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三百四十四章 報告我叫雲小手 文 / 秋一秋

    同樣二十分鐘,李衛東再次投降,溫柔的撫慰了一番小雲兒之後,李衛東抱著小雲兒,又站在了沐浴噴頭之下。

    那邊,劉雲早已經穿好了衣服,此時正望著那潔白的襯衫上,自己和小雲兒留下的那兩朵,鮮紅的玫瑰花。

    李衛東和小雲兒洗完之後,走到了劉雲的面前,說道:「這件普通的襯衫,因為你們兩,變得珍貴了,我們把它珍藏起來,到老的時候,拿出來回憶你我之間的開始。」

    劉雲一聽,幸福的眼淚流淌了下來。

    李衛東穿好衣服,一手扶著一個新加入女人行列的嬌妻,走出了澡堂子。

    門口站立的女兵心道:「乖乖,李將軍大人,你可算出來了,在不出來,我們兩個都凍成干了,這同樣是女人,更何況我們兩個長的也不醜,你怎麼就不能心疼一下呢。」

    可是,兩個女兵敢想卻不敢言,一看李衛東出來,立馬立正敬禮道:「李將軍。」

    李衛東對女兵道:「辛苦你們了,現在,澡堂子歸你們了,叫所有的女兵,都進來洗吧。」

    回到自己的營房之中,抱著劉雲和小雲兒,李衛東美美的睡了一覺,一直睡到第二天天亮,起身之後,招呼衛兵,打來洗漱的水,和劉雲和小雲兒洗漱完畢之後,簡簡單單的吃了一頓早飯,就命令部隊,開拔了。

    國企業幾百人的隊伍,被李衛東暫時編成了一個營,也跟著大部隊,走了。

    李衛東的部隊,出王爺廟,繞過通遼,走鐵嶺,經彰武,半個月之後,到達了黑山腳下,這一路上,雖然小戰鬥不斷,但是大規模的戰鬥幾乎沒有,所以,一路行軍也算順順利利。

    不過此時的時間,已經不再是一九三一年了,轉眼之間,已經到了一九三二年的一月份。

    行軍的路上,李衛東和艾東珍也親熱了一次,艾東珍告訴他,黑龍江省的金庫,也叫她給收進了戒指,這把李衛東樂夠嗆。

    李衛東要建立商業帝國,這黃金自然是越多越好。

    在花野真衣的照顧下,和治療下,經過半個月的時間,倪天的傷,也好了七七八八,此時,不需要擔架抬著,整天在李衛東面前,活蹦亂跳的。

    李衛東對倪天道:「倪天,馬將軍說你是雲中小手,我覺得這個名字也挺好,要不你以後就叫雲小手吧。」

    倪天道:「倪天這個名字也是你給起的,我沒意見,你別叫我三隻手就行。」

    李衛東笑道:「叫你倪天,你竟做那逆天的事情,黑龍江一戰,你差點死了兩回,改成雲小手,也好收收你的脾氣,叫你安穩一點。」

    倪天道:「只要你不把我下放到部隊裡,你愛叫我什麼叫我什麼。」

    士兵們在搭建營房,李衛東閒來無事,決定去黑山腳下的新立屯去看看,小鬼子打完海倫的馬占山,就會揮兵南下,來取錦州,這黑山是戰略要地,將來免不了,在這裡和鬼子發生一場大戰,所以,提前偵察一下地形,還是有必要的。

    李衛東對身邊的倪天道:「倪天,帶上十八騎和柳俊才,咱們去新立屯去看看。」

    呼喚一聲,倪天站在一邊傻笑,不回答。

    李衛東又喊了一次道:「倪天,你聽見了沒有?」

    倪天還是站在一邊傻笑,不做回答。

    李衛東怒道:「媽了個巴子的倪天,你腦袋被鬼子炮彈炸傻了怎麼地,耳聾了?」

    倪天笑道:「報告師座,俺叫雲小手,不叫倪天。」

    李衛東氣的指著倪天的鼻子罵道:「小兔崽子,行,你進入角色還挺快?」

    倪天立正道:「軍人的天職,就是無條件服從長官的命令!」

    李衛東道:「好,雲小手,帶上十八騎和柳俊才,和老子去新立屯。」

    黑山、大虎山位於遼河與醫巫閭山山脈之間的走廊地帶,是由奉天通往關內的必經之路。黑山、大虎山像兩扇鐵門,開則南北暢通,關則人車堵塞,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黑山和大虎山腳下,有一個屯子,叫新立屯。

    新立屯是遼西地區著名的『邊裡第一鎮』,明朝中葉修築的『柳條邊』,西起大凌河,古名白狼河,經由義縣(義州),北鎮(廣寧)進入黑山縣境地的白圖廠門關,新立屯(柳旁台),奔法庫,赴昌圖,至丹東(安東)鴨綠江旁,至今距鎮北門外一華里處古柳條邊。

