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零六章 反間 文 / 高月
長安城,大明宮含元殿內的御書房裡,李亨正在閉目養神,新納的錢昭儀正替他按摩後頸,多少年來,他做夢也想能坐上含元殿上的大位,今天終於是讓他如願以嘗了……父皇的舊書房他嫌自己下跪的身影太多,已經廢棄不用,新辟了這間書房。李亨雖如願以嘗,但失子之痛,仍然讓他經常從夢中驚醒,日久已慢慢成疾,前月他讓韋皇后和趙王明妃商議,決定將太子李照改名為李豫,這是他長子李俶曾用的名字,李郁夫婦表示贊同,李亨遂令宗正寺備案,將李照更名為李豫,封李豫長子李適為廣平王,又重開東宮,李豫由此正式入主東宮。
讓李亨頭疼的另一件事,便是戶部,他原來主事戶部的時候,就知道大唐的財政已經捉肘見襟,當他正式即位後才發現國庫幾乎已空,原來的一點庫存也被李琮收刮去了四川,當時恐怕連宮內的開支也無法維繼一月,幸虧趙王李郁捐銀一千萬兩,再加上查抄李琮和李瑁的家產,才得以緩過氣來,這一點,他非常感激李郁,要知道當時銀貴錢賤,李郁幾乎已經將家產大半捐出了,也正是出於對李郁的感激,李亨便承諾他對李郁父子所說,立李照為太子,也算是實現他父皇當年對太后的許諾。
對李月他心裡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李月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太原大捷,奠實了他的登基後的最大一塊基石,而且他手下的司馬強、吳昊都對他有救駕之恩,就連李月本人,也是在大唐最危機的時候,挽救了李唐江山。這些大功,件件讓他無從封賞,總不能讓位於他吧!據說父皇也曾有這個想法。
他沒有追究李月擅殺欽差的大罪,也不敢追究,李月手握二十萬大軍,再加上咸陽和潼關的顏杲卿和段秀實,李月彷彿就像他臥榻之側鼾睡的醉漢,隨時可能醒來取他而代之。
但目前的局勢又偏偏離不開他,安祿山的造反聲勢浩大,幾乎已經佔據了大半個北方,還有巴蜀的李琮未除,父皇還在他手中;還有江南的永王李璘,不承認自己的帝位。此外還有河南的李希烈、淮西的田神功、淮北的來王真、浙東的尚衡、殷仲卿等都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調度,還有舊患吐蕃、南詔又開始蠢蠢欲動,這些全都是棘手的問題。想到這,李亨不禁心煩意亂,他向錢昭儀揮揮手,命她下去。這時,他的手無意中碰到一個折子,他不禁心中一動,這是李月昨日加急送來的,除了報告首戰告捷、擒敵大將李日越外,還向李亨提出一個戰略建議,目前已有消息,史思明雖已降唐,但並不安分,不斷招兵買馬,並準備出兵太原,趁唐軍主力在潼關一帶的時機,擴大地盤,而現在河東一帶只有李光弼軍二萬餘人,長安新募之軍還需時日訓練,所以李月建議向回紇葛勒可汗借兵,河東就由和回紇有交情的郭子儀為主帥,調李光弼到潼關替郭子儀之職。
向回紇借兵,這是李亨早就有過的想法,但他後來見唐軍節節勝利,遂按下了這個念頭,不料李月再次提起,李亨思量再三,又和韋見素、李泌、李郁、裴冕、崔渙等商量後,決定先派史思明舊上司烏承恩出使河北,監視史思明,同時派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崔渙為使,出使回紇,商討借兵一事,又封邠王之子李承為燉煌王,令他隨崔渙使回紇和親,迎娶葛勒可汗之女毗伽公主。
「可是陛下,葛勒可汗指明要李月大將軍為毗伽公主之婿,讓李承去,是否妥當?」韋見素向李亨諫道。
「可李月已有正妻,父皇親封的敏妃,若讓毗伽公主為偏室,豈不是更不妥!」
