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個人的甲午

大道小說網 第二章 相逢 文 / 麵條2008

    見吳紹基從樓道口翩然而來,陳卓也是撫手笑道,「快半年沒有見著子安兄了,子安兄別來無恙啊?」

    吳紹基一臉的輕鬆愜意,擺了擺手,也顧不上說話,先就著桌上的茶水猛喝了幾大口,才坐下來望著陳卓說道,「我剛從皇上那裡回來,說的就是新建陸軍學校的事情,少文,這下可有你忙活的了。」

    陳卓不覺一愣,有些茫然的望著吳紹基,不知道這話究竟是怎麼個意思。

    陳卓深處北洋武備學堂,對朝廷中的事情是一無所知。吳紹基見狀,倒是賣起關子來,好整以暇的給自己倒上酒,頗有些悠閒的品起酒來。

    「子安兄,你知道小弟對朝廷中的事情一向糊塗,你就給我解說解,我現在這心裡是七上八下的,全沒有著落,就等著子安兄你來指點迷津了。」陳卓埋怨道。

    吳紹基見陳卓著急的神情,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便將這其中的原委給陳卓細細的解說了一番。

    原來還在去年歲末,吳紹基便由世鐸的舉薦,被授督察院兵部給事中。

    這個位置是吳紹基自己提出來的的,世鐸也不知他何故會選擇督察院這個清水衙門,但是因為心中存著一份不可與外人道來的別樣心思,便慷然允諾,並在慈禧面前極力舉薦吳紹基。

    因是世鐸的面子,慈禧也不太好駁回,再則,既是世鐸的人,自然便是自己的人,這其中的層次是分外清楚的,所以便准了世鐸的提議,委了吳紹基督察院兵部給事中的差事。

    慈禧都點了頭,光緒那裡自然不會有什麼異議,他早就聽杜懷川提到過吳紹基,平常見世鐸的折子條理清晰,頗有章程,也猜到這多半是吳紹基的功勞,但是吳紹基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光緒卻並不清楚,原也並沒有將這個人放在心上。

    吳紹基選擇督察院兵部給事中,卻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這朝廷裡的事情,別人知道的不明白,但是他長年在世鐸身邊,朝廷的奏章文檔大都要從他手裡經過,自然是對朝局有著一份特別的見解。

    於是在新年剛過,吳紹基便以督察院兵部給事中的身份,向朝廷上折子,請辦陸軍學校。

    聽吳紹基說到這裡,陳卓有些明白過來,想了想又問道,「朝廷這次為何如此爽快就答應新建陸軍學校的事情?」

    「當然不會這麼容易,內裡還別有文章,這裡面的曲折我往後再給你慢慢細說,眼下,卻是有著一件很要緊的事情……」吳紹基收起笑容,目不轉睛的望著陳卓說道。

    他瞭解陳卓這個人對朝局政治一向不太在意,這背後的是非曲折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說的清楚的,便拋開這些不談,直奔今日的主題。

    陳卓微微一愣,隨即拱手說道,「請子安兄指教。」

    「這幾日皇上召見,說的都是新建陸軍學校的事情,皇上這次召你進京,就是有意讓你來辦這個差事。不過眼下,卻是有一件頗為難辦的事情,今日皇上和我提及的時候也是大傷腦筋。這次新建陸軍學校的事情一傳開,京城的旗人子弟們都像是尋著寶似的,滿世界托關係找門路,削尖腦袋想往裡面鑽……」

    「這又是為何啊?」陳卓大為不解,「這當學員可是每日操練風雨無阻,就憑那些旗人吃得了這苦?」

    吳紹基搖著頭一曬,「那些個八旗子弟還不是指望著在陸軍學校裡染一水,鍍鍍金,出來後立馬帶兵吃餉。現如今不必當年,就算是旗人要謀個好的差事沒有門路也難,聽說這陸軍學校出來馬上就能得著實缺,還不都急紅了眼睛盯著啊。」

