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八六回 區政府領導班子亮相 文 / 西莫其
九點正,忐忑不安的各鎮代表被請進了會場,高老闆最為緊張,就怕自己被拿來開刀祭旗。
代表們的座位已經安排好,一進會場就有夥計帶位。十個鎮十張八仙桌,每張桌除了朝主席台的那一方,三個代表一人佔據一面。代表落座後,立刻有夥計送上熱茶,個別的代表開始東張西望,山牆上的那個「巨大」的國徽格外引人注意,五顆五角星和**城樓的圖案引起了種種猜想。橫幅上的字(考慮到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所以還是使用的繁體字)每一個都認識,但連在一起看就不太明白了。大多數人猜測這個「政府」應該是光復軍的衙門,「政府成立」應該是要開衙建府。一時間代表們又議論紛紛,嗡嗡聲充斥了整個會場。
看到人到齊了,潘協慶就把幾位首長請了出來。看到幾名光復軍的官從山牆後魚貫而出,所有代表都站了起來,一些人臉上露出諂媚的笑容,而更多的卻是面無表情。有三四個作勢準備下跪,但看到其他人都沒動作,又訕訕的保持著站立的姿勢。
幾位首長在主席台就坐後,譚非拿出一個無線話筒,說道:「大家不用太客氣了,都請坐!都請坐!」聲音通過掛在會場四周的擴音器傳到了每個人的耳朵裡。響亮的聲音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看到聲音是從幾個黑色的小盒子裡面傳出來的,不少人變得目瞪口呆。看到這些人的表情,潘協慶暗暗好笑,腹誹道:一群沒見過市面的土包子。完全忘了自己第一次聽到擴音器裡傳出聲音的表情。
各位代表謝過座之後紛紛落座,一開始還不敢坐實,有的還只搭了半邊屁股,但看到首長眼前的紅人潘協慶抬頭挺胸,坐得四平八穩,就有樣學樣。
看著下面的人注視自己的目光,譚非覺得很滿意。要知道,在原時空參加各種會議,他只有坐在台下的份。環顧會場,他開始了今天的會議。「諸位父老鄉親,我們光復軍的名字,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同時也應該很清楚我們的宗旨,那就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一開始都是老生長彈的自我介紹,這幾句話已經成了與土著首次打交道的定式。接著,就進入了會議的第一個主題——成立區政府。
首先向各位代表解釋了「區」的含義,這是縣以下鎮以上的一級行政區劃。龍崗區就包括了他們所在的十個鎮,而區政府就是管理這級行政區劃的衙門。
聽完譚非的解說,大多數人不明就裡。開衙建府的猜測已經得到了證實,不過從秦漢實行郡縣治以來,還沒聽說過在縣以下還設衙門的。雖說十鎮人口加隱戶有三四萬,趕得上一些邊鄙小縣,但連一縣之內還要分設衙門,難道是光復軍封官太多,只有多設衙門才能安排下來?一些心思活絡的人隱約感到此舉非比尋常。這是要分地方上士紳的權呀!從前出了縣城,地方上就是豪門大族的天下。那些個族長就是土皇帝,予取予奪,手握生殺大權。這裡建了衙門以後,族長們肯定不能向以前那樣為所欲為了。這些「明白人」想明白了,卻沒有說話,光復軍的行為他們不敢置喙,而且他們都是中下層士紳,受到的影響也有限,還是讓那些豪門大族去頭痛吧!
宣佈成立龍崗區政府之後,譚非又大談成立政府的意義和好處。無非是招商引資,刺激經濟,帶動工農業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文化、醫療水平。一席話聽得各位代表雲纏霧繞,二十一世紀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在這些十九世紀的人聽來如同天方夜譚。什麼時候衙門管的這麼寬了?
接下來就是介紹區政府的領導班子。區長兼民政所所長齊士瑪,以及兩名原縣衙書辦充作秘書和辦事員,這就是區政府目前主要的工作人員。潘協慶被委了一個辦公室副主任的差事,專司負責對外聯絡,屬於編外人員。目前對待投靠過來的土著頭面人物,一般都安排這樣一個沒編製的打雜職務。在大多數現代人都還沒有一官半職的時候,把一個土著放到幹部的位置,管委會害怕會引起群眾的反彈。
副區長是兼任財政所所長的葉笏易,原來是一傢俬企會計的他,現在要充當區政府的錢袋子,把握一區十鎮的度支大計;工商和稅務兩所的擔子,也同時壓在前稅所公務員師瑜珂身上,在只有一個前戶房書辦做助手的情況下,要完成整個區的工商稅務登記,這事能讓他一個頭變兩個大。考慮到這個時代整個龍崗區的經濟總量,還趕不上二十一世紀的一個行政村,才不至於讓人太絕望;負責治安、戶籍的派出所長李維斯是個警校大專學員,從小的夢想就是當警察,沒想到卻在十九世紀實現了。手下兩個經過簡單jing政培訓的前快班就是他的兵,同時他還兼任區人武部長;農業所所長張小凡原本是才參加工作的農技員,相信憑借良種、化肥、農藥和現代化的農機具,他將成為最受歡迎的一個人;最後一個班子成員是衛生所所長兼醫療站站長洪少儒,原時空的無牌黑市醫生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別的不敢說,在處理各種外傷以及急症方面,鄉下的土郎中是完全比不上的現代人。幹部加上土著工作人員,區政府總共就十來個人,這點人要想像二十一世紀那樣行使各部門的職能是遠遠不夠的,缺額將在龍崗本地招聘。
譚非挨個把區領導介紹給與會的代表,看到這些光復軍的官都才二十歲出頭,大家都不免起了輕視之心。強龍難壓地頭蛇,何況這些嘴上無毛的小傢伙。
師瑜珂這個稅務所長引起了所有代表的警惕和敵視,甚至被關注的程度超過了區長齊士瑪,在任何時代收稅的總是最惹人恨的,沒有之一。
農業所和農技站引起了大家的好奇。雖然自古以來衙門都有勸農的職責,但專門負責農業的官卻從來沒有聽過,再聽到農技站將提供良種和農具之後,一些家裡有田地的代表心思活絡了。
介紹完畢,除了早就知道的潘協慶等龍崗鎮代表,其他人無不感歎光復軍的衙門真是管得寬!不僅收稅、抓賊要管,連種地、治病也有官管,這不是冗官是什麼?
