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演化洪荒

正文 第二百零一章 函谷論教 文 / 瀟·朗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天地之巔,天門大開。

    清晰而簡單,但是卻含著天機。混元道人仔細思慮著這簡單的四句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靈寶天尊是知道自己跟腳的,自己來自凡間界,為那一道鴻蒙紫氣奪舍而生。由於自己奪舍的對象紫陽真君,自身氣運被業力纏繞,自己必須積累功德逐漸化解那業力。

    第一次輪迴進入畜生道,本體化為一隻弱小的紫金火蟻,雖然弱小但是擁有火之法則,積累了捨生取義的一份功德。

    第二次輪迴進入畜生道,但是本體已經為一隻靈雕,英勇護主,懲惡揚善等功德積攢不少,直接把業力進化乾淨。

    第三次輪迴進入人道,重生為華鬥,救死扶傷,也是一場大功德。

    第四次輪迴進入天道,化身為孔丘,創建儒學,有教化眾生的功德,這孔丘享年七十三歲而終,靈魂直接不入輪迴,在聖人開闢的空間吞噬天地之力重生。

    混元道人這次重生明悟了自己的本源,自己就是一團混沌元氣化生,這團元氣演化了世界中的其他靈氣,包括玄黃之氣,這玄黃之氣化生混沌魔神玄黃大神;還有那鴻蒙紫氣,這鴻蒙紫氣被大道用來承載大道信息。玄黃之氣又演化金色的功德之氣,蘊含功德之力。

    混元道人知道自己的機緣在那凡間界,但是那天地之巔在哪裡,那天門又在哪裡,自己卻是一無所知。混元道人化為一道流光,直接向天地間的通道遁去,自己雖然有大神通,但是還是不願意直接破開這天地屏障,畢竟這天地之間有規則左右。

    自己強行破開這天地屏障也不是沒有能力,但是那天道規則的反噬之怕也是不小,這又何必,順應天地意志,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仙凡之間雖然道祖有雲仙凡永割,並有封閉天地通道,只是把天地通道隱於天地之中,沒有大神通,不能察覺

    就在混元道人向仙界通道之地趕去之地,那凡間界也有一人騎著騎著板角青牛向通道走去。

    函谷關凡間界的仙路通道,早已隱於虛空之中,但是作為國家的城池,函谷關也是重要的要道,那守關官員關尹,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

    一日夜晚,duli樓觀之上凝視星空,忽見東方紫雲聚集,其長三萬里,形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自語道:「紫氣東來三萬里,聖人西行經此地。青牛緩緩載老翁,藏形匿跡混元氣。」於是派人清掃道路四十里,夾道焚香,以迎聖人。

    這青牛上的老翁,正是老聃。周敬王二年,老聃守喪期滿返周。兩年後,周王室發生內亂,王朝率兵攻下劉公之邑,周敬王受迫,當時晉國強盛,出兵救援周敬王。

    但是王朝勢孤,與舊僚攜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國,老聃蒙受失職之責,受牽連而辭舊職,離宮歸隱。

    七月十二日午後,夕陽西斜,光華東she。關尹正yu下關查看,忽見關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騎青牛而來,老者白髮如雪,其眉垂鬢,其耳垂肩,其須垂膝,紅顏素袍,簡樸潔淨。

    關尹仰天而歎道:「我生有幸,得見聖人」三步並作兩步,奔上前去,跪於青牛前拜道:「關尹叩見聖人」

    老見叩拜之人方臉、厚唇、濃眉、端鼻,威嚴而不冷酷,柔慈而無媚態,早知非一般常人,故意試探道:「關令大人叩拜貧賤老翁,非常之禮也老夫不敢承當,不知有何見教?」

    關尹道:「老丈,聖人也務求留宿關捨以指修行之途。」

    老聃道:「老夫有何神聖之處,受你如此厚愛?慚愧慚愧,羞殺老夫矣?」

    關尹道:「關尹不;好觀天文略知變化。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西行,見紫氣浩蕩,滾滾如龍,其長三萬里。知來者至聖至尊,非通常之聖也;見紫氣之首白雲繚繞,知聖人白髮,是老翁之狀;見紫氣之前有青牛星相牽,知聖人乘青牛而來也。」

    老聃聽罷,哈哈大笑:「老夫亦早聞你大名,特來拜會。」關尹聞言大喜,叩頭不迭。

    之後,關尹引老至官舍,請老上坐,焚香而行弟之禮,懇求道:「先生乃當今大聖人也聖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竊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為己任也。今汝將隱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難尋矣何不將汝之聖智著為書?關尹雖淺陋,願代先生傳於後世,流芳千古,造福萬代。」

