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李唐傳奇

正文 第四十章 故人 文 / 高月

    話說韋應物見到『巴蜀商行』大東主的真正面目時,不禁大吃一驚,他分明認得,這個人竟是十年前征伐阿布思叛亂中陣亡的前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

    「韋大人認識我?」

    「我在天寶十二年時做過羽林軍的三衛郎,大人拜將出征阿布思之時,就是我給大人獻上的劍。」

    「原來竟是故人,想不到我鮮於仲通詐死埋名十年,竟在這麼偏僻的小縣被人認出,真是天意啊!韋大人可是想告發我?」

    韋應物搖搖頭道:「大唐亂了這麼多年,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說起來我當年也是因李琮之亂而做了逃兵,鮮於大人沒有死,我心裡只感到欣慰,何談告發?只是吳王殿下可知道此事?」

    「他不知,說雖然他也是當事者之一,不過鮮於仲通已死,我現在是何劍南,韋然會將雙溪商行的資本都慢慢賣給他們,茶園我將交給金陵府。總之,我不會留給下任一點空子。」

    「好!好!好一個有遠見的實幹官,韋大人的前途絕對不可限量,如此下去,大唐的相位指日可待,我閱人無數,絕不虛言。」果然在三十年後,時任蘇州刺史的韋應物被封為尚書左射僕、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早已經厭倦了朝廷黑暗的韋應物不滿宦官專權,辭官回鄉,暢遊天下名山去了,這是後話。

    時間慢慢的過去了兩年,經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雙溪縣在這短短的兩年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全縣的人口增加到四千戶,往日清冷的大街也開始變得每日裡熙熙攘攘,隨處可見漢民和畬民融合相處的情景,最讓人心動的是那一張張充滿幸福和自信的笑臉。

    韋應物這兩年來除娶親時回了長安一次以外再也沒有離開過雙溪縣,千頭萬緒的瑣事讓他一天也沒有能夠歇息下來,隨著雙溪縣的發展數據匯成的一份份報表發往金陵,這個江南東道最窮的縣開始引起金陵勤政院的關注,金陵府長史崔煥親自來雙溪縣調研,充分肯定了韋應物的成績,韋應物也連續三年獲得了士曹事一最四善的上上之考。

    大歷三年二月,在雙溪縣呆了近四年的韋應物調為江寧縣令,雙溪縣令由大歷二年府試第三名的長安人元全柔接任,韋應物遂將三萬畝茶園全部上繳金陵府,歷年所積官錢共三十萬貫悉數封存一文不取,聞韋應物走,雙溪縣幾乎是傾城出動,哀哭遍野,韋應物亦含淚和鄉親一一惜別。

    韋應物攜家眷一路北上,但目見之處皆鬱鬱蔥蔥,河面垂柳已悄然吐芽,水裡的一群群鴨子悠閒的游著,偶而可見三、五農人在地裡忙碌著活計,正是一幅江南春天的田園風景圖。

    十天後韋應物抵達金陵,舊時的好友張去疾、杜崇聞信出城來迎接,另一好友暢當任明州司馬而不在金陵,此時的張去疾已升為法曹事復議署主簿(正職為郎中,副職為主簿),享正六品銜授朝議郎階。而杜崇在監察室中也任執事一職,為從六品銜,兩人皆高於韋應物的正七品縣令。

    第二日,韋應物赴士曹事和監察室辦理離任手續,依江南東道的監察律令,縣令以上官員離任必須接受監察室的財產審查和士曹事的民心審查,分別報西閣祭酒、長史、吳王三讀通過後方才算正式結束,這期間需要近半年時間,當然,接受審查的官員並不需要在金陵等待,韋應物在十日後便正式赴江寧上任去了。

