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中華再起

大道小說網 (100)反攻倒算 文 / 淡墨青衫

    張五常略一點頭,表示贊同,然後又道:「除了知府和那些綠營,還有四鄉的官紳有不少人也得到消息,這段時間,翁大人的土改就做不下去了。」

    淮安這裡地主與富商們的反攻倒算張華軒倒也早就聽說了,淮安的土改原本就是用張華軒在這裡的絕對權威和暴力的威脅才施行下去的,天知道那些官僚們的嗅覺有多麼敏銳,舒城的事情還沒有出來時,淮安那些消息靈通的官紳們最多比張華軒遲兩天就知道了朝廷要削權和分散淮軍的消息,被土改搞的元氣大傷心懷不滿的地主官紳們立刻摩拳擦掌,要把自己失去的利益給拿回來。

    很多魯莽的人直接就把之前與佃戶簽訂的合約強行搶了回來銷毀掉,然後逼著佃戶重新簽訂一份更加苛刻的新的租佃合約,也有的地主顯的極為傲慢,索性把原本的田約全數收回,把自己家裡的佃戶全部解約,然後號稱要從山東或者河南招募佃農,而不再使用本地的佃戶。也有的人狡猾一些,採取威逼恐嚇之類的辦法,把原本減租的協議又重新推翻,總之就在舒城事件左右的十幾天時間裡,淮安城裡城外牛鬼蛇神橫行,沉渣泛起,種種反攻倒算的事例不勝枚舉,而對付這種情況,顯然不是淮軍或張五常的情報部門能夠負起責任來的,可是在沒有暴力機構的介入下,僅憑原本憑著熱誠與理想出來做土改的那些書生們的力量,則根本沒有任何可能阻止這些事情的發生。

    除此之外,淮安的工商業雖然沒有陷於停頓,或是如朝廷所願被封存,工廠照常運轉,每天出產的產品仍然在穩固地增長。不過商人的嗅覺同樣靈敏,既然朝廷對張華軒和淮軍下手,淮安的出產是否能夠穩定進行下去,工商貿易是否能夠正常進行,這些疑問縈繞在這些商人的心頭,這樣的顧慮不能說是不合理的。而這種顧慮也使不少商人緊緊地抓住了自己的錢袋子,不肯在局勢沒有明郎之前就把錢花掉去提貨。於是在這麼一段時間內,整個淮安城都陷入一種奇怪地死氣沉沉當中,整個城市的活力彷彿都被抽掉了一般,這種充滿了暮氣的情況一直到張華軒帶著大隊的騎兵由城門處招搖入城之後,才彷彿有了一點改觀。

    提到這一點。張五常波瀾不現的臉上也是露出一點激動地神情:「自從前日大人帶隊從舒城回來,先到山陽的駙馬巷附近看望了關天培老軍門的家人,然後帶隊城門進來後,整個淮安的情況就有了很大的改觀,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什麼,不過從人們的臉面表情到談吐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他頓了一頓,試圖用張華軒平日裡教導的那些近現代的詞彙來重新表達:「就是說,原本有些壓抑或恐懼,不過現在就變的輕鬆許多了,大家都相信。只要大人在淮安,就沒有什麼過不去地。」

    張華軒倒沒有什麼過份的驕傲的神情,整個淮府一府州十幾個縣都是他地直接管轄的地域。在經營了幾年的地方如果沒有這麼一點定海神針一般的形象,這就代表著他許多年的苦功完全是白費,如果做來做去地結果是這麼一個樣子,那還不如聽著清廷地安排去做一個食俸祿的官僚,最少在幾十年內做一個富家翁還不是問題。

    所以他擺一擺手。示意張五常不必把口水浪費在這種無關緊要地事情上。等張五常知機的閉嘴之後,張華軒直接吩咐道:「現在就去把那些鬧事的士紳和田主的名單謄寫清楚。在這段期間擾亂市面搗亂的不法分子也要登記在案,還有那些散佈謠言的,在報紙上寫文章迎合朝廷旨意,現在又倒戈一擊,說我是亂世奸賊,需要嚴辦的書生,也全部把名單給我。」

    「還有,」張華軒也顧不上看張五常的表情,鐵青著臉繼續吩咐道:「聽說最近軍中也並不穩當,有一些軍官請求辭職回家,還些士兵悄悄脫下軍服放下武器逃回家裡,最為可惡的當然就是有些人做些異想天開的打算,比如到朝廷那邊表現一下,沒準朝廷能提拔重用什麼的。對這些人不必先等了,軍中不穩至為緊要,從現在起就帶著你的人,凡是這一段時間請辭者,一律趕出軍去,逃兵,全抓回來,至於名單上那些個暗中圖謀不軌的,一併抓起來,今晚之前,全部處置乾淨。」

