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二十章 長城血戰(一) 文 / 秋一秋

    趙登禹乃山東荷澤人,魁偉健壯,武功高強,是西北軍有名的戰將。趙登禹將軍出身貧苦,祖輩都是純樸的農民。他兄弟姐妹五個,大哥趙登鑾,二哥趙登堯,趙登禹排行老三,另有一姐一妹。這麼多人,僅有薄田三畝,只靠父兄扛活養家。趙登禹的兄弟姐妹都沒上過一天學,只有他讀了兩年書,在私塾讀到二年的時候,不幸父親趙錫君去世,只好掇學。

    13歲那年,他和二哥趙登堯一起拜當地著名武術教師朱鳳軍為師習武。由於趙登禹聰明好學,吃苦頑強,三年間刀、槍、劍、棍各種兵器和太極拳、八卦掌、少林多種功夫都練得純熟,並能融會貫通,成為武林傑出少年人才。

    那時候,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軍閥置華夏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趙登禹自幼常聽先輩們講述菏澤捻軍大敗清軍僧格林沁和大刀會痛殺德國洋鬼子的故事,逐漸增強了民族愛國d悟並養成豪放正直的性格。

    1914年,他剛滿16歲,懷著救國救民的雄心壯志,踏上了千里投軍的征程。當時華夏剛推翻了滿清王朝,又經歷了袁世凱稱帝和張勳復辟等鬧劇,接下來軍閥混戰,暗無天日。趙登禹瞭解到軍閥隊伍大多不是好東西,而馮玉祥的部隊軍紀嚴明、愛護百姓,於是和二哥趙登堯、同村好友趙學禮、趙全勝一起離家,一路爬山涉水,沿途討飯,不分晝夜奔行20多天趕到陝西潼關,找到了第十七混成旅的旅長馮玉祥。

    不料當時不招新兵,軍中管事被趙登禹千里投軍的精神所感動,才勉強收留他當了個副兵。連長一見他就說:「你要知道,當副兵只管飯,不發軍餉。」趙登禹斬釘截鐵地回答:「我當兵不是為了發財,要是為了撈錢,我就不跑這麼遠當兵了。」

    在一次訓練時,馮玉祥聽說趙登禹武藝了得,令他與自己比試摔跤,結果趙登禹將馮玉祥連摔三跤。

    當眾「出醜」的馮玉祥大喜,讓趙登禹到身邊當了衛士。

    1916年,馮玉祥駐軍河北廊坊一帶。一次部隊在山下練兵,突然從林間躥出一隻猛虎。

    當時戰士們正練徒手格鬥,只有連長佩帶匣子槍,倉皇間連長髮幾槍卻沒擊中要害,而虎已撲到近前。

    戰士們一下都驚呆了,尚不知如何對付這只凶獸,只見趙登禹大吼一聲,一個箭步縱出隊列,迎著撲來的猛虎,先是閃展騰挪,將那虎引誘得前爪撲空,閃身躍虎背,揮拳運氣便打。那虎痛嘯一聲,挺身直立,探頭甩尾,意欲將趙登禹甩脫,再反撲過來。不料趙登禹發聲喊,兩腿就像鉗子一般夾住虎肩,左手死死揪住虎腦門,照準虎腦門又是七八下重拳,打得那虎馮玉祥聞知此事十分驚訝,親筆在打虎照上書寫「打虎將軍」四個家,又把他調到衛隊當貼身護兵。自此,趙登禹在馮玉祥身邊生活了7年。

    從那以後,趙登禹的軍旅生涯開始輝煌起來,憑著軍功和馮玉祥的栽培,趙登禹從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一路擢升,30歲就當上了師長。

    在1930年爆發的中原大戰中,馮玉祥的西北軍失敗,被張少帥改編為第二十九軍,趙登禹的二十五師被縮編為一○九旅,他也由師長被「縮」為旅長。

    喜峰口戰場。

    趙登禹看到敵人來近,下令部隊出戰,號兵衝鋒號一起,他大喊一聲:「是爺們,帶把的,都跟老子上,把小鬼子砍回老家!」

    趙登禹揮舞著大刀,當先衝向了敵人。迎面碰上兩個「呀呀」向他衝來的鬼子,只見他手中大刀一揮,來了一招「旋風斬」,兩個鬼子的刺刀尚未遞出,項上的人頭一併飛了出去。

    官兵們見趙旅長身先士卒,衝在前面,更是不甘落後,爭先奮勇,蜂湧向敵人衝去。這一群無畏的戰士,在趙登禹旅長的率領下,如一尊尊天神,在敵群中左衝右突,奮勇砍殺,如入無人之境,真個是所向披靡。敵人在他們面前一個個倒下,大刀在陽光下閃起一道道血紅的光。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就是二十九軍的勇士們的「戰歌!」

    佔領制高點的鬼子傻了眼了,他們手中的輕重機槍啞了,他們面前的大炮啞了,他們沒法開槍、開炮,因為不怕死的華夏人和他們的士兵混在了一起,他們哪裡還能分清敵我。

    衝鋒過來的鬼子一樣也看傻了眼了,這些華夏士兵比他們還「武士道」,還悍不畏死!

