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二十八章 問策 文 / 高月
乾元二年十月,史思明自立國號為燕,正式稱帝,定都洛陽,年號為應天,三個月後再改為順天,任周摯為右相;原駙馬都尉張鉑為左相;原大理卿張均為中書令、戶部尚書;封大將能元皓為淄青節度使繼續圍攻徐州。、、
同一時,盤踞江南的永王李璘見唐軍兵敗,以為時機已到,突然發兵二十萬,以李亨得位不正、平賊軟弱為由,分兩路向襄陽、臨淮殺來,李亨急令河南節度使李希烈和淮南節度使韓晃回防,韓晃兵少,僅守住長江一線,而李希烈卻以禦敵為由,拒絕南撤。李璘勢如破竹,佔領臨淮、荊東大片領土,又分兵南下,連取杭州、越州、建州,淮西的田神功、浙東的殷仲卿先後投降,陳少游敗走長沙,江南大半領土已歸李璘。
這時關中已兩月不雨,秋收欠產已成定局,天災兵禍,災情已初現,李亨寢食不安,在早朝時急召李月於含元殿問策,李亨憂心忡忡地對李月說道:「關中大旱的苗頭已經初現,而江南李璘造反,逆賊又踞東都,河東戰事正酣,各處皆無糧可調,如此下去,今冬恐釀成大災,先皇給朕說過,你可為朕的擎天支柱,朕現在的依仗,只有你了,盼你為朕分憂。」
李月微微一笑道:「皇上且莫擔憂,聽臣一一解來,現我朝同時遇到史思明和李璘的叛亂,臣以為我軍兵少,不可同時兩線作戰,史思明現勢頭正盛,可暫避其鋒芒,待其由驕生奢,鬥志逐漸消亡,再斷其四肢,最後一戰可下東都、臣以為這非三、四年不能成功。這期間,我們可先滅李璘、平山東、保河東、寧可讓地也不能與史思明會戰,為此臣推薦郭子儀將軍主持河東局面,而臣則南下消滅李璘,最後包抄淮北,與李光弼將軍會師。」
李亨聞言心結稍解,遂問剛被封為翰林院大學士、太子少傅的李泌道:「愛卿以為如何?」
李泌出列答到:「臣以為大將軍所獻戰略非常正確,史思明佔有河北、山東大部,又得中原腹地,兵精糧足,其本人也是個厲害角色,確實非一時可以平定,賊軍的最大弱點便是極易驕奢,得小利則失進取,臣聞史思明自篡逆後荒淫無度,與其子不和,早晚必生禍端,我朝可與其對恃,待我長彼消,方是長遠穩妥之計。大將軍所說,由郭子儀將軍主持河東局面,臣也贊同,郭將軍久處邊塞,與回紇關係極好,僕固懷恩曾又是其屬下,指揮方便。至於南面,李璘紈褲子弟,遠非大將軍的對手,可不足為慮,當務之急,可速穩住荊襄,調糧米濟關中為上。」
這時李月接口說道:「臣已命襄宛節度副使蔡明德出兵鄂州、鄧州,以護襄陽安全。」
李亨點點頭又問道:「朕還有點擔心兵力不足。」
李月笑笑說道:「臣本部有五萬精兵,襄陽還有三萬,憑此可對付李璘,臣又從川中帶來八萬軍,可挑五萬精兵給郭子儀將軍,再加上蒲州還有三萬朔方精銳,及十萬回紇軍相助,還有民心可用,我以為郭子儀將軍只要不大會戰,河東便可保。至於史思明,皇上只要扼守潼關不出,潼關的幾萬守軍和李抱玉的謹慎足以保關中不失,皇上再訓練新軍,慢慢增加兵力,如此天下可定也!」