    老聃允諾,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稱《道經》,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人稱為《德經》,合稱《道德經》。

    《道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下篇《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關尹得之,如獲至寶,終日默誦,如饑似渴。

    且說老與伊喜結草阿福泉,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講道,發現終南捷徑後清涼山講經,樓觀台煉丹,鑄南山鐵案,享南山之壽,是謂道教之祖庭,鍾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關尹修道樓觀台,乃是樓觀一脈祖師。

    這日天光大開,只見虛空中有一光芒閃動,一種無邊的威壓憑空出現。

    老聃頭頂湧出一道紫氣,只見紫氣浩蕩,向虛空中蔓延而去,頓時把整個虛空托住,只見虛空中出現一個奇異的門戶,一個道人從那大門中邁出。

    伊喜在一旁拱手而立,向道人施禮道:「見過孔聖人,師尊在等待老師!」

    這道人正是混元道人,自己的樣貌卻是前生孔丘的模樣,但是沒想到對方會認得自己,還在等待自己,道:「有勞道友了」

    混元道人見對方竟然是道德天尊的一屍化身太清道人,忙施禮道:「老師有何教我!」

    老聃受半禮道:「道友所立儒學極很少有國家願意接受,道友也曾周遊列國,但是處處碰壁,儒學有何用。」

    混元道人道:「儒學最要為了教化眾生,講究潛移默化,教之以禮,教之以仁,教之以德,何必在意一時的得失。」

    老聃道:「你又知為何其他道法可以流傳。以教傳法,把自己的道融入教義之中。」

    混元道人猛然一驚,自己還真沒有想過儒學該怎樣傳播,自己廣傳弟子,有教無類,希望他們傳播下去就好。但是沒有教派,就沒有教派氣運,這儒道能不能成一直延續下去。

    老聃道:「道友多禮了,儒道有何教義,可於其他教門相抗衡?人闡截佛西妖六教,哪一門的教義不是歷經無數年靜心打磨而成,精闢奧妙,玄機無窮。」

    混元道人笑道:「諸教前輩所傳教義固然精闢,但各有其弊。人教虛無縹緲,悟得就得悟不得則不得。闡教艱澀,唯有大慧之人悟得。截教有教無類,道法雜亂淪為旁門。佛教有大善,宣揚空無之論,有善無德。西方教度己方度人,不利於教化。妖族教義,強調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為善。

    而貧道所創儒道提倡德、仁、勇、義、禮之念。以德行我儒道,以仁救蒼生之苦,以勇破除奸佞邪惡,以義使天地眾生信服。以禮待人,嚴以律己寬以律人。所以儒道無視種族之分,無教派之別,天地人神鬼皆可為謙謙儒者。」

    老聃臉色一恭,起身垂手道:「受教了,真人可願立教,可有鎮教之寶?」

    混元道人默然,突然頭頂放出一團慶雲,只見其上凝聚出一朵靈寶之花,從中飄出一物,竟然是一個龜殼,道:「先生,此物可能鎮教?」

    老聃搖頭道:「此物無名之物如何能鎮壓開天之後的大德教派?不可。」

    混元道人思量片刻,突然恍然大悟道:「多謝先生指點。」伸手一指,但聽一聲霹靂巨響,那龜殼化作一本載有大道信息的龜板,其上密密麻麻的記滿萬千文字。

    混元道人道:「經書者,育也!此為儒教傳承之寶,儒者之言皆可記錄之上。」那龜板澎湃生光,毫光四射,漂浮在混元真人身前。

    只見又飛出一物,為一個青濛濛的尺子,伸手一指,道:「戒尺者,教也!尺度量自身德行,行教化之功,懲戒離經叛道之能,揚正氣弘道德。」,這兩件寶物照耀億萬里河山,浩然正氣澎湃勃。

    老聃道:「道友依然悟得,可以立教了。」

    混元道人搖搖頭道:「我不yu立教,這教派牽連太廣,尤其那氣運。這天地間的氣運不斷的衰減,人信仰駁雜,就連聖人也為了氣運相爭。我想這儒教還是自我演變的好,至少少了那教派之爭,也許能少不少羈絆。」

    老聃道:「這由道友做主。」也正是這孔丘沒有立下教義,後世儒教教義被大大改變,限制了其成長,出現了種種的弊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