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三百九十九章 愛因斯坦 文 / 秋一秋

    正當李衛東在英國倫敦期間,希特勒也登上了德國的權力巔峰.

    1932年7月31日德國國會選舉上,納粹d獲得了的選票、230個議席,一躍成為國會中最大的d派。在此情況之下,總統興登堡試圖說服希特勒組成聯合zf,但被希特勒拒絕。

    1932年12月22日,德國皇太子致函興登堡,敦促其授權希特勒組閣,石曼也給希特勒提供了200萬馬克的支助。風燭殘年的興登堡無可奈何之下只得委任希特勒出任總理組閣。

    對納粹d人而言,愛因斯坦並不僅僅是一個猶太科學家。他在社會各個層次的名望使他擁有大量的聽眾,而這就意味著政治影響。作為一個忠實的民主和和平人士,他反對納粹d人和德國民族主義者的政治目的,也因此成了長達幾年誹謗戰的主要目標。

    納粹d人在這方面也有他們自己的方式。希特勒「接管」了政.權,這為「秋後算賬」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此時的愛因斯坦,還有一批藝術家和作家,遭到了納粹d報《民族觀察者》的猛烈抨擊。

    幸運的是當時世界顯示了奇跡,愛因斯坦沒有進集中營。就在希特勒奪取政.權的那天,愛因斯坦在柏林郊外卡普特的別墅門口,石曼手捧這一大束鮮花,站在這裡。

    此時的石曼,被希特勒稱為女神般的人物,並在一次演說中高呼:如是沒有這位東方女神的幫助,德國永遠見不到溫暖的陽光。」

    雖然石曼沒有在納粹d中任職,但是,她早已經贏得了他們的尊重,所以本來是前來捉拿愛因斯坦的d徒,看到石曼的身影後,立即退去。

    原本的歷史,此時的希特勒還沒有上台,不過因為石曼的原因,使得希特勒登上權力巔峰早了一個月,這使得愛因斯坦沒來得及逃走。

    有人說愛因斯坦對女性就像「磁鐵對鐵屑」那樣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而他在女人的圍繞中也感到非常愜意,並且對所有的女性都感興趣。

    即使在尚未成名的時候,愛因斯坦對女性也頗具吸引力,不過名氣確實為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追求者。不論是婚內還是婚外,他在生活中肯定比單身漢牛頓或他的朋友、模範丈夫尼爾斯.博爾有過更多的浪漫插曲——但也有人說,這些愛情基本上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並無直接的x關係。究竟怎樣,大概只有當事人清楚了。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愛因斯坦已經取得了讓人狂熱崇拜的地位。這時他發現,他對女人的吸引力被提升到了奇跡般的高度。1米76的身高,寬闊的肩膀,保持良好的體形,被吹捧成具有傳奇般的智力;髮型、服飾再經愛爾莎的徹底改變關於愛因斯坦對異性的口味,人們的看法可謂大相逕庭。

    在選擇愛侶方面他倒是不怎麼挑剔,但是在異性朋友上,他覺得不諳世事的天真少女比圓巧世故的社交型婦女更有吸引力。

    愛因斯坦喜歡女人,而且他越粗俗邋遢,便越是討她們的喜歡。

    偏愛漂亮的女人是他的一個弱點。

    婚後不久,愛因斯坦愛上了一個朋友的侄女、已婚少婦、威廉皇家研究所的一名年輕女秘書倪貝蒂.紐曼。1923年,愛因斯坦和魯道夫結婚之後,倪貝蒂成了愛因斯坦的秘書。頃刻之間,他就熱烈地愛上了她。這是愛因斯坦在與愛爾莎婚姻期間的第一樁風流韻事。

    在猶太教義和血統兩方面,愛因斯坦很早就開始淡薄對教義的信仰,但是從來不忘猶太血統,說猶太血統是自己「最強的人際關係」並說「沒有德國猶太人,沒有俄.國猶太人,沒有美國猶太人,實際上只有猶太人。()」他認為猶太傳統特徵中的「為知識而追求知識、近乎狂熱的熱愛正義、個人獨立的願望」等特質使他「感謝幸運之星」讓他屬於猶太人。

    愛因斯坦致力於維護猶太人的利益,並不因為自己是猶太人而迴避為本族裔的個人或者族群利益說話。舉手之勞的簽名一類,他參加的很多,而且他還寫過一些章,參加過一些猶太人的政治活動。為了減少猶太人教育機會上的歧視,他奔走歐美籌款設立猶太人大學。

