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六十二章 杜聿明的作用 文 / 秋一秋

    只有戰爭,才能把軍人的利益最大化.

    這一點,李衛東麾下的將領都知道,可是唯獨這個吳奇偉,把戰爭當成了邀功的捷徑。

    李衛東的原本打算是,用王家烈的二十五軍做炮灰,叫h軍替他剔除異己。

    可是吳奇偉卻把二十五軍當成了自己的部隊,派出主力去救援。

    所有的將軍對李衛東的做法都默許,但是此時卻出現了這麼一個另類。

    李衛東知道,吳奇偉如此這般,和要在自己面前立功是分不開的。

    但是,你吳奇偉把h軍打完了之後,第二路軍就要解散,到時候所有人的利益,都會隨著部隊的解散而失去。

    要控制大西南,李衛東需要的是大把大把的時間。

    吳奇偉不聽話,李衛東要給他一點虧吃。

    你打你的吧,反正我不派兵去增援。

    杜聿明有點著急,畢竟吳奇偉的部隊都是精銳,這要是被全殲了,老蔣那邊說不過去。

    杜聿明對李衛東說道:「將軍,吳部要吃大虧!」

    李衛東怒道:「吃虧之後才能長記性,他的眼中只有二十五軍,二十五軍有什麼用,都是一群煙鬼,我只要這個番號,部隊,武器統統不要,難道他看不出來?」

    杜聿明道:「吳奇偉也是想給將軍保留一支部隊,他的出發點還是好的。」

    李衛東道:「你什麼意思,我說過,內戰有內戰的打法,內戰我們不需要流太多的血。」

    杜聿明道:「可是此時,是我們的兄弟在流血。」

    李衛東丟下指揮棒,離開了指揮室。

    此時,吳奇偉也後悔不已。

    他在心裡責備自己,在行動之前沒和李衛東打招呼。

    現在,部隊亂成一團,已難以控制。

    吳奇偉心急如焚,要走嘛,李衛東有命令不准渡江;不走嘛,只有等待h軍俘虜。這該如何是好?他急得朝天大吼:「老天要叫我死在這裡啊!」

    旁邊的兩個參謀完全理解吳奇偉之為難,一來因為李衛東不許部隊渡江,吳奇偉當然不便隻身脫身;二來因為許多營連長反對匆匆撤退,這些營連長由於長途行軍,士兵逃亡太多,不好報賬,他們希望小打一陣才走,便於報銷。吳奇偉感到來自上下的壓力和失敗的責任,渾身不覺癱軟下來。槍聲越來越近,情勢緊迫。兩參謀馬上招呼衛士,挾著吳奇偉向烏江渡急走,到渡口時,已是入夜時分。

    守浮橋的工兵連長問吳奇偉:是否拆橋,何時拆橋?

    吳奇偉猶豫了一下,答:待武裝部隊過後拆橋。說畢,他率領數十名官兵首先渡過烏江。

    吳奇偉過橋之後,聚集在渡口北岸附近的輜重隊伍見軍長渡吳奇偉過橋後剛走上半山,忽聽到背後槍聲大作,回頭一看,h軍佔領了渡口北岸山頂,居高臨下,往下掃射,而撤退的部隊麇集在山腳河谷,擁擠搶渡,十分混亂。

    吳奇偉害怕h軍南渡追上來,一咬牙,急令工兵砍斷浮橋橋索。

    只聽「喳啦」一聲,浮橋斷了,橋上的官兵淒叫著,跌入江中急流,不知其生死如何。吳奇偉搖搖頭,以雙手掩眼,不敢觀看。其時,渡口北岸尚有千多人留在河邊,慌作一團……

    這1000多人,除了少部分僥倖從其他地方逃過江的,大部分成了h軍的俘虜,並作為新兵,補充進h軍隊伍。同時,h軍還繳獲了大批的輜重武器。

    五十九師師長韓漢英當日並沒有依照吳奇偉的命令撤退,而是在第二天拂曉始撤退,僥倖躲過h軍一擊,從老渡河渡江,當晚回到息烽。韓漢英見到吳奇偉,第一句話就埋怨吳奇偉不該下令撤退。他說,「即使拿不下老鴉山,至少也能堅守陣地待援,何至潰敗至此?」

