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六十五章 兵發四川 文 / 秋一秋

    金沙江位於長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邊界的深山狹谷間,江面寬闊,水急浪大。如果h軍過不去,就會被gmd軍壓進深山狹谷,遭致全軍覆滅的危險。1935年5月3日,軍委幹部團的同志們接受了搶奪皎平渡的任務。他們二話未說,翻山越嶺日夜兼程180里,當天夜晚就來到了金沙江邊。在渡口,他們幸運地找到了一條船。原來這條船是送探子來南岸探查情況的,探子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後來,他們又在當地農民的協助下,從水裡撈出了一條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後,他們乘坐這兩條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敵人的哨兵以為探子回來了,沒有在意。他們來了個突然襲擊,一舉消滅了一連正規軍和一個保安隊,控制了皎平渡兩岸渡口。後來,他們又找到了五條船,動員了36名艄公。

    與此同時,h一軍團趕到了龍街渡口,h三軍團趕到了洪門渡,但這兩個渡口都沒有船隻,加上江寬水急無法架橋。軍委命令他們迅速轉到皎平渡過江。

    從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時間裡,h軍主力就靠這7只小船從容地過了江。擔任後衛的9軍團在南渡烏江以後奉軍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繞圈子,時東時西,忽南忽北,牽制了敵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們到了雲南東川與巧家縣之間,並於5月9日在樹節渡順利地渡過了金沙江。兩天以後,故意拖拖拉拉的李衛東的追兵才趕到南岸。可是h軍已經毀船封江,遠走高飛,無影無蹤了。

    h軍度過金沙江,蔣光頭才意識到自己上當。

    h軍一不圖貴州,二不圖雲南,意在衝出重圍,殺向四川與h四方面會師,重建s區。

    李衛東把追擊不利的所有責任都推給了龍雲和劉湘,劉湘和龍雲又把矛頭指向了各縱軍事主官,軍事主官又把責任推給了李衛東。

    這種羅圈架是蔣光頭願意看到的,這幾天來,他一直害怕李衛東的權力太大,若是他有效的控制了部隊,那麼,李衛東就是繼張少帥之後,又一個可以與蔣光頭直接抗衡的實權人物。

    好不容易搬倒張少帥的老蔣,怎麼會叫李衛東去擁有那麼大的權力呢,不過,李衛東和歐美的關係,李衛東的海南工業區,老蔣又不得不利用,用李衛東的錢,武裝嫡系,這是一條最划算的買賣。

    現在李衛東與麾下將領,意見不合,有些將領還越過李衛東直接向老蔣匯報,這叫老蔣喜笑顏開,你李衛東權力大,但是你的麾下還是聽命於我,那麼我就不怕在給你更多的權力。

    其實這都是李衛東一夥給老蔣耍的手腕。

    表面上裝出不和,一方面為自己的失利找借口,另一方不過現在老蔣也頭疼,部下不聽李衛東的,全軍上下都消極厭戰,使得h軍從容突破包圍圈。

    所以老蔣覺得,此時有必要擺出一個姿態。

    你們的忠誠已經沒問題了,那麼你們就好好的為我辦事吧,老蔣決定,為李衛東做點事,叫他更好的指揮部隊。

    天空傳來隆隆的馬達轟鳴聲。

    蔣光頭的專機駕到,每到一處,它都低飛俯視一轉,以示「高空視察」,並拋落下蔣光頭的手令,手令大意謂:「所有zy部隊必須絕對聽從李司令官指揮,繼續渡江北進,如違,軍法嚴辦!」

    老蔣想以此給足李衛東面子。

    然而,在空曠場地站立的士兵,並沒有看這些手令,有吸煙者,直接用它捲起了旱煙。

    巧渡金沙江成功,是h軍這次戰略轉移中取得的有決定意義的勝利。由於這一勝利,數十萬敵軍被甩在金沙江以南,h軍得以在會理休息了五天。

    金沙江,源於青藏高原,奔騰南來,在元謀境內突然來了個急轉彎,甩開了與之並行的瀾滄江和怒江,獨自掉頭北上,形成了有名的長江第一彎。奔騰的金沙水,在海拔5000多米的哈巴大雪山和玉龍雪山之間,衝出了3000多米深的大峽谷。

    5月10日,天空下著綿綿細雨。李衛東收到川康邊防總指揮兼二十四軍軍長劉輝發來的電報,說h軍主力在通安、會理地區出現,請求增援。李衛東因而電令各縱隊分開渡江,其中吳縱隊在皎平、納平、魯車,周縱隊在h門,主力在鹽井、樹節各渡口。

    誰知各部在到達地點、準備搭浮橋渡江時,又碰到新的困難,一是很難找到搭橋的材料,二是水流湍急,難以搭建,根本無法渡江。其實這也是當時h軍渡江時所碰到的困難。李衛東只好改變渡江部署,吳縱隊轉向元謀金沙江渡江,周縱隊和主力轉向巧家渡渡江。

