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五十五章 兩家之謀,漢家一統 文 / 洪荒之極品神偷
玄天的話卻是讓老君不得不靠慮一下了,玄天這話說的,也就是擺明了另換一家一統人族,人皇之位改名換姓,這卻是眼下最好的解決辦法了,本身兩地秦國與東周不同,若讓哪一家一統天下另一家都不會同意,若是如此,便只能再鬥一場,但如今佛門大興之勢已定,蓬萊島勢力再大,但終究是不立教,老君也不怕他做大,但卻不好在此時與玄天再扯皮,到時鵒蚌相爭,漁翁得利了。
只有另起爐灶,另立一家,這才能最大的保證兩方利益。
「如此卻也好,只是那凡人愚昧,卻還需我等教化才是。」老君轉眼便開始還價,老君自是不會放過道教正統的地位。
玄天看了看老君,道:「我為玄門護教弟子,自該有所作為才是。」
玄天也在談價錢,反正不管如何,他總得有一份兒才是。
老君默然不語,半晌才道:「法家過剛,於民不合,墨家蠃弱,善守卻不利於國家,兵家只掌兵事,不問民生,儒家忠孝禮義全具,合乎民生國計大事。」
老君這些話卻也是有考慮的,法家重法,不利於道教傳道,墨家雖好,但卻不利於國家之事,兵家只掌兵權,於民生大計不合,此三者無論是哪一方面,或是不適合國政,或是不適合道教發展,反正老君都認為那儒家的中庸之道最是合適。
玄天心中暗暗已經答應了,聽得如此,只道:「道家國教,儒家治國。」這話卻是將兩家地位分清了,算是劃分勢力了。
老君點點頭,沒說話,身形一閃便消失了,只剩玄天一人,大殿當中聲音回轉,喃喃道:「這算什麼?分贓還是怎麼的?」
凡天下事,其實有時候也挺明白的,沒有永恆的敵人,這話說的好,便是如今,這東南兩洲之民的命運便被老君與玄天二人一番商議下給定了下來,聖人,果大盜也!
下界南瞻部洲之內,秦國一統不過十幾年,忽一日,地界之上紫氣升起,紫微帝星下落,降生於地界秦國沛郡之上。
時年,秦國內亂,丞相李斯藉機退隱,國中法家弟子紛紛退出朝政管理,國中奸臣四起,宦官趙高把持朝政,另立新君,大施暴政,欺上瞞下,搞得秦國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早年,沛縣之地生一子,生於劉家,取名邦,出生之時,天外紫氣大甚,正是那紫微帝氣之象,此子生後聰穎異常,三月能走,一歲能言,性格稟異於人,幼時性格豪爽,不喜詩書之文,卻好交結江湖朋友,待人寬容。
時年長,封泗水的亭長(亭長是管十里以內的小官),某日,與咸陽一帶路遇秦皇軍馬,心甚羨之,脫口而出道:此乃真丈夫也!
劉邦取妻呂氏,名雉,此女亦是有才之輩,野心不小,時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呂氏多促劉邦起義反秦,卻不為所喜。
忽一日,劉邦以亭長的身份為沛縣押送徒役去酈山,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劉邦估計等到了酈山也就會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豐西大澤中時,就停下來飲酒,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
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遠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一塊走。劉邦乘著酒意,夜裡抄小路通過沼澤地,讓一個在前邊先走。走在前邊的人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罷。」
此時劉邦已醉,說:「大丈夫走路,有什麼可怕的!」於是趕到前面,拔劍去斬大蛇。大蛇被斬成兩截,道路打開了,繼續往前走了幾里,醉得厲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後邊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有人問她為什麼哭,老婦人說:「有人殺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
有人問:「你的孩子為什麼被殺呢?」老婦說:「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之子殺了,我就是為這個哭啊。」眾人以為老婦人是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卻忽然不見了。後面的人趕上了劉邦,劉邦醒了。那些人把剛才的事告訴了劉邦,劉邦心中暗暗高興,更加自負。那些追隨他的人也漸漸地畏懼他了。
時秦三世皇7年,換過來也就是公元前209年,秦國忽然爆發一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迅速遍及南瞻部洲,東勝神洲也受其影響,起義如那草原上的野火一般迅速向四周擴散,有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佔了陳(現在河南淮陽)以後,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和秦朝公開對立。
這時,沛縣的縣令也想響應來繼續掌握沛縣的政權,蕭何和曹參當時都是縣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們勸縣令將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後患。縣令覺得有理,便讓劉邦的摯友樊噲把劉邦找回來,劉邦便帶人往回趕。這邊的縣令卻又後悔了,害怕劉邦回來不好控制,弄不好還會被劉邦所殺,等於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將城門關閉,還準備捉拿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聞訊趕忙逃到了城外,劉邦將信射進城中,鼓動城中的百姓起來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家鄉。百姓對平時就不太體恤他們的縣令很不滿,殺了縣令後開城門迎進劉邦,又推舉他為沛公,領導大家起事。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自稱赤帝的兒子,領導民眾舉起了反秦大旗。這一年已經是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的九月,劉邦已經有四十八歲了。
