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個人的甲午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六章 萬里悲秋(三) 文 / 麵條2008

    深秋的朝鮮黃葉驛零。瑟瑟秋風刮過光禿的枝丫。透著舊;;士的寒意。朝鮮的冬天向來都要來的早一些,今年似乎更是如此,看這情形大約再過上大半個月,第一場雪就要落下來了。

    朝鮮平山,大清駐朝鮮陸軍第三混成旅旅部內,此刻卻是一片忙碎。各種比例的地圖掛滿了牆壁,作戰參謀、情報參謀都是一臉嚴峻肅然的神情,在旅部的參謀室內忙著將各處送來的信息綜合起幕,用小旗標示在地圖的恰當處。

    就在昨夜,陸軍第三混成旅的游擊哨忽然發現,一支日軍大約一斤小大隊的兵卓,已經越過中日對峙的分界線,自玉洞裡方向由東南向西北直插平工而來。

    日軍一個大隊的兵力,忽然出現在陸軍第三混成旅防線縱深,並且正在向旅部的位置挺進,這個消息不僅在驟然間打破了已經大半年保持平穩的朝鮮態勢,也讓整個第三混成旅上下大吃一驚,搞不清楚日軍此舉的真正目的。一時之間,整個旅部裡面忙作一團。

    不過,此時此玄坐在參謀部裡面。最為一肚子鬼火亂冒的,還要算是陸軍第三混成旅旅長應寬了。

    來到朝鮮這大半年時間,當初的應小三,如今陸軍第三混成旅旅長應寬,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部隊的整上面。他雖然有著皇上私底下的旨意,憋住了勁要到朝鮮來當這斤,二百五,弄出點動靜出來,可是他的腦袋也不笨,對自己手底下這一個旅的家底,心裡面也是清清楚先

    駐防朝鮮的陸軍第三混成旅的人員構成,主要是由當初張之洞編練的練軍,原駐防遼東田莊台所部混成協,也就是原來應小三血戰田莊台的那支部隊,以及從北洋徐邦道所部抽調的部分人員混編而成。雖說年後又陸續抽調了不少原新建陸軍軍官充實到陸軍第三混成旅當中,可要憑借這樣匆忙拼湊起來的部隊狀況。去和對面已經增加到一個半師團的日軍玩點花樣出來,在軍隊中呆老了的應寬,說什麼也不會去做這種賠本買賣的。

    他尋思著皇上既然讓自己到朝鮮來搞東搞西,那首先自己總得有點資本不是,要是部隊拖出去沒有把日本人搞掉,到是先把隊伍搞垮了,恐怕到時候自己的腦袋也玄了。

    所以應寬一到朝鮮,便一門心思埋頭練兵,整個人都撲在了軍營裡面。連當初帶到朝鮮平壤的小弱水,都一直顧不上去吃一口。好在現第三混成旅參謀長鄭文亮是齊廣洋在陸軍學校時的好友,不僅業務嫻熟。有了齊廣洋這層關係,和應寬的配合也很默契,部隊的狀況也一天天好起來,漸漸有了當初新建陸軍的樣子。

    看著隊伍逐漸走上正軌,十天前。應寬終於尋著一個機會,藉著杜振武在平壤召集各部召開冬季戰事部署會議,和自己悄悄安置在平壤的小弱水來了番****。誰知道才**了一個晚上,還沒有來得及細細把玩,剛剛破瓜之後的小弱水的風情萬種,就因為日軍忽然在縱深出現的軍報,應寬不得不馬不停蹄趕回了第三混成旅旅部。

    想到那一夜被翻紅浪的靡戰。弱水在自己懷中嬌喘陣陣,入手之處那種細膩柔滑的滋味,尤其是清晨時分抱著自己不讓離去的那份嬌羞,再聯想到日本人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自己正要乘風破浪的時候出現,***,弱水老子放了半年才剛剛吃了一小口,這不是明擺著閃老子!

