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零九章 熱河之敗 文 / 秋一秋

    東北軍本是地方性的武裝集團,其前身為奉系大軍閥張作霖所統轄的奉軍。1928年底張少帥舉行東北易幟之後,編為東北邊防軍,納入南京zf軍系統,擁有兵力約三十至四十萬。其統帥張少帥為國民zf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又為全國陸海空軍副司令。

    不過隨著張少帥的這次下野,原本這支能夠和蔣光頭zy軍抗衡的部隊,從此劃上了一個句號。

    雖然之後,張少帥從國外回來,又繼續領導了這支部隊,但是,那時候的東北軍,已經沒有了現在的地位,已經完全成為了被老蔣調遣的國.軍。甚至於,還趕不上他的手下敗將,閻錫山。

    熱河抗戰從日軍開始進攻到日軍奪取熱河省會僅僅用了12天,從錦州到熱河有400多公里,日軍一路上還要攻城拔寨,還要迂迴前進,還要遇水搭橋。若再考慮到當時的路況較差,所到之處多為高原山地,到處是崇山峻嶺,險隘棋布,從戰術上講絕對是易守難攻之地,日軍能以如此速度完成戰鬥,幾乎可以說如同行軍拉練一般了。

    東北軍潰敗、陣前投敵,甚至還有熱河民眾歡迎日滿聯軍,組織民團痛擊湯玉麟部隊的那樣的事情發生,都讓這個年輕的少帥不能理解、苦悶、恥辱、悲愴甚至無助。

    華夏有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想想他父親在世時東北軍曾經的無限風光,如今僅僅過去短短幾年,這支家鄉的子弟兵竟如此不堪一擊。

    從「九一八」事變到退守關內,他還可以抬出蔣光頭不抵抗的訓令做為掩飾,混淆視聽。可熱河抗戰卻是zyzf和蔣本人都支持他必須堅決抵抗不能含糊的戰鬥,甚至蔣的zy軍也派來3個師(25師、2師和83師)北上參與抗戰,結果這3個師還在路上,熱河就成了關東軍的囊中之物。張少帥畢竟是個30出頭的血性男兒,畢竟血管裡還流淌著軍人的血液。儘管這時他還被毒癮折磨著,但他還打算重整旗鼓,再上疆場與日軍拚個高下。

    然而歷史有很多時候是不再給犯錯人機會的,一帆風順的張少帥這次到了該為他的失敗和無能承擔責任的時候了。熱河淪陷,民怨沸騰。

    立法院長孫科對新聞媒體公開表示:張少帥、湯玉麟是華夏民族的罪人,zf應與嚴懲,不然民憤難平。

    張、湯應立即辭職以謝國人。監察院邵鴻基等7名委員聯名彈劾張少帥和湯玉麟。在民間,就連一向與張少帥關係要好的白話學先鋒胡適博士也憤怒指責張少帥的五大罪狀:

    (一)自己以取咎取怨之身,明知不能負此大任而偏要戀棧,貽誤國家,其罪一;

    (二)庇護湯玉麟,縱容他禍害人(三)有充分時間而對熱河、山海關不作充分的準備,其罪三;

    (四)時機已急,而不親赴前線督師,又至今還不引咎自譴,其罪四;

    (五)性情多疑,不能信任人,故手下無一敢負責做事的人才,亦無一能各負其責各自為戰的軍隊;事必恭親,而精力又不允許;部下之不統一,指揮之不統一,都由於無一個人肯替他負責任,其罪五。

    外交方面,出席國聯會議的代表顏惠慶和顧維鈞,覺得無臉再在列強面爭取權益,憤然向南京zf遞交辭呈。

    蔣光頭作為國民zf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在如此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刻竟然未到前線部署作戰,不知輕重地在江西那裡督剿h軍,難辭其咎!直接指揮作戰的張少帥將大好河山一丟再丟,該當何罪!更可恨的是熱河省zx湯玉麟,不僅貪婪成性使得民不聊生,還貪生怕死臨陣脫逃,罪不容赦!於是,國民zf對湯玉麟撤職,並發出緝拿令。

    張少帥知道這次這麼快就丟失了熱河全省是把禍惹大了,但他沒想到後果如此嚴重。全國上下出離憤怒了,不但要求懲辦他和湯玉麟,甚至還有的強烈要求蔣光頭和他同時下台。

    在這種形勢下,他知道自己需要做出個姿態來,免得怒火再燒到蔣委員長身上。在國民d的高層人物裡面,蔣光頭和張少帥的關係非常特殊。在國民gm軍之外的軍閥當中,只有張少帥沒有和蔣的軍隊打過仗,若不是1928年底張少帥易幟歸順國民zf,蔣就不能完成華夏形式上的統一。

