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朝那些事兒

大道小說網 五十五、預謀(2) 文 / 當年明月

    成化七年(1471),楊廷和第一次參加四川省鄉試,就中了舉人,這年他十二歲。要是范進先生知道了這件事情,只怕是要去撞牆自盡的。

    第二年,十三歲的楊廷和牽著他爹的手,到běijing參加了會試,同期考試的人看到這一景象,倒也不怎麼奇怪,只是聊天的時候經常會問他爹:

    「你考試怎麼把兒子也帶來了?」

    事實證明,中國到底是藏龍臥虎,浪大水深,在四川省出了名的楊廷和到了全國就吃不開了,這次考試名落孫山。可這位楊兄實在很有性格,他不信邪,居然就不走了,就地進了國子監讀書,放話說,不考上就不回去。

    楊廷和就這樣呆在běijing,成為了一名北飄,但他飄得很有成就,六年後他中了進士,讀書期間還順便勾走了他的老師,國子監監丞黃明的女兒。

    六年時間不但解決了工作問題,連老婆都手到擒來,真是不服都不行啊。

    之後楊廷和的經歷更是讓人瞠目結舌,他二十歲被選為翰林,二十一歲翰林院畢業,三十二歲開始給皇帝講課(經筵講官)。四十三歲就成為了大學士。他陞官的速度用今天的話說,簡直就是坐上了直升飛機。

    到了正德二年(1507),劉健和謝遷被趕走後,他正式進入了內閣,幫整天玩得不見人影的皇帝代寫文書,當時的聖旨大都出自於他的手筆。

    楊廷和不但腦筋靈活,人品也還不錯,他很看不慣劉瑾那幫人,但又不方便明講,有一次給皇帝講課時,他突然冒出來這樣一句話:

    「皇上應該學習先帝,遠離小人,親近賢臣,國家才能興盛。」

    朱厚照哪有心思聽課,嗯嗯兩句就過去了。

    這句話從朱厚照的左耳朵進去,從右耳朵飛走了,卻掉進了劉瑾的心裡。

    小人不就是我,賢臣不就是你嗎?

    這就是劉瑾先生的對號入座邏輯。

    他勃然大怒,連夜寫好調令,把楊廷和調到南京當戶部侍郎,南京戶部哪有什麼事情做,只是整天坐著喝茶,這種調動其實就是一種發配、打擊報復。

    可是楊廷和的反應卻大大出乎劉瑾的意料。

    這位仁兄接到調令後,一點也不生氣,樂呵呵地收拾東西就去了南京。這下子劉瑾納悶了:這楊廷和貶了官還高興,到底盤算啥呢?

    肯定有陰謀!

    劉瑾又用上了當年對付王守仁那一招,派人暗中跟著楊廷和,看他到底玩什麼花樣!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加讓人摸不著頭腦,跟蹤的人發現,楊廷和一路去南京,不但沒幹啥事,連一句怨言都沒有,劉瑾聽到匯報,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就沒有再找楊廷和的麻煩。

    劉瑾同志,你的道行還是太淺了點啊。

    答案終於揭曉了,不久之後的一天,朱厚照先生退朝時,突然問了劉瑾一句話:

    「楊學士人呢?」

    劉瑾懵了,連忙回答:

    「在南京!」

    朱厚照一聽就火了:

    「他不是入閣了嗎?!怎麼又跑去南京了,趕緊把他給我叫回來!」

    於是沒過幾天,楊廷和又回到了běijing,繼續當他的內閣大臣,還是和以往一樣,啥也沒說,也就當是公費旅遊了一趟。

    楊廷和得意了,劉瑾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劉先生應該調查過楊廷和,可他看檔案不仔細啊,這位仁兄哪裡知道,楊廷和曾經當過一個重要的官——詹事府的詹事。

    大家要知道,詹事府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它的主要工作是輔導皇子讀書,當年朱厚照做太子的時候,對楊廷和的稱呼是「楊師傅」。

    人家「楊師傅」根基牢固,還有皇帝撐腰,劉公公連河有多深都不知道,就敢往裡趟渾水。失策,失策。

    此後劉瑾對這位「楊師傅」敬而遠之,再也沒敢難為他。而經歷了這件事情後,楊廷和與劉瑾徹底撕破了臉,他轉向了李東陽一邊,開始籌備計劃,解決劉瑾。

    這個「搞不定」的楊廷和已經讓劉瑾丟了面子,可下一個「整不死」卻更為生猛,也更加厲害,劉瑾的這條老命就斷送在他的手上。

    這位「整不死」兄也在後台等了很久了(沒辦法,演員太多),他就是之前被派去陝西養馬的楊一清。

    說來讓人難以理解,養馬的楊一清怎麼會和劉瑾鬧矛盾呢,他倆前世無冤,楊一清也沒跟劉瑾借過高利貸,怎麼就鬧得不可開交呢?

