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醫聖記

正文 第049章 轉變 文 / 董南鄉

    陳璟跟著他嫂子,在李家住了十二三天。

    大嫂的長兄有兩次把陳璟叫到外書房,和陳璟聊天。

    話題無外乎是「從醫還是讀書」。

    前代的醫學名家認為,醫者乃仁術,「醫出於儒」,想做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郎中,要先讀儒學。不僅僅是為了醫書的解詞釋義,還要學習儒家的「仁」「孝」。所以陳璟先讀書再學醫,是佔了優勢的,比土郎中強多了。

    然而,隨著大梁開朝,有了科舉制,儒學似乎有了更好的出路。

    並非學醫不妥,只是把苦讀了幾年的儒學,用來鑽研醫術,有點浪費。

    讀書,是件昂貴的事。

    既然如此昂貴,自然要用在最好的地方。

    就像後世,名牌大學畢業生,去大企業就職是理所當然;若非要去小企業甚至自營,外人甚至至親不是很能理解,覺得是浪費才華。

    這個例子可能不太恰當,可大嫂長兄話裡話外,就是這麼個意思。

    陳璟也終於明白,為何他大嫂要回姚江住這麼久。

    她還是希望有個人勸勸陳璟。

    女人在這個年代,以男人為天,頂禮膜拜。作為女子,她的話在世人普遍的認識裡,是「妖言」「無知」。

    她的勸說,怕陳璟聽不進去。

    而她,又不喜歡旌忠巷那邊的人來教育陳璟。在李氏看來,陳璟就是七彎巷未來的家主。不管他兄長回來還是不回來,陳璟都要支撐門庭。

    他和旌忠巷的地位是相等的。

    他沒有必要受旌忠巷人的指點,在氣勢上輸了旌忠巷一成。

    這是李氏的小見識。而她自己娘家的哥哥,她從感情上偏袒他,而且又是親戚,陳璟和她的長兄不存在門第關係,氣勢上就沒有強弱之分。

    這樣,不會削弱陳璟的男子漢氣概。

    對於大嫂長兄的勸說,陳璟也是認真對待。

    「還是想從醫。」陳璟很明確表達了這個觀點,沒有敷衍了事,胡亂答應什麼。

    他的主要觀點,是「醫者乃仁術,雖不能匡扶社稷,卻可以濟世救民」。況且,他擅長從醫。

    大嫂的長兄,並不是思想冥頑之人。對於小輩,他也是鼓勵多於苛責。

    陳璟不是李氏子弟,他的前途如何,與李氏一族的興衰無關。見陳璟不肯聽勸,李大郎也只是說:「這事,還是得慎重考慮。」

    然後就把陳璟的意思,轉達給了陳璟的大嫂。

    李氏聽了,心想:「央及倒是執迷。也不能狠勸。勸得狠了,他反而離經叛道。不如順著他一年半載,興許他哥哥回來,能勸動他。現在要穩住他,免得他偏激走了歪道。」

    她心裡,就沒有再使勁阻攔的意思了。

    旌忠巷那邊,還是要遮掩一二,以免他們認為是李氏教壞了陳璟。

    心裡有了這樣的打算,李氏鬆了口氣,以往的擔心也放下了幾分。

    過了幾天,李永容把馬球贏得的銀票交給李氏,李氏錯愕不已。

    一共三千五百。

    這其中還是李永容的,湊了個整數給陳璟。

    看著這三千五百兩銀票,李氏驚愕之餘,也有了點欣喜。

    「你真的幫著他們打贏了馬球?」李氏問陳璟。

    陳璟點點頭,道:「運氣好。我只得了一球,剩下都是他們的。八哥厚道,分給我銀票,我是不太好意思拿著的。大嫂你收著吧。這錢補貼家用,別替我存起來,反正不是我的。」

    李氏還仔細問了問到底怎麼回事。

    可是她從來不看馬球,規矩不太懂,說了也不明白。

    陳璟混沌解釋了一通,李氏聽得糊里糊塗的。

    她看著銀票,又看了幾眼陳璟,眸光閃動,情緒難以言喻。

    這孩子

    李氏之前覺得,賺錢特別艱難,生活也舉步維艱。但現在,陳璟賺回來的錢,皆是大把的,輕鬆簡單,甚至夠他們衣食無憂十幾年。

    陳璟讓生活變得輕鬆容易得多。

    從前他只讀書,似乎沒有這樣。

    「也許,從醫更好吧?」李氏在心裡想。她只是個女人,再精明也只是小家庭的人際來往上,沒有大格局上的見解。

    她覺得唸書是男人唯一的出路,也是因為她丈夫是個讀書人,她以丈夫為傲,從而產生了那樣的認知。

    唸書的陳璟死氣沉沉,和李氏疏遠;想從醫的陳璟親暱,甚至能賺到大筆的銀子。兩下對比,李氏更喜歡現在的陳璟。

    她心裡對陳璟從醫的牴觸,又減輕了幾分。

    這十幾天,陳璟沒什麼變化,李氏的心境倒是和來之前大不相同了。

    ***

    李氏打算,五月二十啟程回望縣的。

    她回姚江的這些日子,帶著女兒和清筠,一直歇在她母親正院的廂房,給她母親作伴,娘倆說些體己話。

    &nb

