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零五章 榆關事變 文 / 秋一秋

    榆關事變的發生過程,發現它與九一八事變類似,都是激進的中下級軍官發動並迫使高層同意擴大的軍事行動。

    落合甚九郎少佐受天津駐屯軍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將之密令,爭取何柱國將軍投靠日本建立中立區,所以對山海關守軍比較客氣。結果山海關守備隊中尉兒玉利雄等人不知原委,將落合甚九郎少佐*迫何柱國的一些手段看作是行動的暗示,且又以為落合優柔寡斷,便於1月1日夜擅自行動從而引發了中日兩軍的衝突。

    「榆關事件」之所以爆發成兩軍的大規模戰鬥,與日本軍人的自大和護犢情深密不可分。日本軍人一向把軍人的榮譽看得比生命還重,所以一旦戰敗就會切腹自殺。對於與外國.軍隊作戰,一旦軍隊吃虧或者戰敗,那日軍的任何其他部隊是絕不會袖手旁觀的。

    不管是否違反軍令、軍規,都會出手相助一拼到底的。因此,當山海關守備隊與華夏守軍交戰中吃了虧,並請求天津駐屯軍和關東軍援助時,關東軍就毫不猶豫地發兵相助,而先不去管該不該出兵,出兵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一切都等戰鬥打完了再說。

    而日本zf就像是養了一群不聽話的孩子的家長,不聽話的孩子無論在外面惹了多大的禍,先把責任推給別人,然後再關起門來論是非,結果往往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就如「九一八」事變的策劃者中,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這等人擅自興兵製造如此重大的事件,不但不給予嚴厲制裁反而分別晉陞為升陸軍大佐和陸軍少將,可以想像,對日本軍人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日軍佔領山海關後,老蔣緊急向日本zf提出嚴正抗議,要求日方立即撤軍並賠償損失。

    同時,給柏林的李衛東發電報,叫他立即回國,並命令杜聿明率領佩劍旅,奔赴北平。

    為爭取國際社會支持,國民zf還先後致電國際聯盟及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西班牙、荷蘭七國zf說明事件真相。

    日本zf此時在國聯正受到來自各方要求其從東北佔領地撤兵的壓力,外交上極為被動。萬沒料到關東軍和天津駐屯軍還嫌麻煩不夠大,繼續添亂。無可奈何之下只得胡攪蠻纏推卸責任,聲稱是中方駐軍主動挑釁,並堅持其行為符合辛丑條約之規定。

    在日本內部,外務省大臣則訓令「此時的山海關事件,最為重要的在於謀求地方解決,我方應嚴禁出現可能以此為契機將戰局發展至平津地區之行動」。

    日本內閣也同意「事件不擴大」和「地方解決」的策略。迫於zf的壓力,軍部命令關東軍把正向五里台、石河進犯的部隊回撤。

    1月8日,除第5而對於華夏來說,山海關是東北進出關內的咽喉要道,也是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大後方,從戰略角度又可以與長城防禦連成一體,相互支撐。它的丟失使對日軍的防禦限於極其被動的局面。從山海關的丟失表明東北的危機正如可怕的瘟疫一樣向華北蔓延,日本人對華夏領土強取豪奪的野心已不僅僅是一隅之地,華北危機不再遙遠,民族危機已經迫在眉睫了。

    山海關陷落,舉國震驚,民眾嘩然。全國各地報刊等新聞媒體大加評論,抗議日軍的侵略行徑,譴責南京國民zf的不抵抗政策。

    1月7日,中gzy通過《zy關於日本帝國主義進攻華北的決議》,指出:「日本帝國主義炮轟和佔領山海關,開始了帝國義殘殺華夏民眾及瓜分華夏的新階段,」

    「日本帝國主義的大規模進攻華北,國民d的繼續不抵抗的政策及其民族武斷家傳的破產,將促進全國工農勞苦群眾反日反帝鬥爭的更加高漲。在這方面d的正確領導將是決定這個高漲的程度和速度的主要因素。」

    同日,退入蘇聯境內的東北抗日名將馬占山、蘇炳、張殿九、謝珂等通電國民zf,希望zy「幡然定計,拚命爭存,一切軍政計劃悉以抗日救國為目標」,並要求zf援助歸國,統軍殺敵。

    正在江西佈置對zyh軍進行第五次「j」的蔣光頭,面對國內千頭萬緒的複雜形勢,又在心裡細細地盤算起來。四次jg的失敗,使他深感震驚。如此優勢的國.軍屢戰而無法得勝,這不能不使他對中.共和h軍另眼相看,也更使他意識到如果不乘中.共h軍羽翼未豐之際徹底根除,那麼將來他的大業必定亡於中.g。

