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一個人的懷念

大道小說網 一碗清湯一爐香 文 / 黃東風

    富貴之心,人皆有之。讀書人求富貴,在古代是很正當的事情。戰國時期是一個群雄逐鹿、風雲變幻的時代,知識分子以自己學問和才略追求高官厚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時髦;那時的讀書人獲得榮貴是很讓人羨慕和尊重的。戰國時期追求富貴最成功的讀書人可算是蘇秦了,從一個平民到當趙國的宰相,兼任六國抗秦聯盟的「秘書長」,他是第一個最風光的讀書人。

    不過,蘇秦在許多人的心中,是一個勢利之徒,先是說秦「連橫」不成,後有改為「合縱」,沒有鮮明的政治立場;況且他又說了那句有名的論富貴重要的話。

    我是不願意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我是認為蘇秦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就是他生來就要幹一件大事業的人。開始時,他是並不看重錢財的,他曾經說過:「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蘇秦看重的是錢財之上的卿相之尊,也就是說,蘇秦是希望能用自己的才華達到安邦定國的雄心的,這就是心中裝有天下;他開始時並不重視物質的享受。

    我讀書的時候,也以為自己有一點小才華,畢業後曾寫過「暫讀三年書,再展慨與慷」的豪言壯語。等到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慷和慨好施展的時候,才明白錢財對於人生是多麼重要。

    蘇秦感到富貴對人生很重要的是在說秦失敗之後回到家裡親人橫眉冷對的辛酸體驗之後,是在當了趙國的宰相到楚國去遊說,路過洛陽時父母僱用樂隊到郊外三十里遠地方迎接的一剎那。

    蘇秦說秦不成,狼狽而歸。他金錢用盡,黑貂皮襖也破了,身上和腳下穿的鞋一樣通風,神情憔悴;在山路上摔了幾回跤才回到家裡。到家了,可以歇一歇了,可是親人的臉都冷霜一般。

    「夫人,給我倒一杯水吧?」他幾乎是懇求的語氣。

    「你自己不生手?」妻子織布不理他。

    嫂子不願意煮飯,豎眉瞪眼咕嚕:「人太不自量力,非要把這個家敗得窮困無法生存才罷休!……」

    沒有人願意為他倒一杯水,但他不埋怨他們,他只是歎一口氣說:「……這是秦王不用我的主張的緣故!」

    蘇秦說趙王成功,被封為「武安君」。路過家鄉洛陽,在慶賀的人群中,他看到妻子側著頭不敢正視他,嫂子像蛇一樣伏在地上叩頭請罪。蘇秦實在看不下去,他覺得她們這樣太卑下了。倒是父母,完全不計得先前對兒子的不屑,為兒子今天的風光感到無限榮耀,樂呵呵地笑著,……

    蘇秦長歎一聲:「貧賤則父母無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在世,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蘇秦的這一聲歎息是很無奈,很惆悵的。貧也吧,富也吧,孩子還不是原先的孩子;民也吧,官也吧,丈夫還不是原先那個朝夕相處的丈夫。人何必把自己弄到今天這個樣子呢?

    隋唐開始,實行了科舉制度選取「士人」,這似乎是為讀書人獲取功名利祿開闢了一條光明大道。其實,這科舉制度對讀書人來說是一個無底的陷阱,因為選取的人數極少,比現在買彩票中大獎還困難。從此,大部分讀書人就在這窮困潦倒的深淵中打滾。

    在民間傳說,呂蒙正是最窮的讀書人。我很小的時候就聽到他的故事,是父親講給我聽的。

    他窮得連飯都吃不上,變成了寄生動物,成了寺廟裡的常客。來的次數多了,寺廟裡的和尚也厭煩起來,他們決定趕走這位只吃飯不唸經的窮書生。

    寺廟的常規,是鐘聲響後和尚們來吃飯。有一天,和尚們故意吃完飯再敲鐘,呂蒙正聽到鐘聲空著肚子趕來時,鍋裡的飯已吃得乾乾淨淨;他只有張著嘴乾瞪眼。

    到了節日,呂蒙正照樣要買一點肉祭祀祖宗,可是沒有現款,長期賒帳。有一回買了四兩肉,已煮好在鍋裡。那位賣肉的屠戶不知是受了什麼刺激,拿呂蒙正來發洩,跑到呂蒙正的家中把煮好的四兩肉提回去。