    「這有何難啊,從北洋武備學堂就定下了規矩,要進行入學考試,到時候讓那些成天抽大煙逛戲園子的旗人大爺們跑上幾圈,累死他……」陳卓呵呵一笑說道。

    「不是這麼簡單,這次新建陸軍學校一事朝廷能順利通過,有很大的原因還是朝廷擔憂北洋坐大,成為朝廷的隱患,所以這次順手就挖了李鴻章的牆角。這天下畢竟是滿人的天下,自然要想著要往裡面安插人手,據說太后已經準備下旨意,從滿清勳貴中選一批子弟到陸軍學校學習。」吳紹基緊鎖眉頭說道。

    陳卓反應極快,頓時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看這情形,是打算把這陸軍學校辦成滿人自己的陸軍學校,可是那些養尊處優的傢伙能幹什麼,真要弄進來,可好,這陸軍學校倒變成旗人的戲園子了。

    「真要只是這樣,倒也罷了,最可慮的還是那個瑞郡王載漪,連日來頻頻到太后那裡請安,一門心思盯著你那個新建陸軍學校總辦的位子。此人近來和孫毓汶、剛毅、徐桐等人走的很近,當日在禮親王府中,禮親王世鐸就提到過此人心思叵測,我冷眼旁觀,他的心思可不小啊。」

    載漪是什麼樣的心思,陳卓此時並不想打聽,只是想到原本好好的一個陸軍學校,被這些人這麼一弄,就像一鍋湯裡面扔進去幾顆老鼠屎,既噁心又膩味,心裡頓覺厭惡不已,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

    「怎麼樣,覺著難辦了吧?」吳紹基微微一笑,「正因為難辦,所以皇上才急著召你進京。依我看,皇上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你那份條陳皇上是下了心思的,對你也頗有讚賞之意。我估摸著過幾日皇上就會召你進宮奏對,這些個事情你心裡要有個數,皇上要是問起來也好回答。」

    陳卓點了點頭,心裡卻實在是有些茫然。原本是一腔抱負,興沖沖的從津門趕到京城,沒有料到才剛一見到吳紹基,迎面就是一頭冷水。好在這些年也經歷了不少坎坷,心境也歷練的豁達了許多,只一笑說道,「半年未見子安兄了,今日暫且把這些煩心事拋開,你我二人來他個一醉方休,如何?」

    吳紹基卻彷彿想起什麼,在懷裡摸索了幾下,掏出幾張銀票說道,「還沒有安頓下來吧,這些錢拿去買個宅子,總不能讓大清未來陸軍學校的總辦大人老住在客棧裡面吧。」

    「子安兄這是作甚?我的家底你又不是不清楚,還缺這些許銀子?」陳卓一笑推辭道。

    「少文會錯意了,這銀票不是我給的,是皇上給的。」吳紹基目光一閃說道,「皇上連這些瑣碎的事情都考慮到了,心思縝密著呢,你不知道吧,我聽說去年皇上讓李鴻章上了個折子,在江南狠狠的敲了洋人一大筆銀子。皇上現如今可是財大氣粗,你就拿著吧。」

    陳卓聞言不覺有些好奇,便問道,「敲了洋人一大筆銀子,這倒是大清從未有過的事情,子安兄說來聽聽,這倒是佐酒的佳餚啊。」

    吳紹基擺了擺手,低聲說道,「這件事情我也知道的不是很明白,只是前些日子兩江總督府來人進京公幹,因是我的親戚,聽他說了些,內中的詳情就連他也不是很清楚……不過,說到這裡,我倒是真有點佩服當今的這位皇上,悄不言聲的便在江南使出偌大的手段,現在又讓一個叫林啟兆的人督辦江南經濟,江南自古以來便是朝廷賦稅根本,皇上著眼於此,這步棋子下的深遠啊。」

    江南之事,其實朝廷中也略有風聞,只是誰都沒有把這件事情聯繫到皇上身上,誰又能想到一國之君能和江南的商人上下聯絡,合起伙來賺洋人的錢啊。歸根到底,這朝廷上下,對於經濟一務,委實太過於閉塞和茫然了。只是聽說一個叫林啟兆的商人賺了大把的銀子,但是林啟兆去年年末進京把各處關節都走到了,上上下下一團歡喜,誰也沒有想過要站出來理理其中的是非。

    話說到這裡,吳紹基再也閉口不談此事,頻頻舉杯,兩人是開懷暢飲,盡興而歸。

    ------------------

    點推比很差,斷然求月票和推薦。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