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空降抗日突擊營

第六卷 浴血奮戰 第476章、看,這就是鬼子 文 / 馬臉微漾

    第476章、看,這就是鬼子

    這片幾乎佔據了數十畝草場的日本鬼子戰俘營,除了戒備森嚴之外,突擊營幾乎是每天都好吃好喝地管著這些牲口們,雖然幾乎每週都還有說不清是從哪個戰區弄來的新增鬼子兵,源源不斷地被大車嚴嚴實實地押解到這裡,但卻看不見有任何一個鬼子兵像以前的慣例,作為苦役在草原上去開荒、挖地,割草和開採什麼礦石。

    而且,除了唯一不能跑出數道鐵絲網圈出的被禁錮的區域外,數以百計的鬼子兵竟然根本不加管束,任憑他們在其中猶如放養的野獸,或者每天游來蕩去,或者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嘀嘀咕咕。

    久而久之,原本統屬於不同番號的鬼子兵,竟然慢慢地在裡面找到了各自認可的長官,並漸漸形成了多個以原來各自師團所屬的建制小團體,以數個少佐和中佐級別的鬼子頭目為核心,結成了數十個大小不一的山頭,大的有數十人之多,最少的也有七八人。

    這些小山頭、小團伙,初期還看不出什麼。

    隨著對環境的漸漸適應,尤其是在習慣了突擊營這種奇怪的不聞不問的戰俘管理模式之後,表面的平靜開始被慢慢打破。

    爭鬥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兩條,食物和地盤。

    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總之從一開始,突擊營這種鬆散的戰俘管理,就像一個沒有任何章法的獵人那樣,好像只對獵物的數量很上心,卻從不給獵物定任何章程。

    因而,隨著每週都有新增鬼子兵俘虜的大車開來,但每天兩次的中餐和晚餐的大車,卻沒有因此而增加派飯的飯桶。

    送飯的大車,每天一共兩輛,每輛每天中午、晚上各一趟。

    放下70個飯桶、20個菜桶,大車便會揚長而去。

    空地上,除了飯桶,連一個負責派飯的管理員都沒有。

    久而久之,這個地方變成了萬眾矚目的一個地方。

    汽車的轟鳴聲響起之時,便是無數的畜生的目光匯聚到這裡的時刻。

    汽車的轟鳴聲消失之時,這裡便是一個戰場的開始。

    最開始幾天,搶奪的最為凶狠的團伙,還不忘有所忌憚地朝鐵絲網外面遊蕩的突擊營哨兵,多少帶點後怕地瞅上幾眼。

    但哨兵們明明是瞪著兩眼在看,臉上卻從不表露出要喝止的意思。

    甚至,離得最近的哨兵,偶爾還會呲牙一笑。

    不過那笑容,可不是衝著那些正搶得熱火朝天的鬼子們,而是游離在那20個盛滿大肥肉片子的菜捅之間。

    呵呵,20個菜捅,裡面可只有兩桶是有肉的哦。

    所以,那兩個放在最中間的菜捅,是所有鬼子兵兩眼盯得直冒火的焦點所在。

    「操蛋,這些肥肉老子寧願煉油拿去澆柴火燒了,也不願意這樣煮熟了拿去餵狗——」

    「是呀,他***,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打屁都不帶挪屁股的,還有肉吃,真不知道營長是咋想的,竟然還要跟養豬似的養著這群畜生,不是糟蹋糧食嗎?」

    現在,最鬱悶的,估計就是這些戰俘管理營炊事班的一幫人了。

    不過罵歸罵,再怎麼發牢騷,命令就是命令,而且這命令還是孟遙親自下發的,這就沒有一個人敢陽奉陰違了。

    當然,執行命令可以不折不扣,但玩一些小手段還是可以的吧。

    於是,每天炊事班裡總有一個人,在淘米下鍋之後,總要去食堂外面抓一把早就準備好的沙子回來。

    呵呵,草原風沙大,而且還是最不值錢的東西。

    裝上車,汽車兵叼著香煙一搖一晃地開到半路上,然後半路總要下去撒泡尿。

    當然這傢伙肯定有什麼毛病,撒尿還要帶著一個破杯子。呵呵。

    一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整個基地在孟遙正式率隊入駐後,抱怨聲、疑惑聲突然在一夜之間,全部消失了。

    代之以而起的,是每晚星空下的每扇窗戶中的一陣陣嘖嘖聲。

    不管是每天訓練的那些正式的野戰官兵們,還是各司其職的幹部、職工,抑或是術有專攻的工人、農民、工商業者,一個個都陪在自己從不缺少八卦精神的娘們身邊,一邊嗑著瓜子,一邊盯著電視上的直播畫面呵呵微笑。

    要說岳軍的新聞宣傳局還真不賴,不僅按規劃中的那樣如期完成了基地各家各戶的閉路電視系統的建設,而且還真的一天不差地將正式電視節目,如期開播了。

    現在,除了他們采拍的突擊營自己的各個基地和部隊的最新動態,還可以看到當前發生在中國各個地區的一些戰事、新聞和人民的生活狀況。最讓他們感慨的是,畫面以最直觀的方式,讓所有人都最直接地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而他們,是最幸福的。

