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三章 武訥格伏誅(上) 文 / 梁方陽

    吳虎平帶兵趕到時,金冠和武訥格打得正熱鬧。

    吳虎平問道:「金將軍要不要幫忙?」

    金冠武藝高強,明顯佔了上風。他一邊猛攻武訥格,一邊好整以暇地回答道:「吳大人,謝了。你且在一邊為我觀敵掠陣,看我怎麼拿下此賊。」

    吳虎平看到武訥格左支右絀,頗為狼狽,故意說道:「金大人,你放心,我已經準備好了火銃,只要這廝一旦有贏的機會,我就給他一銃。這個忙,我幫定了,你放心打。」

    武訥格簡直要無語問蒼天了:能不能別這樣欺負人哪,我已經擋得很艱難了,你還拿火銃威脅我,這不是讓我只能挨打,不能還手嗎?

    悲催的不只他一個人,武訥格的親兵也是一樣。有什麼樣的領導,就有什麼樣的小兵。吳虎平直冒壞水,他的兵又能好到哪裡去,紛紛端起火銃對準武訥格的手下,聲言只要那些親兵一出殺招,火銃就絕不留情。

    武訥格有心想投降,可是金冠不讓啊,因為他要借武訥格的人頭立功呢。武訥格知道他現在已經再無生路,即便逃脫金冠的追殺,回到建奴大營,奴兒哈蚩也不會饒過他。短短半天,便折騰掉五千名建奴精銳騎兵,以老奴的豺狼本性,會放過他才見了鬼呢。

    他現在是萬念俱灰,但又不甘心束手就戮,還在勉力支持。

    朱由誠縱馬趕到,看到他身著高級將官的服飾,武訥格眼珠一轉,虛晃一招,翻身下馬,納頭就拜。道:「罪將願降。」

    金冠吃了一驚,不過看到朱由誠已經到了,知道現在不能動手格殺武訥格,只好恨恨地瞪了一眼武訥格。

    「建奴嗎?建奴在遼東的罪行磬竹難書,本官絕不接受建奴的投降。」

    「大人,罪將並非建奴。我是蒙古人哪。」

    「你知道腳下是什麼地方嗎?」

    「不是覺華島嗎?」

    「你還知道是覺華島呀,凡是異族踏足大明土地,一律殺無赦。」

    武訥格驚得眼珠子都快掉了出來,面前這位大官怎麼不按套路出牌呢。大明不是最講仁義道德,對投降的敵將不都是好茶好酒好招待的嗎?

    他還沒有反應過來,朱由誠身後就衝出一名親兵,一槍捅進武訥格的心窩,道:「你殺害大明百姓的時候,沒有想過今天吧。爹、娘。兒子為您報仇了!殺害你們的建奴,我會一個個斬盡殺絕的。」

    武訥格一死,他的親兵士氣大洩,被金冠帶來的親兵一一殺死。

    戰鬥結束了,接著便是打掃戰場的時候。

    錦衣衛的士兵全員出動,搜浮財,剝衣服,忙得是不亦樂乎。

    建奴士兵沒有全部死光。有些是馬失前蹄,從馬上掉下來。斷了手或是折了腿,見到明軍拿著刀過來,嚇得屎尿齊流。建奴也怕死,他們雖然沒有什麼人性,但怕死是他們殘存的唯一一點人性。

    他們嘴裡嘰哩咕嚕說著建奴的鳥語,向錦衣衛士兵求饒。有些建奴更是掏出口袋裡的銀子,妄圖買下自己一條命。但錦衣衛士兵早就聽說滅絕人性的建奴做的那些神人共憤的事,還有些錦衣衛士兵乾脆就是遼東的流民,目睹過建奴的暴行。他們哪裡肯放過這些強盜,二話不說。一刀就梟下建奴的首級。遇到反抗的,都是一齊上去,亂刀分屍。

    足足忙了一個多時辰,才把戰場打掃乾淨,共斬獲人頭四千二百五十二顆。建奴不是來了五千人馬嗎?怎麼少了那麼多首級呢。那都是手榴彈的功勞,屍體都炸成粉末了,頭顱怎麼可能還留得下來。

    馬匹也有不少,活的全部留下,輕傷的包紮傷口,重傷、死的就扒皮吃馬肉。雖然馬肉的味道比較次,但怎麼著也是犖菜呀。

    棉甲和皮衣不計其數,散碎銀兩也有不少,加起來足有一百多兩,也不知建奴強盜帶銀子過來做什麼?難道一路上住店,還要出食宿費嗎?

    這些建奴的身上同樣帶著搶劫的清單,士兵們搜出來,放在朱由誠面前的桌案上,都堆成了小山。

    朱由誠越看清單越憤怒,喝道:「把建奴的屍體給我堆在離城牆六百步以外的地方。」

    金冠小心翼翼地問道:「大人要堆築京觀嗎?京裡的文官恐怕會彈劾您的。」

    所謂的京觀是古代為了炫耀武功,把敵人的屍體堆積在一起,表面覆蓋泥土,形成的高大墳墓。大明自詡是禮儀之邦,近百年來已經很少有這種野蠻的行徑出現了。

    朱由誠長笑一聲,道:「怕彈劾,我也就不會來覺華島了。不過這不是京觀,建奴的屍體值得用大明的泥土覆蓋嗎?我只是堆在那裡而已。六百步外是大海,等過上幾個月春暖花開,建奴的屍體就會沉入大海。」

    錦衣衛士兵領命而去。他們把扒得清潔溜溜的建奴的無頭屍體堆積起來,形成了兩座高高的大山。等這一切忙完,天色已經昏暗。

    朱由誠召集眾將開了一個戰前會議。

    朱由誠道:「各位千戶,今天我們打了一個大勝仗,以一人犧牲、一人輕傷的代價全殲了武訥格帶來的五千兵馬。」

    六位千戶盡皆驚訝,他們不是驚訝全殲敵軍,而是驚訝朱大人居然知道敵軍的主將姓名。建奴部隊出戰,如果是滿八旗,只打各色旗號,沒有主將的名字的旗幟;而蒙古八旗和漢八旗,不好意思,那是黃太極繼位後的事,現在還沒出現呢。不過投降的漢軍出兵時還保持著在大明的習慣,會打出主將的旗號。但武訥格明顯是建奴,這次又沒有收容、審問俘虜,大人是怎麼知道敵方主將的名字的?朱大人真是深不可測啊。他們哪裡知道,朱由誠是從歷史書上看到武訥格的名字的,知道他就是屠島的元兇巨惡,這才堅決不接受他的投降。

    朱由誠擊敗了這五千騎兵,膽氣也壯了不少,雖然錦衣衛這邊只有不到五千人,但憑藉著「長城」和先進的武器,一定可以確保覺華島不失。(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