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三十四章 同盟軍 文 / 秋一秋

    長城古北口戰役為時70天,大小戰鬥數十次,華夏軍隊以血肉之軀抵抗武裝到牙齒的小鬼子,自己傷亡1萬多人,殲敵一萬一千餘人,用自己頑強的意志,和報國的熱忱,譜寫了華夏歷史上,一段可歌可泣的篇章。

    華夏軍隊撤退後,陣亡將士的遺體無人掩埋,任憑風吹雨打,野獸啄食,纍纍白骨觸目驚心。古北口關帝廟主持明愷法師(俗名王樂和)奔走呼號,帶領徒弟和當地村民尋找收拾遺骨。

    湯河鄉王九爺在南天門砍柴,發現一具遺骨,寒冬臘月他脫下棉衣,將遺骨包上帶回來,就這樣前後共搜集360具忠烈遺骨埋葬於大花樓山,挖墓挖出來的是石渣,回填時村民們認為不能讓石渣壓在烈士的身上,於是人們又四面八方背來好土,修成十多米高的「肉丘墳」,紀念在北口戰役犧牲的將士。

    長城抗戰的硝煙尚未散去,另一支抗日武裝又在察哈爾舉起了抗戰的旗幟,那就是馮玉祥在華夏gd的協助下組織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日寇在侵佔東三省以後,又繼續南犯,攻佔山海關,向關內擴張。隱居在張家口的馮玉祥坐不住了。

    中原大戰失敗後,馮玉祥通電下野,先隱居山西汾陽峪道河,後移居泰山,1931年又移居張家口。他雖說錯誤地參與中原大戰這樣的軍閥戰爭而招致西北軍的失敗。但他卻是一個愛國者,一個愛國的軍人。他的西北軍歷來就以愛國為教育宗旨的。在國家存亡之際,他豈能坐視而不問!?

    這時從南方來了一個位客人,前來拜訪他。這位客人曾是他的部下,也是一位gd員。馮玉祥的西北軍曾一度任用了大量的gd員,後來他參與了蔣光頭的清d活動。但他卻沒有殺一名gd員,而是把他們禮送出境。

    這個昔日的部下來見他,勸他出山,組織部隊抗日,運用他在軍隊中的威望與影響,尤其是在西北軍中的威望,相信登高一呼,自有千百人群起來響應。並且表示,華夏gd將會發動所在地的群眾支持他。

    馮玉祥從民族大義出發,毅然決定出山,組織一支抗日軍隊。他便在張家口(察哈爾省省會,原察哈爾省zx宋哲元率二十九軍抗戰不在張家口)打起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的旗幟,號召民眾,號召舊部參加民眾抗日同盟軍,抗擊日寇侵略者,保家衛國。

    二十九軍在長城抗擊日軍,取得了重大勝利,給一切愛國的民眾和軍人以極大鼓舞,於是參加民眾抗日同盟軍的人極為踴躍,許多西北軍的舊部,也紛紛來歸,在察哈爾形成一支不可低估的軍事力量。

    由於南京國民zf和蔣光頭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反二十九軍撤離長城後,並沒有開赴察哈爾,仍然退回晉東駐防。張自忠的三十八師駐陽泉、平定一帶整訓。

    《塘沽協定》,在事實上承認了日軍對東北三省的佔領,並使察東、冀東成為日軍可以自由出入的地區。這就等於為日軍提供了侵略華北的特別許可證,使平津及華北的冀、魯、晉、察、綏五省都置於虎口之下.

    蔣光頭的南京國民zf與日本侵略者簽訂屈辱的《塘沽協定》,本來是想以此穩定日本帝國主義,以便騰出手來,全力對付南方的gd武裝,盡快地消滅gd。

    但是,日本侵略軍卻不聽蔣光頭的「安撫」,它本來就是貪婪成性的,《塘沽協定》遠遠滿足不了它的胃口,所以《塘沽協定》墨跡未乾,日偽軍就出兵進犯察東,國民d其他軍隊根本不作抵抗,日偽軍連陷寶昌、康保等地,張家口岌岌可危。

    就在長城抗戰的戰鬥已經停息,中日雙方開始談判之際,5月26日,在察哈爾省府所在地張家口市成立了一支獨立於國民zf之外的抗日軍隊——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西北軍之父馮玉祥,在其原屬下吉鴻昌等各方力量的鼓動之下,出任這只軍隊的總司令。

    馮是1932年10月9日抵達張家口的,受到他的老部下宋哲元等人的熱烈歡迎。馮再度出山一是因為華北形勢因日軍挑起戰事而日益緊張,二是受gd北方組織人員的一再鼓動,再就是宋哲元被國民zf任命為察哈爾省zx,宋表示願意支持馮在察省領導抗日大局。

    馮到達張家口之後,北方組織派出了300多人協助馮組建抗日隊伍、發展抗日力量。

    1933年4月末,馮從山西汾陽軍校調來了3000多名學員擴編成師,是為抗日同盟軍的基本隊伍,所轄的3個團長均為gd員。

    之後雲集張家口附近的抗日力量越聚越多。由於宋及其軍隊遠在冀東前線,所以佟麟閣為省zf代理zx兼民政廳長。馮還任命吉鴻昌為警備司令兼警務處長和公安局長,張勵生為警備副司令。