    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在崔煥、顏杲卿等一批務實官員的大力輔佐下,兩道的經濟開始進入了良性發展,工商稅收在第二年便超過了鹽稅,年底兩道的稅收已經突破二百萬貫,極大的緩解了財政狀況,在士曹事司馬袁覆履的建議下,李月在大歷二年十月給江南東道和淮南道所有的官吏皆加了薪料,這樣和朝廷及其他地方相比,同樣的職務,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官員的薪料竟高出三倍,如果考慮職分田和公廨田的因素,兩道的官吏收入也要比其他地方高出五成,這樣便使李月以『高薪養廉』初衷的第一步得以實現。同樣,有了充足的資金保證,江南道路修建、河道疏通的進程也大大加快,這一巨大的建設計劃也慢慢被延伸到了淮南道,反過來,道路、河道的興建和疏通也大大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到大歷三年初,江南、淮南登記的商戶已經突破了一萬家,但工商巨頭的出現卻嚴重衝擊了中小商家的生存,鑒於這種情況,金陵府在大歷三年新年後,頒布律令不再允許資本額在十萬貫以上的商行在州府以下地區直接開店進行貨物零售業,鼓勵其經營其他行業,實現多元化發展。

    大歷二年,金陵府舉行第三次府試,共在三萬多考生中錄取一百五十人,連續三年的招考,為江南東道和淮南道的官吏補充了大量的新鮮血液,李月遂撤換了四十五縣年紀偏大的縣令,全部用新人擔當,一改地方令下不行的被動局面。

    自從崔煥上任後,李月便開始慢慢掌握了土改的主動權,這兩年來清理了大量的籍外田,也摸清了江南東道各豪強地主的底細。同時李月也接受了崔煥租賦不同價的思想,於大歷三年在江南東道推行了分租令,其主要的意思就是不僅按田地的等級劃分田賦,同時也要考慮土地的擁有情況、家庭負擔情況區別對待,這樣一共便將田賦分為四等七十二級。

    一、第一等為基本田賦,此為金陵府每年公佈的標準,如大歷二年是上田二升、中田一升三合、下田一升。

    二、第二等是加成田賦,即在基本田賦的基礎上加成,如每戶超過三十畝的部分加二成、超過五十畝的部分加三成、超過一百畝的部分加五成等等。

    三、第三等是減成田賦,如遇災年減三成到全免不等、家中有服役軍人減五成、有三個十四歲以下子女要養的減三成,有四個以上十四歲以下子女要養的減五到八成、妻子有殘疾不能勞動的減五成等等。

    四、第四等是免田賦,也就是對一些特殊情況給予全免優待,比如官田佃戶免租賦,孤老無子女供養的免租賦,寡婦且有子女要供養的全免、家中男丁有殘疾不能勞動的全免等等。

    從這四種情況一共分出七十二種類別,所以稱為四等七十二級,由各戶提出申請,裡正做保後,由縣令批准,而免稅的需刺史批准,最後全部減免的都要匯總報金陵土地專案署備案。

    工商業的興起也使得金陵府對田賦的依賴逐漸減少,田賦稅率已減到最低的每畝一升(唐朝畝產量約為一石,一石等於一百升),除大歷元年浙東七州遭遇洪水減產外,以後的年份年年大熟,大歷二年底金陵的米價已經跌到每斗一百文,但與此同時關中由於再遭旱災,長安的米價卻漲到了一千二百文每鬥,朝廷緊急向各地求援,為防止大戶囤積投機,金陵府遂將糧食收購暫時列入限制民間貿易的目錄,一石以上的必須由官府統一收購,官府以每斗一百五十文的價格在各縣統一設立收購點,民間一石以下的個人小額買賣則不予限制。為爭取更大的自主權,大歷三年初,李月派糧船運送八十萬斛至長安,長安的米價頓時跌到八百文每鬥,擺在眼前的現實利益使得李豫和一班重臣對江南的各種越軌行為緘默起來,再加上李月幫助朝廷解決了田承嗣這個心腹大患,從大歷三年開始朝廷便不再明著反對李月的改革了。

    經過數年的改革和平定田承嗣之亂,北方的威脅已滅,江南東道土地改革攻堅的時機已經來臨,大歷三年三月李月不理睬朝廷要他裁軍的旨意,除烈火軍由段秀實率領駐防淮南道外,李月命黑旗軍和虎衛軍分佈江南東道十五州,命蔡明德為浙東防禦使率黑旗軍佈防越、明、台、婺、衢、歙、處等七州;而虎衛軍由自己親領,佈防浙西的潤、常、蘇、湖、宣、信、和、杭等八州,其中命張傑率三千軍駐杭州、南霽雲率三千軍駐蘇州這些曾產生嚴重暴亂的地方。大歷三年五月,限田令的第二步,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強行收回豪強權貴的糧田的行動正式拉開了序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