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末日倖存者在晚清

大道小說網 第廿五回 軍工產品 文 / 西莫其

    南方工業集團現在最大的客戶還是光復軍本身,主要的產品一是復裝子彈,考慮到現時軍隊的交火距離在一百米以內,光復軍的子彈只要保持二百米的有效射程也就足夠了,減少子彈的裝藥也可以延長彈殼的壽命;二是手榴彈、地雷、爆破筒、炸彈包之類的爆炸品,自產的手榴彈和地雷在香港戰役中已經顯示了它們的威力和質量,深受廣大指戰員的好評,相信未來也能成為南方工業集團的拳頭產品。爆破筒和炸藥包在香港戰役中基本沒有出場的機會,不過考慮以後北伐時攻城的需要,這兩樣還是大有用武之地;三是還在試驗中的迫擊炮彈和榴彈炮彈,迫擊炮彈相對簡單,已經試制了一批,不過還有待實戰檢驗。而榴彈炮彈還處於爆炸藥和發射藥的試驗階段,幾名化工專業的年輕人每天玩爆竹玩得不亦樂乎;四是仿製國產的泵動霰彈槍,這也是一件在香港戰役中經受住考驗的武器,現在已經總共生產了三百支,還是供不應求。

    正式成立集團後,擴大產能是肯定的。軍工廠再次對外招兵買馬,不過余允武卻只要女工,理由是女人心細,不容易出事故。君不見原時空莞深的電子廠是清一色的女工。本地的土著對首長們只招女工有些心存疑惑,但在已經在軍工廠工作了一段時間的土著婦女的宣傳下,再一個月兩塊半大洋的引誘下,報名的人還是十分踴躍。

    既然成立了工業集團,對外的軍火貿易也就成為工作之一。本來清軍和太平軍是兩家不錯的客戶,商務部一度想把繳獲的英軍武器賣給太平軍,只是一時找不到門路才做罷。

    為了盡快打開軍火的銷路,在集團成立的第二天,南方工業集團種環球商貿召開了聯合工作會議。余允武首先把軍工廠目前能大量生產的產品列了出來,看著單子上列出的一件件殺人用的商品,劉瀾季心中升起一股怪異的感覺,曾幾何時會想到自己有點軍火販子的一天。不過軍工廠現在能拿出來出售的也只有幾種爆炸品,霰彈槍雖然也在允許出售的名單裡,但在滿足光復軍自身需要之前是不可能外流的,不然美國人一定有興趣。「只有這幾種是不是太少了?」劉瀾季放下單子問道。

    「目前只有這些,」余允武說道,「不過有幾種還在試驗中的出口型商品,可能會有市場,要不我們一起去看看!」

    一行人坐船到了處於湖心島上的軍工廠,此時軍工廠已經經過第二次擴建面積大了一倍,圍牆也加高加厚了,更增加了幾座崗樓。進門時,所有人身上的香煙、打火機以及電子儀器都被沒收了,嚴格的安全制度才是軍工廠從沒發生過事故的保證。進門的院子裡,十幾個女工正在給手榴彈和地雷裝填炸藥。軍工廠生產的爆炸品統一使用火棉做為爆炸藥,同時也是復裝子彈的發射藥,火棉也是上前軍工廠唯一能自己生產的炸藥。從醫藥品商店搞來的脫脂棉,從化工廠弄來的硝酸和硫酸,用中學生都知道的方法硝化、清洗、曬乾,這種白色的纖維狀物質就變成了爆炸威力比黑火藥鉲?倍的火棉。火棉和棉花的樣子沒什麼不同,這讓女工們很奇怪,不明白首長為什麼要把棉花塞到鐵筒裡,直到余允武當著她們的麵點燃了一小塊。看著這小塊棉花快速燃燒,發出黃色的火焰,女工們才知道這是一種火藥。這又引起了女工們的恐慌,余允武又是保證火棉的安全性,又是加工資,才讓女工們安下心來工作。不過這東西始終是危險品,在軍工廠工作的倖存者一直都盯著生產安全這一塊,隨時糾正女工的違規操作,才沒有發生安全事故。

    走進廠房,兩條長桌組成了一條山寨的流水線,幾名年輕的女工正在組裝自產的泵動霰彈槍。這些女孩子都只有十五六歲,穿著不知從哪家電子廠找來的夏季工作服,認真把手裡的零件裝上槍身,然後再交給下一個人。恍然間讓劉瀾季以為到了一家原時空的鄉鎮企業,只不過這靠人傳遞的流水線山寨的味道太濃了。

    余允武看出劉瀾季眼中的玩味,解釋道:「原材料跟不上,一天也就能生產十幾支,這些女工的技術還不太熟練,也就不要求她們速度了,慢工出細活嘛!」

    車間的另一邊,一名技術人員正拿著小銼刀修理著夾在台鉗上的左輪手槍的毛邊,余允武介紹道:「這是我們仿造的國產警用左輪?口徑,基本上能達到原廠產品的水平。」

    劉瀾季從工作台上拿起一支修整好的左輪,握在手裡質感十足,摸了摸槍身,所有的稜角處已經修得圓潤,一點兒沒有膈手的感覺。轉動彈倉,也沒有明顯的緊澀。劉瀾季沒有接觸過左輪手槍,倒是挑了什麼毛病,便問道:「余總,這個能量產嗎?」

