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逸」史

大道小說網 第九十九章簽訂條約 文 / 而山

    奕訴親王聽西班牙公使勞斯·勞爾斯所作五國方面的陳述,僅作了略微修改,心裡暗自思量:「聽對方那不允否定的語氣,可能這也是對方談判的最後讓步底線了。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沿長江各口對方並未要求全線開放,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越到內陸,民風越剽悍,西洋人可能也是居於此考慮的吧!但其陳述中五國兵船可以自由駛入長江沿岸及各通商口岸,這是我大清朝廷萬萬不能接受的。我大清子民長期處於外敵的槍炮之下,生命財產得不到保障,民無以安家,國又何是為國?一個朝廷無力保護自己的臣民,百姓難道還不會罵**嗎?這樣容易引起民變啊!」

    「五國兵船駛入各通商碼頭,這條有待商榷,這是極端污辱我大清國國威的條款,我方萬難接受!」奕訴親王緊盯五國首席談判代表,有點害怕對方的駁斥。「必竟己方有太多的無奈啊!」

    「貴國政府無力約束自己的子民,甚至於地方官員亦參與到對外國商貨的毀壞中,沒有強大的武力保證,我們上面所開列的各友好通商口岸,又有什麼意義呢?此一條不須再作討論了,我方西班牙公使勞斯·勞爾斯所作陳述是我方最後之決定。」美國公使格裡菲斯·克朗有點不耐煩對方的討價還價。

    「其實,既然貴方已決定實施借師助剿的戰略,我方武裝力量自然需進入貴國各疆域,這即將成事實,貴國又何必計較這幾個通商口的『純潔』呢?」英國公使查爾斯·博頓勸慰地說。

    「這還是有巨大區別的,借師助剿之所借兵力依協議在助剿完畢後,需逐步撤離,屬短期行為;而現在所協訂的五國兵艦駛入各口岸卻為終始條約,屬長期行為,所以我方仍強烈要求摒棄此條。」奕訴只是在作最後的爭取罷了。

    「此條萬不能再作商討,如貴方仍不接受此條款,貴方所提『借師助剿』之協議,一併作廢,我方亦將再次進入北京城。」法國公使班塞·弗得威脅。

    奕訴親王見對方態度蠻橫強硬,已不再有商榷的餘地,掙扎很久,想到拒絕的各種可怕後果,他只得悲憤地默許答應。

    此一條款得到雙方的協定,其它的細則進展就很順利了。

    此後的幾天雙方除留下兩個小組商談兩個條約文本的正式格式及措辭外,其它的人都忙於整理此次談判的紀要及所最終達成的協議要點,都想早點把這些東西傳送回國,以作最後的國家裁定。

    條約的簽訂只是時間問題,清廷消除此外患,現在又開始重點憂心南方的匪情了。清廷兵部有感於此次外戰的慘痛失敗,痛心於己方武器及作戰理念的落後,他們呈請恭親王奕訴盡早要求五國履行「借師助剿」協議。奕訴親王對此的感觸更深於兵部,他的心情比兵部的心情更迫切,不用兵部提醒,儘管條約還未正式生效,奕訴親王仍利用私人交情,要求五國首席談判代表從現駐天津衛及廣州城的聯軍中挑選現役的軍官幫助清廷訓練軍隊。他知道時間不等人啊!早一點訓練軍隊,早一點形成戰鬥力,就可以早一點解決南方的叛匪。由此,卻出現了世界上相當荒唐怪異的事情:雙方前不久還是恨之入骨,殺之而後快的敵人,現在卻成了朝夕相處,熱心助教的友人了。

    公元1854年4月15日爆發的普魯士與奧地利之戰,普魯士軍隊9萬對17萬,以少勝多戰勝奧地利而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強烈地震撼了西歐列國。他們知道是普魯士王國士兵手中先進的步兵武器在比爾森大決戰中取了極其關鍵的作用。於是,西歐列強開始重點搜集、研究這種新式步兵武器,以期能製出與之具有相同效果的槍支來。其實,早在公元1852年下半年發生的北海之戰中,法國人被擊敗,驚於人民軍先進的兵器,驚於人民軍強大的戰鬥力,他們就開始研究仿製人民軍的龍族05步槍了。只是對其製作原理不甚了了,僅能細工仿製少量的樣品來。經過近一兩年的研究,他們終於突破最關鍵的模具技術,在普奧之戰發生前的第三個月形成了月產四千條的能力,他們命其為法卡步槍,代碼為fa—54。因此,西歐列強除普魯士王國外,法蘭西帝國是第一個把這種連發槍成建制裝備到部隊的國家。隨後不久,英國,美國等國也陸續研發、量產成功,也開始大量裝備一線部隊。

    之所以五國在與清廷談判時,極其爽快地答應提供給清廷十萬條歐洲現役裝備的前膛線槍,是因為歐美列強很快將裝備新研發的連發槍。而列強裝備此種槍後,被淘汰下來的前膛線槍將會成為一垃圾,現在有人願意出高價購買,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幾個月後,各國傳來的國內最高指示均同意已談定的各項條款,並各國授權各自駐華公使全權應署協議,以期生效。