    最幸福的還不止這些,除了時事新聞,每週還有兩部來自於後世的各種大片,既有叫人獸血沸騰的愛情大片,也有讓人毛骨悚然的驚悚大片,當然更多還是喚人深醒的主旋律大片。

    這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每週這個時刻,簡直就是萬人空巷的時刻。除了必須的值班人員,即使熱戀中的男女,也會在這一晚分開。

    影片中所展示的那種生活,是在太叫人震撼,也太讓人嚮往。

    好在營長已經說了,最晚20年,突擊營的生活模式,就將一定進入那樣的時代。

    不過,人們卻驚奇地在一個不經意的晚上,卻突然發現電視中多了一個新開播的實況轉播欄目,名字就叫什麼《看吧,這就是鬼子》。

    開始人們還沒怎麼看出名堂,只是牙齒恨得癢癢地看著。

    但隨著每天的畫面不斷變化,人們不知不覺中臉上便多了一絲會心的笑意。就連那些原本聽不得「鬼子」兩個字的一些上年紀的人,也都可以正視著電視畫面,帶著些許戲謔的表情投入地觀看了起來。

    是的,這座原本不為普通老百姓所知的地方,一下子成了整個基地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談資了。

    很多人驚奇地發現,那些像豬呀、狗呀關在籠子裡的鬼子,其實就像被敲掉了牙的毒蛇,打斷了腰的豺狼,原來也沒有什麼可怕的。

    只要在突擊營手上,他們再怎麼張牙舞爪,也不過是他們現在每天可以嗑著瓜子看他們搶食的一盤菜而已。

    最先看出其中端倪的,自然是那些剛剛進入基地的新人們。

    婦女團、學生團、幹部團青年男男女女們,很快展開了一場場熱烈的大討論、大思辨,直到最後他們把爭論吵到了蕭山令、饒軍那裡,兩人這才同樣帶著自己的思考,並已洋洋萬言書的方式,找到了孟遙面前。

    「營長,我現在終於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突擊營為何能夠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如此興盛、先進而日漸能夠得到民眾擁護的根本之所在了——」

    蕭山令現在的感覺,真的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頓悟。

    什麼曲線救國,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統統都是扯淡。

    如果能稍微靜下心來,將突擊營的整個歷程梳理一遍,這種於無聲處、潤物無聲的教育,才是中國復興的根本。

    中國現在的問題,其核心不是貧窮、渙散,毫無鬥志,缺失信仰,而是每個人的劣根性。

    你可以在一個人插隊的時候,給他一張罰款。

    一個人朝著大街隨地吐痰,你也可以給他一個白眼。

    但再重的罰款、再多的白眼,這個人如果不是自己去改變,隨時插隊、隨地吐痰的現象,便絕不會在中國絕跡。

    這麼小的事情尚且如此,遑論國之大事?

    但現在,他卻從關押鬼子的戰俘營這件事情上,捕捉到了一絲孟遙的長遠用心。

    羞愧的當然還有作為新生力量的學生團、幹部團和婦女團代表的饒軍、藍國昌等人。因為時至今日,被孟遙一聲呵斥趕向戰場的羅君萍,跟隨著同樣出征去雪恥的騎五團,到現在都沒有回營。

    生死不知。

    甚至不知去向。

    突擊營對待每一個來投奔的人,難道都是這樣的嗎?

    而現在,他們卻真正地羞愧了。

    因為昨天電視上已經正式公告,今天午後,將有一場可以說是等待了多年的現場直播。

    反方主角,當然是那些困獸猶斗的小鬼子。

    但正方主角,卻是誰都沒有想到的那一群同樣剛剛到來的少年。

    老天呀,他們不僅都還是十幾歲的小孩子,而且不管怎樣,也都還是孟遙的義子啊。

    讓這些少不更事的小孩子,去真刀真槍地面對那些心狠手辣的鬼子兵,營長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

    不過,在接下來的首個電視直播講話中,開創了第一場電視講話的孟遙的一番講話,卻打消了所有試圖去阻止這個行動人的念頭。

    當然,孟遙並不是直接對著鏡頭講的,而是背對著畫面,向著他的那108個義子,一字一頓地說出口的。

    就在那個佔地數十畝的鬼子兵戰俘營外,在一陣陣肅殺的北方吹過的地方,剛剛高過草叢一個腦袋的那群孩子,正一臉無畏地望著他們的乾爹,靜靜地咀嚼著孟遙剛剛說出口的這番話:

    「孩子們,我不會派一個戰士去幫助你們。」

    「所以,你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會死。」

    「為此我不想多說什麼,也不想解釋什麼。」

    「但我敢向你們保證,你們的弟弟、妹妹,也就是孟想、孟霞,長到你們這個年齡,我將會同樣將他們交給你們活下來的人,讓你們帶著他們,像今天一樣走上這樣的一個戰場……」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