齊士瑪做為全區的當家人,代表領導班子做了總結發言。先表了執政的決心,然後闡述了對龍崗區的近景和遠景規化,最後以「帶領全區人民致富奔小康」的豪言壯語結束了發言。
齊士瑪的話把代表們搞得莫名其妙。從來就沒聽過要帶著老百姓發財的官,假洋鬼子就是粗鄙,不知道地方官的職責是教化地方嗎?還帶著大家一起發財?好大的口氣!有些人想笑卻又不敢,把臉憋得通紅,更多的人是一臉茫然。
見到自己的發言沒人捧場,齊士瑪向潘協慶使了一個眼色。後者馬上心領神會,帶頭鼓起掌來,口中喊道:「堅決擁護光復軍!堅決支持齊區長!」在他的帶動下,其他代表也慢慢學著鼓掌,「齊大人英明!」「齊大人愛民如子!」等馬屁也噴薄而出。
幹部們亮過相之後,譚非開始宣講今年的稅收政策,這才是代表們最關心的事情。無論古今古外,稅收都是一件國家大事。封建王朝要養官、養兵,維持它們的統治,滿清的帝王要酒池肉林,要修圓明園、頤和園,還要養越來越多已經十幾萬的,吃鐵桿莊稼的八旗子弟。雖然號稱「永不加賦」,但各種捐多如牛毛。剿滅長毛要錢,與洋人開戰要錢,打輸了賠款也要錢,還有水災、旱災、蝗災、捻子,壓在老百姓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即使中小地主的日子也不好過。如果光復軍以「與洋夷開戰」為由要求「助餉」,對與會的代表來說無疑於雪上加霜,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來。不過譚非的話讓大家提起來的心又放下了。
鑒於目前懟縣內的情況還不是太瞭解,所以管理委員會決定免收今年的農業稅和工商稅。在稅收這個問題上,管委會曾經開會討論了很多次。工商稅是肯定要收的,這個沒有異議。至於稅率,則需要調查過全縣的工商業規模,完成企業登記之後再制定。討論的焦點集中在農業稅上。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免除農業稅,畢竟這個政策在原時空已經執行了七八年了。而且倖存者們也不需要學小白兔剛建國時那樣,利用工農業剪刀差,拿農業來補貼工業。再者,這些人也看不上每年夏秋兩稅收上來的那點糧食,在他們的規化裡,準備把珠三角地區建設成南中國的工業中心,再用工業品向周圍地區甚至周圍國家交換農業品和原材料。就如同英國本土與殖民地的關係,所以農業稅根本收不到多少,完全沒必要。
而主張收取農業稅的人則認為,如果不收稅,光復軍的統治對佔絕對多數的農業人口來說就沒有存在感,也不利於培養老百姓的「國民意識」,無法通過承擔義務獲得歸屬感。而且倖存者現在食用的,支付給雇工的,以及軍糧都來自原時空的戰備糧庫,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通過稅收籌集糧食做儲備是應有之舉,「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嘛!過幾年,等工業發展起來,再取消農業稅不遲。甚至可以學習美國,對農業進行補貼。
最後,後一種意見成為了共識。但管委會對全縣的農業情況並不瞭解,縣衙裡的檔案資料並不準確,甚至掌握在戶書手裡的魚鱗冊都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所以管委會決定另起爐灶,重新隸清田畝。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今年的夏糧和秋糧也就指望不上了。管委會於是做個順水人情,免了今年的錢糧。
「免稅」的消息讓各位代表欣喜不已。不過很快就有人意識到,這「免稅」只是今年,明年還是要交的,於是一位代表小心翼翼的問道:「敢問譚大人,這明年呢?」
「今年下半年政府將重新清查田畝,頒發地契,商舖工坊也要登記,從明年年頭開始徵稅。」譚非解釋道。心想:開這麼久的會一點兒反應都沒有,一關自身利益人就變得積極了。
「稅率幾成?」又一個代表焦急的問道。
「這要根據本區的具體情況來定。」譚非的話又讓大家的心再次提起來了。如果光復軍定個比現在還高的稅率,大家只有去跳河了。
「雜捐呢?雜捐還收嗎?」至此,會議已經變成了答記者問。
譚非面帶得色的宣佈,「從即ri起,各種雜捐釐金一併廢除。」話音剛落,很多代表都站了起來,「光復軍仁義無雙!」「德澤地方!」等語此起彼伏,就差喊「萬歲!」了,這次的擁護多少有些是真心的了。
在解答了代表們的所有問題之後,會議才得以在下午一點多結束。許多代表顧不得區政府招待的工作餐,拿著下發的關於此次會議的文件就往回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