    這事,要怪就只能怪劉瑾,因為他太有理想和追求了。

    大家知道,養馬在一般人看來不是個好工作,就連在天上這也是個下賤活,學名「弼馬溫」,連不讀書的孫猴子都不願意幹。

    但在明代,這卻是一個重要的職位,道理很簡單,沒有馬,難道你想騎驢去跟蒙古兵打仗?

    千萬不要小看楊一清,這位兄弟的級別是很高的,他當年可是帶著都察院副都御史(三品)的頭銜來養馬的,這位副部級幹部沒準之前還幹過畜牧業,他在這裡幹得很好,不久之後,朝廷決定提升他右都御史(正二品)。

    更重要的是,朝廷還給了他個前所未有的職務——三邊總制。

    請各位注意,這個官實在不同尋常,可以說是超級大官,它管理的並非一個省份,而是甘肅、寧夏、延綏三個地方,連當地巡撫都要乖乖聽話,可謂位高權重。

    雖然楊一清十分厲害,但畢竟他還是守邊界的,和劉瑾應該搭不上線,問題在於劉瑾這個人與以往的太監不同,他除了貪污受賄,殘害人命外,倒也想幹點事情。

    可他自己又沒文化,所以為了吸引人才,他也會用一些手段去拉攏人心,比如寫奏折罵他的那個李夢陽,劉瑾恨得咬牙切齒,但是此人名氣太大,為了博一個愛才的名聲,人都關進牢裡了,硬是忍著沒動手,最後還請他吃了頓飯,光榮釋放。

    因為他老底太濫,這招沒能騙到多少人,卻也吸引了一個十分厲害的人前來投奔,這個人後來成為了劉瑾的軍師,也是李東陽、楊一清等人的強力敵手,他的名字叫做張彩。

    在劉瑾犯罪集團中,焦芳雖然地位很高,但能力一般,最多也就算個大混混,但張彩卻不同凡響,此人工於心計,城府很深,而且飽讀詩書,學問很好,連當年雄霸一時的馬文升、劉大夏也對他推崇備至,有了他的幫助,劉瑾真正有了一個靠得住的謀士,他的犯罪集團也不斷壯大發展。

    但劉瑾並不知足,他很快把目標對準了楊一清。

    劉瑾希望能夠把楊一清拉過來,當自己的人,可楊一清哪裡瞧得起這個太監,嚴辭拒絕了他,劉瑾十分惱火,想要整他一下,不久之後,機會到了。

    當時楊一清一邊養馬,一邊幹著一項重要的工程——修長城,這並不是開玩笑,今天寧夏一帶的長城就是當年他老人家修的,楊一清擔任包工頭,兼任監工。

    楊一清是個靠得住的包工頭,從不偷工減料,但意想不到的是,當時天氣突變,天降大雪,幾個帶頭的建築工商量好了準備鬧事逃跑。楊一清當機立斷,平定了這件事,劉瑾卻抓住機會,狠狠告了他一狀。

    這下子楊一清倒霉了,只能自動提出辭職。可是劉瑾沒有想到的是,準備走人的楊一清卻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要求:

    「請讓張彩接替我的職位吧。」

    劉瑾鬱悶了,他想破了腦袋也沒有弄明白,楊一清葫蘆裡面到底賣的什麼藥,是出於公心?還是他和張彩關係非同尋常?

    劉瑾對張彩產生了懷疑。

    但無論如何,他還是沒有放過楊一清,一年後(正德三年),劉瑾借口楊一清貪污軍餉,把他關進了監獄,這一次,他決心把楊一清徹底整死。

    可是劉瑾並不清楚,看似單純的楊一清和楊廷和一樣,絕不是個簡單的人物,他也有著深厚的背景。

    四十年前,十五歲的楊一清被地方推薦,來到京城做了著名學者黎淳的學生,在這裡他遇到了一位才華橫溢的師兄,兩人惺惺相惜,相約共同發奮努力,為國盡忠。在後來的幾十年中,他們一直私下保持著緊密的聯繫。

    他的這位師兄就是李東陽。

    所以當楊一清被關進監獄後,李東陽立刻找到了劉瑾和焦芳,希望能夠通融一下,罰點款了事,劉瑾開始還不肯,但禁不住李東陽多次懇求,加上楊一清是帶過兵的,手下有很多亡命之徒,沒準哪天上班路上自己就不明不白地被人給黑了,思前想後,劉瑾決定釋放這個人。

    走出牢獄的楊一清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看著前來接他的李東陽,會意地點了點頭。

    「你有什麼打算?」

    「先在京城呆著,看看再說吧。」

    「不,」李東陽突然嚴肅起來,「你必須馬上離開這裡,不要回家,找個地方隱居起來。」

    然後他停了下來,意味深長地看著楊一清:

    「等到需要你的時候,我自然會去找你的。」

    楊一清笑了,幾十年過去了,當年那兩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早已不見蹤影,但這位深謀遠慮的師兄卻似乎從未變過。

    「好吧,我去鎮江隱居,時候到了,你就來找我吧。」

    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誤解了你,我也理解你的言行,明瞭你的用心,我知道,你一直在屈辱中等待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