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逸」史

大道小說網 第六十八章第51團 文 / 而山

    彭波,廣東梅縣人,26歲,人民軍軍情部駐廣州情報站上尉情報員,曾在廣西南寧軍校情報信息專業學習過一年。他在歐美聯軍逼近廣州城時,受廣州情報站站長江蔚東的指派,奉命把一份清軍廣州地區的兵力部署、西洋聯軍進軍路線及兵力詳細情況的報告送往根據地,這是林逸的要求。他曾命令軍情部當歐美聯軍入侵時,必須第一時間把清廷和歐美聯軍的軍事情報傳送到他的手上。

    第二天天沒明,彭波把情報藏好後,出了廣州城直奔廣東肇慶。天麻麻亮時,從廣州方向傳來隱隱約約的槍聲,他判斷可能是歐美聯軍開始圍城了,逕直走可能會遇到聯軍的大部隊,便繞道而行。沒多久,碰上幾名做小買賣的當地人,才知道廣州城西北面三水縣附近也有許多西洋鬼子士兵出現,可能是為了切斷廣州城與北面南下清軍聯繫而部署的。

    彭波一氣猛跑繞到正北面花縣的江村,在這裡廣東提督府設有一個民團訓練營,有七百多人。此時,江村裡人員一片混亂,可能民團營地接到了增援廣州城的命令。正當彭波焦急思考怎麼穿過這一片民團控制區時,一隊民團從村裡出來,喝止住他。幸好,彭波是廣東客家人,會客家話及粵語,他謊稱是從廣州城逃出來的生意人,並詳細地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情況告訴民團的小頭目。這下麻煩了,民團正缺廣州城方向的情況,小頭目準備把彭波帶到江村民團訓練營,交給民團統領,詳細盤問。

    彭波好後悔自以為聰明地把情況說得太詳細,現在弄巧成拙了。「看情形民團還會要自己帶路呢!那不但不能完成傳送情報的任務,可能連命都會搭進去啊!」彭波決定想辦法糊弄過去。在一間小營房中,當民團統領詳細詢問他有關廣州城的情況時,他故意犯糊塗,盡說一些模稜兩可讓人拿不準的話,還讓人有種傻傻的感覺。民團統領急於公務,見問不出什麼名堂來,讓鄉勇把彭波暫時押下,先看管起來。

    下午,民團訓練營所有的人都急沖沖到處跑動,集中到外操場集合,過了一會兒後,整個營房都安靜下來,彭波猜測民團可能奔赴廣州城救援去了。

    這下彭波鬱悶了:「你們走也要把我給放了啊!怎能把我給忘了呢?這樣沒吃沒喝的,又出不去,叫我怎麼活啊?」他急得像熱鍋中的螞蟻。

    第二天上午,三餐未進食的彭波終於在營房的窗戶上搞出一個小洞來,爬出關押的房間後,體力透支,頂著暴曬的陽光,感到一陣頭暈眼花。他不敢停留,想趕緊離開這是非之地。一路輾轉,三天後趕到肇慶,與軍情部肇慶情報站接上頭,把那份貼身藏匿的報告交給了肇慶情報站站長。不久,這份情報呈送到了林逸主席的手上。

    「該發生的不可逆轉地發生了。」林逸看到手中的軍情報告,心裡生出無力感,「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們啊!不,應該是太祖爺輩們啊!又要遭受苦難了。」林逸心中在泣血。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侵略另一個國家另一個民族從來不講仁慈的,都是建立在血與火,毀滅與欺辱之上的。勝利的一方不僅是要摧毀失敗一方的經濟、政治、政府統治機構,還想摧殘其屬民的思想、文化、意志,老百姓遭殃啊!錢在賭場不是錢,人在戰場不是人!」林逸想起人類歷史上的歷次戰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國難當頭,匹夫有責。派遣大部隊入粵作戰,沒有得到清廷的認可,是行不通的,只能組建小股部隊游擊,從旁協助清軍了。」林逸在思量人民軍在這次歐美聯軍入侵中能有什麼作為。他召來參謀下達命令:「釋放所有在粵西戰役中俘獲的清軍官兵,並歸還所有武器裝備,實在不願回去的可以留下;駐梧州的第5軍第17師派遣一個團強行進入廣州花縣,三水附近,打擊歐美聯軍,如非必要,盡量避免與清廷任何武裝力量發生衝突;軍情部派遣幾名情報聯絡員及組建一支幾十人的特別分隊隨同前往;參戰部隊以游擊戰為主。」

