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三十二章 長城失守 文 / 秋一秋

    面對李衛東的守軍的頑強抵抗,與東北各地義勇軍起的戰火,日本人把軍事進攻改成了政治進攻,派出代表,去北平和何應欽談判。

    四月二十九日以後,小鬼子雖停止大規模進攻,但每日仍以炮火向我陣地零星射擊,時常以小部隊向我襲擊。

    五月十日敵步兵五百餘人,在炮火掩護下,向我車頭峪陣地進攻,被八十三師四九三團擊退。

    十一日上午一時,敵三十一、三十二兩步兵聯隊約五千人,向我稻黃店湧泉莊及其以南高地,用密集隊形夜襲,戰鬥非常激烈。

    八十三師的四九三團及補充團損失極大。午前五時,敵坦克車六輛衝至上店子,威脅我軍側背。午前七時敵機八架在我陣地上空往復轟炸,協同敵步炮兵攻擊,形成混戰狀態。

    午前八時敵炮七十餘門協同步騎聯合兵二千餘人,攻我左翼筆架山陣地,四九四團竭力抵禦,激戰至午,團長魏巍受重傷,中校團附汪興稼陣亡,士兵傷達三分之二。由於該師傷亡巨大,全線崩潰,不得已撤至後方五里的預備陣地,復以第二師接替八十三師的戰鬥任務。

    八十三師師長劉戡以該師一晝夜間遭到慘重損失,被迫撤離陣地,感到非常悲憤,曾企圖拔自殺;當被參謀處長符昭騫、作戰科長吳宗泰二人搶奪了,這次自殺沒有實現。

    十一日午後,敵乘第二師鄭洞國旅佔領陣地未完畢之際,復向我磨石山、大小新開嶺、香水峪一帶陣地大舉進攻,並以坦克十餘輛,衝至白水澗附近,截擊我後方的交通。繼又增加兵力,乘夜猛攻我小新開嶺左翼四○五高地。十二日敵復增加兵力,全線進攻;第二師各團傷亡慘重,遂撤至後方七里的新陣地。

    此時二十五師覃異之團尚在西北嶺及下會之線與敵激戰,支持至十三日始撤至後方六里的新陣地。

    十二日下午三時,敵攻佔我大小新開嶺一帶陣地後,乘勝向石匣鎮攻擊:第二師在搖亭南香峪之線與敵激戰。

    傍晚,敵坦克十餘輛衝至南茶蓬我炮兵陣地,炮兵第四團第九連軍官全部傷亡,炮四門被毀.同時我在潮河西岸的炮兵被敵重炮轟擊,毀炮三門。

    由於我炮兵受嚴重損害,火力間斷,敵之戰車更加活躍,激戰至十三日午,全線崩潰。李衛東令守潮河右岸的第二十五師,抽出一個旅向左翼延伸,佔領後方八里之新陣地,掩護第二師撤至黃崗峪不老屯之線。

    十三日午後一時佩劍旅向左翼移動,佩劍旅胡璉團未及佔領陣地,即遭到優勢之敵攻擊。此時敵戰車已越過石匣鎮三里許,衝至我南山口附近陣地。

    午後四時敵炮兵向石匣鎮集中射擊,掩護其十四日拂曉,敵步騎炮聯合約二千餘人在空軍掩護下向我潮河右岸陣地攻擊,其戰車二十餘輛由潮河灘上突進,與我廿五師激戰三小時,敵向石匣方向退去。

    同時黃崗峪不老屯之線亦發現敵之小部隊進行擾亂。連日以來,十七軍各師死傷又達四千餘人;如不補充,實不能再作有力之抵抗。

    李衛東命令王以哲六十七軍於十四日夜進入九松山預備陣地。十七軍除佩劍旅擔任石鐵峪五座樓之線警戒任務外,余調密雲整理補充。十五日各師開始移動,十七日復奉命調回懷柔、順義之線。八十三師奉命擔任北平城防。

    4月17日,李衛東率領六十七軍將日軍在興隆縣城3000餘人及興隆山上1000來人分割包圍,於次日中午,全殲!並乘勝追擊,收復全部北古口陣地。

    此時,華夏方面苦於長城保衛戰開展以來軍隊損失嚴重,加之蔣光頭這時的觀點是:h軍是他的首要隱患;其次,華夏在各方面還沒有做好全面抗日的準備,因此沒能力繼續打下去。

    面對zy軍的損失,蔣光頭秘密來到北平召開軍事會議,會上,蔣明確宣佈不會再派兵增援,長城防禦需要靠現有力量以防促和,並撤銷李衛東前敵總指揮之職務,命令他率領佩劍旅和六十七軍回北平駐防,北古口防線,交給預備部隊第26軍蕭之楚部。

    李衛東以勝利者的身份,被蔣光頭撤職,從戰場上調走,另世界各國媒體大跌眼鏡,李衛東撤退之前跪拜長城的照片,被各國記者刊登在頭版頭條,李衛東的名字,再一次震撼世界。

    從此,兩國之間的政治形勢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兩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較量已開始向日方傾斜。