    應寬心中越想越氣,猛地一腳把身前的桌子踢翻在地,原本吵嚷的參謀部裡面頓時一片肅靜。

    「媽的,老子都還沒有打日本人的主意,柚們倒先動起來了,老鄭。甭去琢磨日本人這樣做是什麼意圖了,立刻下令,集中兵力把這股日軍先剿了再說應寬轉身望著鄭文亮吼道。

    參謀長鄭文亮正俯在桌上,對照的圖看著各處送來的軍報,猛然間看到應寬勃然大怒的樣子,卻只是苦笑著搖了搖頭。

    「要剿滅這一個大隊的日軍並不難,現在最棘手的是敵情不明,關鍵是要弄清楚日本人這樣做到底是什麼意圖?眼下日軍在朝鮮擁有一個半師團兩萬多人的兵力,如果日本人是借此挑起事端,就像甲午一樣。我擔心一打起來事情恐怕就鬧大了,還是再等等朝廷的旨真吧

    起來鄭文亮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半年來,雖然中日之間在朝鮮一直保持著相對平穩的態勢,但是兩個國家其實都在拚命的擴軍備戰,大清就不說了,舊個師的新式陸軍已經初具規模,而日本方面傳出的消息。如今日本不僅已經恢復了在甲午期間被打慘了的6斤。師團的編制,還計劃在5年內將日本陸軍擴充到口個師團。如果日本人真的想挑起爭端,以現在中日之間這種針鋒相對的架勢,說不得雙方一打起來就收拾。

    「老鄭,依我看你們就是書讀多了,條條框框的東西多了,日本人都到了門裡面了,要打就打,哪有那麼麻煩的事情?要是日本人真想動手挑事,你吃不吃掉他一個大隊的兵力,他遲早都是要動手。要是日本人不想挑事,他一個大隊的兵力深入到我大清的地盤上來,吃了就吃了。橫豎還都是日本人理虧,怕個毛啊」。

    應寬叉著腰,一臉的怒氣。要不是眼前說話的是參謀長鄭文亮,說不定他早就跳起來罵人了。

    鄭文亮的性格向來是外柔內網。對應寬的抱怨也不以為然,只是轉身揮了揮手,示意參謀部內的眾人都退下去。直到參謀部內只剩下應寬和自己兩個人了,鄭文亮才意味深長的望著應寬叉著腰的雙手笑說道。

    「旅長大人這幾可存平壤過份勞累,又一路縱與馳騁,這腰還是要保護好的啊,要不要我給你推薦一副秘方?

    官場當中素來講究淵源,即便是軍營當中也是如此。因為有齊廣洋的關係在裡面,兩人也都算的上是齊廣洋這條線上的人,又在一口鍋裡吃飯,私下裡關係自然相處的很好,平常說話也沒有什麼顧忌。再加上應寬本就是軍營當中的老油條,和鄭文亮這些畢業於陸軍學以剛軍官不同。活脫脫,個口無遮攔的大老粗。天長地久燈一文亮少不得也跟著他混成一樣了。

    換了往日鄭文亮這樣和自己開玩笑,應寬指不定還多少有些得意,非逼著鄭文亮聽聽自己和弱水的心得體會。可現在這辰光,哪裡是說女人的時候,應寬再胡鬧這點輕重還是懂得的。

    「勞累個屁啊!老鄭,你就別和我賣關子了,從我回到旅部就看見你趴在那地圖上琢磨,給三哥我說說你到底在琢磨什麼?咱兄弟二人不玩那套假把式,我還不知道你,無利不起早,別拿什麼坐等朝廷的旨意蒙我,等朝廷的旨意過來,黃花菜都涼了。,是不是你心中有了什麼主意?」

    鄭文亮盯著應寬著了一會兒。忍不住搖頭歎了口氣。

    他和應寬相處這些日子,知道應寬雖然看起來粗粉,其實心思並不糊塗,只是身上的匪氣較重,遇事有些急躁而已。

    「沒有朝廷的旨意。我們擅自行事,要是真的把事情鬧大了,你我二人如何暫且不說,關鍵是我大清現在還沒有和日本大戰一場的準備,這個事情不能急啊,」

    應寬遲疑了一下,隨即斬釘截鐵的說道。「老鄭,不是我急,眼前的局勢日本人一個大隊的兵力正直插平山而來,雖然不知道這些日本人想要幹什麼,可是再不斷然處置,難道眼看著他們摸到我們旅部來?那我們第三混成旅的笑話可就丟大發了。下決心動手吧,出了什麼事情我兜著