    由於江面有1500多米寬,只有兩隻小船,日夜搶渡,還渡不了一師人。船小人多,氣候悶熱,各部隊不聽渡江指揮官的調度,滇軍官兵還與zy軍的官兵打起架來,弄得吳奇偉、周渾元、李韞珩等彼此埋怨,大發脾氣。

    就這樣,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折騰,李部各縱隊才全渡過金沙江。而h軍早已過西昌、冕寧向大小相嶺前進,相距一個星期的行程。

    就在李衛東忙著渡金沙江時,h軍一面圍攻會理,一面在此召開了會理會議,通過了mz東北上通過彝族地區、強渡大渡河的計劃。於是,h軍放棄攻打會理,急行軍500公里,穿過崎嶇的羊腸小道,搶在川軍完全封鎖大渡河之前,趕到大渡渡過金沙江後,李衛東立即命令各縱隊沿著會理、西昌大道前進,企圖追上h軍隊伍。

    5月天氣,本來在雲貴高原是清涼的,可是金沙江至會理一帶卻非常炎熱,整天熱得使人頭昏腦漲。

    5月19日,李衛東進會理城不久,便接到蔣光頭的電報,說g.軍主力此次渡金沙江進入川南,張國t所率h四方面軍渡嘉陵江西移,企圖會合於川西另造s區,此乃我軍聚殲良機。

    現將川軍劉元璋的四個旅歸李衛東統一指揮。著李總指揮曉諭各軍官兵,人人洞悉80年前石達開率師十萬尚敗亡在大渡河的故事。今g.軍形勢遠非石達開可比,尤望各軍師長人人傚法當年駱秉章生擒石達開的壯志,與川軍同心協力,在大渡河南北夾攻加以聚殲。

    李衛東冷笑置之,命令部隊繼續修整。

    李衛東部在西昌休息了十幾天,繼續向北前進,經冕寧、越西,越大渡河到富林;然後分兵兩路,一路沿大渡河東岸向瀘定前進,一路經大相嶺向雅安前進。

    部隊經過大相嶺時,山上天氣很冷,雖六月天氣,亦有積雪。李部官兵皆是夏裝,衣服單薄,哪裡受得住,沿途凍死不少士兵。李衛東自己也只好披上馬背用的墊氈爬過大相嶺。過後清點人馬,每連凍傷凍死的多則20餘人,少則十餘人;加上沿途逃亡、病、傷以及厭戰自殺、槍傷、藉故離隊等等,每連剩下人數,最多不過六七十人,這真是拖死了zy軍。

    大渡河邊的安順場,處在一個河谷地帶,兩岸都是幾十里的高山,在這樣的深溝裡,大部隊無法展開,極易被伏擊消滅。1863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部就在這一帶,被清軍消滅的,石本人也被捕殺。

    當李衛東先頭部隊五十三師到達西昌、瀘定附近時,h軍已於會理出發,以平均每日50公里的速度,只用了十天時間,便於5月24日趕到大渡河。其速度之快,機動能力之強是李衛東部隊無法可比的。

    而李衛東所指揮的四軍,原也是以機動迅速而著稱,現嚴格執行蔣光頭的「邊追擊邊修碉」的機械政策,每天的行軍速度只有15至20公里左右,部隊不僅疲憊不堪,而且作戰積極性也不高,陷入困境。

    h軍到達大渡河後,h一團團長楊得志成功指揮十七勇士在安順場首先成功強渡大渡河,但由於只找到三隻船,無法確保大部隊在短時間內過河。為了避免重蹈石達開因在大渡河拖延時間而造成全軍覆滅的悲劇,趕在李衛東的追擊部隊到達前順利渡河,mz東決定派楊成武率h四團飛奪大渡河上游的瀘定橋。

    楊成武率領先頭部隊以兩晝夜的急行軍,擊敗h軍飛渡天險大渡河後,一時擺脫了尾追的李衛東的zy軍,而川軍主要扼守重要城市,以防堵h軍進擊四川的中心地帶。zyh軍同h四方面軍會師的局面已經形成。為此,h軍迅速繞過雅安,擊潰川軍楊森部六個團,直指邛崍山脈的夾金山。

    夾金山高居寶興的西北,海拔4000多米,山上大雪紛飛,寒氣*人。6月12日,h軍克服重重困難,終於爬過了夾金山,在大雪山下一個只有600多人口的山村——達維村,順利與h四方面軍會師,並在懋功地區集中整頓。

    對於這一切,李衛東心知肚明,然而繼續裝彪賣傻,仍按步就班地在後追趕著。

    身在山城重慶的蔣光頭見h軍神出鬼沒,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天一個電報催李衛東。5月26日,他匆匆從重慶乘飛機到成都,並設成都行轅進行「督剿」,令川軍主力全力進行阻擊。李衛東也加快了行軍速度,於6月12日渡過大渡河,6月中旬到達雅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