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中華再起

大道小說網 (62)華爾的憂慮 文 / 淡墨青衫

    華軒在府中鬱鬱不樂的時候,就在他所處的淮安府城十餘里淮軍火器局的步槍廠裡,一場提前到來的偉大變革,也正在悄然發生。

    淮安現在興辦的工業設施很多,由淮軍的幾個大軍營為中心,四散而開,護翼著的卻正是張華軒視若珍寶的各種工業設施。

    東面,是以大興紗廠為主體的工廠區,大興紗廠的規模最為龐大,在它周圍,又有各種涉及到紡織、油料搾取、麵粉、火柴等諸多與民生有關的各類工廠,加起來佔地約一千餘畝的三十幾家工廠現在都運轉正常,這些工廠耗費大約兩年時間,由最先的大興紗廠發端,然後張華軒把釐金與財政收入的大部分除了拿來維持軍隊與火器局外,全部投入了工廠的機器購買與廠房修建,除此之外,工廠早期的所有盈餘也全部投入使用,用來擴大工廠規模,近兩年的時間,投入了約四百萬左右的白銀,興建了這三十四家工廠,其投入的人力物力,甚至到了把每一個銅板都投入到工廠建設的窘境當中。

    到了這一五五年的上半年開始時,整個淮安的工業區已經是欣欣向榮,完全由開始的純投入達到了一個高收入的軌道之上,每天的出產甚至來不及入庫,早就有南來北往的商人上門提貨拿走,就是紗布一項,淮安的出廠質量不比英國人提供的差,而且價格更加低廉,產品更加照顧到中國人的購買心理,與此同時。由於胡雪巖等大商人的介入與合作,淮安地出產更加受到大批發商的歡迎,供不應求是意料之中的事,僅在一**四年這一年,擁有已經超過六萬個紗錠的大興紗廠,已經搶佔了英國產品在中國兩成的市場份額,而與此同時,英國人的紗錠已經超過一千萬錠,雖然它的產品並不止在中國生產。而可想而知的是淮安的紗錠在一五五年將最少增加三倍以上,粗步達到二十萬錠左右,張華軒不那麼樂觀地估計。到了這一年的年底,淮安出產的紗布最少也能搶佔到一半地市場份額。

    從蒸汽機的發明到珍妮機地發明。西方諸國最重要的是英國的徹底地第一次的工業化,所仰賴的無非是紗布出口所帶來的巨額利潤,相比之下。鴉片貿易的收入給英國的工業化進程所提供的好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僅是英國,歐洲諸國與美國,幾乎也就是在這三十年左右的時間裡,由蒸汽機與梭機紗錠所帶動,再加上鐵路的興建與完善,這才完成了第一次全民工業化的所有進程。

    幸運地是,張華軒的到來使中國人也趕上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所有進程,由一五三年他一手創立地淮安工業已經明顯進入了高速發展的軌道,而與英國不同,中國畢竟是一個超級大市場。雖然小農經濟使它驅向於保守和自給自足,但是工業化地出產畢竟代表著質量與低廉的價格,搶佔市場的策略又使得淮安的出產永遠是供不應求。進一步擴大生產,把工廠的機器翻倍。甚至是工廠數量都翻倍也並非是癡人說夢,可以說,除了鐵路的興建與中國人的傳統牴觸實在太大,不用去想,也會知道修鐵路將會遇到多大的阻力,可以說,除非張華軒現在就得朝廷翻臉,成為事實上的藩鎮,然後再和淮安所有的儒士與地主階層翻臉成仇,再忍受治下普通農人百姓的質問與懷疑,要有這麼大的困難來提前幾十年興建鐵路,所能得到的好處有限,而給自身的傷害卻是無限大,這樣的做法,智者當然不取。

    在淮軍軍營的南面,則是已經修建完畢的求是學堂,這個佔地達到三百餘畝,與淮軍的講武堂相隔不到一華里的超級大學堂已經完全興建完畢,巍峨的校舍與寬大的操場,還有不少看起來粗陋的體育設施陳設於內,不管如何,這個學校看起來已經與後世的大學沒有太大的區別,當然,這只是在校舍的建設與制上而已。

    其核心的授課內容卻是更加的具有實用性,理論課少,學習各種提煉出來的東西方智慧的結晶才更加重要,校舍已經修建完畢,圖書館裡藏著的近十萬冊各類圖書也完全備列於內,在此之前,學校已經在上海等地聘請了超過百名的來自各國的知識分子做為教師,與天主教堂在中國興辦的那些教授粗淺知識的帶有宗教色彩的學校相比,求是學堂的投入無疑更加龐大,在師資力量上更是那些私人力量興建的學校無法比擬。

