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中華再起

大道小說網 (24)摘果子 文 / 淡墨青衫

    張華軒復給文祥的信說的雖然是托詞,不過這火器局的事確實也是火燒眉毛迫在眉睫,真的是拖不得了。

    要買機器,當然還得到上海。當時的上海已經有不少洋人,不過各國公使還是駐節在廣州或香港,甚至英國在寧波都有領事館,上海雖然有英法美三國的租界,不過工部局還沒有成立,各國也沒有派駐軍隊守備,各種企業也沒有興辦,只有不少洋行開始在上海建造樓房,派駐人員,開始壟斷中國東南沿海的金融貿易,進出口業務,近海以及長江的航運權,現在雖然太平軍打的厲害,長江航運卻是沒有斷絕,已經有不少來自英國或美國的汽船開始在長江上航行,運送人員與貨物。

    張華軒在年前剛剛下了訂單,購買蒸汽機與五萬個紗錠,這樣的大訂單在遠東還是第一筆,在上海的怡和洋行分部不敢做主,還是得到了遠在香港的洋行總部首肯後,才接下了這筆生意。

    蒸汽機與紗錠還在英國運往中國的途中,張華軒又下定新的訂單,要購買鑄造修理武器的膛床與各式機械,同時還要求怡和洋行在歐洲幫助他聘請相關的製造工人,這些工人技師的待遇之優厚,讓不少看到單子內容的洋行工作人員眼紅。

    當時來中國的,全是野心家與冒險家,這些人為的自然是真金白銀,只要待遇足夠,當然什麼都願意做。

    張華軒記得再過十年不到,在曾國藩的提議下,將會在上海開設江南製造總局,這個機構後來成為龐然大物,造槍炮的同時,還有其餘各種武器,甚至還有造船所,製造局花費了大量的白銀,造出來的火槍連淮軍都不願意使,一直到十九世紀末,花費了幾百萬兩白銀的製造局一年只能造九萬發子彈,兩千枚地雷,和兩千支步槍。

    他的訂單購買了大量機器,還有最少聘請二十到五十人的技師,花費的白銀是十五萬兩,這個價格據洋行的經理說已經是極低的優惠價,是因為張華軒已經是洋行在遠東最大的客商。

    其實張華軒知道自己已經被宰了幾次肥羊,比如一開始的那五千支洋槍,足足花了張華軒四十多萬兩白銀,其實當時的前裝滑膛火槍在歐洲的製造成本不過是十兩多白銀,而怡和洋行賣給張華軒的火槍,卻是由當時的東印公司在印承造,成本相對更要低廉一些,等這些火槍賣到張華軒手裡的時候,價格卻整整翻了四倍!

    不是張華軒崽賣爺田心不疼,實在是受制於人,無法可施。當時在中國的洋行都沒有幾家,願意出來購買洋槍的又只有張華軒一個,沒有競爭與比較,價格當然由得別人胡開,等這些英國人發現張華軒並不傻,已經開始由購買武器到自己生產武器時,態立即客氣了許多,在價格上也願意讓出一部分的利潤。

    與倒賣武器相比,無疑怡和洋行已經發覺,在工業生產銷售上與張華軒合作,可能獲得的利潤更大更持久。

    購買機器的同時,中國雇工的招募也在緊鑼密鼓中進行。

    紡紗廠的選址很費工夫,需要離棉田產地近,又不能離集鎮太遠,最終還是決定寧願運棉時浪費一些時間,還是將廠址建立在淮安府附近,以張華軒的野心來看,一個紗廠只是工業化的開始,最終將在蘇北先形成一個大工業圈!

    這年頭中國什麼都缺,唯一不缺的就是人力資源。四萬萬人的國家在招工上當然是獨天獨厚,紗廠已經招募了幾千工人,開始由聘請來的技師做簡單的培訓,而火器局的工人技師難招一點,在當時的中國火器發展完全陷於停滯,張華軒寧願自己早托生一百多年,在明末的天津振臂一呼,少說也能招到幾萬個能造紅衣大炮,能造三眼火銃,造鳥銃跟玩兒似的火器工匠!

    沒奈何,這法子還得從綠營用的工匠上想,從年前就已經著手,一個多月功夫,張華軒在江南和江北大營挖了一百多個熟手師傅,能造也能修鳥銃,也能鑄造空心炮筒,能對大炮和炮身做一些簡單修理,當然,重要的是還能搗鼓出黑火藥和彈子兒,張華軒買的都是新武器,平時的維修保養從不敢怠慢,修理不急,重要的先是能造出火藥和炮彈子彈。

    咸豐四年的上半年一開始,張華軒過的極其悠閒。工作計劃就是造工廠,修建火器局的廠址,培訓工人,一百多個老匠人帶著幾百個學徒,見天兒的造火藥,仿造火槍,因為沒有合適的鑄壓機器,造出來的槍管粗厚不一,精不足,炸膛是常有的事,哪一天軍營裡不鬧幾次巨響就是出了妖蛾子,非得出更大的亂子不可。

    鬧騰成這樣,張華軒也沒放棄,能修理不算啥,那時候的火槍機械原理極其簡單,是個人就能拆裝一下,火藥也簡單,中國人可是火藥的老祖宗,槍子兒也算不得什麼,十來天功夫那些老師傅就學做的有模有樣,可惜就是沒有機器,在機器上落後人家了,啥話也甭說了,安心等機器。

    紗廠的修建早就結束,冬春之交正是農閒,張華軒讓淮安府和幾個州縣下了牌票,動員了幾萬民伕,兩月功夫不到,就把一個規模宏大的紗廠建了起來,官府除了協助,錢糧上的事一概不能沾手,也不能過問,整個淮安府附近官員叫苦連天,可是在橫眉愣眼的督場淮軍將士面前,楞是一句怪話也不敢說。

    兩邊工廠造著,銀錢涮涮的用,張華軒積攢的一點釐金錢早就用光。不過他很快就開闢了新的財源。

    清江浦事變後,整個淮安府週遭都被張華軒抓在了手心裡,幾個河督漕督開的釐金局關門大吉,江南大營開設的釐金局根本無人買賬,負責的道台每天看著門前的野草發呆,琦善撈了一票後見機收手,算是在張華軒面前留了一點面子,現如今,整個蘇北大地就匍匐在張華軒的腳下,等著他伸長了手摘果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