「微臣倒有一折中之計。」一旁的新任御使大夫裴冕說道。
「快快講來!」
「臣聽說葛勒可汗還有一女,年方十五,正等待陛下冊封,不妨讓李承迎取該女。」
李亨沉吟了一下,「也罷!這是沒辦法的辦法,傳朕旨意,冊封葛勒可汗次女為北倫公主,命燉煌王李承赴回紇迎娶北倫公主。」
幾天後,長安城開始流傳著一些李月的小道消息,說李月有太上皇密旨,可登大位,但因不得其位,借殺御使欽差來洩私憤,其實是藐視新皇。開始時,小道消息只在一些酒樓及煙花之地傳播,但到後來,消息越傳越廣,事情越傳越嚴重,竟到了李月欲擁兵廢帝,長安城也由此開始不安起來。
這日,兵部侍郎杜鴻漸下朝回到家中,此時已是掌燈時分,由於兵部尚書由李月領,另一名兵部侍郎段秀實目前身在潼關,故兵部的具體事宜都由杜鴻漸來操作,握有實權。門衛見老爺馬車到家,紛紛上前伺候,這時又一輛馬車由遠而近,有人認出駕車之人,連忙向杜鴻漸稟報:「老爺!好像是吏部崔大人的馬車。」杜鴻漸知道這個吏部崔大人必然是崔漪。
崔漪,吏部侍郎兼中書舍人,有制詔之權,也是一權臣,他便是被李月所殺崔眾之兄,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崔渙之侄,現在崔氏勢大,已經壓過了長安另外兩個望族韋氏和裴氏。崔氏、韋氏和裴氏還有皇族李氏被稱為大唐的四鼎,從高祖時起,其宗族便遍佈於朝野,掌握著大唐的國運,李亨就是得到崔氏和韋氏的全力支持才能順利登位,而不需等到李隆基的退位詔書。四大世家以外,從前還有個長孫氏,後來逐漸凋零。除去高高在上的李氏,其餘三大世家素來治家極嚴,所以也人才輩出,以致百年繁榮不絕,幾乎每年的進士科舉,幾大世家及其門生都要佔去很大一部份,前相陳希烈就曾是韋家的門生,夫人韋氏也是韋家之女。這次崔眾被李月所殺,悍然侵犯了崔氏的尊嚴,崔眾僅為一文人,只因不懂軍規便被一武夫所殺,激起了崔家的極大憤慨,連趙王李郁和太子李豫也要上詔請罪,不料卻被李亨強行壓下,眾人也隱忍不發。隨著流言的傳播,崔氏家族憤慨之心再次興起,崔漪便是崔家的對外聯絡人,此時他下朝後便徑直來找杜鴻漸。
崔漪的馬車來到杜府,他下車後,竟發現杜鴻漸站在一旁等候,顯然杜鴻漸也尚未回家,崔漪急忙拱手道歉,「真是抱歉!杜大人還未進府,是我的疏忽,不該此時來訪,改日一定罰酒三杯!」
「崔大人既然願被罰,不如現在就罰如何?」
崔漪一怔,隨即會過意來,和杜鴻漸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崔大人請!」
「好!久聞大人府內藏有美酒,今日就不客氣了。打擾!打擾!」
崔漪剛要進府,只見府內迎面走出一名十七、八歲的少年,少年見到崔漪,有些遲疑,便側身站在一旁。
「崇兒有事要出去嗎?」後面的杜鴻漸見了問道。
「不是,爹!娘讓我出來看看。」
「崔大人,這是犬子杜崇,崇兒,這是吏部崔大人,快來見禮!」
杜崇連忙向崔漪跪下欲行大禮,卻被崔漪一把扯起來,
「不用如此見外,快快起來!」
將杜崇拉起後,崔漪又打量了他幾眼,不禁讚道:「果然是玉樹臨風,杜兄好福氣!」
說完從懷裡摸出一枚玉戒,遞給杜崇:「這是昨日貴妃娘娘給的,權作見面禮吧!」
杜崇不敢接,眼睛直看著父親,杜鴻漸猶豫了一下便對兒子說道:「既然是崔叔叔的心意,你就接過來吧!」
杜崇低頭接過,向崔漪躬身致謝後對父親說道:「孩兒去讀書了。」
「去吧!」
「犬子現在國子監讀書,今年已中舉人,準備明年考進士,以後還請崔大人多多關照!」
「好說!我們朝內現在實缺甚多,杜大人可要抓緊啊!」
杜鴻漸佯做不懂他的意思,將崔漪讓進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