    林逸的命令中,釋放俘虜的問題中央常委會早就一致通過了的,只是一直作為一個談判籌碼在跟清廷討價還價,所以拖至現在才執行。關於派遺部隊入廣州地區作戰的問題,人民軍參謀部早就就派遣部隊的規模、裝備、戰術方針及具體執行的單位作好了計劃和安排,就等出發的這一天了。

    執行這一參戰任務的部隊是第5軍第17師第51團,他們接到命令後,加上軍情部的特別分隊共一千九百人在團長潘攀的率領下雄赳赳氣昂昂地開赴廣州地區,可他們這一去,卻是一條不歸路,前面有什麼樣的荊棘在等待著他們呢?

    路上遵照林逸主席的旨意,為避免與清各武裝力量發生接觸,第51團走的大多是偏僻的鄉間小道,翻越的是窮山惡水,而且還得摸黑行軍。這可苦慘了部隊的參謀們,一邊趕路,一邊還要點著松油火燭查看地圖,根據地圖準確無誤地帶領部隊到達指定地點,這是軍校參謀作戰專業必修課目,倒也難不住他們,只是燭煙熏得他們眼睛生痛,常常無故掉眼淚水。

    公元1853年9月5日,第51團穿過肇慶地區到達四會縣黃風鎮馬房村,這是北江河流岸邊的一個小村莊,卻是一個渡口。歐美聯軍圍攻廣州城一個多月了,卻遲遲未能攻下,有一次有部分聯軍已衝入城內,又被打了出來。聯軍主要還是兵力不足,不能真正地把廣州城圍死。清軍外面的物資、人員總能有辦法增補進廣州城內,而外圍的三水、花縣、南海、增城、番禺有相當數量的民團鄉勇搔擾聯軍,阻礙其陸軍後勤保障路線。所以儘管廣州城內清軍官兵平民傷亡很大,卻還是能堅守住。

    歐美聯軍暫時停止了攻城,在等待聯軍援軍的到來,路上有英軍二千三百人,美軍三千人,西班牙一千人正往遠東中國趕來。

    時隔一個多月,廣州地區的軍事情況與彭波送回情報時的情況相比發生很大變化,廣州外圍到處是鄉勇民團,甚至可能是西洋鬼子。以前人民軍的部隊在湛江戰役時為了減輕當時的第三軍第一師的壓力,逼迫粵西的清軍回援,曾在這裡出現,威脅過廣州地區,所以北江是廣州清軍防禦人民軍進犯的重要防線,有重兵把守。人民軍第51團團長潘攀決定在馬房渡口渡江前,先行派人過江偵探情況。根據團參謀部的研究決定,「先遣渡江分隊」,組建兩個小組,分左右兩路渡江偵察,一組由第51團本部的偵察排組成,一組由特別分隊部隊成員組成。

    晚上,原計劃準備偷渡,在這之前的幾個夜晚,天氣都是陰沉沉的,但今晚奇怪了,天氣忽然晴開,月亮照得江面一片灰白。偷渡已不可能,時間又不允等待,因為人民軍在馬房一個地方呆得太久也會暴露。先遣渡江分隊準備強渡北江,船渡到江心時,被巡邏的民團發現了,無數火藥利箭射來。在快靠近江岸二十米時,射來的利箭火藥更多了,有兩個戰士穿心而死,幾個戰士不同程度受了傷,先遣渡江分隊分隊長也是特別分隊隊長——上尉徐昕指揮著隊員準備登陸,根本未注意到自己也受了傷。

    先遣隊登陸後避開民團鄉勇,經過半個時辰的艱難跋涉迅速佔領一個制高點——一座樹嶺,準備隱蔽到天亮後再行動,並吩咐隊員都換上預先準備好的清軍綠營的服飾。

    天亮了,從嶺腳下過來一隊人員,他們發現山上有人,馬上在路邊一致排開,拉起滿弓,架起火槍。負責警戒的隊員也發現了這一隊民團,換裝裝扮好的先遣分隊並不在意他們,大膽地跟這些人周旋。徐昕讓一個高個子上士隊員上去向下面的人喊話。這時,幾支利箭射來,從上士耳邊擦過。他一個彎身伏在地上,隨手打了兩槍,給對方一個下馬威,並大聲罵道:「奶奶的,你們瞎了狗眼?敢向大爺放箭?叫你們領頭的上來稟報!」

