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逸」史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九十章國家機構 文 / 而山

    會議室裡坐著的雖是政府的高官,可他們平均年齡不過三十五歲,這種現象也只有在由一群白手起家的革命者初建的國家中才能出現。公務員有嚴格的儀表規定,官員們身著整齊的「逸裝」,看起來嚴謹而精神。

    僅看與會各位的穿著打扮,已有後世社會的味道了,林逸眼角泛起不經意的微笑,這時,唐堯文洪亮的聲音響起:「根據林主席提出的『控制有力、管理有效、減少環節、精縮編製』的原則,國家實施由高到低五級階梯式的管理:中央政府——省政府——縣政府——鎮政府——村委會。這較之於原清廷的行政管理方法少了三道環節,一為督府、一為道府,一為知府。」

    林逸滿意地點頭:「減少三級政府,就是減少三道管理環節,這樣有利於上面的政策、指令等直接下達到最基層,避免**、瀆職的產生;有利於基層民聲意願的上傳,方便上面及時調整方針政策;有利於減少行政管理成本,減輕地方財政及老百姓的負擔。特別是在國家當前這種行政管理人才奇缺的情況下,更有現實意義,可以為我們節約出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員。」

    警察總局局長成雨林不解而求教:「林主席!減少了三級政府,省直接管縣,有些縣偏遠,省級政府怎麼能對之進行有效管理?恐因山高皇帝遠,地方官員會變成當地的土皇帝,久了,還有可能出現鬧獨立的事情發生呢。」顯然,他對這個行政五級階梯管理方案在前兩次的討論中保留了意見。

    林逸笑望劉汝明:「對此,你們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現實問題?」

    劉汝明道:「方法有三:修路,修寬修直縣到省的道路;劃小,劃小省級政府的行政區域面積;增大,增大縣級政府的行政區域面積。」

    林逸頻頻點頭,還可增加兩條:「盡量設省級政府的行政中心城市於各省份的中心地帶,這將可大大減小省與縣之間的路程,照顧到各偏遠縣與省級政府之間的聯繫;地方建設城鎮化,城市建設中心化,國家工業化的發展也將有利於各級政府的行政管理,這方面的內容想必政務院,另有專門的考慮吧。」

    劉汝明輕頷首:「此點容後面再詳細說明!」

    大家把林逸所增補的內容記錄下來,但成雨林仍嘟著嘴,顯然還是不甚滿意。

    林逸瞅一眼成雨林,只得無奈地搖搖頭,有意見是正確的,可以保留,但絕不能影響到大局。轉對唐堯文:「接著說行政區域的劃分!」

    每次政務會議,均是一陣激烈的討論,今日因林逸的到來,比往日好了不少。唐堯文低垂頭,重拿起文件道:「政務院對省級行政區域的劃分制定了一個原則:大省劃小,長省劃斷,相互割讓,嵌入切割。具體地說,大省劃小的意思就是面積大的省份,如新疆省等,可以一分為二,甚至於一分為三;長省劃斷的意思是,形狀成狹長形,或偏長形的省份,如江蘇省等,將從中間切斷,分為兩省;相互割讓,意思就是兩省互換部分凹凸地區;嵌入切割的意思就是一些省份一小塊嵌入別的省份肚中的地區,將被切割他屬,如四川的酉陽州可劃歸貴州,廣東的廉州可劃歸廣西等。」

    林逸邊認真聆聽,邊思索,待唐堯文話音落定,他緊跟其上補充:「還可加兩條原則:成方成圓,成直成線。成方成圓,意思就是各省的地圖形狀,盡量地成正方形、正圓形,再配上省級政府駐地設於省份中心,這將使各邊遠地區與中心城市的距離成等距離了;成直成線,意思就是各省的地界線,盡量成直線與弧線,這可大量減少雙方土地的爭端及方便老百姓就近找當地所屬政府辦事,少走許多冤枉路。」

    停頓一會兒,接著道:「今後縣級政府的行政區域劃分在上級政府的指導下,也要遵循上述原則。當然了,縣級政府行政區域劃分首先需遵循『減少數量,合併為主,增大面積』這一基本原則。」掃一眼眾人之後,他示意唐堯文接著說下去。