    「都送到嘴邊了,吃肯定是要吃的可是吃像也不能太難看了」鄭文亮淡淡一笑,忽然低聲說道,「應三哥,你前不久招募的那些朝鮮馬匪現在練的怎麼樣了?」

    應寬不覺心中一動,望著鄭文亮有些古怪的眼神,頓時明白過來。

    「你的意思是讓這些馬匪去?」話網說完,應寬便搖了搖頭。「日本人一個大隊的兵力怎麼也有一千號人,憑這些朝鮮馬匪恐怕一口吞不下去。」

    「讓我們的人化裝成朝鮮馬匪。和那些馬匪一起去,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大一點,讓這些日本人有來無回。即便將來日本人鬧起來,咱們也可以一堆二五六,裝作什麼都不知道。」鄭文亮收起臉上的笑意。肅然說道。

    應寬這個時候終於明白,剛剛一直趴在桌上的鄭文亮心中在琢磨什麼了,低著頭想了想說道,「既然是要做大一點,乾脆咱們也放開手腳大幹一票。我的意思是把一部分朝鮮馬匪都放到那邊去,襲擊日軍的後勤保障線,咱們這邊再順手把日本人這一個大隊吃掉」

    正說著,一個情報參謀匆匆的走了進來稟報道,「剛剛收到前線各處傳回的消息,日軍各處陣地並無集結兵力的作戰跡象,只是那支日軍大隊走走停停,意圖尚不明朗。」

    「看來日軍似乎並沒有大動干戈的準備,我原本擔心我們這邊忙著收拾這今日軍大隊,被日軍乘虛而入,現在他們沒有動手的準備,就該我們動手了。」鄭文亮呵呵一笑,隨即望著應寬說道,「旅長,你就下令吧。」

    應寬這時候卻忽然變得有些期期艾艾起來,搞的鄭文亮很有些摸不著頭腦,過了片玄應寬揮了揮手,示意剛才那行。情報參謀退下,才低聲說道。

    「這個,老鄭你是知道的,老子才碰過女人,這斤」常言怎麼說來著。好像對軍中不太吉利,還是你下令吧,朝廷那邊我會給皇上上道密旨的,反正老子就是來當這個二百五。出了事情我頂著。」

    鄭文亮一聽,再也忍不住大笑起來,拍著應寬的肩膀說道,「三哥好福氣啊,等吃掉這今日本大隊小弟也要去嘗嘗清綰人的味道。三哥改日給小弟我也介紹一個,如何?」

    京城總參謀部

    接到朝鮮發來緊急軍報後,光緒立即前往總參謀部,召集軍諾府大臣李鴻章、孫毓漢和總參謀部的相關人員商議對萊。

    「朝鮮軍報上說,日軍一支大隊一千餘人悄悄越過中日對峙線,現正從玉洞裡方向朝我腹地深入,從目前日軍出擊的方向判斷,恐怕是朝著平山一線而來總參謀部作戰部主任馮國璋指著牆上的地圖解說道。

    「第三混成旅是幹什麼吃的。日本人都深入到腹心來了,越境的時候為什麼沒有攔截?」光緒陰沉著臉,臉上的神情異常的難看。

    看到光緒發怒,總參謀部內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陳卓遲疑了一下站起來說道。

    「回稟皇上,按照總參制定的預案。我朝鮮駐軍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平壤一線,以保證一旦中日開戰。能夠有足夠的作戰縱深進行準備。擺在前面的第三混成旅兵力有限,那麼長的戰線根本無法做到處處設防,日軍正是抓住這樣的空子,又利用黑夜掩護悄悄突入我腹心,只是日軍為何這樣做,目前還不明確。」

    陳卓說的是事實,也是總參謀部針對甲午清軍慘敗後制定的一種戰略部署,以大清現在失去制海權的狀況,一旦中日開戰,後勤保障就是很大的問題,收束兵力於平壤一髏無疑是最為現實的考慮。至於擺在前面的第三混成旅,無論人員裝備,都只是一般,不過是將來用以遲滯日軍行動,這一點光緒心中自然明白,只是站在他的角度,權衡兩國一旦因此事大起爭端,不能不感到非常惱火。

    按照此時收集到的日本國內的情報,日本雖然重建了六個師團的兵力。在朝鮮也增兵到了一個半師團。但以日本現在的國力,根本沒有發動一場大戰的條件,可日本人這樣做又是為什麼呢?而從大清的狀況來看。和日本也差不多,剛剛從甲午大戰恢復元氣,真要想甩開膀子大戰一場,別的先不說,單單是經濟上面就吃不消。

    「你們都說說看,日本人此舉到底意欲何為?我們又如何去處置這一突發事件?」沉默了一會兒,光緒冷冷的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