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一十三章 - 牛車時代 文 / 老酒裡的熊

.    ##在眾人關注下啟動。

    在略有點刺耳的「吱吱」聲中,牛車輕鬆地前進了,數分鐘就走到了廟門口,但土魯顯然不滿足於這個成績,一拉牛韁,繞場轉起了圈子,圍觀的人群先是驚訝,後是歡呼,再後是尖叫。

    牛車的時代正式來臨!

    不!等一等!

    牛車的時代明天才能來臨!

    土魯得意之極,一扯牛韁,想將車停下,向觀眾致意,誰知牛是停住了,車卻沒有,巨大的慣性推著牛向前走了幾步,那牛收不住腳,往地上一跪,車身向前一傾,竟將土魯摔了出來。

    廣場上一片驚呼。

    還好車廂沒壞,不然裝粟米的箱子壓向土魯,太昊就會損失一名優秀的木匠了。

    我扶起土魯,確保他沒有摔壞,才去檢查牛和車子。

    車沒有問題,牛卻「因公負傷」,牛膝處破皮流血。為了表彰它對發明工作所做的貢獻,我讓族人帶它去上藥了o

    回過頭我和土魯連忙商討問題在哪裡。

    實際上我當時就看出來了——沒有剎車!

    剎車安在哪裡?怎麼安?

    後世的牛車好像也看到過一個剎車,應該是靠近一側的車轅處,有一個槓桿結構,具體怎麼做的忘了,但有金屬結構是肯定的。

    那個東西做不出來也就罷了,我想知道的是,牛車上的剎車究竟應該在哪裡制動?

    如果在車輪處制動,那麼剎車應該盡可能地靠近輪沿,以最小的作用力產生最大的阻力矩,阻止車輪轉動。

    但這樣的結構需要向車軸施加一個附加軸向力矩,說不定就會在已經承受了巨大壓力的車軸處產生結構破壞。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在車身其他地方增加一個可以收放自如的磨擦件。讓它和地面之間產生磨擦,以快速消耗慣性產生地動力。

    後一種方法對車輪是安全的,所以成為我和土魯的優先選擇方案。

    選擇了一番,我在車的兩根直轅間加裝了一根橫轅,成為一個h型的轅結構,將一根木棍拴在車前的橫轅上。平時木棍靠放在車板上,需要剎車時將其一端放在地上,駕駛人用手壓木棍高出橫轅的那一頭,槓桿原理作用下。木棍的下端會和地面劇烈磨擦,產生足夠的阻力,將車停下。

    最後是給土魯做了一根牛鞭。補償他為「牛車革命」所摔地那一跤。

    太昊牛車正式上路了。

    第一趟長途運輸是為姜氏送去一批陶器。

    「來而不往非禮也」,老夫子們還沒有生下來。這話我先借用著。估計到了後世,這話應該編寫在太昊版的《論語》裡。

    太昊僅有的三輛牛車全部上了路,我和幾名騎兵們跟著護航。車上是上百件大小陶器,要是在以前,這些陶器得出動五十名以上地騎兵作運輸隊。

    20公里的路。我們走了大約六個小時,中途歇了一次,讓牛吃了點草。

    姜由早在數公里外就出來迎接了,一路上對我諛詞如潮,雙眼卻從來沒有離開過那輛車——這小子見利忘義。

    直到我提出可以送一輛給他,那張寬大地醜臉才變得花兒一樣紅,知道我看出了他的那點子小小的心思o

    姜氏新城建設得越來越好了。##排水通暢,連路面也下了大功夫,牛車跑在上面居然不太抖動。土魯也沒有覺得有一絲難受。我騎在馬上卻看著土魯一身的汗毛都在顫動,想像要是我坐在上面。對木板地減震效果一定是要腹誹的。

    但顯然不能影響到土魯的興致。小說網手機站wap.16k.|com|

    不出所料,太昊牛車在姜族引起了又一波轟動,全族老小都圍在道旁,土魯堅持要駕走在前面第一輛車,一路不停地向姜氏mm們致意。

    這小子有做秀的天份,讓他表演「牛車秀」的那一跤沒有白摔。

    走遍全城,讓我感到奇怪的是,竟然沒有俘虜營。

    姜由將所有的俘虜都分別歸入了各小族,成為姜氏地族人。這讓我覺得新鮮——難道族人沒有意見?姜由傻笑,堅決不回答這個問題。

    臨走時,儘管土魯很心痛,我還是將一輛牛車送給了姜由。

    看著土魯一臉沮喪,我附耳低聲嘀咕了幾句,土魯瞪著我,愣了一下,隨後開心大笑起來,「駕」地一聲長喝,催牛車向草原奔去了。

    我說的是:「姜由會不會想要第二輛車?車壞了要不要修?到那時叫他拿東西來換吧!」土魯對這種商業伎倆心領神會。

    事實上牛車的應用比我想像地要快得多,在接下來的春播中,太昊族已經有了數十輛牛車,儘管我身為族長,事務煩多,卻還是不得不在匠作區呆了近一個月,除了做車軸,還得帶徒弟,惹得匠人們笑話我,讓我搬到匠作區去住。

    直到土魯出面,告訴那些太昊族地匠人們,所有這些行業的祖師都是族長的徒弟,他們才重新肅然起敬。

    春播即將開始,有了銅,我可以打造一批新的農具了。

    重中之重就是金屬犁頭。

    犁身還是木製的,但犁頭卻改用銅鑄,重量達到4斤,再略加打磨,犁地時效率遠高於鋒刃不齊的石犁,更重要的是不易破壞。

    儘管銅山那邊每天的產量都達到了近百斤銅,我還是用的比較心痛,但為了今年的好收成,這個代價是必須的o

    3月初,每天早上,三十多輛牛車拉著所有的農具——特別是新造的「銅犁」——後面跟著一大幫「農民」奔向太昊的粟地,天氣還冷,我要求將地裡的蟲蛹都翻出來凍死。

    太昊四年,我的春播計劃是40000畝。

    按往年的經驗,這些地如果不遭遇大災,應該可以收穫糧食4000噸,那就該夠城裡現在的15000多人食用一年半了。

    但有了去年的經驗,我決定不將所有的粟地都連成一片,而是按各部族分成小片,由各部族自行管理,包括澆灌和防蟲、防鳥等工作都由各小族自己完成。

    春播之後,姜氏再次出征,同樣得勝而歸。

    但這一次,他們給我送來了特殊的禮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