    著名的醫巫閭山,由西南向東北延伸成為新立屯鎮在西南面的天然屏障。醫巫閭山北端餘脈馬鞍山、金豬山、廣富山、雙.峰山,青石嶺群山環繞。八河秀水在鎮西匯聚,繞鎮壓南潺潺流過,。

    新立屯開發很早,該鎮南瀕北鎮、黑山、盤錦、營口,西通義縣、阜新,北達朝陽,東鄰新民、瀋陽。鐵路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達,沈阜公路於鎮南門外通過。

    新立屯鎮周邊上百個村屯星羅棋布,由鄭家園子、西柳屯、曹家窩棚、小八家子等自然屯相連成鎮,更名為新立屯鎮,該鎮以關帝廟為中心,東西南北向四方輻射,鎮子裡及周圍村屯漢族、滿族、回族、朝鮮族、錫伯族,蒙古族多民族混雜居住,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明末清初這裡已經形成商貿集散地的雛形。

    待光緒五年新立屯地處醫巫閭山北部邊緣的一個山中處,是由錦州向北通往內蒙哲裡木盟,由瀋陽向西達阜新、義縣至承德的必經之地。宋遼時期就是古戰場,明末清初就為兵家必爭之地。

    此時,由於獨立第一師,在錦州布下重兵,新立屯既沒有東北軍駐兵,也沒有小鬼子的駐兵,屬於敵我雙方的緩衝地帶,百姓們並沒有著受九一八事變的影響,依然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此時正是農閒季節,內蒙地區通遼、庫侖、開魯、林東、林西、天山、魯北、阜新、朝陽等地的大批牛羊、騾、馬、驢、駱駝、皮張、羊毛、盤山、台安、遼中、營口、錦州的魚蝦、食鹽、滷水、飼草葦蒲及柳編製品;廣寧、義縣、朝陽的山貨、水果、木材;新民、彰武、黑山等地的糧谷、棉花、大豆、芝麻,肩擔車載,牲畜駝,從四面八方湧向新立屯鎮,等待這關內外的商人前來交易。

    這些都是李衛東急需的軍需用品,李衛東命令梁重等人,和那些商人們購買,部隊打了半個多月的仗,又走了二十多天的路,是該改善生活的時候了,在說,自己第一次去錦州,見那些自己的部下們,不帶點禮物,也說不過去,雖說自己現在已經不是第一師的師長了,但是畢竟第一師,還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安排完梁重等人的差事,李衛東決定去逛一逛那座關帝廟,自己是熱血的武將,菩薩可以不拜,但是這忠肝義膽的關老爺,卻不能不拜。

    帶著雲小手(倪天)和柳俊才兩個人,李衛東就來到了鎮中心的關帝廟。

    關帝廟就是為了供奉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關羽而興建的。關帝廟已經成為華夏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與後人尊稱的「文聖人」孔夫子齊名,被人們稱之為武聖關公。

    一座關帝聖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風的展示;一尊關公聖像(商賈們專門由關帝閣請回關公),就是千萬民眾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塊青石古碑,就是一個感天動地的忠義教案。

    廟的木結構部分為明代、部分為清代和近代建築。廟宇屬抬梁式木構架建築,面闊三問,進深六間。總長40米,寬17米,面積680多平方米。懸山頂,綠瓦。多是石梭柱,柱礎鼓狀。

    廟前有一大廣場,石雕欄杆,疊隔其間,蓮花池介場中,綠水滿波映襯古廟。

    亭上有各種地方特色的瓷雕圖案,正面是「八仙過海」和「獸圖」(麒麟、象、獅、虎、鹿、羊、騾、豺)。背面雕塑唐宋故事情節中的120個人像,造型生動,多彩多姿,舉目環視,氣勢雄偉。

    廟內的金木雕更是巧奪天工,金碧輝煌。主殿下的水磨青色大陛石上,雕刻一條罕見的盤龍,騰雲吐珠,崢嶸露角,這些金石雕刻,都出於歷代名家上乘珍品。主殿中間是關公神像及神龕,兩邊是四員大將,右邊是周倉。廟內有許多明清近代的石、木刻對聯、匾額。清咸豐皇帝御筆「萬世人極」高懸於上。

    大殿東側懸掛一口高1.2米、底長2.15米、重400多斤的清道光年間鑄造銅鐘,聲音洪亮,整座廟宇佈局嚴整有序,氣魄非凡。

    李衛東正在欣賞這關帝廟的磅礡氣勢,突然有人喊道:「李衛東,李將軍,你可認得我嗎?」

    李衛東順著聲音望去,只見關帝廟大堂的佛像後,走出一隊人,各個精神抖擻,看架勢,是武功極高的保鏢,保鏢前,站起一個非常帥氣的美男子,三十左右的年紀。

    ps:求鮮花啊,大大們,你們的力量太偉大了,都105朵了,在有25朵,就能拿到軍事第一的獎金了,謝謝大大們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