    呂蒙正做了一首詩,向祖宗訴說了自己人生的悲涼。——

    一碗清湯一爐香

    灶公灶婆說知章,

    割四兩肉人提回,

    蒙正夫妻多淒涼。

    呂蒙正中了狀元衣錦還鄉時,過去欺負他的人也滲在人流中夾道歡迎,呂蒙正感慨道:「欺我者,非欺我也,欺我貧賤也;敬我者,非敬我也,敬我富貴也。」

    呂蒙正後來考中了狀元。他仕途順暢,成了宋朝有名的賢宰相。民間有關他的窮的故事傳說與歷史事實不符。呂蒙正年輕就才華出眾,他的妻子是有錢人家的少姐。知書識理,他的生活不會像傳說中的那樣慘。

    其實在民間,讀書人即使仕途不通,只要是真有水平,老百姓還是很尊敬的。

    我們雷州有一位歌王叫黃清雅,他很有才藝,可惜屢第不中。到了晚年,上面給了他一個「解元」的名份。這文憑不算是正牌,但比現在當官的研究生文憑有價值。

    考不中,黃清雅淪落在民間。

    有一次,他家鄉有一位在外生活的富人建豪宅,告訴村裡的兄弟來慶賀,但又在請帖裡做一首雷歌來奚落他們,——大概是顯示自己有水平吧,才開這樣的玩笑。

    今日老爺設大宴

    四親六成都來賀

    你偌來賀是貪吃

    你偌不來是吝財

    面對這樣的請帖,大家心裡有點悶,去不去呢?不好決定。這時,人們想到了黃清雅,畢竟是有文化的人,去問問他怎麼辦。

    黃清雅看了請帖以後,想了想說:去吧。不去理虧,大家今後直不起腰做人。

    六個人代表村裡人去,一共湊了一百錢。黃清雅交的股份最少,只是十錢。他做了一首雷歌,回應了那位傲氣的老爺。——

    今日老爺設大宴

    六人共百錢來賀

    你偌不收就嫌少

    你偌收了就貪財

    黃清雅是讀書人,畢竟在家裡呆不長久,常常出去外面遊蕩。由於經濟有限,他走的地方大多是鄉間。儘管如此,常常出現囊中羞澀。於是他變得不守規矩,坐渡往往不給錢。

    有一次,黃清雅來到渡口,船上早已坐滿了人。船主不讓黃清雅上船,船主說他過了渡不肯買票。——船上坐著的幾乎是有錢人。

    望著船兒慢慢駛去,黃清雅滿腹牢騷無處發洩,他扯開喉嚨唱了一首雷歌嘲諷坐渡的人。——

    來到渡口無渡過

    渡呀

    不載聖賢載冬瓜

    宛似溪中螞蝗板

    無肚無腸只番皮

    船上坐著一位監生,聽了黃清雅的歌後很氣憤,讓船主劃回船,對黃清雅大罵一場。

    黃清雅不能過渡,很失落,正愁沒人吵鬧呢。他立即唱了第二首雷歌回應監生。——

    幾擔蕃薯捐名監

    提起這層腸肚翻

    不識愧恥幾錢兩

    薯捐功名耍排場

    幾擔蕃薯怎麼會捐到一個監生呢?這應是誇大之詞。黃清雅想必是借此諷刺監生是蕃薯般不值錢。

    監生這回是忍不可忍,跳下船,用手中的扇敲黃清雅的頭。

    黃清雅有點狼狽,但並不畏懼,他奪下監生手中的扇,扔在水裡。他繼續做了第三首歌斥責監生。——

    扇是竹做拿紙蓋

    倚扇打人理不該

    這扇也不是你的

    是你將錢去買來

    書生畢竟是書生,坐船不買票罵人還有理;書生畢竟是書生,君子固窮,看不起用錢買官耍派頭的小人。

    古語云:邦有道,貧,恥;邦無道,富且貴,恥。今天也可算是「邦有道」的世界,社會經濟發達,人們擁有相當大的自由。可是,社會**嚴重,貪官繩繩呀!

    今天的貪官,有多少不是讀書人呢?他們大都不感到羞恥啊!彷彿社會的財富是他爺爺遺囑中留給他的,貪了吃了用了一點也不感到臉紅。

    我常常想對那些貪官污吏說:「不要貪得那麼多,要為社會做點事情。等你們去世後,好讓老百姓懷念你們一下。……」

    可是他們個個板著臉孔,對我的勸說不屑一顧,我從他們的臉上讀出了他們內心一種無聲的語言:「今生享受最重要,死後虛名頂個屁。」

    我真是無話可說。

    真有點懷念呂蒙正鍋裡的那碗清湯。

    今思古人,我心傷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