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中華再起

大道小說網 (43)淮安的曙光 文 / 淡墨青衫

    華軒大賣關子,沈葆卻不信他能留下自己。他是身,一心報國濟民,也要做一番大事業出來,跟著張華軒雖然將來成就必定不小,不過終究是附人羽翼,算不得是自己的成就,他的江南道監察御史官職雖小,將來的前景沒準還不在張華軒之下,畢竟兩人的家世與人脈相差太遠,僅憑淮軍的成就在戰亂時還算是一方豪傑風雲際會,一旦發匪與捻子平定,張華軒這樣的商人統軍大帥到時候也就算是風光到頭了。

    這一些沈葆當然不會明說,當下只是嘴角帶笑,輕輕搖頭,向著張華軒道:「玄著想留下我,這個太難,我拭目以待便是了。」

    張華軒嘿嘿一樂,也不與沈葆明說,只是與他並肩而騎,向著淮安府方向直返而去。

    他這一次淮北之行收穫巨大,咸豐帝賞的那些御賜物品就不必提了,除了江蘇按察使不變外,還加了兵部侍郎與太子少保的銜頭,這些都是朝廷恩賞有功大臣的套路,再加上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以這種勢頭發展下去,只怕再過兩三年就要位極人臣,以清代文臣武將的提升速來說,已經算是極快,算得上是春風得意了。

    不過他最得意的卻不是這些,太平軍興之後,清廷的官爵榮銜極濫,記兵提督總兵滿地走,加點榮銜算不得什麼,倒是這一次推掉了安徽布政使的實授後,清廷地反應顯然是極為滿意。對張華軒也放心了許多,在他羽翼未豐之際能不引人注目,或是心存懷疑,這一點至為重要,可比得什麼加銜和御賜棉袍要實際的多,令他得意非常。

    進入淮安府境內後,情形卻又遠遠比淮北強的多,這兩年來淮安一府是張華軒的淮軍根基,不但不曾因為軍興而受苦累。反而受了諸多照顧。

    現在淮軍人數接近兩萬人,相關的軍中長夫後勤雜役也需用不少,軍隊採購買辦自然都在當地,淮軍軍人與軍官也儘是本地土著。淮軍軍餉豐厚,連帶著軍人的福利也惠及地方,整整一支近兩萬人的軍隊已經盤活了地方經濟,使得淮安一府十幾個州縣呈現生機。再加上張華軒不取農人釐金,地方財政被他收到手後,種種苛捐雜賦也被免了了精光,整個兩淮無不歡欣鼓舞。而在此之後,興辦紗廠,廣收棉花。其餘的油廠、面廠、再加上火器局的用工。用地工人自然也是兩淮一帶選取。在當時來說,一個普通的內地州府突然有了這麼多近代軍隊與早期工業化的工廠。優厚的待遇使軍隊和工廠向著周圍地州縣輻射出強大的能量,把整個地區的經濟都帶動起來,而淮軍的特有地近代軍隊的氛圍,也在經濟之外,對整個淮安的文化生態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這一切地一切,當然全是張華軒的心血,當離開宿州進入淮安府後,這種改變的跡象越發明顯,等到了淮軍駐地與工廠雲集地淮安府地近畿之後,這種遠別於一潭死水般地封建社會的勃勃生機,遠比半年前要來地明顯的多。

    工廠,軍隊,火器局,如同一台急速運轉的蒸汽車頭,馬力強勁之極,把落後的淮安拖在車後,飛速前行。

    一隊隊的淮軍士兵穿著嶄新的新式軍服,灰色的軍服穿的筆挺,軍風紀扣的嚴嚴實實,打著綁腿,戴著方簷帽,背上背著軍毯與行軍鐵掀與水壺,肩上扛著英軍制式的滑膛火槍,在教官的帶領下,喊著口號在兵營附近或是跑操,或是進行隊列訓練。

    新軍五千餘人,全部採用的後世現代軍服的設計,漂亮乾淨,合身合用之餘,還追求了軍服的漂亮與呈現男人的陽剛之氣,幾千新軍穿在身上,顯的漂亮幹練,英姿勃發。一隊隊的淮軍新兵在軍營內外形成了一道道漂亮的風景,在軍營內外行走路過的行人都忍不住駐足觀看,在田間地頭忙碌的農人也會笑瞇瞇停住手中的活計,看著那些打扮的帥氣漂亮的新軍將士路過時,總是忍不住交口稱讚。

    就在軍營不遠處,就是最後興辦的火器局,由歐洲聘請來的技師指導,淮軍出人出物,已經有兩個高爐搭建起來,開始熔爐鑄炮。相比與火槍,當時的火炮反而更加容易鑄造一些,火炮的工藝更為簡單,而且可以略微粗糙,以中國的工藝水平都能鑄出火為炮,張華軒的火器局擁有當時歐洲最先進的技術和膛床,在月的時候高爐建好,傾倒鐵水鑄模成炮,然後用膛床打磨,月間已經有一門六磅炮出廠,這時候才九月初,已經又有兩門火炮鑄造成型,開

