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空降抗日突擊營

第六卷 浴血奮戰 第535章、穿越呂宋島 文 / 馬臉微漾

    第535章、穿越呂宋島

    沿北迴歸線以南方向,無論是菲律賓,還是馬來西亞,只要是從海南出發向南太平洋、東太平洋深處挺進,這兩個國家的海洋戰略要衝上的任何一點,都是繞不過去的真實存在。

    再晚幾個月,突擊營的任何水面艦艇,都將陷入一個月牙形的自然包圍圈中,即使回撤到大陸方向,台-灣島正好橫亙在歸途上,真可謂是回不得出不去。

    「營長,怪不得小日本從這個時候就一門心思的,鐵了心地要舉全國之力也要大搞什麼南進戰略。***,原來對我的第一島鏈封鎖的戰略構想,早就存在於每一個亡我之心不死的敵人心中。」

    黃老邪盯著已經啟動並閃爍不停的電子海圖,終於忍不住憤怒地罵罵咧咧起來。若是換了在陸上基地的紙質地圖,估計他早該動手敲上去了。

    對於什麼是「第一島鏈」、「第二島鏈」概念學說,孫浩波目前基本上還沒什麼認識。

    但對於孟遙與他手下幾員大將的任何說辭,眼神,包括一個簡單的手勢,他都很表現的緊張,當然也就十分的全神貫注了。

    這一次,他完全沒想到,整個海口基地的所有水面艦艇,無一例外地被全部動員了起來——

    唯一的一艘航母東方號。

    一艘世界領先水平的卑斯麥級重型戰列艦重慶號,一艘一戰末期二戰初期的輕型戰列艦,兩艘巡洋艦,兩艘掃雷艦,兩艘獵潛艦,以及6艘驅逐艦、7艘護衛艦。

    一艘兩萬噸級綜合遠洋補給船,兩艘萬噸級大型運兵船,一艘萬噸級油輪,一艘萬噸級醫療船,以及兩艘7000噸級登陸艦,一艘噸級遠洋水文測繪船,一艘快速海底與洋面科學考察船,一艘遠洋捕撈與搜救船。

    當然不可或缺的,是整個包括了上述超過30艘各類大型水面艦船在內的這支突擊營有史以來最為龐大的特混編隊,以東方號航母為中心,200海里之外潛行、游弋著由兩支潛艇支隊構成的編隊尖兵,以及70海里之內的兩支作為編隊核心護衛的潛艇支隊,最後緊貼在旗艦下的,尚有一支潛艇支隊,作為最後防禦圈以及機動預備力量始終保持在營長手中。

    而最讓孫浩波沒有想到的是,這有史以來的突擊營第一次遠洋作戰,戰艦悉數上場,幾乎所有重量級的海軍人物也都全部上陣。嘿嘿,這其中當然就包括不可能少的海軍司令黃老邪,以及他這位冉冉升起的海軍之星了。

    而營長當仁不讓地將整支突擊營第一支航母特混編隊最高指揮權搶到自己手上,除了讓所有官兵驚訝之外,大家還能說什麼呢?

    呵呵,當然也就是逆來順受地默認嘍。

    在海軍官兵中盛傳已久的咱們那種最牛逼的戰機,這一次可算真的在眾目睽睽之下現身了。雖然目前它還被整個油布全身包裹著,但光憑大家對傳說中它的那份神奇空戰履歷的想像,就足夠叫人獸血沸騰。

    如果營長不上艦,那鼻子長在天上的空軍,他會輕易買咱們司令員黃老邪的賬嗎?

    還有,這次出動的可還有兩艘萬噸級的超大型運兵船,整整兩艘呀,上面裝著的可都是一些同樣張牙舞爪、目中無人的陸軍中的精銳。什麼全部由原來的老一連組成的直屬空降師主力團一部,陸軍第一軍王牌上海師主力團一部,以及去年才升格為軍級單位的特戰旅主力一部。

    龍王爺的,海陸空第一次在一個艦隊中成為滿滿一桌子滿漢全席,營長大手筆,咱們也要過大癮了。

    要打海戰,咱們有重慶號以及各種驅護艦。

    要打空戰,咱們有東方號以及上面的國際縱隊羅伯特、亨利兩個航空隊。至於咱們增援上來的黑絲妹妹自不待說。

    要打陸戰,嘿嘿,兩艘噸級登陸艦往灘涂上一衝,咱的那些陸軍老大哥還不嗷嗷叫著往上衝?