李亨欣慰地說道:「武有李月、文有李泌,朕可高枕無憂了,傳朕旨意,封郭子儀、李光弼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加郭子儀為河東觀軍使,主持河東大局,衛伯玉領上黨節度使和河東節度使僕固懷恩一起任郭子儀副將。」
乾元二年十一月,李月兵發宛西,趙綠敏已於七月誕下一子,取名李晨,李月在與其母子短暫相聚後,便匆匆奔赴戰場,其間李月悄悄地納了林之惠為側妃,由於唐制親王為一妻八媵多妾,為此李亨特賜林之惠為三品妃,次趙綠敏一等,高於媵。前段時間,還發生過一次波折,回紇可汗破賊有功,遂不滿女兒為側,提出要李亨封女兒為李月「左妻」,欲與趙綠敏平坐,但林之惠知道不妥,堅決反對,並與其父翻臉,在李亨的平衡之下,終與回紇葛勒可汗達成了協議。
李月與郭子儀是同一天出兵,郭子儀自被削職後,一直留在長安,雖已為民,但時時關注戰局,洛陽吃緊時,他上書太子,要求速將李月調回,無奈李亨心存僥倖,沒有採納,這次得李月推薦,雖僅被封臨時官職,但他毫無抱怨,以國家為重,再披戰甲出征河東。
李月大軍僅用十天時間就出潼關過武關趕到南陽,南陽刺史許遠及宛西將軍雷萬春出城十里相迎。此時,蔡明德在鄂州對敵將康楚元、張傑在鄧州與敵將王潛鏖戰,李月立即派吳昊領一萬騎兵支援蔡明德,命荔非元禮守襄陽,自己親自率軍支援鄧州。
鄧州在襄陽北約二百里,界於南陽與襄陽之間,本是李希烈的管轄地盤,為方便李璘進兵,李希烈將全部守軍撤到汝州,若鄧州失守,襄陽便會處於李璘的南北包圍之中,鄧州小吏楊國遠見汝州已無一兵一卒把守,急遣家人到襄陽報信,蔡明德立刻命令張傑率一萬五千人火速接管鄧州,張傑剛到鄧州,便碰到王潛的先鋒大將干亭,兩軍遂在鄧州城下展開了一場混戰,最後張傑將干亭軍殺敗,佔領鄧州,但王潛大軍隨後趕到,擊敗張傑佔據了鄧州,張傑在重新整軍後,派盧煥夜襲鄧州,在楊國遠及鄧州百姓的幫助下,又重新奪回了鄧州,現兩軍正在進行著激烈的城池攻防戰。
李璘軍共有五萬人圍攻鄧州,領軍大將王潛原是常州的兵曹參軍事,東晉名閥後人,多有謀略,受雷寧案牽連,被免職,李璘慕其名,力請其出,在軍中為將,這次李璘叛亂,封其為右軍大將軍,從北面圍襄陽,他先用減灶計示弱,又命手下製造唐州暴亂的假象,引兵佯退,張傑求功心切,不顧盧煥苦勸,領兵追擊,被王潛的伏兵包圍,幸虧盧煥及時接應,才拚死得脫,損兵近半,王潛遂乘機佔領鄧州,張傑和盧渙退兵到二十里外的新野縣,楊國遠侄楊浩是干亭手下將領,楊國遠以大義規勸其侄,楊浩終於醒悟,這夜東門由楊浩當值,楊國遠便和張傑密約獻東門,盧渙率五百人夜襲鄧州,奪取了東門,張傑隨後扮做襄陽大軍,王潛不知底細,命暫放棄鄧州,等發現上當時鄧州已易手,王潛大怒,調唐州守軍共集五萬兵力四面猛烈圍攻鄧州,張傑與盧渙各守兩門,楊國遠動員全體百姓一起上城協守,已近半月,鄧州始終沒有攻破。其間王潛故技重施,以撤軍來瓦解唐軍鬥志,但張傑再也不上當,王潛無奈,只得再次包圍鄧州,南陽將軍雷萬春正要去援救張傑之時,李月大軍便已經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