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第一節燕家往事 文 / 傷痕難免
燕征在客廳裡不住的來回走動,管家燕福站在一旁,緊聚著雙眉默默注視著這位自己跟隨了幾十年的老主人。
燕征終於停止了走動,無力的落坐在右上角一張紅木椅上。
「陛下突來的這一手可還真出人意料呀?」燕征說完話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陛下旨意要您五日內帶著大少爺去京城完婚,現在除去欽差路上的兩天行程,只剩下三天時間,再扣去老爺您的兩天路程,就只有一天了,這時間也太緊了。」燕福甚為不平的低聲說道。
「是啊,時間太緊迫了,可是就算時間再長些又能怎樣呢?他都已經走了快八年了,如果他肯原諒我這個沒盡到一天責任的父親,他早就回家來了。」燕征仰身輕輕地靠在椅背上,語氣中帶著一股沉重的悲傷。
「是我對不起他們母子,或許這次就是老天爺對我的懲罰吧!」
宋寧宗登基五年不到,國內許多地方大員擁兵自重,西邊發生大規模的暴亂,時為護國公的金厚德率十萬大軍西征。東南一帶的幾名鎮將以為時機來臨,也舉兵叛亂,聲勢浩大的攻向京城,身為寧宗趙平兒時玩伴兼好友的燕征臨危受命,被封為撫國將軍帶兵平亂。
燕征出身武將世家,自幼兵法武藝嫻熟無比,在受皇命後不出一年時間,就平定了東南的叛亂。寧宗為了表彰他的功績,加封他為清明候,將京城東南最富饒的清明郡賜給他當封地。
燕征在成為宋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候爺時,也帶來了他最大的煩惱,他在行軍路中結識的一位平民女子雲靜萍珠胎暗結懷上了他的孩子。
當燕征硬著頭皮將這一事實告訴他的父親及妻子時,全家人氣憤之餘也拒絕讓平民身份的雲靜萍嫁入燕家。燕征苦苦哀求未果後,便去求宋寧宗替他說情。
身為兒時玩伴的宋寧宗趙平雖然有心偏護燕征,然而身為一國之君的他也不得不考慮燕家上下特別是燕家的當權人——燕征的父親即大宋朝三朝元老、曾任帝師的太傅燕金鎮的心情。最後宋寧宗採用了折衷的辦法,讓燕家答應接雲靜萍進府生活,但卻並不給她任何名份。燕金鎮一來是礙於皇上的情面,再則畢竟雲靜萍懷的是他們燕家的骨肉,便也點頭同意了這樣的安排。
雲靜萍進府後不久便給燕征添了一個兒子,燕征原來的夫人生有兩胎卻都是女孩,看到雲靜萍生的是個兒子,燕家上下可都樂翻了天,燕家老爺子燕金鎮更是愛不釋手的整天抱著孫子,視若珍寶。
宋寧宗也替好友生下麟兒感到歡喜,並在滿月宴上給這孩子賜名叫燕若水,取「上善若水」之意,酒過三巡之後略帶著醉意的寧宗更是將比燕若水晚九天出生的六公主雨陽賜婚給他。
雲靜萍因為有了這個兒子在燕家的地位大大提高,而本就不在意世俗名份的她對於能有這樣好的結局甚感滿意。
三年後由於秦、魏、魯三國在邊境增兵派將蠢蠢欲動,身為宋朝僅有的幾名能征善戰之將,燕征便開始了長期在外帶兵征戰的生活,而這一年也是燕家變化最大的一年,燕家的當權人燕金鎮撒手西歸,燕征的妻子糜夫人生下一子,取名燕威。
燕征長期不能歸家,燕家的大權便落入了糜夫人的手中,心胸狹隘的她早就將雲靜萍視為眼中釘,此時更是開始變著法的欺負著他們母子。
燕若水很小起便十分懂事,不同於普通孩子的是他從小除了愛讀書外便是喜歡一個人對著山山水水的發呆,以致有些勢利的下人背地裡都稱他為「小呆子」。
時間快速流逝,在燕若水十三歲那年,他的母親雲靜萍因為長期遭受欺凌鬱結成病不治身亡。在雲靜萍亡故的一個多月後,燕征終於結束了長年的征戰回到了家中,但長年在燕家遭受欺凌的燕若水對於燕家的人已經視同陌路,以致於對燕征也是一副冷冰冰的態度。
燕征懷著對雲靜萍母子的那份愧疚費盡心思的哄燕若水開心,而年僅十三歲的燕若水卻並沒有接受父親的這份好意,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裡離開了燕府,行後未留下隻言片語。
燕征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四處去尋找,然而燕若水如同空氣一般消失無蹤了。燕征來不及將這一消息稟告給寧宗知曉便接到了朝廷傳來的急報,北邊的蒙軍舉兵二十萬侵入魏國邊境連佔七城,緊急的軍情讓燕征再一次急匆匆的披甲上陣。
糜夫人當然更不願意說出燕若水離家出走一事,畢竟明眼人只要一聽就會猜出是她逼害了雲靜萍母子,就這樣這個消息就一直封鎖了下來。
然而,就在今年的秋季,現今的大宋掌權人宋明宗趙浩宣在四面楚歌的時候,又想到了他這位能堪重任的老將軍。朝廷派來欽差大臣,聲稱六長公主已至婚配年齡,若再拖延有損皇家顏面,令燕征即日帶大公子若水上京完婚。
此時距離燕若水離家出走已經八年。
燕征靜靜地靠在椅背上,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慢慢地爬上了他的心頭。
「又是新的一年了,時間過的真快,以前的我,以前的我……」
在我的思緒不住飄浮的時候,一聲粗野的吼叫硬生生地撕裂隙了我心裡的這份孤寂。
「臭小子,走路不長眼呀,居然擋著我們的去路,想找死換個地方去。」
我慢慢的轉身抬頭,平靜地看著在我身後不遠後急急停下的馬車,這種呵斥聲在我並不長的生命旅程中卻顯的那樣平常。
倒是眼前這輛馬車令我略感吃驚,因為從拉車的共有十匹馬就可以推想出,馬車裡坐的定是皇家族員。
這本是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的事,可我卻是經過花無艷無數次耐心教導才記下的關於這個世界裡的知識。
拉車的馬匹數量在古代國家都有著相同的且非常嚴格地規定。最多的是皇帝陛下專用的馬車,拉車的共有十六匹馬;稍次的是皇后專用的馬車,共有十二匹馬;十匹馬的是親王、皇子、公主的馬車,二品以上的大官可以使用八匹馬的馬車,二品以下四品以上的官員可以用六匹馬等等。
馬車的前面坐著兩名侍衛打扮的人,車後又跟著兩名騎馬的侍衛,四人清一色穿著嶄新的鎖子甲,內襯黃色的鑲布,這樣的裝束,是京城裡的御林軍特有。
「你小子是不是聾了呀,叫你讓路聽不見嗎?」左側的那名個頭高大的御林軍指著我大聲罵著,並狠狠地揮鞭抽向我的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