    「孫浩波,立刻上報偵察機動分隊所處位置——」

    作為特混編隊前敵總指揮的黃老邪一聲呼喝,徹底打斷了孫浩波這一路的遐思。聞聲而動的他,倒也毫不遜色,迅速掃了一眼海圖之後馬上答道:

    「報告前敵總指揮,偵察機動分隊現已穿過呂宋島東北、台-灣島西南寬闊海峽188公里,甲乙兩座無名礁盤之間。」

    黃老邪確認了一下後,馬上也扭頭端視著指揮台上的孟遙道:

    「營長,偵察機動分隊已抵達預定海域。根據我編隊離岸前兵棋推演預案,可否指示他們即可展開登陸、奪島兩大演習設定模塊?」

    目前編隊正在進入的甲乙兩座無名礁盤,是去年潛艇支隊東沙水文調查系列科考中,就已想定和確認的一處三不管地帶淺水以及暗礁區域。因為台-灣島侵華佔領軍尚無力南下,而菲律賓呂宋島美軍同樣無意在這個時間北上做戰略上的挑逗和試探,因而這個狹長海域恰好為東出海南島的突擊營海軍部隊,提供了一個天然的演習水域,以及一個絕佳的奪島場地。

    而孟遙而清楚,此刻遠在日本鹿兒島的小鬼子山本五十六,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謀著他「偷襲珍珠港計劃」中最後一場兵棋推演。

    令人驚訝的是,兵棋推演準確無誤地推算、預測出的戰鬥經過、戰後結果,二者驚人相似地重疊了。這個結局,可比小鬼子早在1940年的一次本土春季演習中,小鬼子航空隊在演習中的優異表現,還要讓山本五**喜過望。

    也就是在這一天,他對他的所有聯合艦隊的艦長、航空隊長以上的將領,說出了他那句一直想說的大話:

    「訓練很成功,演習結局,我想進攻夏威夷是可能的。」

    賭性十足,且又十分迷信的山本五十六,從這一天成功的演習之後開始,便不再做任何兵棋推演和各種聯合演練,而是真正著手構想、設計和打磨他的珍珠港之戰了。

    可以說,正是這個大倭寇以其偶像東鄉平八郎的戰略思想為基礎,一直高度信奉認為要與實力雄厚的美、英開戰而操勝券,就必須突然襲擊,先發制人,開戰之初就使對方崩潰的這個戰術理念,不僅成功讓其偷襲珍珠港的大膽設想順利出籠,同時這種軍國戰略思想的必然產物,竟也從一個側面,佐證了這個不可一世的小鬼子其在戰略層面上,遠遠高於其同輩頭腦的事實。

    說其狂妄,是因為早在1941年開年,山本五十六便寫信給海軍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向日本大本營提出了偷襲珍珠港的設想。

    遞上秘密報告後,他便和與他的參謀班子一起,開始秘密地制定「z」作戰方案。6月,正式方案提出後,曾一度在日本上層引起廣泛爭論,一些人不相信龐大的艦隊橫渡3500海里而不被發現,對這一計劃的可行性表示懷疑。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山本五十六便盛氣凌人地以辭職相要挾。

    最後在日本天皇的支持下,同時也是為了其「南進」野心的實施,日本大本營於10月中旬批准了這個計劃。於是,山本五十六便指揮整個聯合艦隊,選擇了與珍珠港十分相似的鹿兒島灣,開始了充分的準備和嚴格的模擬訓練。

    簡單地再次看看雙方的後來的戰果對比吧,人們就會信服地發現,「機會是留給永遠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的確不是信口雌黃——

    1941年12月7日凌晨,從南雲忠一突擊編隊六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第一攻擊波183架飛機,穿雲破霧,撲向珍珠港。7時53分,發回「虎、虎、虎」的信號,表示奇襲成功。此後,第二攻擊波的168架飛機再次發動攻擊。倉促應戰的美軍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數千官兵傷亡。