    唐堯文咽一咽,道:「全國具體的省行政區域的劃分在原清政府的省級設置基礎上新增添了若干個省份,總計三十三個省級行政單位,具體如下: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蘇北省、蘇南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川北省、川南省、貴州省、雲南省、陝北省、陝南省、甘北省、甘南省、青海省、廣西省、東蒙省、西蒙省、外蒙省、北疆省、南疆省、西藏區、北京市。這裡面部分省份的面積基本與清廷時期持平,僅微調了一下,而大部分省份的面積根據開始講的劃分原則,進行了大幅度的改變。如因青海省面積過大,又沒有一分為二,所以它的一些地方劃歸了甘南省或甘北省等等,這些我便不一一說明了,文件上都有詳細說明。」

    這是大家幾經討論的草案,現在就等林逸點頭,而林逸認真看了許久,搖搖頭,抽出自己修改過的一份文件,翻動著。

    大家見林逸搖頭,知其不甚滿意,心裡緊繃,但見總理劉汝明不說話,他們也只得靜靜等候林逸的發言。

    林逸抬起頭來,慢慢道:「這一份行政區域劃分草案還不足以反映我國的區域管理情況,還應劃得再細一些,還應更有利於區域各方面的發展些,還應更有特色一些。」

    他智慧的眼神重回到稿件上,道:「可以增加台灣省、海南省兩個海島省份。」

    文化部部長周敘道:「現在海路不發達,海島上的老百姓如想到省級政府批個文件,還需乘舟過海,太不方便,林主席這建議合理!」

    林逸接著道:「增設湛江特別區與香港特別區、澳門特別區、膠州特別區!」

    眾人愕然,增設湛江特別區還可理解,畢竟它已存在多年,而政府都已準備收回香港與澳門了,還有必要把它們設為特別區嗎?

    林逸為眾人釋疑:「湛江特別區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這裡不用我多說,為了國家能發展得更快一些,我們為何不能讓香港與澳門也設為特別區呢?這樣可以大量吸引外資,有何不可?」他循循誘導。

    「林主席!我們這不是自棄主權嗎?」國防部部長文明反對道。

    「所有特別區的設置都參照湛江特別區的成功辦法實施,我們擁有第一主官任命權,今後還要加上駐軍權,我們能喪失多少主權?世上萬事萬物都是有得必有失,當得遠遠大於失時,我們何需怕失而忌得呢?只要特別區還在人民軍的勢力控制範圍內,我們什麼都不要怕!」林逸信心十足道。

    大家覺得其中還是有一些問題,只是一時未能捉摸確定而已,他們不知怎麼樣反駁林逸,但財政部部長杜嚴有其它疑問:「如說香港與澳門曾落入英國人與葡萄牙人手中,而設為特別區的話,尚可理解,但膠東一直未有西洋人認真經營過,也把它設為特別區好像就沒有什麼必要了吧!」

    想說服這些人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林逸口乾舌燥,但他還是微笑道:「香港特別區的設置可吸引英國人及講英語的人來投資,澳門特別區的設置可以吸引葡萄牙人及講葡語的人來投資,湛江特別區可以吸引各種語言的人來投資,但這些特別區都是在我國的南方啊!它們只能輻射影響到中國南部,而對北部的影響就有點力不從心了,所以我想在北部也設這樣一個特別區以吸引外資,輻射影響北部及周邊。」

    他端起茶杯呷一口,又深謀遠慮道:「德國人不是很想要膠東嗎?我可以給予他們一些優惠條件,既可向他們索要更高的價碼,又可吸引德國人及講德語的人來投資。」

    大家不得不佩服林逸的高瞻遠矚。

    林逸還沒有完,他深思片刻道:「為了更好地推進國家的工業化發展,體現『城市建設中心化』的方針,我們還需在某一大的區域內,設置一個中心城市,歸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級別同等於省,就像北京市一樣。中心城市的建設,中央政府可從資金、政策、立項上給予傾斜,使其成為區域內的工業、經濟、文化、金融等方面的重點城市,使其能輻射影響、帶動發展那一區域的大片地區。」

    這個提法有新意,他的作用類似於特別區,不同之處在於特別區以外資為主,而這種中心城市,以民族資本為主。

    劉汝明有興趣問:「林主席想設置幾個這樣的中心城市?哪幾個城市有幸入選?」

    林逸胸有成竹,笑道:「這種中心城市,今後就叫直轄市吧!按方位與地域劃分,準備設立五個直轄市,如加上北京市,就算六個了!」

    大家催促:「都是哪些城市啊?」

    林逸偏偏不緊不慢道:「北部的天津市,以輻射影響東北與華北地區;東部的上海市,以輻射影響長江下游地區及東南地區;南部的廣州市,以輻射影響華南地區;西部的重慶市,以輻射影響西南、西部、西北地區;中部的武漢市,以影響中原地區、長江中游地區。」