    余允武搖搖頭,從工作台上拿起另一支,熟練的打開彈倉。「材料是一個方面,技術人員也不夠,再加上是純手工生產,產量比霰彈槍還低。還有就是子彈,霰彈槍的子彈我們已經可以自己生產,左輪槍的子彈還不行。光有槍沒子彈別人也不會要的。」劉瀾季只得遺憾的把手槍放了回去。

    「不過也用不著等多久,只要找到合適的機器,我們就能生產了,火棉和銅我們有很多。」余允武描述著願景。「雖然現在左輪已經發明幾十年了,不過還是從彈倉後面灌黑火藥,我們的左輪一面市,老式柯爾特只能被淘汰。」

    「南北戰爭馬上就要暴發了,再加上幾十年的西部拓荒,這塊蛋糕怎麼都不能放過。」劉瀾季對這塊市場早已垂涎三尺,而且原時空米帝的種種作為,做為曾經的軍人的劉總經理自然是憤恨不已,想到美國人拿著自己提供的武器自相殘殺,美國將遭受更大的損失,他就覺得什麼仇都報了。

    「美國內戰還有一兩年時間,完全來得及。」余允武倒是十分樂觀,「說到美國內戰,我們還為美國人準備了一件禮物。」說著他領著客人進了靠裡的車間。一進門,劉瀾季就被放在房屋中央的那個大傢伙吸引住了目光。雙輪車架上裝著一門炮,說是炮並不準確,那門炮其實是六根槍管圍成了一個圓圈。這件武器雖然無聲無息的擺在那裡,劉瀾季卻能感受到它散發出的殺氣。雖然沒有見過實物,但他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加特林機槍?!」

    余允武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也包含著一絲得意。軍工廠的技術人員除了正副廠長,其他的要不是從事機械行業的,要不就是純粹的槍械愛好者,水平都很有限。大家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找資料,多方試驗,才完成這樣一件樣品。仿造一挺加特林比仿造馬克沁困難多了,後者起碼有實物,而前者只有圖片資料,大家只能通過三維動態視頻才摸清它的工作原理。所以余廠長用自豪的口吻介紹道:「在原來的歷史上,美國人理查·喬登·加特林將?年發明這種轉管機槍,並以他的名字命名。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年美國內戰打響後,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加特林本人和他的機槍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兇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我只能說這是理想主義者的幻想?年並不存在對轉管機槍的戰術需求,因為當時軍隊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將一挺機槍作為大炮使用,轉管機槍不能給人以深刻印象。而將機槍用在步兵進攻中作為近距離支援武器的思想,直?年才由美國陸軍進行了論證。不過我們可以向米國派遣軍事顧問,教會他們使用機槍。而且在日本內戰中加特林機槍也露了幾次臉,再後來馬克沁機槍發明出來,加特林也就被淘汰了。」

    「既然會被淘汰,那這中間的時間有多長?」雖然當過兵,劉瀾季對這種老式武器的具體情況並不瞭解。如果這中間的時間太短了,商業利益也會大打折扣。

    「按照原先的歷史馬克沁發明機槍?年,離現在還有二十多年。歷史上他?年首先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步槍。後來,他根據從步槍上得來的經驗,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他的槍管短後坐自動射擊原理。馬克沁?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射速達每分?發以上。這中間差不多還有二三十年時間。」余允武也猜到劉瀾季在擔心什麼,而且他對機槍的發展史說得上如數家珍,「只是不知道英國人被我們揍了一頓,會不會提前催生各種自動武器。」

    「有二十年時間足夠了。我們提前在美國推出應該會有市場,而且還有日本,那些鄉長縣長應該使用的是美國內戰的剩餘物資,與其白白便宜美國人,倒不如我們來賺這個錢。還有就是清軍和太平軍,我們也可以通過第三方把東西賣給他們。」有了時間的保證,劉瀾季對這件商品的銷售前景很是樂觀。「子彈的產量跟得上嗎?」機槍賣出去保養得好的話能用幾十年,子彈這種一次性消耗品需求量更大,他甚至已經開始構思成本價出售機槍,以吸引更多的用戶,然後通過出售子彈賺取更多的利潤。

    余允武打開放在地上的一個木箱,裡面是滿滿一箱子彈,他拿起一顆遞給劉瀾季。「現在已經生產了三千發,不過是用手工做出來的,如果有電的話,用機器一天就能生產出來。」余廠長口中的有電是指電廠發電,軍工廠本身有柴油發電機,不過只能滿足照明和幾台機床的需要。

    劉瀾季接過子彈,卻發現並不是傳說中的紙殼子彈,而且是和霰彈槍子彈一樣的膠殼子彈。彈頭為圓頭鉛彈,口徑為十毫米以上。「這個能復裝嗎?」如果能復裝,子彈的銷量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雖然我們設計了拋殼裝置,但彈殼還是很容易變形,基本沒有復裝的可能。而彈殼稍有變形就會造成槍機卡殼。」余允武解釋道,不過他並不認為這是什麼缺點。

    劉瀾季圍著機槍轉了一圈,問道:「余總,可以演示一下嗎?」他需要親眼見過射擊的情況,才知道怎樣向客戶描述這件武器的威力。

    余允武也打算再檢測一下這件樣品,便招呼幾個年輕的技術員推著機槍,抬著子彈箱出了工廠的後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