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章 黃顯聲 文 / 秋一秋

    李衛東這個白撿的母親,李衛東也是剛剛在照片之中看到過,不但年輕,而且漂亮,氣質也是超凡卓群,他想不到,這個戴笠,剛才話裡話外的意思,竟然是為黃顯聲和自己的母親說媒。

    這個該死的老東西,李衛東心裡對黃顯聲罵道,自己剛剛有了親生母親,這個老傢伙就惦記上了,不過轉念一想,黃顯聲也不到四十歲的年紀,有這樣的心思實屬正常。

    對於黃顯聲這個人,李衛東是非常尊重的,這不光是自己拉起隊伍抗日的時候,黃顯聲毅然決然的支持自己,更重要的一點,對於前世,黃顯聲的歷史,李衛東也是耳熟能詳,同時,黃顯聲也是自己崇拜的英雄,如果自己沒有來到這個世界,黃顯聲可以說是,東北地區抗戰武裝的締造者。

    黃顯聲是遼寧岫巖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補習班,是「五四」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五四」運動以後,決心投筆從戎,於1921年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三期炮科。次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服務於東北軍。他治軍嚴謹,膽識過人,深受張學良信任,所以,官職也一再的提升,他和張少帥之間的關係,也是亦師亦友,李衛東知道,如果當初沒有黃顯聲,就憑李衛東這個橫空出世的大頭兵,張少帥是不會支持他組建先鋒旅的,同時,那些東北軍遺留下來的潰兵,也不會那麼輕易的,就任憑自己的指揮,可以說,沒有黃顯聲,就沒有當初在奉天浴血奮戰的先鋒旅。

    1928年,黃顯聲任第一旅(即衛隊旅)旅長負責奉天警衛,保護張少帥的安全,這可以這樣說,在東北軍所有的將領之中,黃顯聲是張少帥最詳細的將軍,,他堅定地站在張少帥一邊,並以鮮明的愛國主義思想對張少帥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張少帥對日本人的態度,多半來源於黃顯聲的指導。

    黃顯聲在1930年被任命為遼寧省警務處處長的職務,變成了警察。當時張少帥充分感到東三省和日方衝突的危險,但是又缺乏和日軍正面對抗的勇氣。一旦發生危機,希望避免正規軍之間的衝突。這時,作為非正規軍的警察力量就可能成為兩軍之間的緩衝。

    委任黃顯聲擔任這個職務,張少帥希望黃顯聲的精明幹練可以在中日衝突時最大限度地控制一線局面,黃顯聲曾經對張少帥講過對付日本的辦法:招集遼寧各縣的警察局長開個會,動員人力,一夜之間就把南滿鐵路的鐵軌都埋到地底下。然後二十萬東北軍主動打大連的一萬五千日本兵。「咱幹嘛要怕小日本呢?」。

    不過,黃顯聲怎麼也沒有想到,在自己苦費心機,潛移默化影響多年的張少帥,在九一從這時候開始,黃顯聲就對張少帥失去了信心,恰巧,他遇到了李衛東,這個從北大營殺出來的青年,李衛東的雷厲風行,和果斷勇敢,以及他的足智多謀,叫黃顯聲看到了抗戰的希望,可以說,李衛東身上有的,正是張少帥身上缺的,所以,當李衛東挑著北島正一的人頭,衝進省長大樓的那一刻,黃顯聲,就已經喜歡上了李衛東,也可以這樣說,當時的黃顯聲,把寄在張少帥身上的抗戰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李衛東的身上,當時失望的黃顯聲,把李衛東當成了張少帥的影子。

    當時,如果不是黃顯聲,率領警察部隊,率先站到了李衛東這一邊,即便李衛東有萬般的能耐,也不可能那麼輕易的就控制了奉天城。

    「九一八」事件前夕,黃顯聲就已經開始搜集情報、鬼子的預謀,被他事先就偵察了出來,但是當他向張少帥請示對策時。張少帥只是給他一個不可抵抗的密令,使他不能有所作為。

    如果不是李衛東的突然到來,「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在奉天打響抗戰第一槍的人,應該是黃顯聲,李衛東前世那個世界的黃顯聲率領警察部隊,對日軍進行了頑強抗擊,直到確實無力繼續抵抗,才下令退出奉天。其後,他以全省的警察隊伍為骨幹,組織義勇軍,對日抗戰:轉戰於遼南、遼西一帶,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