    1923年他到耶路撒冷演講,場所就是將於1925年正式成立的希伯來大學。他為猶太人利益服務自然得到稱讚,但也受到攻擊,特別是當他所居住的德國和猶太人有嚴重衝突的時候。但是,愛因斯坦並沒有因此退卻,或者只關心自己個人而放棄維護族裔權利。同時,愛因斯坦並不盲目支持猶太人所做的所有事情,對於他認為錯誤的事情他同樣反對。

    愛因斯坦維護族裔權利,表達政治觀點,並不都是自己「功成名就」以後。上面提到的1915年到1917年宣言發表時,愛因斯坦還沒有成為物理界以外的世界名人。

    因為愛因斯坦對於美女,沒有免疫力,所以石曼這位被譽為東方女神的美女,來到德國後,很快成為了愛因斯坦的朋友。

    愛因斯坦並不是齷蹉的人,對於石曼,他除了欣賞,並沒有做什麼過激的行為。

    他的小情人倪貝蒂打開了別墅的門,見石曼手捧鮮花站在門口興奮道:「石曼,你終於來了,剛才別墅外嗡嗡的圍了一群蒼蠅,煩人死了,教授正在客廳等你呢。」

    石曼笑道:「倪貝蒂,蒼蠅並不可怕,你瞧,不是被我倪貝蒂道:「你可真厲害,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見了你,就像見到了老虎一樣。」

    石曼只是笑了笑,沒有回答,走進了愛因斯坦的別墅。

    愛因斯坦現在比較煩,對於希特勒剛一上台,就對猶太人露出爪牙,他早就有預感,不過當他認識石曼之後,心中更期待石曼給他規劃出的藍天,所以在石曼的勸說下,並沒有離開德國,而是在靜靜等待,那個石曼所說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實驗室的李衛東的到來。

    其實愛因斯坦對於華夏的瞭解,並不是開始與石曼,早在認識石曼的十年前,他就去過華夏。

    在1919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被得到證實,馳名天下後,就開始被介紹到華夏,特別是通過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給華夏學術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愛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這個古老而陌生的東方國度——華夏。

    1922年7月,愛因斯坦受到被謀殺的威脅,與愛爾莎暫離柏林。10月8日,他們夫婦倆應邀去日本講學,在法國馬賽港乘日輪「北野丸」號啟程,沿途訪問了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1月9日,在去日本的途中,愛因斯坦被授予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11月17日∼12月29日,訪問日本。

    愛因斯坦在往返途中,兩次經過上海,一共停留了3天,親眼看到了處於苦難中的華夏,並寄予深切的同情。

    他在旅行日記中記下「悲慘的圖像」和他的感慨,實在深刻而形象「在外表上,華夏人受人注意的是他們的勤勞,是他們對生活方式和兒童福利的要求的低微。他們要比印度人更樂觀,也更天真。但他們大多數是負擔沉重的:男男女女為每日5分錢的工資天天在敲石子。他們似乎魯鈍得不理解他們命運的可怕……

    這個城市鮮明地體現了歐洲人與華夏人的社會地位差別,這差別讓人十分理解近年來的gm事件。在上海,歐洲人形成一個統治階級,而華夏人則是他們的奴僕。

    這個受折磨的、魯鈍的、不開化的民族,與他們國家偉大明的過去好像毫無關係。他們是淳樸的勞動者……呻吟著,並且是頑強的民族……

    這是地球上最貧困的民族,遭受著殘酷的虐待,所受的待遇真是牛馬不如……」

    華夏人民的遭遇,叫愛因斯坦的社會同情心再度被喚醒了,他的心在顫慄,在淌血。

    愛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愛是沒有國界的,他對華夏的感情沒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建立在人類的同情心和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之上。

    1931年「九一1932年10月,華夏gd的創始人陳d秀在上海被捕,愛因斯坦和羅素、杜威等具有國際聲望的知識分子聯名致電蔣光頭,要求釋放陳獨秀。

    同時愛因斯坦的思想,也對華夏日益產生深刻而久遠的影響,他使得很多華夏的有志青年,遠赴歐洲,踏上了追求科學的道路。

    雖然愛因斯坦對華夏有很深厚的感情,但是對於石曼提議在華夏完成自己的科學夢想並沒有什麼信心,直到石曼對他拿出了李衛東寄來的東珍島上的實驗室圖片和三亞工業區的建設照片的時候,愛因斯坦的那顆心,才為之一動。

    李衛東給予石曼寄來的實驗室圖片,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有一些,愛因斯坦只有在夢境中見到過,他想不到,那個遙遠貧窮的國度,會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小島,尤其是守島秘書,辛吉斯那猶如雕塑般的美麗,深深的震撼了愛因斯坦的心臟,他決定,即使不留在華夏,也要去東珍島上去看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