    公元1854年12月25日,《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美北京條約》、《中西北京條約》、《中奧北京條約》、《英國、法國、美國、西班牙、奧地利五國與大清國借師助剿協定》正式簽訂生效。

    《中英北京條約》:

    大清皇帝、大英君主,因視兩國情意未洽,今願重修舊好,為永保相安;是以大清國特遣恭親王奕訴,吏部尚書花沙納;大英國特派駐華公使查爾斯·博頓;各將所奉全權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諭互相較閱,俱屬妥當,現將會議商定條約開列如下:

    一、英國駐華使節並各眷屬及各隨員可在京師長期居住,或者能隨時往來,並在北京租地租屋,雇覓伕役。

    二、英國可以在通商各口設領事官。

    三、英國可在除京津地區以外的任何大清國屬地傳教;凡傳基督教者,清政府應一體保護。

    四、英國人可前往內地遊歷、通商

    五、除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外,增開牛莊、登州、台灣、潮州、江寧、淡水、瓊州各口及長江沿岸漢口以下各口為通商口岸。

    六、允許英國商船駛入長江至長江沿岸各口岸經商。

    七、英國兵船可以進入各通商口岸。

    八、英國人有權僱傭華人,可在各口並各地方租地蓋屋,設立棧房,建立教堂、醫院、墓地。

    九、涉及英國人的糾紛案件,英國當事人及財產,皆歸英國官員查辦;英國人犯法,由英國官員懲處;中國人擾害英國人,由中國官員懲辦;中國和英國之人爭訟而又不能勸息,由中國地方官與英國領事會同審辦。

    十、降低英國進口貨物關稅。

    十一、賠償英國商民及軍費350萬兩白銀。

    十二、割讓廣東九龍司。

    十三、大英國在廣東廣州有駐軍權。

    《中法北京條約》:

    大清皇帝、法蘭西皇帝,因視兩國情意未洽,今願重修舊好,為永保相安;是以大清國特遣恭親王奕訴,吏部尚書花沙納;法蘭西帝國特派駐華公使班塞·弗得;各將所奉全權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諭互相較閱,俱屬妥當,現將會議商定條約開列如下:

    一、法國駐華使節並各眷屬及各隨員可在京師長期居住,或者能隨時往來,並在北京租地租屋,雇覓伕役。

    二、法國可以在通商各口設領事官。

    三、法國可在除京津地區以外的任何大清國屬地傳教;凡傳天主教者,清政府應一體保護。

    四、法國人可前往內地遊歷、通商

    五、除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外,增開牛莊、登州、台灣、潮州、江寧、淡水、瓊州各口及長江沿岸漢口以下各口為通商口岸。

    六、允許法國商船駛入長江至長江沿岸各口岸經商。

    七、法國兵船可以進入各通商口岸。

    八、法國人有權僱傭華人,可在各口並各地方租地蓋屋,設立棧房,建立教堂、醫院、墓地。

    九、涉及法國人的糾紛案件,法國當事人及財產,皆歸法國官員查辦;法國人犯法,由法國官員懲處;中國人擾害法國人,由中國官員懲辦;中國和法國之人爭訟而又不能勸息,由中國地方官與法國領事會同審辦。

    十、降低法國進口貨物關稅。

    十一、賠償法國商民及軍費450萬兩白銀。

    十二、法國在福建福州有駐軍權。

    《中美北京條約》:

    大清皇帝、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因視兩國情意未洽,今願重修舊好,為永保相安;是以大清國特遣恭親王奕訴,吏部尚書花沙納;美利堅合眾國特派美國公使格裡菲斯·克朗;各將所奉全權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諭互相較閱,俱屬妥當,現將會議商定條約開列如下:

    一、美國駐華使節並各眷屬及各隨員可在京師長期居住,或者能隨時往來,並在北京租地租屋,雇覓伕役。

    二、美國可以在通商各口設領事官。

    三、美國可在除京津地區以外的任何大清國屬地傳教;凡傳教者,清政府應一體保護。

    四、美國人可前往內地遊歷、通商

    五、除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外,增開牛莊、登州、台灣、潮州、江寧、淡水、瓊州各口及長江沿岸漢口以下各口為通商口岸。

    六、允許美國商船駛入長江至長江沿岸各口岸經商。

    七、美國兵船可以進入各通商口岸。

    八、美國人有權僱傭華人,可在各口並各地方租地蓋屋,設立棧房,建立教堂、醫院、墓地。

    九、涉及美國人的糾紛案件,美國當事人及財產,皆歸美國官員查辦;美國人犯法,由美國官員懲處;中國人擾害美國人,由中國官員懲辦;中國和美國之人爭訟而又不能勸息,由中國地方官與美國領事會同審辦。