    整個戰鬥,小鬼子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以及幾艘袖珍潛艇。

    不打無準備之仗,這句被奉為金科玉律的戰爭名言,同樣時刻縈繞在孟遙緊繃的戰爭之弦上。很快,他從嘴裡輕輕擠出了一句命令:

    「立刻下發聯合艦隊全部情報資料,要求每個戰鬥部門長以下,必須在明晨之前爛熟於心,同時對應各自崗位鎖定模擬相應對手,作為戰前完全準備。」

    原來,聯合艦隊對大多數官兵而言,當然還根本是一個謎。

    很快一份詳盡的日寇太平洋艦隊聯合艦隊大資料下發到了各條艦艇之上:

    總指揮: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

    突擊編隊:指揮官為南雲忠一海軍中將。

    空襲部隊:指揮官為南雲忠一海軍中將,包括「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

    瑞鶴號共六艘航母,任務就是出動艦載機攻擊停泊在珍珠港的美軍戰列艦和航母。

    警戒部隊:指揮官為第一驅逐艦戰隊司令大森仙太郎海軍少將,編有「阿武隅」號輕巡洋艦和「谷風」號、「浦風」號、「濱風」號、「磯風」號、「不知火」號、「霞」號、「霰」號、「陽炎」號和「秋雲」號九艘驅逐艦,負責為空襲部隊和補給部隊提供警戒。

    支援部隊:指揮官為第三戰隊司令三川軍一海軍中將,編有「比睿」號、「霧島」號兩艘戰列艦和「利根」號、「築摩」號兩艘重巡洋艦,負責為空襲部隊提供支援,主要是對付美軍的大型水面軍艦。

    巡邏部隊:指揮官為第二潛艇大隊司令今和泉喜海軍大佐,由「伊—19」號、「伊—21」號和「伊—23」號三艘潛艇組成,在編隊航線前方航行,擔負偵察警戒。

    中途島破襲部隊:指揮官為第七驅逐艦大隊司令小西要人海軍大佐,由「潮」號、「漣」號兩艘驅逐艦和「尻矢」號補給艦組成,任務是炮擊中途島牽制美軍。

    補給部隊:由「極地丸」、「極東」丸、「健洋」丸、「國洋」丸、「神國」丸、「東邦」丸、「東榮」丸和「日本」丸等七艘油船組成,負責為編隊進行海上加油。

    先遣編隊:揮官為第六艦隊司令清水光美海軍中將

    第一潛艇部隊:指揮官為第一潛艇戰隊司令佐籐勉海軍少將,下轄「伊—9」號、「伊—15」號、「伊—17」號、和「伊—25」號四艘潛艇,在瓦胡島東北展開,攻擊美軍可能出動反擊的艦艇。第二潛艇部隊:指揮官為第二潛艇戰隊司令山崎重暉海軍少將,下轄「伊—1」號、「伊—2」號、「伊—3」號、「伊—4」號、「伊—5」號、「伊—6」號和「伊—7」號七艘潛艇,在瓦胡島與考愛島、莫洛凱島之間的考愛海峽、卡伊威海峽展開,監視並伺機攻擊美軍。

    第三潛艇部隊:指揮官為第三潛艇戰隊司令三輪茂義海軍少將,下轄「伊—8」號、「伊—68」號、「伊—69」號、「伊—70」號、「伊—71」號、「伊—72」號、「伊—73」號、「伊—74」號、「伊—75」號九艘潛艇,在瓦胡島以南海域展開,攻擊美軍可能出動反擊的艦艇。

    特別攻擊部隊:指揮官為第三潛艇大隊司令佐佐木半九海軍大佐,下轄「伊—16」號、「伊—18」號、「伊—20」號、「伊—22」號和「伊—24」號五艘潛艇,各攜帶一艘袖珍潛艇,在空襲前將袖珍潛艇放出,由袖珍潛艇自行潛入港內,必須在第一攻擊波開始後才能乘亂從水下發射魚雷進行攻擊。

    要地偵察部隊:由兩艘潛艇組成,「伊—10」號偵察斐濟、薩摩亞群島,「伊—26」號偵察阿留申群島。

    補給部隊:由「隱戶丸」、「東亞丸」、「新玉丸」、「第二天洋丸」、「日立丸」、「富士山丸」六艘油船組成,部署在本土和誇賈林群島,為先遣部隊的潛艇提供燃油補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