    在李衛東穿越前的歷史之中,黃顯聲的部隊被張少帥改編為騎兵第二師,從這裡可以看到,其實,李衛東現在的獨立第一師的師長位置,也是賺了人家黃顯聲的便宜,如果沒有黃顯聲在李衛東身邊,張少帥即便在器重李衛東,也不會在東北軍之中,給李衛東劃出一個獨立第一師的龐然大物,在整編獨立第一師的時候,其實榮臻當時詢問了黃顯聲的意思,名明確告訴他,其實張少帥的主張,是以黃顯聲為正師長,李衛東為副師長的,可是,被黃顯聲一口拒絕掉了,就如同當初在奉天一樣,黃顯聲主動卸掉奉天防務總指揮一樣。

    如果沒有黃顯聲的力保,李衛東是不可能,小小的年紀,就做了中將師長的,而且,屬下的旅長,還有王以哲那樣的大人物。

    李衛東前世的歷史之中,1933年長城抗戰開始,黃顯聲又率部出關迎敵,在百馬關一帶進擊日本侵略者。後因國民黨二五師尾隨監督脅迫,不得不忍痛撤回,嚴酷的現實,使他逐漸認識到,gcd才是真心抗日的。

    於是,,派來一大批gcd員到騎二師開展工作,。通過蔣介石為分化東北軍,曾以高官厚祿利誘他,被其拒絕。爾後,又宣佈調東北軍到南方參加「剿g」,他聯合東北軍將領拒不服從命令,挫敗了蔣介石的陰謀。

    1935年夏,張學良就任「西北剿總」副司令後,任他為騎兵軍副軍長。在一次向張少帥進言,不要上蔣「一石二鳥」政策的當,要聯g抗日,並拒不執行「剿g」的命令。

    他的騎兵軍成了駐西北地區的東北軍中唯一沒有和g軍發生過磨擦的部隊。1936年,張學良在西安建立培養抗日骨幹的軍官訓練團,其被任命為教育長。

    1936年冬,他受張的委派到河北任五三軍副軍長兼一一九師師長。他到任後,支持扶助了一一六師呂正*等部,使之成為該軍的抗日中堅。同時,撤掉一批**分子,吸收了一批愛國流亡學生和進步青年參加軍內工作。「西安事變」發生後,他表示堅決擁護,並做好了迎戰準備。就是張少帥被蔣光頭扣押之後,也未動搖他抗日救國的決心。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毅然拉出自己的部隊,在漳河前線與日本侵略者激戰,重創日軍,但他的隊伍也遭到重大損失。當他正收拾殘部、準備再戰時,接到了周nl的邀請,隻身奔赴武漢,相商大計。到武漢後,他不遺餘力地投入抗日統一戰線的工作,為營救張少帥奔走呼號。

    當他認識到這是徒勞時,便轉向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他曾將組織從香港運來的物資以及他在西安和五三軍保存的武器,一次次送往延安;並組織東北籍進步青年和老部下,赴延安考察學習。

    1938年春,他受到周nl的鼓勵和邀請,準備去延安參加抗大的領導工作。就在他決定動身離開武漢的前夕,國民黨務秘密逮捕了他。特務機關對其多次審訊,企圖從他身上多找些材料,以羅織所謂「通g」,「聯絡東北軍反抗中央」的罪名,但都被他嚴詞駁斥。他先後被關押在武漢稽查處、湖南益陽、貴州息烽,最後被押送到重慶中美合作所白公館看守所監禁,使他在**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極大摧殘。

    但他寧死不屈、經常對獄中難友說:咱們要「虎入籠中威不到。」在獄中,不管條件如何艱苦,他始終盡自己的努力,為難友、為同志多做一點有益的事情;並始終堅定的認為中國gcd所領導的人民解放事業一定會勝利。

    組織對他一直非常信任,白公館地下組織曾指示陳然與他聯繫,從他那裡獲取報紙上的消息,可以說,前世的李衛東,是非常敬佩黃顯聲的,即便在這個世界,黃顯聲也一直是他的榜樣,自己從拉起隊伍那一天,如果沒有黃顯聲忙裡忙外,自己這個甩手的掌櫃的,到目前為止,也就只能帶著倪天等幾個小兵,殺殺鬼子,是決不能有現在這樣的號召力也影響力的。

    說黃顯聲,是李衛東在這個恩人加伯樂,一點也不為過,李衛東之所以方向把第一師的日常工作甩給黃顯聲,也是知道,黃顯聲會慢慢的把第一師,遷移模糊的影響成抗戰的中堅力量,即便將來自己找到了組織,李衛東也深信,黃顯聲會和自己一起過去,甚至,說不好將來自己從回組織,是黃顯聲給自己帶回去的。

    李衛東是從現代過來的人,對於男女的婚姻,崇尚的是自由,男婚女嫁人之大倫,即便是自己的母親,也需要享受天倫之樂,總不能因為自己是抗日英雄,第一師的師長,就叫自己這個年輕漂亮的母親,替自己那個永遠也見不了面的爹,守一輩子活寡吧,那自己可真的是太不孝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