    靠著馮玉祥的個人影響力,原西北軍的一些舊部和大批從熱河潰退的東北義勇軍及一些土匪,甚至還包括蒙古族地方武裝等都投至馮玉祥旗下,暗中也有大批gd員進入了抗日同盟軍。抗日同盟軍發表通電,宣佈將獨立與日本侵略者作戰。

    抗日同盟軍宣佈成立的時間正是華夏守軍新敗所以,儘管蔣光頭決不允許獨立於國民zf軍之外的軍事力量存在,但一時也無法取締同盟軍,只得公開聲明不承認其合法地位,採取軍事圍困、經濟封鎖和分化瓦解的辦法,禁止槍彈,糧食,醫藥從內地進入察哈爾。蔣之所以如此大動干戈欲置同盟軍於死地,是因為在他眼裡,同盟軍抗戰可能會破壞既定的對日及「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其次,馮一直是他的強勁對手,擔心馮借抗戰之機東山再起;再次,擔心gd的勢力藉機在北方發展。

    察哈爾省其當時所轄區域包括今天的河北省張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所屬全部縣區及周邊的北平市、承德市、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烏蘭察布市一小部分。當時分為雁北、察南、察北3專區,共32縣。

    同盟軍的建立,迅速雲集了各地的抗日武裝和抗日群眾,到6月15日,軍隊人數已超過10萬人,馮玉祥將軍隊作如下編製:

    西北軍舊部

    佟麟閣軍長的第1軍:

    彭政國任師長的第1師;

    支應遴的第2師;

    富春任師長的第24師;

    馬冠軍任師長的第25師;

    劉克義任旅長的獨立旅。

    吉鴻昌的第2軍:

    周義宣任師長的騎兵第3師;

    徐榮華任師長的第4師;

    宣俠父任師長的第5師;

    李廷振任師長的第6師;

    張凌雲的第6軍:

    乜玉嶺任師長的游擊師;

    胡雲山任師長的騎兵第2師;

    孫良誠的騎兵挺進軍;

    雷中田的第1挺進軍;

    高樹勳的第2挺進軍。

    二、蒙古族武裝和綏遠民團

    德穆楚克棟魯普的蒙古軍第1軍;

    卓特巴扎普的蒙古軍第2軍;

    富齡阿的綏遠自衛軍。

    三、張勵生的「察哈爾省自衛軍」(改編自察哈爾省內民團)

    張子光的第1師;

    曹漢相的第2師;

    白振寶第3師;

    王德重的第1支隊;

    焦樸齋第2支隊。

    四、方振武組建的「抗日救國.軍」

    張人傑的第1軍:

    宋鐵林的第1師;

    杜光明的第2師;

    宋克賓第3師;

    崔國慶的獨立旅;

    谷有祺的騎兵獨立旅;

    米和的第4軍:

    王中孚的教導師;

    抏玄武的第5軍:

    汲漢東的第16師;

    許權中第18師。

    五、從東北退入關內的抗日義勇軍

    鄧的第5路軍:

    鄧兼師長的騎兵第10師;

    檀吳松林的騎兵第12師;

    郭鳳來的獨立騎兵第21旅:

    唐忠信的步兵第1旅;

    六、由熱河退回的「熱河抗日民軍」

    黃守忠的第18軍:

    於立志的第32師;

    譚世林的第33師;

    閻尚元的第34師;

    姚景川的獨立騎兵第4師。

    七、土匪武裝收編

    王英的游擊第1路;

    受到攻擊後方才反正編成的劉桂堂的游擊第6路軍。

    隨後還陸續有其他武裝加入,如李忠義的第十六軍部及原屬抗日義勇軍的唐聚五部。馮玉祥自任總司令,邱山寧任參謀長。同盟軍各部隊除原有的武器裝備外,還得到了來自蘇聯的武器支持。

    6月上旬,侵佔熱河的偽軍又先後佔領了現張家口市的沽源縣、康寶縣和內蒙庫錫林郭勒盟的寶昌(太僕寺旗)。6月19日,進犯平津的關東軍退至長城以外。6月21日,馮玉祥任命方振武為北路前敵總司令,吉鴻昌為北路前敵總指揮,北路軍於當日北進開始對日作戰。

    方振武,安徽六安市壽縣人,安慶武備學堂畢業,曾是馮玉祥舊部。1928年隸屬蔣光頭指揮,曾任國民gm軍第四軍軍長,第6路軍總指揮兼安徽省zfzx等職。吉鴻昌,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人,吉因家貧未讀過什麼書,因驍勇善戰,在馮玉祥的部隊裡一直升到寧夏省zfzx兼第10軍軍長。方和吉都是因為開罪了蔣光頭而失去了軍職,但是吉有所不同的是,1932年4月吉加入了華夏gd.

    ps:大將作者紅色十月攜《榮耀》歸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