    雖然張華軒的語調平靜,甚至還有些刻板,不過內容的實質卻讓張五常猛吃了一驚。他第一次沒有立刻答應張華軒的命令,而是遲疑道:「大人,這些人加起來足過百人,難道全部處置?」

    「全部處置。」張華軒並不假思索,仍然用一種極其冷靜的語調答道:「淮軍的俸祿軍餉全大清找不到第二支,放眼泰西諸強,軍人俸祿也沒有這麼高的。不僅如此,分土地,福利,軍人都是頭一份兒的。這些人若不是我,豈有如此好處可享?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有點兒良心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反叛,既然銀子好處怎麼也不能堅定其心志,那麼正好借他們的人頭,震懾一下後來者。五常,不必多說也不必再請示,凡逃兵與暗中圖謀不軌者,一併誅之!」

    面對這樣的話語,張五常顯然也沒有辦法再行勸說,而且就他的私心而論,雖然覺得這樣做有些殘酷,不過做為一個由家奴出身而被張華軒提拔成中級軍官的親信來說,顯然他也贊同張華軒在這一件事上的處理意見。

    既然在情報與內務上的事都交待完畢,張五常便即告退,在他折身退出之後,早就等候在簽押房外的諸多幕僚都一擁而入,而丁寶楨在衝進房的同時,還不忘用嚴厲的眼神看一眼張五常,做為一個進士出身而且又脾氣火暴的幕僚,丁寶楨潛意識裡對軍人就有著本能的排斥與不信任,而張五常做為軍人裡搞內衛與情報工作的首腦,自然更令丁寶楨滿懷敵意。

    「見過大人。」隨著眾人一起一抱拳,丁寶楨便向張華軒嚷嚷道:「大人怎麼一回來不先見咱們,倒去先見一個軍漢!」

    丁寶楨雖然在氣質上不像一個進士出身的官員,而像一個明火執仗的強盜,不過究其實裡來說,還是一個在骨子裡浸透了儒家傳統學說與教育的帶有傲慢與偏見的儒生。

    張華軒在他的質問下並不想回答,也很覺疲憊,事實上在這一次事件中,沈葆想也好,丁寶楨也罷,在他看來都是一夥巧妙的旁觀者,與那些意志堅定的淮軍將士相比,這些從舊體制裡淘來的寶貝在忠誠上肯定有著明顯的不足。

    不過在這個時候也不是追究的最好時機,況且在大亂將起的時候,這些文職幕僚並沒有一個人選擇倒戈,而是盡可能的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然後等候朝廷或是張華軒下一步的動作,就這一點而言,他們已經盡可能的做到最好了。

    「稚璜你失言了,適才也是軍情要緊。」張華軒不打算去調和文武之間的矛盾,丁寶楨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實幹型人才,沒有必要在這種時候為了某一方而去打壓另一方,他只是巧妙的把話題一轉,向著丁寶楨問道:「稚璜,公地放領的事情怎麼樣了,還有海門與啟東那邊的棉田需要更多的人手,我去海州之前就交辦下來,你做的如何了?」

    談到他自己負責的公務,丁寶楨的態就轉而變的認真了許多,雖然他對張華軒在舒城之變後見到他們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談起這些顯的有些無足輕重的公務而詫異,不過還是老實答道:「公地放領倒是順利,咱們在三月份就大約用丈量出認和少量購買的方法,把不少原本無主或是荒地給弄到了手裡,從三月到現在,淮安周圍十幾個州縣大約有一萬多畝土地歸官府所有,然後這兩個月時間已經全部放了出去,依照大人的吩咐簽了約定,土地無償放給無地的赤貧農人,不過在三到五年之內,就得依著咱們的吩咐,要麼養蠶,要麼種棉花,要麼就是種植各種藥材。根據下官統計,這些領地的人多半願意養蠶,也願意種藥材,因為胡慶余堂一直在收購,種出來有收成獲利比糧食還要大,這樣也引得附近不少農人跟著種值,至於棉花……」

    丁寶楨頓了一頓,又道:「最近這段時間,淮安紗廠收棉不少,不過因為成品售出不多,所以四周的百姓害怕難以為繼,除了原本已經種植的以外,不少人都放棄棉田不敢種值。這麼著一來,到海門等地種棉花的人手都不好雇了,大夥兒心裡有疑慮。」

    說到最後,丁寶楨總結道:「不過大人既然回到淮安,想來諸事順遂,不會再如現在這般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