開始時,劉邦也不太順利,但經過幾次戰役,劉邦步步西進,大破秦兵。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率大軍到達了咸陽東邊不遠處的灞上(今陝西省西安市東),秦王嬴子嬰見大勢已去,只得獻城投降,將玉璽親手交給了劉邦,秦王朝至此滅亡,共立國二十五載。
秦末農民戰爭中還有一支強大的力量,這就是原來楚國貴族的後代項籍和叔父項梁,他們在吳中(現在江蘇的吳市)起兵,兵力很快達到了近萬人。在項梁死後,項羽決定和劉邦一起西進關中。
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滅秦後在關中稱王。十二月,項籍揮軍破函谷關,想消滅劉邦軍。劉邦自知不敵,親赴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謝罪。不久,項籍入咸陽,燒阿房宮、殺秦王嬴子嬰。春,項籍表面上尊楚懷王為義帝,實際卻將其發配到了江南,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同時分封18諸侯,封劉邦為漢王,領巴蜀及漢中地,並故意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意)為雍王、塞王、翟王,領關中地,以扼制劉邦。劉邦只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於四月領兵入漢中、並燒燬棧道(用木板架在懸崖上鋪成的道路),表示再也無意出兵,以麻痺項籍。項羽亦率軍東歸。五、六月,齊國貴族後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劉邦乘亂重返關中,擊敗章邯,迫降司馬欣、董翳,並用計欺騙項籍,使其相信自己取得關中後已心滿意足,再也不會東進了。項籍放心去攻打田榮,對西邊沒有加強防範。十月,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名為義帝發喪,派人聯絡諸侯,公開聲討項籍,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
四月,劉邦乘項籍在齊國停留的機會,率領諸侯聯軍56萬一舉攻佔彭城。項羽聞之,急率精兵3萬奔襲,殲聯軍30餘萬,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反楚聯盟瓦解。
五月,劉邦到達滎陽,擊敗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穩住了陣腳,遂重整軍隊,依托關中基地和有利地勢與項羽長期抗爭。六月,劉邦派兵攻廢丘,迫章邯自殺,解除了後顧之憂;派人說服英布反楚,聯絡彭越擾楚後方;派韓信開闢北方戰場,攻魏俘魏王豹,破代,滅趙殺陳余。三年冬,項羽發動反攻,圍困滎陽,形勢十分危急。劉邦用陳平反間計,使項羽懷疑范增,不用其謀,迫使范增怒而歸鄉。劉邦又派紀信裝扮成自己去楚軍詐降,乘機逃出滎陽。項籍加緊圍攻滎陽,並奪取成皋。
為了減輕楚軍對滎陽的壓力,劉邦率軍經武關、宛(今河南南陽)、葉(今葉縣南),想引誘項籍南下。為配合漢軍行動,此時韓信也率軍到達黃河北岸,聲援滎陽。彭越正在進攻下邳(今江蘇邳縣南)。項籍被迫率軍回救,劉邦乘機收復成皋。六月,項籍以凌厲攻勢拔滎陽,再奪成皋。
霸王別姬劉邦一面命漢軍在鞏縣一帶堅守,阻擊楚軍前進,一面命韓信組建新軍擊齊,派人入楚腹地協助彭越進攻雎陽(今河南商丘南)、外黃等地,再次迫使項羽回救。四年十月,劉邦用計再次收復成皋。
項籍在擊敗彭越後,尋漢軍主力決戰不成,屯兵廣武(今滎陽北)與劉邦形成對峙。不久,韓信在濰水之戰中殲滅齊楚聯軍,完成對楚側翼的戰略迂迴,又派灌嬰率軍一部直奔彭城。項籍腹背受敵,兵疲糧盡,遂與漢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九月,項籍引兵東歸。
楚、漢訂盟後,劉邦本想退兵,在張良、陳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擊楚軍。五年十月,兩軍戰於固陵(今淮陽西北),項羽小勝。劉邦以封賞籠絡韓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戰重創楚軍,逼項籍自刎於烏江(今安徽省和縣境),終於結束了為期四年的楚漢戰爭。
在公元前202年的正月,劉邦兌現了先前的諾言,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越王。受封的韓信和彭越聯合原來的燕王臧荼、趙王張敖以及長沙王吳芮共同上書劉邦,請他即位稱帝。劉邦開始假意推辭,韓信他們說:「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能率領眾人掃滅暴秦,誅殺不義,安定天下,功勞超過諸王,您稱帝是眾望所歸。」劉邦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們大家都這樣看,覺得有利於天下吏民,那就按你們說的辦吧。」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極大典,定國號為漢。
公元前208年三月初三,東周王室向劉邦繳械,定北地稱王,劉邦順勢遷都東勝神洲,從此兩洲一統,人族安定。
時劉邦死後,又經「文景之治」,漢朝國力日漸強盛,景帝死後,劉邦曾孫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得漢朝的政治、經濟、軍事變得更為強大。在政治上,武帝加強皇權,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從此,諸侯王的勢力不再能夠對中央構成威脅;後又以諸侯獻上的黃金成色不純為由,取消了百餘位列侯的爵位,即史書上所稱的「酎金失侯」事件。
經此二次事件後,中央集權得到了大大的加強。文化上,廢除了漢朝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治國的思想,積極治國;並採納董仲舒的建議,開始重用儒術。儘管武帝時期兼用儒、法、道、陰陽、縱橫等各家人才,漢朝也一直「霸王道雜之」,但武帝時期對儒家的採用,使得儒家思想得到重視,並在以後逐漸成為中國歷經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有此一助,蓬萊島與人闡二教正式聯手,立下漢家正統地位,人皇正統與人教正統終於重歸一處。此後,整個東勝神洲的地面局勢便開始了以道家信仰為主,儒家治國,其他百家為附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