    所以,蔣、張在那個時候對於國家和民族共同做出了貢獻,也奠定了他們之間的友誼基礎。

    到了1930年中原大戰,若不是張少帥關鍵時刻公開支持蔣光頭,戰局誰勝誰敗更難預料。蔣靠張的支持使國家的統一更進了一步,也使蔣的地位更加鞏固,實力更具優勢。

    這樣一來,蔣、張的關係就不僅僅是友誼那麼簡單了,可說是患難之交了。蔣那時非常看重張少帥,據說,蔣之於張就好比國父孫先生之於蔣光頭。

    張本人那時並不知蔣對他有這樣高的希望,但張是個非常講義氣的男人,這是東北男人骨子裡面就有的東西。同時對於熱河的慘敗他內心的愧疚比任何人都沉重。

    張少帥卸任之後,蔣即任命自己手下的大將,國民d軍隊中的第二號人物何應欽出任國民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何是貴州人興義人,興義現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1908年和蔣光頭同一批被保送到日本東京振武學校學習軍事,也和蔣一樣在此期間加入了華夏同盟會。191蔣任黃埔軍校校長,他任教育長,蔣任海陸空軍司令,他任參謀長,蔣任國民zfzx,他任軍政部長,屬於跟蔣最近的蔣系干將。

    3月11日何到任之後,因為日軍已經*至長城各關口,他只能先維持張少帥部署的各部隊在長城沿線的駐防,東北軍原來的6個軍,因湯玉麟已被通緝,55軍番號取消;馮占海的部隊隨孫殿英退到了察哈爾的多倫改編成91師,隸屬萬福麟的53軍。所以改編後的東北軍只有4個軍零2個獨立師、4個騎兵師、3個炮兵旅、1個工兵團,總兵力約26萬人。東北軍按照張少帥臨行囑托,集結在華北一帶,籌謀還鄉大計。

    何應欽上任幾天後,便向華北各部隊頒下戰鬥命令:命傅作義將軍率所部第7軍團防守獨石口,傅作義可設軍團部於張家口;

    命已與敵在熱河交過手的王以哲第7軍先防守古北口,待zy軍徐庭瑤第17軍到達後再換下整補;命宋哲元率29軍防守喜峰口,將日軍頂在長城防線的突出部外;冷口方面的防務由商震率第32軍擔任。

    此外,由長城撤下來整補的東北軍也得到命令:整補完畢調北寧線天津以東及冷口以東佈防。駐節察省多倫的孫殿英41軍須堅守多倫以東地區,威脅敵後,使日軍不能不顧及身後。

    長城,2000年前秦始皇抵禦外敵人侵的古老工事,想不到又成了2000年後華夏抗擊外敵人侵的唯一工事,華夏人,該為華夏數千年悠久而輝煌的歷史而驕傲,但也不能不為今日武備的廢馳而痛心。

    在說何應欽對於李衛東的安排。

    此時的李衛東,有兩個身份,一個是東北軍副參謀長,一個是佩劍旅旅長。

    按理說,何應欽把李衛東安排到東北軍系統,或是下放到佩劍旅。

    可是,何應欽偏偏沒有這麼做。

    何應欽自己就是一個親.日分子,九一八後,李衛東無緣無故的冒了出來,一路因為戰功,陞遷至中將,因為嫉妒,何應欽肚子裡憋了一肚子的火。

    現在全國上下都知道,在老蔣的眼中,李衛東是第一紅人,雖然此時李衛東羽翼還未豐滿,但是保不齊幾場大仗之後,威脅到他何應欽的地位。

    另一方面,何應欽一直夢想著取代老蔣的地位,李衛東這次陪蔣夫人去歐美考察,在外交和政治方面,也展示出來了不一般的能力,尤其是,在老蔣的面前,李衛東表現的畢恭畢敬,這也使得這一次,老蔣*迫張少帥下野,何應欽本指望李衛東念他與張少帥之間的兄弟情義,會和老蔣大吵一場,可是誰承想,李衛東不但沒吵,反而幫著老蔣去勸張少帥。

    這件事,又叫何應欽認為,李衛東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

    若是把李衛東派回東北軍任參謀長,以李衛東的能力,東北軍會叫他短時間內,擰成一股繩,或是完全被他*控在自己的麾下。

    張少帥是一隻紙老虎,並不可怕,但是,李衛東可是一隻餓虎,若是叫他接替張少帥,成為東北軍新的當家的,那麼何應欽的二號人物,就別當了,保不齊被他擠壓道幾號上去。

    佩劍旅,是目前華夏武器配備最好的一支隊伍,清一色的德械,而且在上海戰役中,戰功卓著,被號稱華夏最能打的部隊,若是叫李衛東回去,憑這小子對小鬼子的經驗,保不齊又會撈取多少戰功。

    所以,何應欽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他把佩劍旅,劃給了第25師的關麟征,杜聿明原本就是這個師的副師長,部隊協調起來,不會出什麼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