    之前是日軍希望通過戰爭壓迫華夏承認滿洲國合法,這時變成了華夏渴求靠防禦維持暫時的現狀。

    華夏方面憂慮戰局擴大,終於提出停戰要求。蔣光頭委託陳儀即對駐上海武官根本博透露了停戰意圖。其後,在北平的何應欽也為停戰非常焦慮,並為此曾通過日本駐北平武官永津佐比中佐多方策動。關東軍並不介意華夏方面的停戰活動,毫不減輕對其軍事重壓。

    華夏方面擔心勢如破竹的日軍會繼續攻擊平津,於是請英國大使蘭浦生出面安排中日和談。從4月19日開始,中日雙方在上海進行秘密談判,日本提出4項停戰條件,並堅持中方先從長城前線撤軍。由於日本軍方高層此時並未達成一致共識,所以日軍坐下來談判本身就是稀里糊塗不知所云。中方因為關東軍的東京方面,由於日本天皇昭和裕仁擔心日軍的繼續擴張會招致國際社會的更進一步壓力,並難保已經獲得的利益。

    4月19日敕令侍從武官長奈良武次要陸軍省適可而止,撤出灤東。21日,日軍佔領灤東的第6師團撤回到長城以北,華夏部分軍隊於是渡過灤河又收復了灤東。

    按照天皇的旨意,陸軍省與小磯國昭重新制訂了「以迫和為主」的下一步作戰計劃。即進攻作戰並不是要佔領地域目標,而是要給對方以沉重打擊,使之喪失進攻能力和反擊意志即達到目的。然後,重新恢復對「滿洲國」的警備。

    4月24日,蔣光頭在南昌秘密會晤他的把兄弟、東京振武學校的同學黃郛,囑托他出面負責與日本人和談事宜。4月25日,軍政部次長陳儀受何應欽之托與日本駐上海公使館武官根本博再度接洽談和,關東軍本有了和談之意,但遭到日本駐天津特務機關永津中佐的反對,最終日本陸軍省決定暫時不予和談。5月3日黃郛正式出任行政院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負責對日交涉停戰。

    5月3日,因關東軍在熱河及長城沿線作戰取得的輝煌成功,武籐信義被天皇授予陸軍元帥軍銜。同日武籐信義下達對長城沿線華夏守軍的作戰命令,並將在黑龍江的第14師團之28旅團調至長城一線增加進攻部隊,以其速勝。

    6日,關東軍以華夏軍隊在前線仍有挑釁行動為借口,表示關東軍需要再次出擊。7日,日軍中斷和談並沿著長城發起全線進攻。尚未得到休整的華夏守軍已經疲憊不堪,加之蔣、何命令各部隊給日軍讓出緩衝地帶以求和,因此守軍根本無心戀戰,冷口首先被突破。

    在復得的灤東地區的少量守軍未做抵抗便退回到灤河以西,日軍復得灤東。

    12日.日軍第6師團、混成第14旅團、第14師團第28旅團等由灤縣、遷安、兵河橋等地突破灤河守軍防線快速向西推進。守軍第29、第32、第53、第67軍等部邊打邊撤。

    16日,日軍佔領了唐山市灤河以西的豐潤區和遵化縣。到22日,日軍又相繼佔領了唐山市最靠近天津的玉田縣、天津市北部的薊縣、北平市的平谷區和廊坊市所屬的三河等縣城。

    古北口方面,5月10日,日軍第8師團主力夜襲古北口南的大、小新開嶺第17軍陣地,守軍頑強抵抗了3天,損失慘重,無力再戰,遂下令後撤。

    日軍於19日晨佔領密雲。北平軍分會一方面緊急調集傅作義第59軍在密雲通往北平的必經之路懷柔區知曉日軍向北平方向襲來。5月15日,第73師進入平古大道懷柔西北牛欄山經石廠、高各莊一線構築陣地。17日,主力在後方30餘里構築第二道防線。傅作義將曾延毅第218旅、葉啟傑第210旅部署在一線陣地左右兩翼,金中和第211旅部署在二線主陣地。

    傅作義非常重視知己知彼,所部到昌平後,專門派人到各部隊廣泛搜集日軍作戰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深知日軍裝備優勢顯著,須用良好的工事彌補我方裝備懸殊。針對日軍的飛機轟炸和坦克衝鋒的特點,他提出了「七分用土,三分用槍」的對策。

    為修築好工事,傅作義親自帶參謀人員和工兵到牛欄山現場察看地形,設計出多種樣式的掩體和戰壕,繪製成圖,連夜下發到各連。在上萬名當地勞動力的幫助下,各團營連按照要求,在20日前搶築了相當規模的三線縱深配備陣地,還在陣地前挖出4米深的外壕兩道,外壕外面另埋地雷。

    ps大將作者紅色十月攜《榮耀》歸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