    sp;日子到了十九,李氏想著明早就要回去,有心孝順,故而寅初就起床,帶著清筠,去小廚房做了頓早膳,專門孝敬老太太的。

    等到了卯正,老太太醒了,李氏和清筠已經端了一小几吃食。

    甜棗羹、玫瑰藕絲荷粉、香杏凝豆腐、素燴三鮮丸、玉筍蕨菜、**蘇卷、木樨百合糕、籐蘿餅、銀芽雞絲粥等,擺了滿滿一桌。

    老太太醒來後瞧見,眼睛微亮,笑道:「許久沒吃到二娘做得早膳了。」

    李氏請專門的廚娘,教姑娘們做菜。幾個女兒裡,只有李二娘做的飯菜,最合老太太口味。

    所以幾位女兒裡,老太太最疼李二娘,大概也有點這個緣故。

    「是女兒不孝。」李氏安箸,扶了老太太坐下,親自服侍她用膳。

    老太太才嘗了一口香杏凝豆腐,卻見長房大奶奶身邊的丫鬟,急匆匆跑進來,給老太太跪下道:「老太太,大姑娘發病,大奶奶派人去請大夫。大奶奶讓婢子來稟老太太,說今日請安不能來了,讓老太太勿怪。」

    媳婦們每天早上,要到老太太跟前,服侍早膳的。

    哪怕不用親自下廚,亦要幫著安箸、布讓。

    大姑娘,就是李芊芊。

    李芊芊是長房的長女。

    「芊芊怎麼了?」老太太急道。

    年紀大了,老太太早已不管家務事,交給媳婦們做主。她現在比較關心的,就是孫兒孫女們。

    這叫隔代親。

    說到李芊芊生病,老太太立馬就急了,早膳也不用,放下碗箸就要長房。

    李氏忙攙扶了她。

    幾個服侍的丫鬟也連忙跟著。

    路上,大奶奶身邊的丫鬟把李芊芊的病情,一一告訴了老太太:「三更天沒到,就發癢。說是奇癢無比,睡不著。大姑娘坐在床上哭。

    她那些丫鬟婆子們,也不敢吱聲,只是哄著她,到了天亮才敢回稟大奶奶。大奶奶現在到了大姑娘的院子,已經派人去請郎中了。」

    「癢?」老太太腳步不慢,疑惑問丫鬟,「怎麼個癢法?」

    「先是臉上和胳膊癢,現在全身癢。胳膊都撓破了。」丫鬟回道。

    老太太腳步微頓,似乎想起了什麼。她轉頤問李氏:「二娘,上次璟兒莫不是說,芊芊會出紅疹?」

    李氏也一愣,道:「是啊,好像是說過的」李氏心裡驚詫,央及他不僅僅會看病,還會未卜先知嗎?

    難道那孩子,真的是得了祖爺的保佑?

    上次陳璟說,他被藥王廟的神像砸中,李氏其實是半信半疑的。可這一刻,她驚愕發現,陳璟醫術簡直駭人。

    他能望面斷診。

    醫學裡講究「望、聞、問、切」。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

    陳璟難道到了神醫的地步嗎?

    「去,把陳二官人請來。」李氏愣神的時候,老太太吩咐她的丫鬟,讓她去外院請陳璟。

    丫鬟道是。

    她們很快就到了李芊芊的院子。

    院子裡種了株銀杏樹,已經有了些年月,樹冠如蓋,碧葉郁蔥。

    剛跨入院門,就聽到大奶奶焦急的聲音:「別撓,別撓!」

    「娘,好癢!」李芊芊哭得淒厲。

    「皮都破了,再撓下去就要爛了。不許撓,大夫快要來了。」大奶奶哄著她,也急得哽咽。

    老太太和李氏等人進來,就瞧見李芊芊頭髮披散,臉上一條條的紅痕,有些地方都見了血跡。

    白玉般無瑕美麗的面龐看上去有點可怖。

    「老太太」

    乳娘和丫鬟們發現了老太太,紛紛行禮。

    大奶奶和丫鬟碧桃抱著李芊芊,兩人合力將她雙手反剪,不許她再往身上撓。老太太來了,她也顧不上行禮,只是叫了聲娘。

    「這是怎麼了?」瞧著李芊芊這幅模樣,老太太眼睛也濕了。

    李芊芊眼淚直流,哭著對老太太道:「祖母,我好癢。」

    癢,比痛更難受。

    不能撓癢的滋味,簡直是酷刑折磨。

    「好孩子,大夫快要來了,沒事沒事。」老太太坐在她的床畔,安慰著她。

    李芊芊只是哭。

    她一個勁叫。

    太難受了。

    無奈她被母親和碧桃兩個人反剪,一下都不能撓。若是撓一下,反而好點。李芊芊恨不能用頭撞地,來緩解這種痛苦。

    「到底是怎麼回事?」老太太見她這樣,心都碎了一半,問旁邊的乳娘,「怎麼突然發這病,是吃壞了什麼?」

    「昨日夜裡就吃了碗紅棗米粥,並未用其他的東西。」乳娘戰戰兢兢回答,「姑娘前幾日,就說胳膊和臉上有點癢,只是沒這樣厲害。」

    「既如此,為何不早請大夫!」老太太盛怒。

    />

    老太太急得發火,李芊芊又哭又叫,李大奶奶心疼得掉淚,屋子裡亂成了一團。

    陳璟跟著丫鬟,疾步奔到了李芊芊的院子。他一腦門薄汗,就看到了這麼狼藉的一幕。

    他比大夫先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