    這一場肉搏戰是慘烈的。敵人在大無畏的華夏勇士面前畏葸了,退縮了。丟下一大片死屍,轉身逃命了,在他們那佔據制高點的炮火掩護下龜縮了回去。

    就這樣,趙登禹將軍採取這種戰術,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但是趙部傷亡也很大,一○九旅特務營營長,就在一次肉搏戰中陣亡,趙登禹旅長腿部也被彈片炸傷。官兵傷亡總數達1000餘人。

    經過兩晝夜的激戰,29軍雖然頂住了日軍的進攻,但卻未能奪回被日軍佔領的制高點孟子嶺。處境仍然十分被動。

    在說李衛東那一邊,29軍援軍趕到,他終於鬆了口氣,若是叫鬼子順利通過喜峰口,那麼鬼子的機械化優勢會完全的體現出來,把鬼子遏制在喜峰口,至少趙登禹率部與鬼子激戰,李衛東也沒閒著,他把姚成旭收攏的潰兵,分出一部分,及時的補充到趙登禹旅217團之中,這使得趙登禹分外感激,217團幾乎被打殘,在李衛東的幫助下,不但在短時間內重建,還大幅度的提高了戰鬥力。

    至於剩下的潰兵,李衛東也沒有放回萬福麟部,剩下的戰士,他臨時組建了一支補充旅,自己親自做旅長,暫管這支部隊。

    這件事使得萬福麟大發雷霆,鬧到了何應欽哪裡,對於這件事情,何應欽巴不得兩人互相掐架,所以也沒有做什麼調解。

    萬福麟給李衛東打電話道:「全東北軍都知道你我有私仇舊恨,請李參謀長不要在大戰將至之時,公報私仇。」

    李衛東也沒有客氣,在電話裡罵道:「私仇暫且不說,我也懶得和你計較,今個只和你談國恨,面對鬼子鐵騎,你身為東北軍元老,一軍之長,一槍未放不說,連個招呼都不打,就放棄喜峰口陣地,就憑這一點,我就可以代表張少帥殺了你。」

    萬福麟冷笑道:「你小子也未免太猖狂,張少帥都要給我幾分薄面,你才做將軍幾天啊,就騎到了老子頭上,我就不信,你敢動我?」

    李衛東道:「那你來喜峰口試試。」

    李衛東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又是蔣的愛將,萬福麟還真不敢去喜峰口,他是個逃跑將軍,他自己也怕把事情鬧大了,到時候自己不好收拾,大罵了李衛東一頓之後,又把那些潰兵全部寫進了陣亡名單之中,上交何應欽索要撫恤金。

    面對日寇佔領孟子嶺制高點,抑制我軍攻勢,如此對峙下去,對我軍極為不利,必須迅速扭轉這種不利戰局。

    張自忠、馮治安、李衛東,趙登禹四人共同商議,決定對敵實施大規模夜襲。

    張自忠、馮治安聯名向喜峰口方面作戰軍前敵總指揮趙登禹下達命令道:「敵以大部兵力,連續衝擊,賴我官兵誓死抵抗,終未得逞,我軍為殲滅該敵計,應乘其疲憊夜襲之。」

    為打好這次夜襲,29軍召開了營以上軍官會議。

    會議由張自忠、馮治安共同主持,會議在喜峰口的前線指揮所進行。牆上掛了一張喜峰口及其附近的區域地圖。

    馮治安宣佈開會後便由張自忠講話。

    張自忠對與會軍官道:「從當前敵我形勢來看,對於我們十分嚴峻。侵犯我喜峰口一帶的日寇,主要是日軍服部兵次郎少將為旅團長的獨立混成第十四旅團和以鈴木美通少將為旅長團長的第八師第四旅團,此外還有偽軍一部,兵力約三萬餘人。他們分別由凌泉、平泉、灤平向南推進,想從喜峰口「由於萬福麟部失利,倉皇潰退,讓敵人佔領了喜峰口制高點,居高臨下,使我軍陷於被動,進攻不利。再加上敵人裝備遠遠優於我軍,所以兩天戰鬥下來,雖然靠我全軍將士英勇無畏,不怕犧牲,扼制住了敵人進攻的勢頭,保住了喜峰口的不失,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的傷亡也是大的,代價也是沉重的。」

    「敵人還在源源不斷增兵,長此對峙,於我們十分不利。在這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我、李師長,馮師長、趙旅長我們四人商議,認為經過兩天激烈對峙,敵軍也疲憊不堪,我們要揚長避短,趁敵人疲憊之際,對其發動突然的大規模夜襲,必給敵人以重創。」

    「我和馮師長已聯名給趙旅長下達了夜襲的命令。這次夜襲,決定三十七、三十八師各出一個團,分兩路夜襲敵後;三十八師二二六團楊干三營由鐵門關就近夜襲董家口之敵;第一一○旅於12日拂曉向喜峰口正面之敵攻擊,以策應我夜襲部隊;三十八師一一二旅防守興城鎮及潘家口間灤河右岸及東西城峪之龍井關一帶陣地,隨時準備策應喜峰口方面的作戰。夜襲行動的具體佈置,請趙旅長作具體安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