    鄉勇被上士的一身打扮和嚴厲的口氣給嚇住了,不得已派人過去聯絡。高個子上士說:「我們頭領命令,山下由你們負責搜尋,山上由我們負責搜尋,有異情速速稟報。聽到了嗎?」

    鄉勇趕忙答應:「是,聽到了。」說完掉頭跑了回去。

    為了迅速擺脫民團,徐昕命令一部分人迅速轉移,自己則帶領剩餘部分繼續與民團糾纏,一直到晌午,才撤離小樹嶺。

    黃昏時分,在約定的地點,化裝四處打探消息的偵察員陸續回來,基本摸清了廣州城以北三水、花縣附近的情況。到夜幕降臨時,一位軍情部的聯絡員帶回來一位中年男子,他是軍情部廣州地區情報站的主要負責人之一。由於廣州城危機,軍情部廣州情報站把駐廣州城的情報站人員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繼續留守城內,一部分撤到城外,建立臨時指揮中心。

    人民軍軍情部駐外情報站設有四個大站,廣州站就是其中之一。廣州情報站不僅提供大量的軍事情報,有時也提供一些經濟情報,或是為根據地政務院在廣州的經濟活動掃清障礙。他們常常借用當地的黑幫或是惡勢力向影響政務院經濟活動的人施壓。如有必要還會採取過激手段,刺殺當事人。如果加上根據地政務院安全部駐廣州站的辦事處,人民黨在廣州地區還是很實力的。

    中年男子詳細介紹完廣州地區周邊的軍事情況,沒敢停留多久,匆匆離開了。先遣分隊根據中年男了提供的情況確定了大部隊渡河的地點,溯北江而上至蘆苞是極佳的渡口,那裡是清武裝勢力較薄弱的環節。徐昕準備當天晚上派幾個人渡回北江對岸匯報情況,並約定好在蘆苞接應大部隊渡河的具體位置和時間。

    渡過北江的第51團,遠離廣州城還有五十多里路。自從出發以來,團長潘攀上校心中很不爽:「出來這麼久了,處處躲避,時時警惕,全團戰士心裡十分壓抑,可能自己過分機械地執行林逸主席的命令了。盡量不接觸清廷各武裝力量,並不等於不接觸;盡量不消滅清廷武裝勢力,並不等於躲避清武裝勢力。今後應該可以適當打擊清頑固勢力,說服中間勢力,聯合進步勢力。」

    潘攀把自己新理順的思路拿到團政治作戰聯席會議上討論,大家都憋著一口氣,深為贊同。政委袁勁能補充了一點:「儘管林逸主席吩咐我們不得在廣州地區實行根據地的那一套,以免刺激清王朝統治階級,引起他們的圍剿,從而分散了清廷抵擋外侵的力量,削弱了中華民族抗擊侵略的實力。但我們可以從思想上宣傳一些民主進步的思想,從最小的事做起,最簡單的道理說起,我們第51團應該不僅僅是戰鬥團,還應該是宣傳團。人民軍今後的發展肯定會波及到這裡的。我們也算為今後的革命播下一粒粒種子吧!」

    對於政委袁勁能補充的這一點,部分人還是有疑慮:「萬一宣傳的度掌握不好,還真會引起地方頑固勢力的反感,還真違背林逸主席的戰略意圖了。」

    人民軍內部有規定:非常時期的政策方案內部有爭議的,一律不能實施。但潘攀還是採取了一個折衷方案。「不能全團都參與宣傳,就由政委袁勁能組織一支政策小分隊專職負責民眾的宣傳,爭取群眾的支持。要知道脫離了老百姓支持的軍隊就像脫離了水的魚啊。」潘攀對大家說。

    其它的人對這一提議沒有反對。會議後面還決定盡快發起一場戰鬥,力爭打勝,鼓舞士氣,振奮民心,這個任務交給團參謀部計劃實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