    十、降低美國進口貨物關稅。

    十一、賠償美國商民及軍費150萬兩白銀。

    十二、美國在山東登州府有駐軍權。

    《中西北京條約》:

    大清皇帝、西班牙君主,因視兩國情意未洽,今願重修舊好,為永保相安;是以大清國特遣恭親王奕訴,吏部尚書花沙納;西班牙王國特派西班牙公使勞斯·勞爾斯;各將所奉全權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諭互相較閱,俱屬妥當,現將會議商定條約開列如下:

    一、西班牙駐華使節並各眷屬及各隨員可在京師長期居住,或者能隨時往來,並在北京租地租屋,雇覓伕役。

    二、西班牙可以在通商各口設領事官。

    三、西班牙可在除京津地區以外的任何大清國屬地傳教;凡傳者,清政府應一體保護。

    四、西班牙人可前往內地遊歷、通商

    五、除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外,增開牛莊、登州、台灣、潮州、江寧、淡水、瓊州各口及長江沿岸漢口以下各口為通商口岸。

    六、允許西班牙商船駛入長江至長江沿岸各口岸經商。

    七、西班牙兵船可以進入各通商口岸。

    八、西班牙人有權僱傭華人,可在各口並各地方租地蓋屋,設立棧房,建立教堂、醫院、墓地。

    九、涉及西班牙人的糾紛案件,西班牙當事人及財產,皆歸西班牙官員查辦;西班牙人犯法,由西班牙官員懲處;中國人擾害西班牙人,由中國官員懲辦;中國和西班牙之人爭訟而又不能勸息,由中國地方官與西班牙領事會同審辦。

    十、降低西班牙進口貨物關稅。

    十一、賠償西班牙商民及軍費90萬兩白銀。

    十二、西班牙在浙江寧波府有駐軍權。

    《中奧北京條約》:

    大清皇帝、奧地利皇帝,因視兩國情意未洽,今願重修舊好,為永保相安;是以大清國特遣恭親王奕訴,吏部尚書花沙納;奧地利帝國特派駐華公使沙夫特;各將所奉全權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諭互相較閱,俱屬妥當,現將會議商定條約開列如下:

    一、奧地利駐華使節並各眷屬及各隨員可在京師長期居住,或者能隨時往來,並在北京租地租屋,雇覓伕役。

    二、奧地利可以在通商各口設領事官。

    三、奧地利可在除京津地區以外的任何大清國屬地傳教;凡傳教者,清政府應一體保護。

    四、奧地利人可前往內地遊歷、通商

    五、除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外,增開牛莊、登州、台灣、潮州、江寧、淡水、瓊州各口及長江沿岸漢口以下各口為通商口岸。

    六、允許奧地利商船駛入長江至長江沿岸各口岸經商。

    七、奧地利兵船可以進入各通商口岸。

    八、奧地利有權僱傭華人,可在各口並各地方租地蓋屋,設立棧房,建立教堂、醫院、墓地。

    九、涉及奧地利的糾紛案件,奧地利當事人及財產,皆歸奧地利官員查辦;奧地利人犯法,由奧地利官員懲處;中國人擾害奧地利人,由中國官員懲辦;中國和奧地利之人爭訟而又不能勸息,由中國地方官與奧地利領事會同審辦。

    十、降低奧地利進口貨物關稅。

    十一、賠償奧地利商民及軍費60萬兩白銀。

    十二、奧地利在廣東潮州府有駐軍權。

    清廷與五國所達成的協議大多雷同,僅賠款數額因各國出兵的多寡而略有不同。最後在五國的逼迫下,五國分別在大清國屬地廣東、浙江、山東、福州擁有駐軍權,這其實就是五國在中國所劃分的勢力範圍。另外,大英國還割走廣東一塊土地——九龍司歸屬香港。又因為清廷財政困難,一時無法付清所有賠款,雙方協定以上海關稅收入充之,付清為止。

    《英國、法國、美國、西班牙、奧地利五國與大清國借師助剿協定》

    一、英、法、美、西、奧五國助大清國勘清國亂,出兵助剿。

    二、五國出售十萬支現役前膛線槍給大清國。

    三、五國派遣教官幫助大清國訓練軍隊。

    四、大清國承擔所需剿匪費用,並給予廣州口岸進口關稅三年的總收入補償五國。

    五、助剿完畢,五國所有軍事力量半年之內撤離大清國所屬疆域。

    條約生效後一個月,英法聯軍撤離京津地區,南撤至廣東、福建。依據借師助剿協定,五國總共派遣出二千多名各類軍事教官幫助清朝訓練軍隊。清廷兵部根據計劃在全國開辦四個大的訓練營,分別是北京、成都、長沙、廣州訓練營,總共組織十萬新兵進行訓練。

    五國首批提供的二萬條前膛線槍已經到位,其餘的半年之內可以陸續到位。之所以這二萬枝槍可以如此之快交貨到清廷手中,主要是因為英、法兩國從國內運來大批連發槍給兩國的遠征軍換裝的結果所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