    大家對武漢、廣州、天津的入選不覺奇怪,但小小的上海與重慶的入選就頗為不解了,而且他們對原人民根據地的兩大中心城市——南寧與昆明的落選也感到忿忿不平。

    林逸苦笑,卻理解眾人的心態,他凝眉道:「昆明與南寧不是不夠格,只是他們所處的位置稍偏,不足以輻射影響到更多的地區。而上海與重慶屬於長江這條經濟走廊長龍的首與尾,再加上龍中的武漢,只要把這三座城市建設好了,將可以從東到西影響到整條長江流域帶的經濟發展,其效果不言而喻。」

    「這方面的具體發展思路今後還需政務院各部門作更進一步地、深入地思考與探索。但,我們首先得把架子搭起來!」林逸意味深長道。

    劉汝明深以為然:「其它國家發展的一些具體規劃,我們也早已有了初略的規劃草案,但今天我們這裡不作討論,容下次再作專題匯報。」

    「對林主席提出的這些充滿創意的想法,我同意添入草案中!」他首先表態全面支持林逸。

    有兩個人有保留意見,但大多數人贊同林逸對草案的修改。經進一步的討論與說明後,唐堯文總結道:「如此,全國行政區域的劃分,暫時分為三十四個省,六個直轄市,四個特別區。」

    會議開得差不多了,林逸站起來,神色莊重,突恨恨道:「我中國絕不會只是這四十四個省、區、市,我們還有大片領土被北俄佔領著,我們一定要奪回來,今後視情況而定,我們再做變動。」

    從去年開始,林逸便把有關建國的事佈置下去了,下面對此召開的專家研討會,民眾聽眾會不知有多少,林逸具體的事件也沒有太去操心,他只是把架子搭好,其它的事任由下面的人去操作。現在臨近建國的日期越來越近,要最後拍板決定的事也越來越多。

    政務院機構改革與行政區域劃分的方案通過的第三天,在南單街九號林逸主持召開討論有關國家機構建設的會議,參加的人加上他自己也有只有九人,其中六個為人民黨常委,另三人一為政務院秘書長曾奉仁;一為作會議記錄的林逸的政務秘書何方;一為人民黨組織部部長朱達。

    每人手中有一份早已擬定的國家機構建設草案,這份草案由人民黨宣傳部與組織部負責完成,參照的基礎便是前人民根據地原有的管理制度,由宣傳部部長潘文華親自操筆書寫,今天便是要對這一份草案進行補充修改,及最後的確定。此之前,許多人來問過林逸,國家採取什麼制度?有的人想林逸採取帝制,登基稱帝,他們則可以成為新的貴族,子孫後代世襲富貴;有的人建議採取君主制,君主立憲,削弱林逸的權力,自己則可以獲得更大的權力;有的人建議採取共和制,保持國家的民主、自由。林逸心中早有決定,那是來到個時代之後,他孜孜追求的理想,毫不猶豫地說——共和制。

    待工作人員上好茶,退出去之後,林逸吩咐:「林春禮主任宣讀草案吧,我們一條一條,逐字逐句討論。」

    林春禮現任人民黨紀律委員會主任,他淡出政務工作之後,對人民黨的紀律工作盡心盡責,他的嚴謹作風與鐵面無私毫不遜於前已故紀律委員會主任羅孝嚴,這幾年在他領導下的紀律委員會查辦的要案有許多,副部級及地方主官級的案件就有十餘起。

    林春禮清清嗓子,道:「國家採取共和制,國家機構包括中央議會;國家主席;政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地方議會和地方政府。」

    他逐條解釋:「中央議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分中議院與央議院兩院,兩院議員均由各省、區、直轄市選出。中議院的議員稱之為參議員,任期為五年,各省、區、市不分大小,均有五個固定名額;央議院的議員稱之為眾議員,同樣任期為五年,全國眾議員人數核定為200人,根據各省的人口數分配名額。中央議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林春禮停下來,掃一眼問:「大家對此有什麼意見?」