    如果說淮安工業區將引領中國走向工業化,而求是學堂這種中國前所未有的新式學校,一旦興

    ,它的第一批畢業的學子,無疑將在中國的科學、文各方面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與變化。

    與如上兩方面相比,與生機勃勃的淮軍相比,地處軍營北面的火器局無疑就要失色許多。雖然四個高爐日夜不停的噴射出煙霧,夾雜著的火星噴向半空的壯觀場景引得很多當地百姓跑來觀看,然而與不斷發展壯大的工廠區相比,與涉及到未來淮系集團發展至關重要的求是學堂相比,與淮系集團的中堅與保障淮軍相比,火器局無疑是要黯然失色許多。

    除了火炮的鑄造還算差強人意外,步槍的製造仍然是舉步維艱。相比於步槍而言,火炮的鑄造雖然看起來更加駭人,傾倒鐵水時的場景讓每個新手都膽戰心驚,然而火炮的鑄造其實當真是簡單的很。高爐煉鐵,傾倒鐵水到模具內,炮管成型後用車床打磨,然後鑄造炮耳,炮身炮架,裝配完畢,這一切流程在十幾個洋技師的教導下,炮廠的很多中國技師和工人已經能夠完全掌握,事實上不論是在哪一國哪一地,包括在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因為高爐的易建和炮管的打磨也相對容易,火炮的鑄造從來都不是一件難事。惟一困難的只是精確與炮管耐磨的問題

    與火炮相比,前裝滑膛火槍的製作反而要困難許多,最困難的當然是槍管的製造,在步槍製造當初,只有幾個技師指導,而且沒有相關的車床來幫忙,而是讓匠人們用手工來打磨,雖然滑膛槍不需要膛線,不過壁管的厚與長決定一支火槍是否合格,在這一點上,能做到盡善盡美的中國匠人要少的多。在後來引進了更多的歐洲技師,又購買了車床幫助打磨槍管,再用流水作業的方法來組裝槍托扳機等機件此,步槍的工序要更多得複雜,對工藝的要求也增加了許多,況且張華軒在三年前開始首創淮軍,然後兩年前開始著手創立淮安工業基礎,去年一年更是加大投入,又興建火器局,擴大淮軍基礎,以現在淮安諸多產業的收入,再加上釐金與財政盈餘,能維持火器局現有的局面就算不錯,想進一步擴大投入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這般,使得火槍的生產面臨一個極為尷尬的境地,苦於器材的不足,雖然擁有三十多個來自歐洲的技師,再加上二百中國工匠與各種器械,每個月出產的火槍仍然只能維持在一百支到三百支的水平,而一旦到了戰前準備的時候,很多技師和工匠都要抽調出去,去修理損壞的槍支,然後去造零部件與子彈,火槍的生產就會陷於停頓

    因為火器局的存在至關重要,整個火器局實際是直屬於張華軒的淮軍營務處管理,原本的營務處主管內定的是沈葆,而沈葆卻對搞學校更感興趣,在暫且沒有好人選的情況下,只得由張華軒自己一手打量,再加上幾個得力的幕僚協助掌總,在火器局之下,則又分為火炮、步槍、炮彈子彈等幾個工廠,每個工廠都再設相應的管理人員,而且,因為這些工廠的特殊性,為了防止外行指導內行,幾個工廠的主管基本上都是使用的歐洲主管,當然,他們只負責技術上的管理,在財務與人事管理上,仍然是使用中國人為主。

    步槍廠的主管華爾是一個在後世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這個來自美國的牛仔原本應該到上海的清軍炮艇孔夫子號上去做大副,在幾年之後被任命為副將,組織常勝軍與太平軍做戰,最後在戰場上被太平軍的炮彈擊中腹部而死。

    而到了這個時代,這個二十五六歲左右的美國人卻並沒有到上海,在美國潦倒不得意的華爾聽說了中國有一個張華軒這樣的人物,有大量的白人到淮安去淘金後,立刻選擇直接到達淮安投效,在當時歐洲技師多半只通曉技術而不懂人情世故,這個粗通槍械而又圓滑世故的美國佬卻當上了火器局步槍廠的主管,月俸豐厚,待遇良好,而張華軒聽說此人之後因為好奇心還破格接見過一次,這也使得華爾自信心極為膨脹,對淮軍集團的忠誠也大為增加。

    而最讓華爾憂慮的就是隨著其餘淮軍事業的蓬勃發展,他的步槍管理卻顯的了無起色,已經把事業綁在了淮軍集團戰車上的他,事實上比很多中國人都要更加憂慮,也更加拚命的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