    試炮。

    火炮鑄造順利,火槍也是開始試造,與火炮相比,火槍膛管的成型打磨缺乏合格的工匠,雖然從歐洲請來了三十多個高級技師,不過他們分別在高爐與鑄炮上,然後還有炮彈、子彈等分工,還有人專責修理各式機械,用來造槍的技師只有七個人,而且全部是普魯士人,嚴謹而刻板,他們是天生的技師,卻並不是好的教師,在培訓中國技師上,遠遠不如別國技師做的出色,這也導致他們在兩個月之後還沒有得到有效的助力,只能憑著自己的力量把火器局的步槍廠先定型,把器械安裝完畢,然後讓中國工人打下手,自己上陣親力親為,這樣造槍的速明顯不如火炮那麼盡如人意,整整兩個月下來,只有二十多支線膛槍和不到兩百的滑膛槍,而耗費的銀兩,卻足以再讓張華軒裝備兩個營的淮軍。

    在火器局不到三華里的地方,就是張華軒的工業中心。淮安的大興紗廠已經是當時遠東最大規模的紗廠,整整五萬錠的紗錠在英國也是規模不小,紗廠興建的最早,規模也是最為龐大,除了這五萬錠之外,張華軒顯然還要在資本回收一部分後加大投入,所以工廠的規模特別龐大,反正當時的中國最不缺乏的就是人力,只要投入不多的白銀之後,便可僱傭到相當的人力來做基礎建設,紗廠興建之後,又是布廠與染廠,再便是麵粉廠與油廠,張華軒用在火器局上的資金投入,只有這些工廠的三分之一,在他看來,他的淮軍在武力上已經在當世中國有著絕對領先的優勢,再下去就是擴大規模,廣招兵員,提高軍官素質,這一切當然需要用錢,如果打打造一支超過二十萬人的近代軍隊,所需要的資金將是急速翻滾,是目前的養兵模式無法承擔的……在那之前,播下近代工業的種子,讓兩淮地區先工業化,博取巨大的利潤,然後方能有成功的可能。

    後世人常提清朝中期中國的gdp還占世界的三成左右,殊不知小農經濟自產自銷,龐大的gdp完全被中國的四萬萬人口自己給消耗掉了,與英法那樣的近代工業國家相比,後者更容易集中國民與國家的財富,迅速發展,而中國的財力與物力,在集中之前,因為小農經濟社會的特性,已經被迫嚴重消耗,如果再加上政府**無能,經濟上的困難與停頓幾乎是必然之勢,所以以滿清之大,人口之多,卻是越來越窮,到同治之後,往外國借債幾乎是必然之勢,大而富的國家卻向小而窮的國家伸手要施捨,當世人難以理解,其實卻是再正常不過。

    整個工廠區冒著白色的蒸汽,在後世這是工業污染的象徵,在此時此刻看在張華軒的眼裡,卻是再好看也不過。中國的工業化還要等多年之後才看到一點曙光,那些洋鬼子先工業化,不顧污染,賺足了全球的財富後自己轉移了工業污染,然後反過頭來指責他人,在他的手裡,卻是要讓中國先工業化,趕上當時各國剛工業化的潮流,多年之後,自然也能對著別人指手劃腳。

    這一切的一切,看在沈葆眼裡卻是格外的新奇激動,上一次奉朝命來淮安,他心存疑慮,走馬觀花一般的把淮安剛興建的幾個工廠觀看完畢,在他看來,得不到朝廷輿論和財政支持,張華軒的工廠怕只是勞民傷財的胡鬧,雖然賠的是他自己家裡的錢,卻也無足稱道。

    到了此時此刻,十幾個工廠已經成型,特別是幾個大廠規模龐大,諸多工廠加起來僱傭了三萬出頭的工人,整個工廠區人聲鼎沸,一派繁忙景象,已經與他上次看到的情形絕然不同,而那些噴著白色煙氣,吐火燃燒,帶動起諸多車床機械的蒸汽機最讓他覺得驚奇感歎。

    當張華軒笑問他感想如何後,沈葆老實答道:「這是奇技淫巧,不過這樣的奇技淫巧越多越好,我大清要想擺脫積弱局面,就非得興辦工廠,自造火器不可。玄著,你做的這些我很佩服,不過等發匪平定,如果讓我治一府,我便造一座工廠,讓我治一省,我便造百座工廠,到了那時,我做的便會比你強的多。」

    張華軒搖頭微笑,向他道:「先別如此說,你靜下心來,在我的火器局和工廠裡仔細看看,到時候再來與我說,如何?」

    沈葆雖覺並無必要,卻仍然點頭道:「玄著不做無聊之舉,依你所言便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