    但他又不能不為國內的形勢所憂慮,日本人圖謀華北已成事實,國際、國內形勢對他愈益不利,如果再不對日本人加以抵抗,向國人有所表示,恐怕等不到剿滅中.g他就將淹沒在華夏民眾的怒濤之中,可眼下兩廣雖口頭上服從南京zy,實際上同床異夢,處於半獨立狀態,一個兵都不會派出,zy軍又要「jg」,從哪兒調兵呢?思來想去,他的眼光只能重又回到兩廣。

    1月21日,國民d內政部長黃紹奉蔣光頭之命,率訓練副監徐景唐親赴廣州,遊說兩廣的陳濟棠、李宗仁。由於黃紹門出兩廣,與陳濟棠、李宗仁蔣聞訊,立刻產生了一個一箭三雕的妙計。派黃紹遊說兩廣,出兵jg,zy軍名義上北上抗日。如兩廣答應,則zy軍拋出點兒兵北上敷衍張少帥和全國輿論,主力則置於兩廣軍側後,督其「jg」,無論兩廣軍與h軍誰家勝了,都替他蔣光頭除去一塊心病。

    如果兩敗懼傷,則zy軍乘虛而入,剿滅h軍,吞併兩廣部隊。此為上上策。如果兩廣軍隊拒絕行動,則正好替他分擔不抵抗的罪名。蔣光頭就像個狡詐的商人,時時都在算計著利害得失。

    廣州方面也不是吃閒飯的,當聞訊黃紹前來廣州時,他們就已意識到了蔣的險惡用心。黃紹抵達廣州後,除了受到熱情的接待和一些空空好話外,什麼諾言也得不到。

    在幾乎雲集了兩廣高級將領和高級d政人員的軍事會上,黃紹和徐景唐幾乎磨破了嘴皮,可對方不是推說械彈不足,就是軍費不夠,就是不答應派兵去江西。

    次日,陳濟棠把黃紹請到家中。幾句寒暄過後,陳濟棠突然直盯盯地看著黃紹,頗意外地說道:「季寬(黃紹字),我們是十幾年的共過患難的老朋友,今天你要說真心話,老蔣要我出兵江西,是不是想利用gd把我們鉗著,好抽他的軍隊來搞我們呀?」

    這一將點得黃紹頗感驚訝,一愣神間,陳濟棠笑著說道:「我想一定是的,蔣的抗戰是假的。你看是不是呢?」眼看陳濟棠已看穿了一切,黃紹只得無言地苦笑著,表示默認。

    蔣光頭見陳濟棠死活不肯出兵,雖然氣憤,卻也無奈,只得一面廣造輿論,詆毀兩廣軍隊,一面調來參加「jg」的zy軍黃傑第2師、關麟征第25師和劉勘第83師北上,敷衍張少帥和全國輿論。

    張少帥卻不知道蔣的心思,還著實激動過一陣子。山海關之戰,拉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

    日軍奪占山海關後,曾向石門寨等何柱國主陣地作試驗性進攻,但被擊退。見華夏守軍防守嚴密,而千里之外的日內瓦國聯對中日衝突的裁決又到了最後階段,日軍便暫停在山海關一線。

    1932年初的日內瓦國聯.總部,中日代表唇槍舌劍也進入了白熱化。此時,中小國家站在同情華夏的立場上,主張制裁日本,但大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對日本退出國聯的威脅頗為擔心。

    為使日本打消退出國聯的念頭,一些大國準備綏靖日本,犧牲華夏。為此國聯圍繞此問題的爭執一時僵持不下,中日爭端的解決一時陷入一片混沌。這時,華夏方面獲悉這一陰謀,華夏代表施肇基代表華夏立即就此問題向國聯提出抗議。19國委員會中非難杜拉豪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1933年1月15日,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向各國發表通告:美國不承認偽滿洲國。這樣,美國在大國中首先向日本表示了強硬態度,使以大國為中心的妥協案宣告流產,中、日國聯之爭有利的天平開始倒向華夏一方。

    此後,國聯對日本的態度開始強硬起來。

    2月14日,國聯修改了李頓報告書,通過了要求日軍撤退到滿鐵附屬地以內和確認華夏對東北三省統治權的最新報告,日本被*入外交絕境。這時他們所面臨的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執行國聯決議,從東北撤軍;要麼與國聯徹底翻臉,退出國聯,不承擔國聯義務。對於圖謀華夏已久的日本來說,第一條路是斷不能考慮的。那麼等待他們的,只有退出國聯,承認外交失敗這唯一一條路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