    林逸想一想道:「議員的年齡需作限定,滿六十五歲週歲需取消資格;另,還得照顧到少數民族的利益與廣大婦女的權益!」

    劉汝明問:「怎麼才能照顧少數民族與婦女的權益呢?」

    林逸道:「中議院不用變了,在央議院額外為少數民族與婦女各參加十個定向名額吧!」

    大家覺得可以,僅增加二十個名額並不能影響央議院的政治生活,卻能聽到少數民族與婦女的心聲。

    潘文華有疑問:「這二十個少數民族與婦女名額怎麼分配,又怎麼選舉呢?」

    這難不到林逸,他輕鬆道:「少數民族名額輪流給人口滿二十萬以上的民族,這十個名額各個民族一次只能擁有一個,他們如想得到更多名額,就只得去競爭大眾名額。而婦女名額分配給全國婦女協會即可,由她們自己去選舉,但規定各省一次最多只能佔據一個婦女名額,如婦人想得到更多名額,她們就只得去競爭大眾名額了。」

    「此法甚好!」唐堯文讚道,「這樣考慮到了方方面面,中央議會更能反映民聲。」

    林逸不以為然,他從後世來當然對各種議會制度的好壞優劣有所瞭解了,他對後世的各種議會制度進行過仔細的對比。「議員任其為五年,常年在上面,而下面的民情卻在時刻發生變化,時間長了,難免這些民意代表們不會脫離民眾。因此,為了保證中央議會的活躍,每年中央議會兩院都得更換五分之一的議員,而議員也得經常下基層體諒民情。」

    朱達不懂了:「議員都是五年任期,怎麼進行五分之一新鮮血液的更換?」

    劉汝明笑道:「各省區市時間上間隔選派議員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朱達還是不懂地搖搖頭。

    劉汝明暈乎,唐堯文進一步解釋:「就是一個省區市不一次性選派所有名額的同任期議員,而是分年派送!」

    朱達似乎明白了些,又搖頭問:「不對,中央議員都是同時選出的,分年派送,怎麼派足名額數?」

    唐堯文道:「現在不是還沒有組建中央議會嗎?國家初建,肯定有一個過度期的,這個問題作些臨時規定就可簡單解決。」

    林逸阻止朱達,示意林春禮接著說下去,中央議會問題算解決了。

    林春禮接著往下念:「國家主席,為國家最高統帥,設主席一名,副主席一名。有公佈法律,任免國務院總理,授予國家的勳章和榮譽稱號,發佈特赦令,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宣佈戰爭狀態,發佈動員令等權力。所有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單純中國國籍的中國公民都可被選為國家主席。國家主席下設一個只對國家主席負責的調查局,稱之為中央調查局。」

    林春禮停下來,等待大家的意見。林逸道:「我只補充一點,國家主席的年齡問題。小於二十歲大於六十五歲的中國公民不能參選國家主席,國家主席最高年限為六十九歲,任期為五年,只能連任兩屆,可以多次參選,但需間屆參選。」

    「林主席!有一個問題,國家主席怎麼選舉產生?像美國人那樣全民選擇嗎?」唐堯文問。

    林逸搖搖頭:「我中國地域遼闊,國民的思想文化素質還顯偏低,不可能像美國人那樣搞全民選舉,而且,全民選擇也耗時耗力耗財,並不可取。我的設想是由各黨派、社會團體各推舉出唯一的候選人參與競選,候選人不得超過十個,在省一級的議會中選舉產生。換句話說,只有各省議會的議員才有投票權,中央議會兩院的議員回各省參與投票,得票最多且超過一半者當選!」

    林逸的意見補充到文件中去後,林春禮往下念:「政務院,即中央政府,為國家行政權力最高執行機關,設一名總理、一名副總理、一名秘書長、若幹部長,實行總理負責制。政務院由國家主席提名,得中央議會兩院半數以上通過後,可以領銜組建政務院各構建。總理提名副總理、秘長及各部主官人選,由中央議府兩院半數通過後,各部主官可以領銜組建各部門的領導班子,每個主官的任期對各部各部門公務員的調換,均不得超過三分之一。總理的任期為五年,只能連任兩屆。」

    林逸認真看一眼手中的文稿,道:「總理的年齡限制跟國家主席的一樣,也可多次提名,但需間屆提名。而部長級的年限設為六十五歲吧!滿六十五歲者,即便是在任者,也得自動卸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