。

    「幹什麼?你老子還沒死呢,就急著分家產嗎?」前方吃敗仗,後方兒子打架,他氣急敗壞,連分家產的話都說出來了。

    四個兒子急忙分開,各自整理好衣服。其他三個兒子還好,比較慘的是他的八兒子黃太極,一隻眼睛烏青,嘴角還流了血。

    老三兒子阿敗滿不在乎地說道:「父汗,沒事,我們在教訓老八呢。」

    「為什麼?」

    老四唐古代說道:「還不是因為他剛才在父汗面前說的話。」

    老五莽古爾太說道:「他如果說的是錯的,還則罷了。偏偏他還說對了,我們辯無可辯,只好打他一頓出氣嘍。」

    「嫉妒嗎?」

    三個兒子一齊搖頭。

    奴兒哈蚩見問不出實情,也不再深究,丟下這件事,指著那個傳來哭聲的軍帳問道:「那是誰管的軍帳?什麼人在哭?」

    阿敗瞄了一眼,神情變得非常糟糕,低聲道:「是我管的軍帳,我去看看,什麼人在惑亂軍心。」

    說著,他拎著皮鞭一陣風似地衝了出去,直朝那個軍帳衝去。不一會兒,軍帳裡傳來喝罵聲和皮鞭聲。

    接著阿敗又跑來回來,稟報道:「父汗,是一個被火炮砸死的士卒的哥哥。本來十丁抽一,抽中的是哥哥,可是弟弟聽見這次是來搶蠻子的好東西,硬擠了進來,結果死在了蠻子的火炮下。」

    奴兒哈蚩臉色陰沉,他倒不是因為建奴的軍官沒有嚴格按照「十丁抽一」的標準挑選士兵,而是想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自從薩爾滸一役擊敗大明以後,他是每戰必勝,帶領著建奴士兵搶劫了一家又一家大明家庭,強|奸了一個又一個大明婦女,殺害了一批又一批大明百姓。隨著勝利的累積,建奴人以當兵為榮,聽說出征,眼睛放光,知道發財的機會又來了。像那兩兄弟中的弟弟,即使沒有抽中,也要硬擠進來。這次鎩羽而歸,是他第一次失敗,對建奴士氣的打擊是空前的,下一次徵調士兵恐怕就沒有這麼容易了,而且即使徵調,他們對於能否取勝也不是那麼確定了。建奴士兵之所以在戰場上勇往直前,士兵損失達到百分之五十還不潰敗,就是因為他們確信奴兒哈蚩能帶領他們取得勝利。

    剛才四個兒子打架,未必是因為嫉妒黃太極提出了正確的建議,而是對於失敗的發洩。勝利時,許多矛盾被遮蓋住了,一旦失敗,矛盾就會顯現。他之所以兩年沒有征討大明,原因就在於奪取大明太多的土地和人口,需要時間消化這些矛盾。這次出征,如果帶著大勝之勢而歸,那麼一切矛盾肯定會消彌於無形;而假設大敗而歸,甚至是沒有敗,只是無功而返,建奴也必定會陷入混亂,已經被按壓下去的漢蠻子又會造反。

    奴兒哈蚩沉思良久,最後一拍桌子道:「不能退兵,我們一定要攻破寧遠城。我宣佈,攻破寧遠後,七天不封刀。」

    四個兒子一齊上前苦勸,當然不是勸他收回七天不封刀的命令——殺戳大明百姓是他們最快樂的事情。他們在勸奴兒哈蚩收兵。今天的戰況,他們看得很清楚,知道攻下寧遠城得不償失。

    奴兒哈蚩向他們釋了一下原因,四個兒子很快便理解了他的意思,紛紛行動起來。

    他們把軍營裡的工匠全部都趕了出來,讓他們現場制做鉤梯,楯車。所謂的鉤梯是攻城雲梯的升級產品,上端是彎曲的,可以鉤住城牆,不易被推倒。而楯車則由原木搭成,上面覆蓋生牛皮,箭射不透,銃打不穿,士兵藏身裡面,可以安全地逼近城牆。

    寧遠城的周邊有許多樹,建奴出動士兵,把樹木伐倒,運回軍營。因為知道城破以後,七天不封刀,嗜殺成性的建奴強盜來了精神,伐木時一點怨言也沒有。而在建奴屠刀的威脅下,工匠們的速度也很快,一夜的工夫,已經做好了二十七架鉤梯,六十三輛楯車。奴兒哈蚩沒有預料會攻城,所以沒有攜帶生牛皮,工匠們殺馬取馬皮包楯車。馬皮沒有牛皮的韌性強,所以工匠們用雙層馬皮代替。楯車更加結實的後果,就是馬匹損失得更加多。好在建奴此次前來,都是一人雙馬,所以馬的數量充足,少幾百匹,對建奴一點影響也沒有。

    早上辰巳交替之際(現在的上午9點左右),攻城器械已經準備完畢,看著高大巍峨的寧遠城,建奴們發出了陣陣獰笑。(未完待續……)

    ps:(感謝訂閱的書友,順便滾鍵盤求推薦,求月票。第二更送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