    吳奇偉在第四軍中一向被稱為「阿婆」,很少發脾氣。這回,他突然打斷了韓漢英的話道:「傻瓜,我們碰上了g.軍主力!」

    韓漢英沒有再做聲了,清點人馬,四個團出去,剩下的不過半數歸來。

    這次戰鬥,五十九、九十三兩個師共計被俘傷亡達3000人以上。李衛東聞之,臉色大變,他對那位偉人的用兵之道,深深折服。

    這是李衛東出道以來,最慘痛的一次失敗。

    為了掩飾敗績,確保嫡系吳奇偉、韓漢英的地位,李衛東不單少報傷亡損失的數字,而且把戰敗的責任推到王家烈和九十三師師長唐雲山身上,同時上報蔣光頭,自請處分。

    而吳奇偉知道李衛東對自己做了保護之後,感激的嚎啕大哭。

    吳奇偉道:「悔不該當初不聽將軍的話,悔不該擅自發動進攻。」

    李衛東並沒有去攙扶一邊哭泣一邊跪在地上說話的吳奇偉,拿出了一支香煙,點抽了起來。

    杜聿明急忙攙扶起吳奇偉道:「李將軍用心良苦,吳將軍你要清楚,李將軍甘願替你承擔責任,你要牢記在心。」

    還沒等吳奇偉說話,李衛東怒道:「你就是個莽夫,打仗要靠腦袋,現在什麼事是我們該做的,什麼事是我們不該做的,你要清楚。」

    吳奇偉立正道:「是,我一定率領我部,為將軍掙回這個面子!」

    李衛東一聽,說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就走了出去。

    吳奇偉看看杜聿明,不知李衛東為何生氣。

    杜聿明示意吳奇偉坐下來吳奇偉道:「請兄弟明示。」

    杜聿明道:「李將軍是抗戰英雄,你知道什麼是抗戰英雄嗎?」

    吳奇偉道:「抵禦侵略,保家衛國!」

    杜聿明道:「但是內戰會叫李將軍名聲掃地。」

    吳奇偉猛拍自己的腦袋,恍然大悟,道:「哎呀,哎呀,我懂了。」

    杜聿明道:「你不懂,內戰不想打,但是不打又不行,就要想辦法去打,既要保持自己的實力,又要不能流太多的血。」

    吳奇偉道:「我不是也怕二十五軍吃虧嗎!」

    杜聿明道:「二十五軍,在將軍眼中,就是一群炮灰,李將軍看重的是這個軍的番號,並不是看重這個軍的兵員。」

    吳奇偉道:「你這麼說,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杜聿明道:「有的時候,有一個好的長官提攜,比自己努力得到的實惠還多,效忠李將軍,和效忠校長其實並不衝突。」

    吳奇偉點頭。

    杜聿明又道:「其實我的理解,只有我們效忠李將軍,李將軍才能更好的效忠校長。」

    吳奇偉又點頭。

    杜聿明道:「你懂了嗎?」

    吳奇偉道:「我懂了。」

    杜聿明道:「我們是一個整體,是團結在李將軍麾下的一個整體!」

    蔣光頭接到李衛東的電報後,大罵「娘希匹」,認為這是「追剿」以來國.軍的奇恥大辱。

    他要求李衛東查明罪責,以申軍紀。

    李衛東知道,h軍不會在遵義停留太久,就親赴烏江南岸指揮,並速令在貴陽整補的九十二師梁華盛部和九十師歐震部馳援,並令吳奇偉繼續指揮九十二師、九十師,向自己靠攏,做足了表面章。

    3月中旬,蔣光頭給李衛東送來兩份手令:一件是強調今後在前線「追剿」的部隊,無論追剿堵截與防守,如不與城池共存亡,未奉命而私自逃亡者,一律治以失土「縱匪」罪;另一件是強調,由於遵義戰役失敗教訓,今後對飄忽無定的g.軍在戰略上雖要猛追猛截,在行動上要穩紮穩打。

    部隊每進一地,在宿營前,一定要修碉堡,碉未修成不許入營。各部隊長應告誡官兵,不得有絲毫疏忽,切切毋違之語。他還提醒李衛東要重視mz東的指揮,道:「毛既當權,今後對g.軍作戰,務加謹慎從事,處處立於不敗之地;勤修碉堡,穩紮穩打,以對付飄忽不定的流寇,至為重要。」

    正是蔣光頭的這些「指示」,讓李衛東把拖字訣用的淋淋盡致。

    3月10日,h軍離開遵義,繼續西征。3月12日,川軍郭勳祺縱隊搶在吳蔣光頭得悉h軍向仁懷、茅台、赤水西進後認為:h軍戰鬥力仍未消減,不可輕視;貴州西北地瘠民貧,大軍行動不僅米糧困難,就是柴草也不易得,h軍徘徊於此,乃系大方針未定的表現。這一段長江兩岸多系橫斷山脈,山峻,大部隊無法機動。今後h軍只有化整為零,在烏江以北打游擊,因此,決定嚴密封鎖,再把碉堡政策拿出來。

    他電示李衛東:g.軍已成強弩之末,勢將化整為零,在烏江北岸、長江南岸、橫江東岸打游擊,冒險渡長江公算不大,應令各縱隊實施江西「j」時的碉堡戰術和先求穩定、次求變化的方針,分路追殲截堵,逐次縮小,加以包圍。

    李衛東據此,電令各縱隊沿途大修碉堡,切斷h軍供給,另一方面,叫雲小手送去一批物資給h軍。

    3月21日,蔣光頭揚言「督師」,偕夫人宋美齡由重慶飛抵貴陽,隨行的有蔣的顧問端納、陳誠和晏道剛等。蔣光頭抱定與h軍一決雌雄的戰略企圖,野心勃勃,一抵貴陽即對d政軍人員發表了一篇盲目樂觀的「訓話」。他道:「g.軍已是強弩之末,今被迫逃入黔境,尋求渡江地點未定,前遭堵截,後受追擊,長江儼如天塹,環山碉堡星羅棋布。」

    在他看來,h軍已到了「走投無路」的困境。他的決策是迫使h軍不得不進行決戰。他當即督促李衛東盡量把部隊向川南緊縮包圍圈,以為h軍再無回槍之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